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松锦之战2兵围锦州
推荐阅读:
舔狗反派只想苟,女主不按套路走!
神级愿望系统全领域制霸
高手下山,未婚妻当场退婚叶北辰周若妤
重生八零:甜宠娇妻有点辣
六零:冷面军官被科研大佬拿捏了
夫人她马甲又轰动全城了
天崩开局,从死囚营砍到并肩王
打卡:从三流主播到顶尖食神
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重生从1993开始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天幕再次亮起,将二百多年后辽东的风雪与烽烟清晰地呈现在大明开国君臣面前。“锦州……”朱元璋目光锐利,死死盯住天幕上那被特意标出的城池,“又是这地方!之前袁崇焕就在这挡住了皇太极,现在,这鞑子皇帝又来了!”
徐达面色凝重,作为军事大家,他瞬间就把握住了关键:“陛下,天幕所言极是。锦州,确乃辽西之锁钥。观此地形,其卡在辽西走廊咽喉之处。若在我手,则可前出威胁鞑虏腹地,退可屏障山海关,护佑中原。若在敌手……”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则辽东门户洞开,虏骑可长驱直入,直逼京畿!此诚兵家必争之地,不容有失!”
李善长抚须叹道:“皇太极此次卷土重来,志不在小。看其出兵路线,宁远、青山关、墙子岭,多路并进,声势浩大,这是要以泰山压顶之势,一举摧垮我大明辽西防线啊。”
朱棣在一旁看得手心冒汗,既为未来的战事紧张,又不自觉地被这种大规模兵团调度所吸引,低声对朱标说:“大哥,这皇太极用兵,比他老子更刁钻,不只是一味蛮攻了。”
天幕上画面流转,展现出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十月,清军大举进犯的场景。风雪弥漫中,八旗铁骑如洪流般涌动。
“祖大寿?”蓝玉看到这个名字,挑了挑眉,“是那个当年跟着袁崇焕守宁远的祖大寿?他守中后所?”
当看到祖大寿竟敢主动出击,偷袭多铎并取得成功时,奉天殿内响起一阵低低的喝彩。
“好!有种!”冯胜赞道,“面对优势敌军,不固守待援,反而敢出城逆袭,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这祖大寿,是员悍将!”
耿炳文则更关注细节:“他选择时机极准,趁多铎部刚至,立足未稳,风雪又大,骤然出击。见效即收,毫不恋战,退回坚城。这份果决和老辣,非久经沙场者不能为。”
然而,看到多铎与济尔哈朗次日即合兵报复,而皇太极亲自前来督战劝降时,众人的心又提了起来。
“皇太极亲自来了……”徐达眉头紧锁,“压力全到祖大寿这边了。拒而不见,是好样的!但中后所毕竟孤城,能撑多久?”
朱元璋冷哼一声:“劝降?哼!咱大明的好儿郎,岂是贪生怕死之辈!这祖大寿,是好样的!没给咱丢人!”但他紧握的拳头也显露出内心的紧张,毕竟孤城悬于外,结局难料。
时间跳到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三月,天幕上的内容让洪武君臣们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不强攻了?”朱标诧异道,“他吃了两次亏,学乖了?”
“不是学乖,是更毒了!”徐达的声音带着一丝寒意,“长围久困,迫其出降……好狠的计策!皇太极这是要活活耗死锦州!”
天幕详细展示了清军在义州筑城屯田,分班次轮换围城的策略。李善长倒吸一口凉气:“以战养战,以围代攻!此举不仅将锦州变成孤岛,断绝外援,更将此变为其前进基地,大大缩短了补给线。皇太极……已将兵法中‘因粮于敌’、‘以逸待劳’之策,运用至此等地步!”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怒道:“该死的鞑子!正面打不下,就用这种阴损的招数!锦州城内存粮能有多少?能撑多久?”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次年三月皇太极的进一步行动——深沟高垒,木栅相连,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
“铁桶合围……”朱棣喃喃自语,想象着那场景,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力,“这……这简直是给锦州套上了枷锁!连只鸟都飞不进去了吧?”
蓝玉咬牙切齿:“城里的人怎么办?粮草迟早吃光,援军又如何进去?这是绝户计!”
奉天殿内,气氛压抑得可怕。天幕上那幅“铁桶合围”的示意图,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心头。
“完了……”耿炳文喃喃道,“锦州……怕是悬了。如此围困,内外消息断绝,粮草不济,军心必乱!纵有孙吴之才,恐也难以回天。”
徐达缓缓摇头,目光却依旧锐利:“未必全然绝望。皇太极此举,虽狠毒,却也将其大量兵力长期牵制于锦州城下。这对我大明而言,既是危局,亦是战机。”
“战机?”朱标急忙问道,“徐叔叔,危局如何能是战机?”
