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正史比野史还野,李世民崩溃 >第574章 管仲用丝织品打崩鲁国,有多少漏洞?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74章 管仲用丝织品打崩鲁国,有多少漏洞?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天幕下,很多人都在质问同一个问题,

  “管仲使用经济战打败鲁国的事情怎么可能是假的呢?”

  “怎么可能是一眼假呢?”

  方孝孺就差直接穿越天幕,跑到陈勇面前,跟陈勇当面对质了。

  他虽然是一个清贫之人,但刷弹幕的时候,那身后的钱财可是源源不断地送过来。

  毕竟人家号称有弟子八百!

  不光是方孝孺,很多破防的人也都在问同一个问题,弹幕已经铺天盖地,成为了三个字,为什么?

  …………

  陈勇看到了大家的讨论,心里叹息一声,这就是儒家史观叙事之后的结果。

  现在他就要让所有人清楚,历史不能只让权贵说了算,还得让普罗大众去检验。

  【大家现在是不是都对管仲打经济战深信不疑,甚至很多人觉得这件事体现了咱们经济战有多厉害。】

  【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早在秦文公的时代,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经济战,而且手段很高明。】

  【那么管仲这个所谓的经济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咱们来看一看,大家印象中的经济战,为什么会被学者们认为是一眼假呢!】

  春秋,齐国

  齐桓公为了获得霸主地位,他决定对鲁国出手,

  他要学习自己的父兄一样压制住鲁国,从而登临霸主之位。

  对鲁国出手当然是要用兵了,平推过去不就行了吗?

  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但这个时候管仲就说话了,“主君,咱们不能带兵打呀,带兵打的成本太大,收益不高。”

  齐桓公很纳闷,不带兵去打鲁国,咱们怎么赢鲁国呢?

  管仲就自信一笑说:“咱们可以使用轻重之术,用经济打崩鲁国。”

  众大臣们都是如听天书,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种说法

  于是纷纷询问,

  管仲就给他解释了一下经济战的原理。

  他说:“咱们要用经济优势,来诱导鲁国不种粮食,只要鲁国不种粮食,那他肯定就倒大霉了。”

  “怎么做呢?”

  “第一步就是齐国全国高价收购鲁国一种丝织品,这种丝织品。”

  “高价收购之后,鲁国人一定会眼红啊,他们肯定会放弃种植这种低效能的产业模式,从而全民去种这种高性能的经济作物。”

  “从而就放弃了对粮食的生产。”

  “这样一两年之后,咱们齐国可以停止收购这种丝织品,从而让鲁国百姓血本无归。”

  “最后鲁国不但赚不到钱,而且还荒废了粮食生产,他们齐国就可以高价把粮食卖给鲁国。”

  “鲁国就被他们收割了!”

  听懂了掌声!

  下面的小迷弟们,那是疯狂的鼓掌啊,这种样子就跟那个鼓掌销魂哥是一模一样!

  听得那叫一愣一愣的,心里只有对管仲无比的崇拜。

  但有的人还是不太理解,比如说鲍叔牙,他就是那种在传销会中永远被洗不了脑的人,是要被扫地出门的捣乱分子,是被导师宣布永远不能成功的人。

  鲍叔牙当时就很纳闷:

  “如果咱们在鲁国高价收购丝织品,人家鲁国不会从其他国家先进口一批再卖给咱们吗?为啥要自己生产呢?这不是蠢是什么呢?倒买倒卖,鲁国商人不会吗?”

  这句话当时就把管仲给问愣住了,你是不是傻?为啥要去进口呢?你这不是破坏节奏吗!

  但为了能够让鲍叔牙信服,管仲就说了一个借口:

  “他们要的这种丝织品啊,不能是市场上现在有的,必须是新发明出来的,这个丝织品叫做绨!绨和其他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因为它是用丝,也就是咱们说的丝线作为经线,用棉花的棉线作为纬线,”

  “也就是用丝和棉织造出来的混纺新品,”

  “这种东西你不能从其他地方进口了吧,你必须自己生产呀!”

