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残魂解火种 精神铸锚点
推荐阅读:
死囚营:杀敌亿万,我成神了!
双穿大唐:小兕子不想肥家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农民将军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大唐:李二你的绿帽掉了
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东汉不三国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第二六一回 四圣残魂解火种 三国精神铸锚点第一节 星尘聚魂 四圣虚影破迷障
星河浩渺,亿万星辰如碎金散落在墨色绸缎上,忽有四团流光自不同星域奔涌而来,其势如脱缰野马,其速似离弦之箭。为首那团流光金焰灼灼,隐约可见一根定海神针虚影在其中翻腾,正是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残魂所化;左首流光缁衣飘飘,九环锡杖的轮廓在星尘中若隐若现,正是玄奘法师的残魂;右首流光肚腹滚圆,一柄九齿钉耙虚影横亘其间,乃是天蓬元帅猪八戒的残魂;末首流光金身半掩,降妖宝杖斜插星岩,自是沙悟净的残魂。
四团残魂本如无根浮萍,在星河中飘荡亿万年,此刻却似被无形丝线牵引,竟在一处星云密布的空域交汇。金焰流光骤收,孙悟空的虚影渐渐凝实,那双火眼金睛在星尘中扫视,虎皮裙上的绒毛沾染着点点星辉,他挠了挠头,金箍棒在手中转了个圈,棒尖挑起几粒星砂,嘿然道:“奇哉怪哉!俺老孙这残魂飘荡许久,今儿个竟似被什么东西勾住了,动弹不得!”
缁衣流光缓缓舒展,玄奘法师的虚影双手合十,眉宇间带着惯有的悲悯,他望着周围翻腾的星云,轻声道:“悟空稍安勿躁,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你我残魂相聚,想必是有因缘未了。”
“因缘?”猪八戒的虚影晃了晃大耳,九齿钉耙在星岩上磕出一串火星,“依老猪看,怕是那玉帝老儿又想算计咱们!想当年俺老猪在天庭做天蓬元帅,何等风光,若非……”话未说完,他便咂了咂嘴,显然是想起了被贬下凡的往事。
沙悟净的虚影一直沉默,此刻却将降妖宝杖从星岩中拔出,杖首的琉璃盏碎片反射出奇异的光芒,他沉声道:“师父,大师兄,二师兄,你们瞧那星云流转,竟似有兵甲之形。”
众人循声望去,果见周围的星云在缓缓变幻,时而化作千军万马奔腾之态,时而凝成城池楼阁对峙之景。孙悟空看得兴起,金箍棒在手中一顿,星岩顿时裂开一道缝隙,他笑道:“这星象倒有几分意思,比那西天路上的妖魔鬼怪瞧着新鲜!”
正说间,四团虚影忽然剧烈震颤,仿佛有无形巨力在撕扯。周围的星尘如潮水般退去,露出背后三座巨大的浮空城郭。左侧那座城郭旌旗林立,其上“魏”字赫然醒目,城楼之上,铜雀台的虚影若隐若现,台顶似乎还有乐师在弹奏;中间那座城郭幡旗飘扬,“汉”字在星辉下熠熠生辉,城阙之间,白帝城的轮廓隐约可见,仿佛能听见那里传来的声声叹息;右侧那座城郭牙旗高挑,“吴”字随风舞动,城头之上,石头城的残垣断壁历历在目,城下似有江水奔腾之声。
孙悟空盯着那座魏字城郭,忽然双眼圆睁,金箍棒在手中嗡嗡作响,他惊道:“俺老孙忽然想起,俺这七十二变,变幻莫测,可不就似那魏武帝曹操用兵,诡谲多变,‘变则通’之理尽在其中!”
