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盐政
推荐阅读:
我娘子天下第一
医毒狂妃路子野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小兵活下去
赤潮覆清
打造最强边关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暴显等五将无一不是宿将,就这样收归禁卫,着实大材小用,但反过来想,以禁卫之权拉拢,也是新君的器重。新君开朝罢相,玩笑着杀伐决断,让昭阳殿的气氛逐渐肃杀起来。
那个宽厚的儒君面貌,逐渐模糊去了。
“那便议下件事。”
高殷声音低沉,随着禁卫势力的重组,他感觉安心了许多,说话也更有底气。
此前他在晋阳提出了公廨钱制度,如今在邺都也正式提出一遍,这次将它与经济挂起钩来,顺带赋予了不良人一项重要任务:
历朝历代都有私铸劣币者,各经济区域缺乏一体性,需要重新整合。而且他们还会与大小官员所勾结,更难以抓捕,实是可恨。
“因此才须得让不良人们追缉搜捕,把这些国家蛀虫给抓出来。”
这件事上高殷不相信官员,只相信特务。
“凡搜捕出的私铸钱币之人,其家抄没,男为食干,女入掖庭浣洗,族内罚钱。不是喜欢印钱吗?那就给我进官方造币厂印个够。”
“不良人请旨行事,若出示了令牌,各地官员就必须配合,查抄出的钱,便分三成入地方官署以资用。”
又说着:“收集上来的劣币融了重铸,务必使流通的钱币精美耐用。”
他本来想让劣币流通到周国南陈境内的,不过想了想,这么干不仅缺德,而且难免有官员装傻充愣、恶意敛财,而且以后的目标是吞并周陈,他们迟早是自己的臣子,这么对待臣民不仅下作,而且后患无穷。
石梅的刺刀仍历历在目,能少坑害一个,就少一分业力。
接下来是盐政,盐铁向来是国家赋税的巨头,高殷不得不慎重,因此就直接相信后人的智慧:“以后盐政便实行禁榷专卖。”
高归彦俯身行礼:“请至尊示下。”
“先王的制度,是审视地理状况来安排百姓,济度肥沃和贫瘠,减小贡赋差异的征收赋税之道。根据收入安排支出,节制用度爱惜民力,各地便能人丁兴旺,家户富饶,王政之教化也就能实行了。”
“高祖之时,在沧、瀛、幽、青四州傍海处设置了盐官,监督煮盐收钱,补充军国事务的费用,此后仓库充盈,虽然有水旱和饥荒,也能依靠开仓放粮得到救济。元象、兴和年间,谷物大丰收,每斛只值九文钱。”
高殷追思先人,感慨了一阵:“朕希望重现那时候的文治,但又不想与民争利,故而希望取财自山川海泽。”
“盐铁专卖是与民争利的弊政,朕不欲为之;但山泽乃公利,国家也不能不管理。就像捕捞与耕种都有封禁与开放之时,山泽的管理也需要审时度势。有煮海熬盐、开山铸钱、伐木建房的人,这些人都是没有土地耕种而剩下来的人。寒而无衣,饥而无食,只能依靠做工来谋求衣食的人,也都是贫苦的人。用山川海泽产出的厚利帮助这些无土地而剩下来的人,免除穷苦人的徭役与赋税,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了,帝王之道,可不就是这样吗?”
百官齐声应是。
因此高殷下诏:“官员多则扰民,因此检查全国内的盐池所在,仅在出盐之乡设置盐官,其余州县不复置官,已经设立的盐官取消,分派其他事务。”
“官府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并负责监督产量,之后加价,榷卖交给各地可以信赖的商人,听凭他们自行买卖。这本来是官府的权力,既然委托了他们,他们也从此得利,就需要交纳榷税。”
榷税就是专卖的意思,只能从这个商人这里卖到官方的盐,保证了他们也可以得到足够的利润。
官员要考虑施政的影响,大肆买卖提价会折损国家的颜面,但委托给更专业的商人,就能得到更多的利润,并且不用令自身落下与民争利的口实。
此时高殷将盐的销售分割成不同的流程,盐制作好后,由官府定价统一收购盐户的盐,然后加价卖给商人,接着商人纳榷后便可贩卖到各地。
这个过程中,官府已经从冗杂繁琐的销售环节中解脱出来,坐着等收钱就行,国家不需要再在生产盐的州县外设置机构,省却了大笔养官的财政开支。
杜弼出列,他被高殷拜为度支尚书,此时提出疑问:“此法虽妙,可若是奸商猾贩倚仗国家名义,哄抬盐价,又恐损害民生。”
高殷点头:“杜卿所言极是,还需要一些措施填补其缺。”
他再度下令:“在距离盐乡较远、路途不便的偏僻之地建立常平仓,将部分官盐贮藏于此,如果盐价变高,就取出以常价卖给百姓,保障百姓对盐的需求,稳固住盐价。民之所需,国之所系啊!”
杜弼俯身行礼:“至尊圣策,臣无惑矣。”
群臣一阵歌功颂德,新君此项政策确实是一大利革。
又有臣子提出建议,设立新府署稽查私盐,这项工作则交给了东厂,在其内拓展稽盐司,顺带扩大特务的权力。
仅此一项,东厂的经济就足以自养,而不良人吃的是造币的赃款,两个部门都不再需要朝廷拨款,获得了发展的经济基础,短时间内会迅速膨胀、扩展威望。
这也是高殷特意设计的,这两个机构发展越快,对拱卫他的地位就越有帮助,等他们打下名气,他的地位也就越难动摇,到后期再将他们的财权剥离出来,减少权柄,此时就需要便宜行事,让他们得以成长。
以往的盐政往往设立在各地州县,互相配合捞取盐利。现在高殷精简部门,让特务部门与度支部相互配合,形成一套独立于地方、专门对中央负责的盐政管理体系,避免了地方对盐利的侵夺。
杜弼是个忠实干事的老臣,当初就敢和高欢提出治理贪污,对盐政当然不会疏忽,这也是高殷把他放去财政部的主要目的。
有了高殷的政策支持,以及杜弼的严密管理,这套来自唐代宗时期宰相刘晏的盐法将会取得极好的效益,甚至能挑起整个齐国的经济大用口。
这并不夸张,刘晏刚开始上任的时候,江淮的盐利一年只有四十万缗钱,一缗等于一千文,即四亿钱。而这套盐法推行之后,达到了六百万缗钱,即六十亿文钱,足可看得出其中多少利润被官员截留。
这套盐法一旦落实,高洋时期所耗费的资用将迅速补足,配合淮南之地产出的钱粮,全国的资用都已经够了,经济大权掌握在朝廷手中,晋阳再也翻不起浪。
而高殷能够保证所有臣民的利益的话,那高演就愈发没有上场的必要。
高演听得心乱如麻,他知道这项政策的利好,但居然……居然不是出自其治理之下!
可恶!若是自己为帝,此策一出,必于青史留明君之名!
高演心中嫉妒狂生,他以为自己不会有这种情绪,然而内心甚至还生出了无力之感:
为什么!这个孩子,不过才十四岁,却总能提出让人意想不到,又能补益国政失漏,乃至裨益百年的策略!
莫非二兄一脉,当真有天神襄助乎!
http://www.c8e.cc/14506/3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