  这一下就把鲍叔牙的疑虑给打消了,然后齐国上下都被这种高明的经济战手段所折服,立刻去实行了。

  史书上记载,实行的结果也很顺利,

  就是你们都知道的那个故事,齐国在鲁国以成倍的价格收这种丝织品,然后鲁国民众都不去种粮食了,

  甚至鲁国国君强制命令他们,让他们种粮食,他们都不种!

  觉得鲁国国君耽误他们赚钱了,鲁国国君都没办法阻止这股洪流。

  于是这些人都种成了丝织品的原材料,甚至连农活都不干了,整天去生产这种丝织品,

  最后呢?

  他们生产的东西,人家齐国都不要,

  鲁国百姓生产丝织品,却没有种植粮食,导致他们没有粮食。

  管仲就开始疯狂地抬高粮价,一下子就让鲁国的经济全面崩溃。

  鲁国不战而败,从此鲁国就只能屈服在齐国之下!

  【听这个故事是不是被唬得一愣一愣的,感觉管仲聪明得没边了】

  【但是】

  【这里面全都是错误,什么错误呢?】

  【从各个学科来说完全都是扯淡,包括经济学!】

  【首先,咱们看他出现的第一个错误是什么?就是从自然科学去判断。】

  【在春秋时代,咱们炎黄是没有棉花这玩意的。】

  【就算少量的棉花,可能出现在了炎黄的土地上。】

  【但是绝对不存在棉花的纺织技术!】

  【既然都没有棉花了,更生产不出棉线来,你如何用丝线和棉线进行混纺呢?】

  【所以这个故事从一开始就是胡说!】

  【这本身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

  (我去我去,这就是博主说的,要看社会文化背景,棉花传入我们炎黄时期,大概在秦汉时期吧,春秋时期怎么可能有棉花呢?)

  (怪不得叫他一眼假,只要是历史专业的,只要懂得棉花的传入史,这不是扯淡是什么?)

  (敢情以前听的故事都是骗人的呀,现在咱们用棉花用的挺顺手的,这玩意竟是个外来物!我还真没有反应过来。)

  …………

  大周

  姜子牙直接就笑喷了。

  “这就是你们老姬家的人才?”

  “战绩全靠吹牛?”

  “还经济战呢!先自己学学什么叫经济再说!”

  “把没有的东西吹成有的了?”

  “你们老姬家也就这点水平了。”

  周公和毕公都愣住了,他们以前觉得所谓一眼假,那肯定是有的人嫉妒,然后提出一些所谓的新的解释。

  可这一种农作物到底有没有,一查就知道啊!

  这下他们都傻眼了,难道管仲的水平真不怎么样?

  …………

  三国,

  张飞猛地一拍大腿,骂骂咧咧地说:

  “他娘的,这帮孙子真是说话大喘气呀,要是不知道棉花这玩意是什么时候传入咱们炎黄的,那还真是被他们给骗了!”

  “俺没记错的话,这玩意跟张骞出使西域多多少少有点关系吧?”

  吆喝,不错哟!

  诸葛亮都对张飞刮目相看了,虽然说张骞时期引入棉花还有待考证,是不是这个时间点,有没有出现更早的棉花引进的案例?

  但能够想到是张骞从西域拿回来的,那就很不错了。

  不像有的人还直接整出了春秋时代就有棉花这种东西,连棉线都出来了!

  要知道,从棉花的种植到棉花的纺织,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技术需要迭代升级。

  这可不是几年,这是几十几百年的历程啊。

  ……………

  春秋,

  鲍叔牙用一言难尽的目光看着管仲。

  “你还吹过这种牛?”

  “你什么时候对鲁国发动过经济战呢?”

  “我怎么不知道?”

  是的,鲍叔牙就从来没有听说过,也从来没有见过。

  齐桓公在一旁补充道:“这件事情可能发生在未来,而不是发生在过去。”

  好好好,反正人都没死,你怎么说都行。

  只要死之前发动就行了,是吧。

  鲍叔牙也不着急,就看管仲怎么辩论,你直接整出了棉花和丝绸的混纺,

  现在人家说咱们这个时代没有棉花,你该怎么办?

  关键是棉花这玩意,鲍叔牙也没听说过呀,长啥样子都没见过!

