第316章 开放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当天傍晚,林天正在办公室的休息间里,看着窗外的晚霞。

  沈月熙的电话打了进来,她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担忧。

  “天,我看到新闻了,那个欧洲的环保组织……你真的要让他们来吗?我总觉得他们不怀好意,芬奇的教训就在眼前。”沈月熙显然对上次的事件心有余悸。

  林天能想象出电话那头,她蹙着眉头的可爱模样,心中一暖,声音也柔和了下来。

  “放心,月熙。时代变了,现在是我们给他们立规矩。一群主动来给我们送钱的财神爷而已,不用担心。”

  他没有过多解释计划的细节,但话语中那股强大的自信,却像一颗定心丸,瞬间抚平了沈月熙的忧虑。

  她知道,这个男人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只要他说没事,那就一定没事。

  “那你自己要小心,别太累了。”沈月熙的声音软了下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娇嗔,“我让厨房给你炖了汤,晚点让司机送过去。”

  “好。”

  挂了电话,林天脸上的柔情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邃。

  很快,林天集团的官方回复公之于众。

  消息一出,世界舆论一片哗然。

  支持者盛赞林天的胸襟与气度,认为这才是真正具有全球责任感的大企业风范。

  而那些潜藏在暗处的竞争对手和情报机构,则陷入了狂喜。

  他们认为林天还是太年轻了,在巨大的舆论压力和道德绑架面前,终究还是选择了妥协。

  一个由全球最顶尖的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化学家组成的团队,只要能进入现场,哪怕只带出一粒沙子,他们就有信心破解其中的秘密。

  一场围绕“盘古城”的暗战,随着这封热情洋溢的邀请函,正式拉开了序幕。

  白落衡将拟好的回函发送出去,看着屏幕上“发送成功”的提示,她的嘴角也勾起了一抹和林天如出一辙的弧度。

  鱼线,已经抛出去了。

  一周后,一架飞机,平稳地降落在“盘古城”项目新建的临时机场上。

  舱门打开,以法国著名生态学家,也是诺贝尔奖提名人选的劳伦特·杜邦博士为首的国际专家团,鱼贯而出。

  杜邦博士年约六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一身得体的亚麻西装,气质儒雅,眼神锐利。

  他身后的团队成员,也个个都是各自领域的权威,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矜持与好奇。

  当他们踏上停机坪,呼吸到第一口此地的空气时,所有人都微微一怔。

  没有预想中戈壁滩的干燥与风沙,反而是一种混合着泥土芬芳和青草气息的清新,空气湿润得如同欧洲的田园。

  放眼望去,视线所及之处,不再是单调的枯黄,而是一片广袤无垠、充满生机的嫩绿色,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地平线。

  这片绿色,在阳光下泛着油润的光泽,与远处依旧是黄沙漫漫的原始地貌,形成了宛如神迹般的分界线。

  “我的上帝……”团队中的一位德国地质学家,忍不住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叹,“这真的是沙漠吗?土壤的改造程度,比我们通过卫星图片分析的,还要彻底一百倍!”

  杜邦博士的眼中也闪过一丝震撼,但他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只是推了推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掩饰住了那一瞬间的情绪波动。

  越是不可思议,就越说明其背后隐藏的技术价值无可估量。他此行的目的,也越发坚定。

  前来迎接的,是韩东和白落衡。

  白落衡一身干练的职业套装,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礼貌微笑,负责与杜邦博士进行官方接洽。

  而韩东,则扮演着一个热情、略显笨拙,但对自家技术充满无限自豪的“项目副总指挥”。

  “哎呀!杜邦博士!欢迎欢迎!真是让我们这穷乡僻壤蓬荜生辉啊!”韩东一上来就握住杜邦的手,用力地晃了晃,脸上是毫不掩饰的热情。

  这过分的热情,让习惯了欧洲上流社会含蓄交流方式的杜邦博士,微微有些不适,但他还是保持着风度,微笑道:“韩先生太客气了,能亲眼见证这样的生态奇迹,是我们的荣幸。”

  按照事先签订的协议,专家团成员被礼貌地请进了一间安检室,上交了所有的电子设备。

  整个过程专业而高效,让几个想藏点小东西的专家,连一丝机会都没找到。

  随后,一场参观之旅,正式开始。

  韩东成了全程的“金牌导游”,他开着一辆电能观光车,载着专家们行驶在绿洲之中,嘴里就没停过。

  “博士您看!这片草,是我们一号实验田种的‘固氮苜蓿’,嘿,别看它长得快,三个月就能收一茬当饲料,它最厉害的地方是能自己从空气里抓氮肥!就跟开了挂一样,种完它,这地啊,比东北的黑土地还肥!”

  “还有那边那个湖!那都是咱们的‘捕获塔’从空气里硬生生‘拧’出来的水!”

  韩东的介绍,充满了大白话和各种生动的比喻,听得专家团里几个搞宣传和公关的成员直皱眉头,觉得这人实在太不专业。

  但杜邦博士却听得异常认真,但是,韩东看似大大咧咧,口无遮拦,那些关键的数据和原理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比如,当团队里的植物学家询问“固氮苜蓿”的基因序列时,韩东就挠挠头,一脸憨厚地笑道:

  “哎哟,这个您可问倒我了,我就是个管施工的粗人。那玩意儿的图纸都在我们林总脑子里呢,我哪懂那个啊!我就知道它好用,能长!”

  这种回答,让人根本无法追问下去。

  接下来,他们被带到了“盘古城”的中央控制室。

  巨大的全息屏幕上,展示着整个生态改造区的实时数据流,从土壤湿度到空气成分,再到每一株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一切都清晰可见,充满了科技感。

  “各位请看,”白落衡接过了话筒,她的声音冷静而专业,“这就是我们‘盘古’生态系统的神经中枢。所有无人机的调度、灌溉系统的运行、大气水分子的采集,都由它统一智能调配,实现了百分之百的自动化。”

  杜邦博士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些飞速滚动的数据,他试图从中找出一些规律和算法的蛛丝马迹。

  然而,他很快就绝望地发现,这套系统的运行逻辑,让人完全无法窥探其内在的运行机制。
  http://www.c8e.cc/11357/3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