玄奘法师望着汉字城郭,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轻抚念珠,缓缓道:“贫僧西行求法,历经千难万险,只为普度众生,这不正是继承了昭烈帝刘备‘仁覆天下’的志向么?想那刘备携民渡江,不忍舍弃百姓,与贫僧之心,何其相似。”
猪八戒瞅着吴字城郭,拍了拍自己的大肚子,哈哈大笑道:“要说俺老猪,食肠宽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这可不就是吴大帝孙权的‘包容’之性么?想那孙权纳鲁肃之策,联刘抗曹,才有了赤壁之胜,这份容人之量,俺老猪倒是学了个七八分!”
沙悟净看着三座城郭,将降妖宝杖重重顿在星岩上,星岩应声碎裂,他沉声道:“俺悟净一路上谨守本分,护送师父西行,从未有过懈怠,稳如泰山,这恰似诸葛孔明先生‘步步为营’的谋略。想那诸葛亮六出祁山,稳扎稳打,与俺这性子,倒有几分契合。”
四圣话音刚落,星河之中骤然响起一声惊雷,震得星尘簌簌落下。无数三国英灵的虚影从星尘中涌出,关云长手持青龙偃月刀,刀光划破星云,留下一道长长的光痕;张翼德挺着丈八蛇矛,矛尖挑落一颗陨星,爆发出璀璨的光芒;赵子龙白袍银枪,在星流中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
孙悟空看得目瞪口呆,半晌才道:“乖乖!这些英灵好生威猛!俺老孙当年大闹天宫,也未曾见过这等阵仗!”他忽然转头看向玄奘,“师父,这么说来,俺们哪里是什么佛门弟子,竟是这三国英灵的意识所化?”
玄奘法师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感慨:“难怪西行路上,总有些场景似曾相识。那女儿国国王的眼波流转,恰似《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火焰山的熊熊烈焰,恍若赤壁之战时的漫天火网,烧得人无处可逃。”
猪八戒忽然指着远处一团星团,叫道:“快看!那星团聚作的人影,手持羽扇,头戴纶巾,不是周郎周公瑾又是谁?”众人望去,果然见那星团化作周瑜模样,正与另一团化作诸葛亮的星团隔空对弈,棋盘竟是由无数星辰组成。
沙悟净忽然道:“如此说来,我等护送师父西天取经,不过是这三国精神借了佛门的故事,在这星河之间延续罢了。”四圣虚影闻言,同时颔首。就在此时,星尘之中忽然浮现出一行古字,字字如斗,金光四射:“非先民后裔,乃英灵续魂”,这行字照亮了百亿星辰,也彻底揭开了四圣残魂的身世之谜。
第二节 火种裂分 三锚定鼎定乾坤
四圣虚影正为这惊天秘密惊叹不已,星河深处忽然绽放出万丈金光,一团如太阳般炽热的火种缓缓悬浮而出。那火种通体浑圆,表面流淌着奇异的纹路,核心处隐约可见“三国城堡”四个古字,散发出一股苍茫而古老的气息。
孙悟空眯起火眼金睛,盯着那团火种,道:“这物件好生奇特,竟有如此强大的气息,莫不是什么宝贝?”说着便要掣出金箍棒上前探个究竟。
玄奘法师却伸手拦住了他,摇了摇头道:“悟空不可鲁莽,此物气息非凡,恐是关乎重大,且看其变化。”
话音未落,那团火种忽然剧烈震颤起来,表面的纹路如活物般游走,仿佛随时都要崩裂。孙悟空见状,急道:“师父,这火种怕是要碎了,俺老孙去护它一护!”
