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仿制六分仪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他立刻让叶瑾去把宋应文请来。宋应文看到这本书,也是震惊不已,他虽然看不懂文字,但那些精确的几何图形和仪器结构图,让他这个老工匠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价值。

  “三少爷,此书虽文字古怪,然其图样精妙,结构严谨,于测量、绘图大有裨益啊!”宋应文啧啧称奇。

  “没错。”叶明点头,“宋先生,恐怕要麻烦你一件事。请你找几位信得过的、精通手艺的匠人,试着根据这些图样,看能否将里面的测量仪器仿制出来,尤其是这种观测角度的仪器。”

  他指着那类似六分仪的图。

  “至于这些海图和数据…”叶明看着书上那些陌生的海岸线和标注,心中涌起一个念头,“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反向推导,结合我们已知的海疆图,来验证和理解他们的绘制方法。”

  他意识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几件仪器,更在于其背后所代表的数学和测绘思想。

  它或许能成为一把钥匙,打开一扇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也能成为应对钦天监那套玄学天象观的利器——还有什么比能精准预测星辰运行、丈量大地海洋的学问,更能解释“天道”呢?

  “瑾儿,你又立了一大功!”叶明由衷地称赞妹妹,“这本书,比千金还贵重!”

  叶瑾虽然不完全明白,但看到哥哥和宋先生都如此重视,知道自己发现了了不起的东西,高兴得小脸通红。

  很快,在叶明的授意下,一个秘密的“测绘小组”在格物院隔壁悄然成立。以宋应文和几位老工匠为核心,开始尝试破解、仿制那本西洋古书中的测量仪器。

  而叶明派往钦天监查资料的下属,也开始将他们整理出的历代行星运行数据送回府中。

  叶明自己,则开始熬夜研究那本西洋古书上的几何和图例,并结合自己有限的现代地理知识,尝试着绘制更精确的京师周边地图作为练习。

  一股新的、融合了东西方智慧的技术力量,正在国公府这个小小的院落里悄然孕育。

  而此时的钦天监,那位保章正李浑,听闻叶明的人只是在埋头查旧资料,似乎并无特别举动,稍微松了口气,但心中那分不安却始终挥之不去。

  他总觉得,叶明的沉默背后,隐藏着更大的风暴。

  他再次秘密求见了安平郡王李云瑞。郡王府邸深处,两人低声密谈。

  “王爷,叶明那边并无动静,只是查些旧纸堆,是否我们多虑了?”

  安平郡王把玩着一件精美的玉器,眼神幽深:“旧纸堆?李大人,莫要小看了那些旧纸堆。叶明此子,最擅长的便是从故纸堆里找出能杀人的刀。他不动,比动更可怕。继续盯着,尤其是…他府里那个格物院,最近似乎又有些热闹了。”

  “是,王爷…”李浑躬身应道,背后却泛起一丝寒意。

  风雨欲来,而这一次,风暴的核心,似乎还包含了来自遥远西洋的、无人能懂的知识尘埃。

  钦天监的藏书楼内,时光仿佛凝固在故纸堆的尘埃之中。

  叶明派去的算学主事和老秀才,每日埋首于汗牛充栋的星象记录中,如同最耐心的矿工,一点点剥离着附着在数据之上的神秘外壳,寻找着内里的规律。

  过程枯燥而缓慢。

  古代的观测记录并不精确,描述含糊,夹杂着大量“主兵戈”、“兆灾荒”之类的谶语,给数据提取带来了极大困难。但叶明给的思路是明确的:忽略所有主观解读,只提取时间、行星位置这两个核心数据点。

  十几天过去,他们从数百年的记录中,筛选出了近百次关于“荧惑”接近或停留在“心宿”区域的记载。

  当这些零散的时间点被逐一列出,并按时间顺序排列后,一种模糊的周期性开始隐约显现。

  老秀才捻着胡须,看着纸上那似乎存在某种间隔的年代数字,喃喃道:“这…似乎每隔七十余年,便有数次较为密集的显现…但又不完全准确…”

  年轻的算学主事眼神更锐利些,他尝试着计算相邻记录之间的年份差,发现这些差值虽然波动很大,但似乎围绕着某个数值上下起伏。

  “大人,”他某日向叶明汇报时说道,“剔除那些记录明显模糊或间隔极短(可能是观测误差)的数据,粗略来看,‘荧惑’接近‘心宿’的年份间隔,大致在…在七十五年到八十年之间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小。若要更精确,恐怕需要极多的数据和支持。”

  叶明看着那初步整理出的、还显粗糙的数据表,心中已然有数。

  火星公转周期大约是687天(约1.88年),但其运行轨道和地球不同,从地球上看它相对于恒星的视运动(“会合周期”)要复杂得多,平均约780天(略超过2年)一次冲日。

  但每次冲日在星空背景上的位置都在移动。所谓“荧惑守心”这种特定天象,其周期自然更为漫长且不固定,但绝非毫无规律可言。

  “很好。”叶明点头,“不必追求极度精确,只需证明其有规律可循,而非胡乱显现、随意主吉凶即可。将数据整理清晰,制成图表,注明数据来源和筛选依据。”

  他需要的就是这个“不确定性中的规律性”。这足以说明,天象运行并非随心所欲的“天意示警”,而是有其客观规律。

  既然有规律,就能被认识和预测,那么钦天监那套“解释权”的垄断地位,自然就动摇了。

  就在数据整理渐趋明朗之时,叶明府中的“测绘小组”也在那本意外得来的西洋古书启发下,取得了初步进展。

  宋应文带着工匠,成功仿制出了书中一种简单的“十字测角仪”。

  这东西结构并不复杂,主要由一个十字形的框架和一根可以旋转的瞄准尺规组成,可以用来测量地面上两点之间的角度,或者简易测量远处物体的高度角。

  叶瑾对这新仪器充满了好奇,拿着它在院子里到处比划,测量树高、屋檐角度,玩得不亦乐乎。
  http://www.c8e.cc/13497/9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