“若能有一支强大的机动兵力,”徐达手指虚点,仿佛在沙盘上推演,“不必急于去撞皇太极的铁桶阵,而是可绕击其后方,断其粮道,或是攻其必救之处,迫其分兵解围。甚至……可集结优势兵力,选择其围城部队的薄弱环节,雷霆一击!只要打开一个缺口,送入粮草援兵,锦州就能续命,皇太极的长期围困策略便破了一半!”
朱元璋眼中精光一闪:“徐达说得对!据城打援,咱也干过!关键就在于外面的援军能不能打,敢不敢打,以及……”他语气一沉,“朝廷能不能信任前方的将帅,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权柄!”
想到崇祯朝之前那些糟心事,袁崇焕的下场,君臣几人刚刚升起的一点希望又黯淡了下去。外面的援军,真的能指望得上吗?朝廷,又会做出怎样的决策?
就在殿内因徐达提出的“外围战机”而稍显振奋之际,耿炳文那个低沉而带着几分沙哑的声音响起,如同冷水泼入热油。
“魏国公所言……理论上确是一策。”长兴侯耿炳文以善守著称,此刻眉头紧锁,脸上没有丝毫乐观,“但末将所思,却更为凶险。”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他身上。朱元璋也抬了抬下巴:“炳文,你说。想到什么就说!”
耿炳文深吸一口气,指着天幕上那水泄不通的围城图,缓缓道:“皇太极不是蠢人。他能想出‘长围久困’这等毒计,难道就想不到我军会试图解围?他耗费如此巨力,将锦州围成铁桶,难道就只是为了困死祖大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沉重得如同铅块:“末将只怕……这铁桶阵,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诱饵!他真正的目的,或许根本不是锦州城,而是……我大明派去救援的野战主力!”
“围城打援?!”朱棣失声叫道,这四个字如同冰锥,刺入每个人的耳朵。
“正是!”耿炳文重重点头,“他以锦州为锁,锁住我必救之地。再以重兵为砧,静待我援军这块肉送上门去!诸位且想,”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绝望的颤音,“以我大明官军如今之野战能力……据天幕此前所示,萨尔浒、松山(他根据未来信息推测),哪一次大规模野战争锋,我军胜过?若倾力去救,正中皇太极下怀!届时,恐怕不止锦州不保,连我大明仅存的精锐野战兵力,也要被其一口吞掉,葬送在辽西平原之上!那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耿炳文的话,像一只无形的手,瞬间攥住了所有人的心脏!
刚才徐达勾勒出的战机,在血淋淋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是啊,计划再好,也需要能执行的军队!而明军后期的野战能力……通过天幕零碎的信息,他们早已窥见一斑:军纪涣散、装备不齐、将领畏敌、兵无战心……这样的军队,去冲击皇太极以逸待劳、精心布置的围城打援阵地?那不是作战,那是送死!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被彻底扑灭,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寒意和绝望。
良久,徐达缓缓闭上眼,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痛苦的清明。他对着朱元璋,沉重地一抱拳:“陛下……长兴侯所言……才是老成谋国之见,是臣……过于理想了。”
这位一生鲜有败绩的无敌统帅,此刻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现实:未来的大明军队,已经失去了与强敌在野外一决胜负的资本和勇气。
他声音沙哑地继续说道:“若……若野战救援必败无疑,那……或许……或许唯有壮士断腕。”
“如何断腕?”朱元璋的声音干涩。
“放弃锦州。”徐达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四个字,每一个字都重逾千斤,“不再派遣主力救援。令祖大寿……或死守殉国,全其忠义;或……或力竭降敌,保全一城生灵。朝廷则趁此时间,全力巩固山海关-宁远防线。如此……虽失锦州,痛彻心扉,但至少……至少保住了关宁主力,保住了山海关这最后的门户。而且……”他顿了顿,露出一丝惨然的笑,“朝廷也终于能摆脱锦州这个无底洞,每年省下那数百万两的辽饷和无数粮秣,或可稍稍喘息,用于整饬内政……”
放弃!默认失陷!默认守将可能投降!
这个从徐达口中说出的、极其冷酷却又现实无比的战略,让奉天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明白,这可能是最理智的选择,但情感上却难以接受。这意味着承认大明在辽东的彻底失败,意味着将无数军民牺牲换来的土地拱手让人。
朱元璋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却没有立刻反驳。他死死盯着天幕上那座被重重围困的孤城,仿佛要将其看穿。
绝望的气氛,如同殿外沉沉的夜色,彻底笼罩了所有人。救是死,不救亦是死,难道大明在辽东,真的已走入死局?
http://www.c8e.cc/11710/4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