玄奘法师轻叹一声:“此乃天数使然,非人力所能阻挡,且静观其变吧。”
果然,片刻之后,火种骤然分裂,化作三团流光,朝着不同的方向飞去。第一团流光在空中盘旋一周,凝作一柄丈二长的金箍棒,棒身之上刻满了“奉天子以令不臣”“唯才是举”等字样,仔细看去,竟是当年曹昂所用的兵器;第二团流光化作一块洁白的玉圭,圭上“汉祚永延”四个篆字沁出淡淡的红光,正是魏延镇守汉中时所用的令牌;第三团流光散作一卷竹简,上面书写着《共生法》三篇,卷首还盖着吕蒙的私印。
三物悬浮在星河之中,散发着截然不同的气息。金箍棒上透出一股威严、肃杀之气,正是“秩序”的象征;玉圭上散发着温润、慈悲之意,乃是“仁心”的体现;竹简上则流动着灵活、变通之韵,代表着“变通”。三者相互制衡,又彼此依存,形成一种奇妙的平衡。
玄奘法师伸手轻抚玉圭,圭上忽然映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景象,他感慨道:“这仁心锚点,继承了昭烈帝‘以人为本’的理念,有了它,便能安定万民的意识。想那刘备一生,仁德布于天下,临终前还不忘叮嘱诸葛亮‘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份仁德,感天动地。”
孙悟空抡起金箍棒,棒影之中浮现出曹操“割发代首”的画面,他笑道:“这秩序锚点,继承了魏武帝‘严明法纪’的治世之道,有了它,便能安定这星河的秩序。想那曹操虽被人称为奸雄,但其治军严明,令行禁止,才有了强大的魏军,这等秩序,必不可少。”
猪八戒展开竹简,见其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字样化作一道流光飞入他的眼中,他笑道:“这变通锚点,继承了吕子明‘兼容并蓄’的智慧,有了它,便能应对万物的变数。想那吕蒙本是一介武夫,后发奋读书,终成一代名将,这份变通求进之心,值得称道。”
沙悟净忽然指向远处,众人望去,只见三座三国城堡正缓缓驶来。曹魏的城郭如铁桶一般坚固,守城的兵卒皆身着虎豹骑的装束,手持长枪,眼神锐利如鹰;蜀汉的城楼似剑阁般险峻,城头之上,诸葛连弩蓄势待发,随时都能射出致命的弩箭;东吴的水城如同一艘巨大的战舰,楼船的桅杆上挂着“愿普天一统”的大纛,在星风中猎猎作响。三城呈品字形排列,恰好将三枚锚点护在中央。
玄奘法师望着三城与三锚点共振的景象,恍然道:“原来这迁徙的终点,就在此处!所谓的‘意识维度的平衡’,便是以秩序为骨、以仁心为血、以变通为脉,三者共生共存,方能永恒不朽。”
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棒尖挑起一颗流星,笑道:“难怪俺老孙总觉得这取经路像是一场征途,过火焰山如夺潼关,渡流沙河似战赤壁,原来都是这些英灵的记忆在作祟!”
正说间,三枚锚点忽然同时爆发出耀眼的光芒。曹魏城郭中的兵卒齐声高呼“奉法者强”,声音洪亮,震得星尘翻滚;蜀汉城楼上传来“汉贼不两立”的呐喊,充满了决绝与忠义;东吴水城飘来“和而不同”的渔歌,悠扬婉转,带着包容万物的气度。三股声浪汇聚在一起,如同一道洪流,竟将周围的星尘涤荡得干干净净,露出一片清明的星空。
第三节 织网生疑 概念离叛向尘寰
星河之中的异动,很快便惊动了深空之外的“织网者”。那织网者本是一团混沌的雾气,亿万年来,它以“概念生物”为爪牙,在宇宙中编织着一张束缚意识的罗网,试图将所有的意识都纳入它的掌控之中。
此刻,织网者感知到三枚锚点散发的能量,那混沌的雾气剧烈翻涌起来,发出如金石相击般的刺耳声响:“此等意识,竟如此奇特,既有着扩张的锐利,又有着自我约束的智慧,倒是前所未见。”
它麾下的概念生物闻声而动,纷纷朝着三国城堡与三枚锚点的方向袭来。代表“征伐”的概念生物化作一柄巨大的石斧,斧刃闪烁着寒光,朝着锚点狠狠劈去;代表“割据”的概念生物凝成一堵厚重的壁垒,试图将三座城堡与外界隔绝开来;唯有代表“包容”的概念生物,形如一具半透明的玉琮,它望着三国城堡中魏、蜀、吴兵卒虽列阵对峙却互不攻伐的景象,竟微微震颤起来,似有犹豫之意。
“呔!何方妖孽,敢来捣乱!”孙悟空见状,掣出金箍棒便迎了上去。金箍棒与“征伐”巨斧相撞,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激起的冲击波将周围的星岩震碎成齑粉。孙悟空怒喝一声,棒法愈发凌厉,一招“横扫千军”,便将巨斧逼得连连后退。
“割据”壁垒趁隙合拢,想要将三座城堡困在其中。猪八戒见状,抡起九齿钉耙,大喝一声:“俺老猪可不答应!”钉耙落下,狠狠砸在壁垒之上,竟将壁垒豁开一个巨大的缺口。他笑道:“俺老猪在高老庄就明白了,关门过日子可不如开门交朋友,这道理,你们这些妖孽怕是不懂!”
