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三国渣男,开局捡尸华雄 >第365章 予取予求,还得卸磨杀驴!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65章 予取予求,还得卸磨杀驴!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传国玉玺?”

  族老们尽皆大惊。因为在这个时代,一直传言着“得玉玺者得天下”。如今玉玺落在王通手中,那么,太原王氏岂不是真的会出现一位帝王。

  叔祖公伸出颤巍巍的手,从王通手中小心翼翼的接过玉玺,仔细地端详了一番,才用颤抖的语气道:“老夫曾在朝中担任天子近侍,传国玉玺也曾经是见到过的,此物确是传国玉玺无疑!”

  其它七位族老也一一传看,皆确认这就是传国玉玺。

  太原王氏一族,历代人才辈出。便是眼前这七位族老,致仕之前,就都曾担任太守以上之职。因此,基本上都见过或听说过传国玉玺的样貌。

  而叔祖公则说道:

  “此印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乃是“皇权天授”之信物。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时,行至湖中,风浪骤起,大雨倾盆,电闪雷鸣,龙舟将倾。

  始皇大怒,持传国玉玺砸向湖中,旋即风停雨住,波澜不惊。

  八年后,始皇出行至华阴县平舒道时,有一老人持玉玺站于道中,对始皇侍从曰:“请持此玺还祖龙”,言毕不见踪影。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王莽篡权时,天子刘婴年幼,传国玉玺藏于长乐宫太后处。王莽遣其堂弟王舜来索,太后怒而骂之,并掷玺于地,破其一角,王莽令工匠以黄金补之。”

  (备注:王莽不是太原王氏,是元城王氏。)

  喘了口气,又道:“秦时曾有谶语,拥传国玉玺者,方为国之正朔。若无传国玉玺,纵然立国,亦或为蛮夷之政,亦或国运不会长久。”

  ……

  这些东西,王通自然不信。

  就一块石头而已。

  哪来那么多玄虚?

  但是,这并不妨碍王通用它来忽悠这帮族老,让他们为王通所用。而王通这次来宗祠,正是为了利用太原王氏。

  在所有人都看过传国玉玺之后,王通便将传国玉玺收起,对一众族老们道:“晚辈偶得此物,暂时不宜让外人知道,还需各位前辈谨记。”

  “贤侄孙放心,吾等定当守口如瓶。”。

  “晚辈此来宗祠,还有一件大事,需要各位前辈们相助。”

  “贤侄孙,尽管吩咐。”

  “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

  王通站起身来,开口说道:“自古以来,朝堂之上,权力有皇权和臣权之分。

  皇权与臣权相辅相成,又相互牵制,可谓是……相生相克。而朝政的衰败,天下之祸乱,则常因臣权太大,皇帝大权旁落所致。

  叔祖公久在朝中,应该知道:汉灵帝初登九五之位时,诛窦武、锢党争、立都学、惩豪强,治冤狱,不失为明君所为。

  但后来却发现,朝中无人可用,自己实为孤家寡人,真正能听命于灵帝者,仅仅十常侍而已。

  其后心知斗不过朝中大臣,万念俱灰,才自抛自弃,干尽昏庸之事。不知侄孙说得可对?”

  叔祖公道:“确实如此。”

  其它七人也纷纷点头。

  王通见大家都认可了自己的说法,便又接着说道: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若有一日,我得登九五。朝中大臣结成一党,我又该如何?

  我与王氏族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若我所建之朝败亡,非族人之福,实族人之祸也!因此,希望族老助我,早些谋划,以防患于未来。”

  说到这里,王通就停了下来。

  而那些族老们,则个个眼珠子骨碌碌乱转。

  人老成精。

  都是在官场里混迹数十载,老成了精的人了。闻玄歌而知雅意者,指的就是这帮妖精。

  果然,那年岁最老的叔祖公看着王通,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贤侄孙果然是人中龙凤,年不过二十五岁,便有如此见识,实属难得。”

  喘了口气,又道:“如叔祖所料不差,贤侄孙说的是办学之事吧?”

  王通微微一愣。

  心道:看来这老头子还是有几把刷子,竟然将自己的心思猜得八九不离十。

  却听那老头又说道:“天下世家,经过几百年的通婚,已经盘根错节,形成了共同的利益。

  他们又通过掌握知识的传承,和官场的互相举荐,从而垄断了朝廷和地方的所有官职。整个朝廷和地方的官吏,全都是出自世家子弟。

  做皇帝的换大臣、换官吏,不管怎么换,换来换去还是世家的人。

  如此情形下,国家真正的弊端根本无法解决。所谓的抓捕贪官,就如同断了骨头不接,只在外面擦点药水。

  要真正缓解这种情况,唯有一法,那就是让那些不属于世家的人来当官。

  然而,当官是要学识的,所以,第一步,就是必须让贫民子弟读书识字。”

  “原来……你都懂?”

  王通有些发愣。

  “那是自然。”

  那老头得意地说道:“要不然,你以为并州的办学能那么顺利?不瞒你说,这些年来,那些跳起来反对黔首之子入学的并州世家之人,被太原王氏暗中派人杀掉的,没有一千,也有数百。”

  既然这样,那就好说了。

  “多谢叔祖公相助。”

  “你这样就见外了。我们是一家人,有什么事,你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干,太原王氏便是你最坚实的靠山。若有事需要太原王氏去做,你尽管直言便是。”

  “好的,那我就不客气了。”

  王通向叔祖公行了一礼道:“让黔首之子入学的事,在其它州推行起来,阻力很大。我不得不做出一些妥协。

  我想将并州,做为培养平民学子的主要基地。可是,我担心在治所迁去邺城之后,留在并州的官吏不能严格坚持下去。

  因此,我将会任命王凌为并州刺吏,并且重用太原王氏族人在并州为官。换言之——也就是将整个并州的民政,全部交给太原王氏来主导。”

  略一停顿,又道:

  “接下来几年,我将会出兵中原,再进兵江东、关中、巴蜀。我需要成千上万的基层官吏。

  而并州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会源源不断地送往天下各地,成为我千秋大业的……基石!”

  “老朽遵命!”

  叔祖公站起身来,对王通行了一礼道:“我太原王氏,将每年拿出大量钱财,用于奖励优秀学子。并且,确保每一位并州的平民子弟,都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终于搞定!

  王通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心里想的是:

  如此一来,太原王氏必会桃李满天下,从而势力大增。将来建国之后,还得卸磨杀驴,削弱皇亲国戚的势力……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卸磨杀驴。)

  ……
  http://www.c8e.cc/14420/3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