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锦衣黑明 >第985章 结束也是开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85章 结束也是开始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陆天明不会在辽东待太久,这地方驻军没什么必要,索哈木带科尔沁完全可以作为北面屏障。

  他们还在不停收拢野人部落呢。

  马士英分田的时候,辽东的空气一下就沸腾了。

  很多田产都荒废了,给百姓发工具、接济粮和粮种,回家赶紧开田去吧。

  与之前血腥味完全不同,胆怯的辽民发自内心的笑声,感染了这片大地。

  五百万人的地盘剩下一百万,空旷、安静、又热闹,也算天下奇景。

  前后‘出差’一个月,陆天明扭头返回京城。

  这时候天津的人也离开了。

  不乡城被连锅端,家眷和下人一个不留。

  连方世玉他爹和一堆师叔也被迁走。

  方世玉是张世泽的副手,外放了,直接放安南。

  不乡城这些来自各省的士绅,没有银子,但他们带着传承,不出意外,是移民治理的主力。

  又属于忠勇商号,属于几位小公子麾下的‘私产’。

  军队开拓,迁民治地,商号跟进,这就是以后的战略。

  春耕开始了,大案不能拖。

  女真已经被迁走,‘皇族’被囚禁。

  多尔衮因避免伤亡,被陆天明赦免死罪,屠杀罪处罚方式很简单,与众人想的完全一样。

  黄台吉被凌迟,吓尿了。

  皇帝嘛,接受一切罪孽。

  必须来平账。

  行刑的时候,街道水泄不通。

  不时传来惊呼声和唏嘘声,惨叫声和刽子手的喝斥声在空气中回荡。

  给史册一个最好的结束(法克,包括前面接受投降,白写了三章,呵呵)。

  京城百姓茶余饭后谈论奴酋报应的时候,经过一个半月的航行,船队抵达北部湾。

  安南北部多山,海运不发达的时候,与中原联系确实费劲。

  山高皇帝远。

  这句话最早出自元末的民谣。

  至正八年,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台州、温州的百姓起义反元,并树起反旗,上面是一首诗。

  山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宣德皇帝回撤交趾驻军的时候,这句话就变成了安南。

  交趾,来源于《礼·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趾。

  雕题,就是纹脸。交趾是说足相向,就是盘腿。

  说的是南岭以南地区的人,秦末动乱时,河北人赵佗割据岭南,建立了百年南越国。

  两千年前,汉武帝灭南越国,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直接管理,后来设立十三刺史部时,交趾在内的7个郡为交趾刺史部。

  唐代归治交趾后,安南都护府的驻地乃宋平县,即如今的升龙城(河内)。

  之后到五代十国、宋元明。

  中原王朝归治的时候称为交趾,他们反叛的时候,自称安南,不认同自己是天朝人。

  也许有文字的历史就归于天朝,导致他们无法向上追溯。

  也可能是用安南来表示对天朝的恭顺,政治投机。

  总之,交趾与安南一直在同时使用。

  大明朝也一样。

  永乐皇帝还在归治西南土司的时候,安南陈朝发生叛乱。

  丞相黎季犁政变,自封国王,壮着胆子派人到南京朝贡,想把生米做成熟饭。

  朱棣本就知道这地方影响西南归心,你玩这一出恶心永乐,立刻决定南征,圣旨令大军把叛臣抓回来三堂会审。

  主帅原本是朱能,结果病逝,改由张辅南征。

  西南地势险恶,匪患不断,张辅很认真的对待安南。

  切~

  一路砍瓜切菜,以碾压的姿态到升龙,抵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张辅都不好意思汇报永乐遇到战斗。