玄奘法师则对着“包容”玉琮合掌行礼,温和地说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你难道不明白这个道理吗?魏、蜀、吴虽各有立场,却能在此共存,这便是包容的力量。”
那玉琮忽然散作无数光点,光点之中竟映出一幕幕往事:孙权遣使劝曹操称帝,曹操却笑言“是儿欲踞吾着炉火上邪”;刘备派遣诸葛亮联吴抗曹,诸葛亮舌战群儒,终促成孙刘联盟……这些画面让玉琮的光点愈发明亮。
织网者见“包容”概念生物竟有动摇之意,怒喝道:“竖子敢叛!”混沌雾气化作一只巨大的手掌,朝着玉琮抓来。然而,玉琮的光点却忽然转向,朝着那颗蔚蓝色的星球——地球飞去。
途中,光点不断壮大,吸纳着星尘中散落的“求同存异”意识,渐渐凝成了周瑜、鲁肃、邓芝等外交官的虚影。他们或手持国书,或纵论天下,展现出非凡的外交智慧与包容气度。
织网者第一次显露出行的困惑,混沌雾气中浮现出无数混乱的符号,它喃喃自语:“吾织网亿万载,见惯了弱肉强食,从未见过这般既能扩张又能自我约束的意识……莫非这宇宙的真谛,并非独霸一方,而是共生共存?”
远处,三枚锚点的光芒愈发强盛。秩序锚点金箍棒上,曹操的“唯才是举”令与司马懿的“屯田养民”策交相辉映,展现出曹魏治理天下的智慧;仁心锚点玉圭中,刘备的“携民渡江”图与诸葛亮的“七擒孟获”景重叠显现,彰显出蜀汉以仁治国的理念;变通锚点竹简里,吕蒙的“白衣渡江”计与陆逊的“火烧连营”策互为表里,体现出东吴灵活应变的策略。三者相互共鸣,竟在星河中织出一张“和而不同”的新网,将织网者的罗网渐渐逼退。
第四节 魂归其位 三国精神照千古
织网者的罗网被渐渐逼退,四圣虚影望着逐渐远去的地球,又看了看眼前的三国城堡,心中忽然明了这迁徙的终极意义。
孙悟空将金箍棒重重插入星岩,棒身之上的“秩序”二字大放光明,照亮了周围的星空。他望着曹魏城郭,笑道:“俺老孙当年护送师父西行,降妖除魔,保的是取经之路的安宁,如今想来,原是要守护这‘天下归心’的秩序。魏武帝虽有争议,但他统一北方,安定民生,这份秩序之功,不可磨灭。”
玄奘法师将玉圭轻轻置于蜀汉城楼之上,圭上的红光化作“仁心”二字,温暖而明亮。他望着蜀汉城郭中那片象征着百姓的星点,轻声道:“贫僧求取真经,为的是普度众生,传布仁爱之道,这正是要继承昭烈帝‘民为邦本’的仁心。刘备一生颠沛,却始终不忘百姓,这份仁德,当永世流传。”
猪八戒展开《共生法》经卷,让其悬于东吴水城的上空,竹简上的“变通”二字随风飘动。他摸了摸肚子,笑道:“俺老猪虽贪吃好色,但也懂得变通之理。想那东吴地处江南,凭水而兴,正是靠着这份‘海纳百川’的变通,才得以在乱世中立足。俺老猪能有今日,也是因为懂得审时度势,这变通之道,当好好传下去。”
沙悟净走到三座城郭的中央,将降妖宝杖重重顿在地上,宝杖之下生出无数根系,将三枚锚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他沉声道:“俺悟净一路上牵马挑担,看似平凡,实则是要担起这‘天下一统’的重担。三国纷争多年,百姓苦不堪言,天下一统,才是万民之所望。如今三锚点相连,三国精神相融,这天下一统的愿景,或将在此实现。”
四圣虚影说完这些话,身影渐渐变得透明,化作点点星尘,融入了三枚锚点之中。刹那间,曹魏城郭响起了《观沧海》的吟诵之声,“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那声音雄浑壮阔,展现出曹操的雄心壮志;蜀汉城楼传出了《出师表》的声浪,“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那声音恳切真挚,彰显出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东吴水城飘来了《春江花月夜》的渔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那声音悠扬婉转,体现出江南的温婉与包容。