  管仲现在是冷汗直流啊,博主太阴险了,谈论历史人物的功绩,你去研究棉花存不存在,这不是邪道吗?

  但他聪明的大脑很快就想到了问题的解决办法:

  “其实这是史书记载有误,谁说绨这玩意,是棉花和丝绸的纺织物呢?”

  “这应该是丝和麻的混纺物!”

  “这不就对了吗?”

  他在天幕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

  大隋,

  杨勇拍了拍自己疯狂乱跳的小心肝。

  还好!还好!管仲终于把这个事给圆过去了,

  他一听到棉花,他也头皮发麻呀!

  因为棉花这玩意,不可能是春秋时代就有的。

  其实棉花在隋朝时期都没有那么普及,还是非常昂贵的东西,专门用来在冬天保暖的,

  至于混纺成为棉线,那就是非常奢侈的行为了,这么保暖的东西,你纺成线干什么?

  费工夫又浪费了它的最大价值!

  还卖不出高价钱。

  幸好管仲说绨是丝和麻的混纺物,这就说得过去。

  …………

  (博主,这回怎么拆穿管仲呢?)

  (我现在已经绝对99.99%的确定,管仲有问题,而且他的战绩水分太大,问题就是怎么把这件事给夯实了。)

  (不能让这种作假的战绩来欺骗大家呀。)

  陈勇笑了笑,其实他早就料到,有人会觉得棉花不行,就得来一句,这是丝绸和麻线的混纺。

  从材料学先证明:管仲用经济打败鲁国的客观条件存在。

  他也不着急,因为这件事情从头到尾都是虚构的,虚构的东西到处都是漏洞,随便找就是了。

  都是一眼假,还用在乎狡辩吗?

  【就算是丝和麻的混纺物,那这件事情就成立了吗?】

  【完全扯淡!】

  【为什么呢?】

  【因为这件事情,他违反了自然学中的农业基础常识!】

  【什么农业基础常识呢?】

  【只有权贵和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人才会认为,做丝织品生产,是会影响农业生产的!】

  【这不是纯纯的扯淡吗?】

  【如果你是一个炎黄人,如果你随便看点古代的诗歌,话剧或戏曲,你就知道,有一个概念,叫做:男耕女织!】

  【男人是要下地干活的,他们负责的是种植庄稼,】

  【女人干这种重体力劳动是生产效率不高的,所以她们在洗衣做饭之后,最好去养蚕,采桑,生产丝织品!】

  【这就是古代早就存在,并且已经十分娴熟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模式。】

  【为什么会有男耕女织呢?】

  【就是因为这样的效率是最大的。】

  【因为女的要织布,要养蚕采丝,所以就耽误男人下地干活了是吧?】

  【那你说说,管仲所谓的收购丝织品,然后可以让鲁国的百姓都不去种地,这不是扯淡是什么?】

  【小孩子才选,是种粮食,还是养蚕采丝,大人当然全都要啊!】

  【认为养蚕会耽误种粮食的,这是完全不懂农业生产的小白才能想出来的东西!】

  【它跟‘何不食肉糜’基本是一个水平!】

  【就叫做不知人间疾苦。】

  【严重脱离实际!】

  .......

  PS:

  我知道这章有人要抬杠,管仲的绨,是丝麻混纺,而非丝棉混纺!

  这是因为,最开始的谣言被人怀疑了,现在才纠正了这种,认为是丝麻混纺。

  但最早的时候,人们都认为是丝绵混纺,而且,这种说法不光是电视剧采纳,还是很多人写文章的时候采纳的。

  甚至很多人现在还以为是丝棉混纺。

  现在还有多人认为史书上的绨,是丝棉混纺!

  这就说明了,儒家对于管仲的丝织品,是存在不同解释版本的。

  这可不是我编造出来的丝绵混纺这种说法的。

  有图为证:

  棉花传入史,应该没人怀疑吧,这玩意不是我们的本土农作物,传入我们炎黄的时间,现在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在秦汉时期。

  这章开始,用农业基础知识,经济学知识,揭开管仲身上的各种谣言。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
  http://www.c8e.cc/13889/5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