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第646章 震惊!亮瞎群臣的狗眼!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46章 震惊!亮瞎群臣的狗眼!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终于,到了宴会举行的日子。

  皇宫内的奉天殿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大红的宫灯挂满了殿内的梁枋,金色的绸缎装饰着殿柱,空气中弥漫着美酒和佳肴的香气。

  殿内摆放着几十张桌子,上面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美酒佳肴。

  朱元璋穿着龙袍,坐在主位上,神情威严而又带着几分喜悦。

  太子朱标、朱高炽、朱雄英等人坐在他的两侧,目光注视着殿外。

  殿外,各国使者们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依次进入奉天殿。

  他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手持国书和礼物,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恭敬地走到朱元璋面前,行跪拜礼。

  “暹罗国国王命臣等前来朝贡,祝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暹罗使者说着,将一份用金箔装饰的国书递了上去,随后示意随从献上贡品。

  两个随从抬着一个精致的檀木箱子走上前来,打开箱子后,里面顿时光芒四射。

  只见里面装着两颗硕大的夜明珠,在灯光下发出柔和的光芒,还有一把用宝石镶嵌的弯刀,刀柄上的钻石闪闪发光。

  “好东西!真是好东西!”殿内的大明群臣忍不住发出阵阵惊呼。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点了点头说:“暹罗国心意朕收到了,平身吧。”

  “谢陛下!”暹罗使者恭敬地退到一旁。

  接下来是满剌加国的使者。

  “满剌加国使者参见大明皇帝陛下,愿两国友谊长存!”使者说完,献上了国书,然后让人抬上了贡品。

  贡品是一株巨大的红珊瑚,高达三尺有余,形状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小树,颜色鲜红如血,晶莹剔透。

  还有一箱珍珠,每一颗都圆润饱满,色泽光亮,一看就是上等的好珍珠。

  “这珊瑚真是罕见!”群臣再次发出惊呼,“满剌加国竟然有如此宝贝!”

  朱元璋笑着说:“满剌加国远道而来,还带来这么珍贵的礼物,朕很欣慰。”

  随后,爪哇国、苏门答腊国等国的使者也依次上前献贡。

  爪哇国带来了精美的玳瑁制品和独特的香料,苏门答腊国献上了珍贵的象牙和精雕细琢的木雕。

  每一件贡品都独具特色,价值连城,让大明君臣大开眼界。

  他们看着这些从未见过的奇珍异宝,心中的骄傲和鄙夷渐渐被惊讶和羡慕所取代。

  满朝文武以往自诩天朝上国,对海外之地多是鄙夷不屑,认为那里都是蛮夷之地,没什么值钱的东西。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源于长期的文化优越感和信息闭塞。

  在大明君臣的认知里,华夏是世界的中心,拥有最先进的文化、最发达的经济和最强大的军事。

  而海外的南洋诸国,在他们看来不过是尚未开化的蛮夷部落,只能向大明称臣纳贡,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值得大明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比如南洋地区气候炎热潮湿,物产匮乏,当地的百姓生活贫困落后,除了一些不值钱的香料和土特产外,再无其他可取之处。

  因此,对于海外贸易,大明朝廷一直采取限制和管控的政策,只允许在官方指定的港口进行有限的朝贡贸易,民间的海外贸易则被严格禁止。

  大臣们普遍认为,与这些蛮夷之国进行贸易,不仅有损天朝上国的尊严,还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但此刻看到这些奇珍异宝,群臣这才意识到,原来海外之地也是充满了财富。

  眼前的这些贡品,如硕大的夜明珠、宝石镶嵌的弯刀、巨大的红珊瑚、圆润饱满的珍珠等,每一件都价值连城,是大明内地难得一见的宝贝。

  这些奇珍异宝的出现,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打醒了那些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的大臣们。

  此刻不少人都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偏见和无知,意识到南洋诸国并非他们想象中的那么贫穷落后。

  这些国家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精湛的手工技艺,能够生产出许多大明所没有的珍贵物品。

  大臣们的思想观念开始发生转变,他们不再一味地鄙夷海外之地,而是开始认识到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没想到海外蛮夷之地竟然有这么多好东西!”一位老臣感慨地说,“以前是我们见识短浅了。”

  “是啊,”旁边的大臣附和道,“看来以后我们要多和这些南洋国家交流,互通有无,这样才能让我大明更加富强。”

  朱高炽听着群臣的议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场盛大宴会的意义远不止于展示大明的强盛,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悄然改变着大明君臣根深蒂固的观念。

  自秦汉以来,中土王朝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这种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在传统的君主观念中,皇帝是“天子”,统治着“天下”的中心——中原地区。

  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则被视为“蛮夷之地”、“化外之地”,只能向中土王朝称臣纳贡,接受教化。

  这种观念导致大明君臣普遍存在着一种文化优越感和对外封闭的心态。

  他们认为,大明拥有最先进的文明、最丰富的物产和最强大的军队,根本不需要与海外的"蛮夷之国"进行平等的交流和贸易。

  甚至有人认为,与海外国家过多接触,会污染大明的纯净文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朱高炽作为后世来人,当然对这种封闭的观念感到不满。

  海外之地并非都是贫穷落后的蛮夷之地,而是充满了财富、资源和机遇的广阔世界。

  大明如果继续固守着传统的君主观念,闭关锁国,迟早会被世界潮流所抛弃。

  因此,他一直渴望能够引导大明走向世界,走上海洋强国之路。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要打破大明君臣心中的思想枷锁,给他们打开眼界。

  这场万国来朝的盛大宴会,正是他精心策划的一步棋。

  仅凭口头劝说,很难改变群臣根深蒂固的观念。

  但当这些来自南洋各国的使者带着奇珍异宝出现在群臣面前时,当这些“蛮夷之国”的贡品让见多识广的大明官员都惊叹不已时,事实胜于雄辩。

  群臣亲眼看到了海外之地的财富和实力,亲身感受到了世界的广阔和多元。

  他们心中的“天朝上国”优越感开始动摇,对海外贸易的态度也从鄙夷不屑转变为好奇和重视。

  朱高炽清楚地知道,这场宴会只是一个开始。

  它成功地在大明君臣心中埋下了一颗开放和探索的种子。

  接下来,他就可以借着这股势头,推行一系列经略南海的政策,如组建南洋水师、扩大海外贸易、加强与南洋各国的交流合作等。

  有了群臣的理解和支持,这些政策的推行将会顺利得多。
  http://www.c8e.cc/11611/62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