三座城郭不再对峙,而是缓缓靠拢。城墙上的兵卒互相挥手致意,城楼里的谋臣隔空对弈,仿佛千年前的三国英雄,终于在这星河之间达成了和解。他们不再以刀兵相见,反倒是举杯共饮,畅谈天下大势。曹操与刘备相对而坐,论及治国之策,曹操赞刘备“携民渡江”之仁,刘备叹曹操“唯才是举”之明;孙权立于江边,与诸葛亮共观星象,笑谈赤壁往事,诸葛亮赞孙权“知人善任”之智,孙权叹诸葛亮“鞠躬尽瘁”之忠。
那代表“包容”的玉琮化作的流星雨,已然洒落人间。落在许昌古城,化作百姓对“法治”的敬畏,街头巷尾,人人遵纪守法,市井井然有序;落在成都平原,化作世人对“仁政”的向往,官吏爱民如子,百姓安居乐业;落在南京城郭,化作众生对“变通”的领悟,商贾往来不绝,文化交融碰撞。
而在星河深处,三国城堡与三枚锚点共同组成了“意识维度的平衡”,如同一座永恒的灯塔,散发着柔和而坚定的光芒。这光芒穿越亿万星辰,照亮了所有文明的迁徙之路,向宇宙宣告着三国精神的不朽。
忽有星尘汇聚,化作一行大字:“三国非乱世,乃精神铸魂时”。这行字在星空中停留片刻,便随风散去,仿佛从未出现过。但就在它散去的瞬间,仿佛有千年前的英雄们齐声说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还有那江东仲谋,共铸此不朽锚点!”
星河寂静无声,唯有三枚锚点的光芒,如日月星辰般,亘古不息。曹魏的秩序、蜀汉的仁心、东吴的变通,三者交织在一起,谱写着一曲永恒的赞歌,诉说着三国精神的真谛。这精神,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现在,也必将属于未来,在宇宙的长河中,永远闪耀。
四圣虽已魂归锚点,但他们的精神与三国英灵的意识融为一体,继续守护着这片星河,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平衡。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当新的文明踏上迁徙之路,他们会看到这座由三国精神铸就的灯塔,从中汲取力量,明白秩序、仁心与变通的真正含义,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意识维度的平衡”。
而那曾经困惑的织网者,此刻正悬浮在星河边缘,混沌的雾气中虽仍有不解,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新的认知在悄然滋生。它或许永远不会明白三国精神的全部,但它已然知晓,在宇宙之中,除了弱肉强食的法则,还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力量,那便是不同意识的共生与共存,是秩序、仁心与变通共同铸就的平衡。
三国城堡的迁徙,终于抵达了终点。但这并非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三国精神将在星河中永远流传,照亮着无尽的宇宙,也照亮着每一个追寻真理与平衡的灵魂。
http://www.c8e.cc/14912/2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