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文章虽工,于国何益?
推荐阅读:
重生空间:首席神瞳商女
锦绣农女种田忙
开局退婚十个未婚妻封林徐若影
重生八零锦绣军婚
开局退婚十个未婚妻
韩三千苏迎夏全文免费阅读
无敌升级王内
美女总裁爱上小保安:绝世高手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
近身兵王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历朝历代,为君者多善用“帝王心术“驾驭朝局。每遇改革图新之际,往往将臣子推至风口浪尖,令其冲锋陷阵。若事成,则归功于天子圣明;若事败,便以臣子为替罪羔羊,轻则罢黜,重则问斩,以此平息众怒,保全帝王清誉。
纵观史册,如此悲剧屡见不鲜:商鞅变法强秦,终遭车裂于咸阳;吴起治楚南平百越,却被乱箭射死于楚悼王灵前;王安石推行新法,熙宁梦碎后郁郁而终;就连本朝张居正,十年改革让大明国库充盈,身故不久便遭抄家清算,险些开棺戮尸。
这些能臣干吏,不过是帝王手中利剑,用毕即藏,钝则弃之。何曾有过君主如今日这般,明确昭示要为臣子担当全部责任?这需要何等的气魄与胸襟!
若非身怀系统,拥有源源不断的精锐军队、忠诚干吏与充足钱粮,朱由校或许也会选择那般权衡自保之道。但此刻,他拥有绝对的底气,无需退让,无需妥协!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权谋机变都显得苍白无力。他要让满朝文武明白,既为他的臣子,就当勇往直前,不必瞻前顾后,玩弄那些明哲保身的把戏。
二人心潮澎湃,殿内气氛为之一缓。
方从哲趁机转换话题,躬身奏道:“陛下,今岁乃酉年,正值国家抡才大典,三年一次之科举正科将至。此亦为陛下登基以来首次开科取士,事关为国选贤,意义重大,礼部需早作筹备。然礼部尚书一职至今空缺,科考筹备诸事繁杂,臣特来请示陛下圣裁。”
朱由校目光微动,看向以清正耿直著称的李邦华:“科举乃国之重器,自当慎重。朕登基时日不久,李爱卿,你久历宦海,于典章制度最为熟稔,便由你为朕详细分说一番此次科举的章程规制。”
李邦华闻言,精神一振,整了整衣冠,躬身应道:“臣,遵旨。”
他略一沉吟,便条理清晰地陈述起来:“陛下,我朝科举沿唐制而更周密,每三年一科,称‘正科’。逢子、午、卯、酉年,各直省先举‘乡试’,考期在秋八月,故亦称‘秋闱’。考生需经县试、府试层层筛选,方能入场。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榜首称‘解元’,如当年唐伯虎便是应天府解元。”
“乡试过后,次年春,即辰、戌、丑、未年,天下举人齐聚京师,参加由礼部主持之‘会试’,因其在春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中式者,便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最后,由陛下您亲临主持‘殿试’,殿试只排名次,不再黜落贡士。所有贡士经殿试后,皆为我大明‘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仅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状元试卷,祝大家国考顺利!
说到此处,李邦华微微停顿,看向朱由校,见皇帝听得专注,便继续深入:
“至于每次取士人数,并无定数,需视朝廷需才之急缓与当年考生之优劣,由陛下圣心独断。”
“然,大抵而言,会试取中贡士之数,多在三百名上下。譬如嘉靖、万历年间,常取三百余人,经殿试后分授官职,或入翰林院修撰编修,或外放知县、推官。”
李邦华讲得认真,朱由校也听得仔细。他微微颔首,插话问道:“朕听闻国初曾有‘南北榜’之事?”
李邦华立刻回答:“陛下圣明,确有此制。洪武三十年‘南北榜案’后,为平息物议,平衡天下文脉,至洪熙、宣德年间,便逐步确立了‘分地而取’之制。将会试试卷分为‘南卷’、‘北卷’、‘中卷’。
南卷取士之数,约占十之六五,涵盖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等地;北卷约占十之三五,涵盖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北直隶等地;中卷则如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凤阳、庐州等地,酌情录取。此乃祖宗为求地域平衡,使天下英才皆入彀中之良法美意。”
朱由校恍然大悟,这不就跟后世高考分省录取制度类似吗?都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平衡而采取的平衡之策。果然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果然前人之事,后人之师啊!。
“整个科举流程,规矩森严。”李邦华继续补充道,
“试卷须弥封、誊录,以防舞弊。三场考试,分别为四书五经义、论诏诰表判策及经史时务策,旨在考察士子之经学根底、文书能力与治国安邦之见识。”
“此便是我大明科举取士之大致规程。今岁秋闱乃是开端,如今礼部堂官空缺,诸多筹备事宜皆需尽早定夺。主考官之人选,更是关乎士林风向,责任重大,非德高望重、学问博洽之大臣不能胜任。故臣与元辅,特来请陛下示下。”
朱由校听罢,手指轻轻敲击着御案,沉吟良久。
李邦华的讲解条理清晰,让他对明代科举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他穿越过来不到一载,他一直在努力融入这个时代。
毕竟若仅凭后世了解的只言片语,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那纯粹是痴人说梦。要推行改革,必须先了解这个时代的运行规则。
“李爱卿剖析甚明。”朱由校终于开口,声音沉稳,“科举乃国之重典,更是天下寒门士子晋身之阶,务必确保公正严明。礼部尚书一职,关系重大……且容朕再想想。”
他顿了顿,脑海中飞速思考。礼部掌管国家礼仪、外交、教育、科举及宗族礼制,这其中,教育与科举,正是他未来计划中关乎国本、亟待改革的核心领域。
所谓“教育为立国之本”,若要开启民智,培养真正能经世致用的人才,改革必须从教育这个指挥棒开始,所以礼部尚书的人选他得好好斟酌一下,若是选个迂腐守旧的老学究,到时候改革推行不下去,悔之晚矣。
而且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以八股取士,后世可是有一群人天天在网上批判,由此选出来的那些皓首穷经、只知“代圣贤立言”而缺乏实际办事能力的官员,某种程度上正是王朝走向僵化的缩影。
文章虽工,于国何益?
http://www.c8e.cc/13304/3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