  黎季犁父子俩唯一的亮点,就是有几百头大象。

  战象,在西南是传说的存在,特别唬人。

  张辅当时看到这么多大象来袭,觉得自己的智商被羞辱了,下令火炮和火铳后撤。

  令随军赞画用颜料画了几头狮子、老虎,用旗杆挑起来御敌。

  战象一看到画像,纷纷倒戈,踩死不计其数的安南士兵。

  这是张辅第一次南征,没意思。

  黎季犁做事很干净,王族被杀绝,安南人一看张辅这么猛,联名上奏,表示安南以前就是天朝领地。

  朱棣看到请愿书,设交趾布政使司。

  贱人上线了。

  曾经跟着张辅打过黎季犁,还立了点小功的两个人出现了。

  一个叫简定的家伙,自称日南王,还有个陈季扩,自称前朝王族。

  张辅再次出征。

  吸取第一次‘好说好商量’的教训,张辅这次不要俘虏。

  安南一如既往不禁打,主犯斩首,从犯活埋。

  等张辅一走,邓容、阮景异等再度起兵作乱,把个黔国公沐晟忙得焦头烂额。

  朱棣摆平本雅失里后,派张辅三征安南。

  这地方是真贱,明军一来就跪,明军一走就乱。

  看着满山乱窜的猴子,张辅咬牙下了个命令:一个也别放过!

  砍脑袋刑罚太简单,张辅给乱匪换了个死法—磔死。

  这次安静了一段时间,但也不长。

  永乐十六年,安南叛乱被明军一支一支砍死的时候,蛰伏的大虫出现了。

  黎利,敏锐发觉交趾布政司属官对安南失去耐心,暗中召集山民,在蓝山起兵,自称平定王。

  驻守交趾的明军虽然不多,对叛乱习以为常,获知黎利在蓝山起兵,明将马琪前来镇压,不出意外,一战即溃。

  但黎利耍了个滑头,自知不敌,故意放弃一部分属下,引诱明军到洛水,伏击将明军击败。

  惨胜之后的黎利更贼,果断撤离蓝山,前往至灵山,利用至灵山的地形,让明军逮不住他。

  矬子里面挑高个,安南飞蛾扑火的叛乱中,黎利活的久,出名了。

  宣德初年,膨胀的黎利决定攻打升龙。

  新任征夷将军王通大喜,你可总算出来了,立刻命令大军分道出击,把黎利进攻升龙的大军砍光。

  但王通大喜过头了,低估了黎利的人数,入山清剿被伏击。

  王通运气很不好,他受重伤了。

  政治影响更不好,王通是侯爵。

  宣德皇帝大怒,派安远侯柳升带七万大军入交趾,与王通南北夹击灭匪。

  军事上的碾压姿态,挽救不了这位侯爷带来的政治灾难。

  柳升本人有勇无谋,轻敌大意,仅率领五百骑兵就轻敌冒进,结果遭遇埋伏,马匹还不巧陷入沼泽,中镖而亡。

  大军如无头苍蝇,被黎利反击,仓惶后退。

  卧槽,这结果让南边的王通怎么汇报皇帝,不能再死人了,他是大将军,扛不住了。

  就在他决定如何避罪的时候,黎利送来求和书和谢罪表。

  王通就坡下驴,趁机把明军撤出山区,黎利也后撤,答应不再进攻明军。

  看起来双方不胜不败,其实明军已经彻底败了,交趾属官和士兵一天都不想待了。

  皇帝得知实情,愤怒也没用,交趾不停耗费钱粮,毫无收益。

  且黎利也很恭敬,谢罪表写的肝肠寸断,宣德皇帝顺水推舟,册封黎利为安南王。

  黎利占据的平原,其实是明朝‘送给’他的,但他打败了最鼎盛时期的天朝,在安南实在太风光了。

  宣德三年,黎利即位称帝,改年号顺天,建号大越,定都升龙。

  但他延续了鸡贼,对大明依旧自称安南。

  交趾,安南,这名字变换六次了。

  如今,也是大明朝第六次征安南。

  两千艘海船遮天蔽日出现在北部湾,张世泽从望远镜里看到黎朝海防士兵,光着脚在乌啦啦乱叫,不禁咧嘴微笑。

  张家四征安南,驱逐、活埋、磔死之后,咱们玩个新玩法…
  http://www.c8e.cc/14657/9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