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0章 赈灾事宜
推荐阅读:
医毒狂妃路子野
我娘子天下第一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花豹突击队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李承乾微微一愣。“王叔也去?”
李世民颔首。
“当然,阿耶怎么放心你一个人去灾区?身边必然要有一个得力的人手,怀仁与你同去,再合适不过了。”
李世民心里也有过盘算。
若是直接让李复前去,也不是不可,但是显然,这也是让太子去河南历练,收拢人心的一个好机会。
况且,太子去了,怀仁身为太子少傅,作为太子的叔叔,跟在太子身边,能不尽心尽力吗?
怀仁拿着这个学生,这个侄子,也是当眼珠子疼。
平日里不理朝中事务,懒惰一些,也无妨,自己也习惯了。
但是到了承乾身上,承乾遇到事了,他也是真上。
“更别说,你王叔在救灾方面,还是有些经验的,如今临颍的服务区,不就是当年他弄出来的吗?”
“用不了两日,灾区那边就会传来更详细的消息。”
李世民负手而立。
百骑司会送来他想要看到的一切消息。
至于水灾的奏疏,百骑司再快,也快不过红翎特使。
更别说,他们还要在灾区搜集一些消息。
李世民也是越来越明白,百骑司的重要性了。
那就是皇帝亲自掌管的耳目。
有他们在,就不怕地方上的官员暗地里联手糊弄朝廷。
百骑司的名声,在长安城是如雷震耳,但是谁又能想到,在地方上,百骑司也是润物无声一般的存在。
“你离开长安的时候,阿耶会让两名百骑司的人跟在你身边,他们两人,就专门听你吩咐,为你做事,以及,能够及时联系长安城百骑司,许多信息往来,有他们在你身边,也方便许多。”
“若是两个人还不够的话,朕就让李五,再派遣几个人过去。”
李世民是将能想到的,现在全都交待一番。
诏书一下,最迟也是明日下午就要出发。
灾情不等人。
至于上午。
上午还有一场朝会,三省需要将赈灾的官员名单在今天拟定出来,明日拿到朝堂上去宣布。
“东宫的五百千牛卫你也训练有两年了,这次,全都带上吧。”李世民说道:“让他们随行保护你的安全。”
李承乾拱手应声。
在李承乾离开长安之前,李世民将明里暗里都给安排的差不多了。
除却到了受灾地,赈灾的事情需要李承乾亲力亲为之外,其他的一些琐事,都用不着他去操心。
李承乾自觉肩膀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但是也明白,这是他必然要承受的。
身在其位,要谋其政。
深吸一口气,拱手郑重应道:“儿臣明白了。定不负阿耶期望,与王叔同心协力,妥善处理灾情,安抚百姓。”
李世民见状,欣慰的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
“去准备吧。”
“是,儿臣告退。”
末了,李世民让李承乾去立政殿一趟。
自然,等两仪殿这边的事情忙活完之后,李世民也要去一趟两仪殿。
将儿子派去河南赈灾,怎么着也要给皇后一个解释。
在此之前,两仪殿需要有一封诏书送到泾阳县庄子上。
宦官恭敬地将用印完毕的诏书送往门下省副署,另一份发往泾阳县的诏书则由专门的使者快马送出。
傍晚时分,李世民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起身,对身边的内侍吩咐道:“摆驾立政殿。”
立政殿内,长孙皇后早就已经得到了消息,下午的时候也见过儿子了。
虽然知道,长子身为大唐太子,这些事情必然是要参与其中的,但是毕竟是头一回离开长安去办这么大的事,心中难免还是有些担心。
半下午,即便是待在立政殿内做一些女红,也依旧有些心绪不宁。
晚间,李世民来到立政殿。
长孙皇后起身迎接。
“陛下。”她敛衽一礼,眉宇间依旧带着化不开的忧色。
“见过高明了?”李世民问道。
长孙皇后微微颔首。
