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内阁落子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大明的圣旨基本上很少是皇帝的意思,不说具体执行的官员胥吏故意歪曲,就是在制旨阶段可能圣意都会发生变化。

  根本没有亲政的朱慈炅也不例外,天工院草拟给朱慈炅过目后的旨意在内阁都会变形,美名其曰要润色。

  大明历史上完全表达皇帝意思的圣旨,大约只有开国二祖的手写版,这两位大爷尤其是太祖才不管你什么骈四俪六,一大股老农民的味道扑面而来,就问你懂不懂。

  孙承宗没来南京之前,刘一燝一个人就可以将朱慈炅的旨意无限“美化”,或者干脆就是他的意思变成了朱慈炅的旨意,只有涉及到北京的圣旨,他才会发给黄立极。

  这也不是刘一燝多么一手遮天,罪大恶极,这个事吧,他属于内阁阁老的基操。这个都不会,也就别当阁老了。

  孙承宗来了之后,南京内阁才渐渐有些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趋势了,更别说如今首辅黄立极又临时南下。

  朱徽娖将朱慈炅的旨意传达后就款款离开了文渊阁,但留在文渊阁的四个老头却面面相觑。刘一燝摊手蹙眉,额间皱纹如波。

  “那就请中五主持阁议吧。”

  黄立极随意找了椅子落座,似乎想表示他是客人,但又不能真谦虚过头,放弃首辅权力。

  “没那么正式,随意聊聊。我们陛下自定下平辽五总决议制度后,似乎在每个地方都要施行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季晦建议的?”

  刘一燝摇头。

  “我也以为是首辅高见呢。不过,老夫稍作研究,似乎是唐时节度使五判的变种。

  陛下任命的总督直接对陛下负责,统筹全局,类似行军司马。总理兼具布政使职责,对内阁负责,类似掌书记。总监对督政院负责,类似判官。大法官对大理院负责,类似推官。只有总指挥不似掌记,但主军事,皆为武官,也是直接对陛下负责。

  不过其中职责又各有穿插,如掌记之责归于总理,所以说这是变种。从平辽经验来看,这套制度还不错。

  范景文掌握方向,吴甡权力也不小,互相间有些制衡。倒是李邦华和朱可贞,还有督政院刚刚派过去接替王世德的唐王孙朱聿键,这三人除了需要五总决议时,平时感觉没什么用。”

  孙承宗和徐光启听得都频频点头,末了孙承宗开口。

  “小皇帝这是打算彻底变更祖制了?是不是以后两京十三省都采用这套制度?”

  刘一燝笑了笑,示意他的小儿子刘斯埱给自己加加茶水。

  “陛下变得还少吗?从诸藩归京后就开始变了。呵呵,不是两京十三省了,天汗部已经建国畿省了,平辽实际也跟山东完全分开了,此外还多了个郧阳特区。”

  黄立极拈须沉吟,然后果断开口。

  “这套制度有没有什么明显缺陷?如果没有,就按照陛下的意思,召回各省巡抚和左右布政使,全面取消巡抚,省得他们时不时都来问一下。”

  其他三人都愣了一下,本来只是会前闲聊,首辅这一问又成重大决策了。

  孙承宗目光转冷。

  “不需要问问来子由他们的意见吗?”

  黄立极微微昂头,向乾清宫方向拱手。

  “遵上意。”

  这三个字把孙承宗噎了一下,转头不语。

  刘一燝早就无所谓了,他微微笑了笑。

  “明显缺陷倒是没有,不过以后阁权在地方也要争了。陛下在陕西、国畿和郧阳都是绕过内阁直接任命总理,只有这次乌斯藏和朵甘交给内阁。

  另外就是武将话语权大增,平辽下属文官都制衡不了朱可贞,此人是皇帝亲将,倒是无妨,就怕后来者。”

  黄立极皱眉。

  “朱可贞可以干涉地方事务?范景文和吴甡也不制他?”

  刘一燝摇头。

  “当然不是,朱可贞不涉民事,但他可以指挥民夫。”

  黄立极不再质问,转身从孙之獬手中接过叆叇,套在脸上,拿起刚刚朱徽娖留下的文书。

  “平辽是战区,属于特例。陛下的意思,以后会渐渐不发徭役了,全部采用募工,让利百姓。这个事其实无妨,朱可贞要调兵也要范景文许可的,要后勤还需要吴甡批准。

  对了,这上面陛下说进藏要先在金川营地适应三个月。除了朱之臣和贺逢圣还需要有两个备选总督?你们有人选吗?”

  这事上午才提,这会大家都没有准备。稍作沉吟,孙承宗云淡风轻的抛出一句话。

  “那就就近让四川巡抚田仰候命吧。北京那个傅冠不是挺受陛下器重吗?老夫觉得他也可以。”

  黄立极眉头暗皱,田仰无所谓,傅冠要是进藏,内阁的位置可就没了。要知道,他可是热门,孙承宗这个推荐太坏了,傅冠敢拒绝就是不堪任事,要是进藏,至少下一届内阁他没可能了。

  刘一燝仔细回忆了下,感觉朱之臣这人还挺壮的,他本就是四川人,应该没有问题。贺逢圣那个书生架子,多半扛不住的,要换人。于是面无表情的点头。

  “老夫没有意见。那就田仰做朱之臣的替补,傅冠做贺逢圣的替补?”