“下午的时候,承乾就来臣妾这边了,说是来道别的,明日早朝过后,他就要准备出发了,到时候可能无暇再来立政殿走一遭了。”
李世民扶着长孙皇后的手,温声说着。
“是啊,水患无情,耽误不得。”
“陛下,以承乾的年纪,以前从来未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灾情险恶.......历练承乾虽说重要,但是救灾如救火,妾身反倒是担心,承乾没有经验,会耽误要紧事。”
“观音婢,你的担心,朕都知道。”李世民轻轻拍着她的手背,耐心解释。
“年少历练是一回事,救灾也是一回事。”
“储君之责,非仅居于深宫读书明理便可,需知民间疾苦,方能体恤百姓,将来承继大统,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仁君。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至于没有经验,这也不打紧,也不只是承乾一个人前往灾区。”
“到时候,怀仁会与他同行。”
“有怀仁在旁看顾指点,出不了差错。明里,有朝廷钦差之仪、护卫禁军,东宫的五百千牛卫也随行。”
“暗地里,朕还派了百骑司的好手随行护卫、传递消息。一应赈灾物资、人员调配,房玄龄、杜如晦他们已在安排,绝不会让承乾有后顾之忧。他只需专心做好赈济灾民、安抚地方之事即可。”
听到李复会同去,长孙皇后紧绷的神情稍稍缓和了些许。
她深知这位小叔子看似散漫,实则能力极强,且对承乾疼爱有加,有他从旁护佑,确实令人放心许多。
至于其他,方方面面,朝廷安排妥当,十分周全,的确是不用担心。
赈灾这件事,并非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做好。
各方协调,才是要紧事。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能管理好一个地方,已经不是一件容易事了。
更别说,这次水灾波及的范围甚广,朝廷派遣的赈灾官员,也不在少数。
“陛下深谋远虑,是为承乾好,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是臣妾妇人之仁了。只望他能体会陛下苦心,不负所托,平安归来。”
末了,长孙皇后不着痕迹的捧了李世民一把。
“咱们的鸣鸾,是李家的麒麟儿,定然可以。”
李世民语气笃定。
“以前,于志宁还担心太子长于深宫,怕起骄奢淫逸。”
“但是前些日子,朕已经跟于志宁和杜正伦说了。”
“曾经朕十八岁的时候,还在民间,百姓的疾苦与真伪,都非常了解。等到即皇位,处理日常事务还有失误,太子自小在宫中,以往老百姓的艰难困苦,他看不到,听不到,但是这两年,情况不同了。”
“承乾也会经常出宫,接触民间,甚至走到田间地头去。”
说起这些事的时候,李世民的眼神里是带着骄傲的。
“咱们的太子,已经不是深宫之中,不知民间疾苦的太子了。”
“虽然有时候处理朝政,依旧有稚嫩的时候,但是他毕竟才十四岁。”
长孙皇后莞尔一笑。
“也是陛下教导的好。”
李世民抚须一笑。
两口子坐在一块,聊了许久。
宫中,一骑快马携带着皇帝的诏书,冲出了长安城,朝着泾阳县的庄子疾驰而去。
天色已然擦黑,泾阳王府的门房正要将那两扇厚重的朱漆大门合拢、落下门闩,忽闻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如擂战鼓,由远及近,瞬息间便已冲到府门前。
“吁——!”
只听一声骏马嘶鸣与骑手勒缰的喝声,一名风尘仆仆、身着宫中禁卫服饰的信使利落地翻身下马,步履带风地踏上台阶。
“宫中诏书至!”信使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一手高高举起诏书,另一手亮出了表明身份的宫中腰牌,在门檐灯笼的映照下,金牌上的纹路清晰可见。
门房心中一惊,不敢有丝毫怠慢。宫中夜间急诏,必有大事。他连忙将大门彻底推开,侧身深深一揖:“信使请进!小人这便去通禀!”
“不必通禀,即刻引路,面呈殿下。”
信使语气急促,脚步未停,径直向府内走去。规矩他懂,但这种紧急诏书,必须第一时间亲手交付,等待通传反而误事。
门房见状,也不敢再多言,连忙小跑着在前引路,心中惴惴不安。
途中见到府中仆役,连忙让其去通知管家老赵。
即便是宫中来人,诏书至,也要在前厅中会面。
赵管家需要赶紧去书房通知郎君,让他赶紧到前厅中来。
书房门被推开,老赵气喘吁吁地禀报。
“郎君,宫中信使到了,有紧急诏书,现在正在前厅。”
李复蹙眉,这么晚了,有什么要紧事。
虽然心中疑惑,但是动作上未敢耽搁,赶紧就奔着前厅去了。
前厅之中,信使见到李复,躬身行礼,双手将诏书举过头顶。
“殿下,宫中诏书。”
“今日下午,八百里加急,山东河南两地四十余州发大水,黄河决堤,水患肆虐,陛下派遣太子前往河南赈灾,特发诏书,请殿下同行。”
李复一边听着信使转述,一边拿过诏书打开,一目十行的看过。
诏书之上,加盖了玉玺,十分正式了。
李复心中有了数。
赈灾这事儿,以前自己做过,这次派遣李承乾前往灾区,让太子亲临,自己随行,也算是给太子背书。
到时候从旁辅助。
既能历练到太子,又能确保事情在可控范围之内。
自己要去给高明打辅助了。
倒也不错。
李世民的思路是对的,这种事情,让太子前往历练,也是个机会,而且,也不会耽误赈灾的事情,有太子在,便是一杆旗帜,凝聚人心的旗帜。
受灾的百姓一看,太子亲临,朝廷看重,惦记着他们这些人,人心凝聚,这很重要。
李复神色一正,整理一番衣裳,面向长安方向,肃容拱手:“臣,李复接旨。”
信使任务完成,再次行礼后便告辞离去,他还要连夜赶回宫中复命。
李复深吸一口气,将诏书交给老赵。
“老赵,这诏书你看看,有几件事,需要马上办,连夜办,明日早朝之后,太子从宫中出发,先来庄子上,下午,我们就要从庄子上一同出发赶往灾区了。”
“救灾的事情,刻不容缓啊。”
“派人去医学院,从医学院调拨一些药材,去见孙道长,告知他水患的事情,让他开一些药方,咱们带上,有备无患。”
“另外,医学院的学生.....算了,他们才学没多久。”
“去工学院,调集一帮工匠和学生,一同随行。”
“准备好我的随行人员和车马行李,要快,要简练。”
“是。”老赵拱手应声,接到任务后立刻转身小跑着出去安排。
顿时,原本即将陷入沉睡的泾阳王府再次灯火通明,人声、脚步声、车马声混杂在一起,打破了夜的宁静。
这般大的动静,自然也惊动了内院。正哄睡了幼子李睿的李韶,从贴身侍女翠竹那里听到前院异常忙碌的消息,心中放心不下,仔细替孩子掖好被角,便匆匆披了件外衣寻了出来。
她在书房找到了正对着地图凝神思索的丈夫,脸上带着关切与疑问:“夫君,前院这是?发生了何事?”
李复见夫人前来,放下手中的事,将事情简略地说了一遍:“陛下有诏,河南突发大水,灾情紧急,命我明日午后陪同太子殿下,前往灾区赈济。”
李韶闻言,脸上瞬间写满了担忧。
灾区环境恶劣,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但是皇命如山,还有高明在其中,必然是非去不可的。
还有许多灾民在等着朝廷的救助。
压下心中的千言万语,最终化作一句支持与叮嘱:“原来如此……既是陛下重托,又是为国为民的大事,夫君自当尽心竭力。只是……此行必定艰辛,万望一切小心,务必保重自身。”
李复心中温暖,上前一步,握住了自家夫人的双手,眼中带着歉意与托付:“嗯,我晓得。只是又要辛苦夫人了。我这一去,归期未定,庄子上和家里的一切,就都要靠你坐镇操持了。”
喜欢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
http://www.c8e.cc/15134/16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