  徐光启低着头,专心品茶。内阁这帮人太坏了,随口一句话就决定了一个官员的前途,想做天子近臣也不容易啊,不知道从哪就飞来一只箭了。

  不过傅冠还不到四十岁,入藏主政也可以接受。他的声望都是京师那群无良士子捧出来,或许就是这种唱捧,引起了阁老们的反感,变成捧杀了。

  黄立极也没有反对。

  “可以。那总理人选呢?”

  内阁其余三人都变换了一下坐姿,总督一职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仕途的终点,但总理一职却可以是很多人的起点。

  刘一燝首先开口。

  “老夫推荐一人吧,范复粹。”

  孙承宗也拈须开口。

  “练国事也不错。”

  话比较少的徐光启也不掩饰。

  “老夫推荐沈犹龙。”

  黄立极脸上带着笑容。

  “入藏的两位总理也要到金川先适应,人多点无妨。老夫也推荐一个吧,刘宗周。”

  这回轮到刘一燝和孙承宗讶异了,他们刚阴了傅冠,黄立极也有学有样,来了个反向推荐。总督和总理这两个位置的确香,但地方在乌斯藏和朵甘,就有点祸福难料了。

  范复粹是万历四十一年进士,这一科的孔贞运,刘宇亮,陈子壮,孙传庭,杨文岳,吴阿衡,袁崇焕,马士英等人,他们都要尊刘一燝一声“师相”的,虽然刘一燝只能算馆师。(注1)

  不过,单纯这一长串名字,就知道刘一燝的政治能量有多强了。刘一燝推荐范复粹,目的自然是要给门下弟子镀一层金。

  练国事算是北东林的一员,跟孙承宗关系也匪浅,不过,南京逐渐“京化”,他这个应天府越来越不好做了,头上的爹太多,王爷也多。

  他已经快满三年了,抗疫也是有功的,一见到孙承宗就想要离开南京这个越来越混乱的“京圈”。孙承宗遇到机会,自然就想起了他。

  沈犹龙名声不显,但也短暂巡抚福建,资格没有问题。他开始是钱龙锡他们那一派系的人,但是钱龙锡已经彻底臭了,骨头渣子都找不到了,他在官场也多少有些朝中无人的感觉了。

  不过,沈犹龙出身华亭,正宗松江人,内阁还有一尊大佛呢,那怕是泥塑阁老,那也是阁老。他几乎没有过多考虑就投靠了徐光启这个乡党,此次推荐,就是徐光启的回报。

  三位阁老都想借此机会给自己人铺就一条晋升的重要阶梯,他们都没有想到黄立极这个老六,居然给刘宗周挖个大坑,金川去一趟,那怕选不上也得掉身皮。

  黄立极没有阻止傅冠,孙承宗和刘一燝也就不能阻止刘宗周。况且刘宗周这样刷声望的东林党,在重启朝机会不大了,在孙刘眼里,这个人也根本不重要。

  确定了乌斯藏的事,黄立极摘下叆叇,放在案上,压住了朱徽娖送来的文书。

  “季晦,稚绳,子先。你们看温体仁这件事怎么办?”

  三个人都在用鼻孔长吐一口气,刘一燝摇摇头。

  “没办法,只能让孔贞运把印给他。中五回京把孔贞运带上吧,傅冠不是要入藏吗?通政使也是九卿。”

  孙承宗神情严肃

  “温长卿此人奸猾投机,极善迎合上意。要压下去!”

  刘一燝苦笑一声。

  “此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不是那么好压的。聪明人宁愿得罪你孙承宗,也不愿得罪他温长卿的。顺其自然吧,我们的小陛下也不是省油的灯。”

  注1:我在该科进士中查到不少人尊刘一燝为老师,如姚希孟,顾锡畴等。但会试正副考官为时任吏部右侍郎的史继偕和时任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的韩爌。

  后来又查了下,时任詹事府詹事兼掌翰林院事的刘一燝仅为殿试阅卷官,排第一位的是内阁大学士方从哲。

  最后才反应过来,刘一燝是这科庶吉士的馆师,严格说来只有进了翰林院的人和所有庶吉士算是刘一燝的弟子。

  所以,本书前期设定孙传庭尊刘一燝为师有些牵强,不过,明朝同样流行攀附,该科进士借同年身份认刘一燝为师也算合理,何况登榜后的谢师礼,刘一燝也必然收过。

  该科进士真正意义上的“老师”不是死了就是失势,所以集体抱刘一燝大腿是合理的,严格考据党勿喷。
  http://www.c8e.cc/12367/5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