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高王勉为其难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邺城含章殿内,香烛缭绕,气氛肃穆。

  高欢独自坐在偏殿中,面前摆着一盘未下完的棋。黑白子交错纵横,如同天下大势,错综复杂。这位权倾朝野的丞相此刻眉宇间却带着几分罕见的犹疑。称帝与否,关乎身家性命,更关乎家族兴衰。

  "丞相,夜深了。"内侍小心翼翼地提醒,"是否要安歇?"

  高欢恍若未闻,目光仍停留在棋局上。良久,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传许遵。"

  内侍领命而去。高欢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邺城的灯火在远处闪烁,如同繁星落地。这片江山,他打下了大半,如今只差最后一步——但那一步,却是最险的一步。

  不久,许遵缓步而入,一身道袍,仙风道骨。他早已收到师弟来和的密信,心中已有计较,但面上仍保持着一派超然物外的神态。

  "许先生,"高欢难得地起身相迎,"深夜相扰,实是有要事请教。"

  许遵躬身施礼,道袍袖口随风轻摆:"丞相言重了。贫道乃山野之人,能得丞相垂询,实乃荣幸。"

  高欢屏退左右,殿中只剩二人。

  "近日朝中多有劝进之声,言孤当承大统。"高欢压低声音,目光如炬,"先生精通天文谶纬,不知天意如何?"

  许遵故作沉吟,取出龟甲和蓍草,在香案前焚香祷告。烟雾缭绕中,他仔细观察着龟甲的裂纹,心中却在快速盘算——师弟来和在信中说得很明白,这是汉王的意思。而汉王,就是未来的...

  "丞相,"许遵终于开口,声音庄重如钟鸣,"贫道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明亮异常,正对应邺城方向。此乃真龙现身之兆。"

  高欢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喜色,但仍强作镇定:"先生此言当真?紫微星显,确是帝王之兆?"

  "千真万确。"许遵指着龟甲上的裂纹,"且看此纹,形如飞龙,正是帝王之相。丞相若承大统,必是顺应天命。"

  高欢深吸一口气,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若孤称帝,国运可能延续多久?"

  许遵心中一惊。他其实早已卜算过,高欢只有富贵之命,若强行称帝必遭反噬,国运难长。但想到师弟的嘱托,他还是昧着良心说道:

  "贫道推算,若丞相登基,国运至少可得三百年。"

  "三百年!"高欢猛地站起,激动得手指微微发抖。历代王朝能延续三百年的屈指可数,这简直是最完美的预言。他的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最后的一丝犹豫烟消云散。

  许遵低下头,掩饰眼中的愧疚:"正是。丞相乃天命所归,万民所向。"

  高欢大喜,当即赏赐许遵黄金百两。待许遵离去后,高欢独自在殿中踱步,脸上难掩兴奋之色。

  "三百年...足矣!足矣!"他喃喃自语,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开创的王朝延续百年。窗外的夜色似乎也不再深沉,而是充满了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孙腾府邸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位老臣正在书房中奋笔疾书,案头堆满了各地送来的书信。烛火通明,映照着他布满皱纹却精光四射的眼睛。

  "快,这封信必须连夜送到武州段荣将军手中。"孙腾将火漆封好的信函交给心腹家将孙南,"告诉段将军,这是世子的意思。成败在此一举,万万不可耽误。"

  "孙公放心。"孙南接过信函,贴身藏好,"末将必不辱命。"

  孙腾点点头,又转向案头另一叠书信:"这些是给各地刺史的,都要在三日之内送到。"

  "孙公,"御史中丞崔劼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斛律金将军已经从幽州回信,表示愿意联名劝进。这是他的亲笔信。"

  孙腾接过信件,仔细查看后满意地点头:"很好。斛律金手握重兵,他的支持至关重要。韩轨那边呢?"

  "韩将军已经签字画押,还主动联系了征南大将军侯景。"崔劼压低声音,"侯景虽然跋扈,但在这种大事上也不敢怠慢。这是他的回信。"

  孙腾捋着胡须,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芒:"这些武将最是精明。都知道高王称帝是大势所趋,谁也不想落后于人。"

  他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万民书准备得如何了?"

  "已经征集到十万人的签名。"孙凤答道,"另外,各地祥瑞也都准备好了。城西报称发现白牛,临漳报称河中有黄龙,怀朔…”

  "够了。"孙腾打断儿子,"这些就够了。重要的是要让丞相看到天下归心,而不是祥瑞的多寡。"

  这时,管家进来通报:"家主,祖先生来了。"

  话音未落,祖珽已经笑着走进书房,一身青衫,风度翩翩:"孙公真是老当益壮,这般尽心尽力为丞相操劳,实在令人敬佩。"

  孙腾冷哼一声,没好气地说:"还不是被你逼上这条船。说吧,又有什么事?"

  祖珽收起笑容,正色道:"三日后朝会,将是最后一次劝进。孙公可都准备妥当了?"

  "放心。"孙腾指了指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文武百官、各地将领、万民书、祥瑞征兆...一应俱全。这次定要让丞相'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祖珽眼中闪过赞许之色:"姜还是老的辣。孙公出手,果然不同凡响。"

  孙腾叹了口气,语气忽然有些感慨:"老夫一生忠于魏室,没想到晚年却要做这劝进之事..."

  你这老狗他娘的一天魏臣也没做过,忠于哪门子的魏室?祖珽忍不住在腹诽道。

  "孙公何必感慨。"祖珽意味深长地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丞相登基乃是顺应天命,孙公这是在做顺应天意的大事啊。"

  七日后的朝会,含章殿内气氛庄重得近乎压抑。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孙腾身上。这位老臣今日特意穿着朝服,手捧一卷绢帛,神情肃穆如祭天。

  高欢端坐于御阶之下,面色凝重,看不出喜怒。

  "丞相,"孙腾出列躬身,声音洪亮而坚定,"臣等连日来收到各地上书,军民人等一致恳请丞相顺天应人,登基称帝。"

  他展开手中的绢帛:"这是万民书,上有十万百姓签名画押。这还有文武百官的联名劝进信,包括武州段荣、幽州斛律金、征南大将军侯景等边关重臣的签名。"

  高欢面色凝重:"孙公,此事..."

  "丞相!"孙腾突然跪地,声音哽咽,"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非雄才大略者不能安定天下。丞相若再推辞,恐寒了天下万民之心啊!"

  随着孙腾下跪,满朝文武齐刷刷跪倒在地:"请丞相登基称帝!"

  高欢站在御阶下,面露难色:"诸位这是...这是要陷我于不义啊!我高欢世受国恩,岂能做这等事?"

  他长叹一声,在殿中踱步,衣袖轻摆,显得心事重重。

  就在此时,殿外突然传来喧哗声。一个侍从匆忙进来禀报:"丞相,城外百姓聚集,跪求丞相登基!"

  高欢"惊讶"地起身:"竟有此事?"

  他快步走出大殿,群臣紧随其后。只见宫城外黑压压地跪满了百姓,见高欢出来,齐声高呼:"请丞相登基!安天下!救苍生!"

  高欢"感动"得热泪盈眶,向百姓深深一揖:"高欢何德何能,受百姓如此厚爱..."

  回到殿内,高欢长叹一声,目光扫过跪满一地的文武百官。

  孙腾突然抬头,老泪纵横:"丞相!您不为己想,也要为天下苍生着想!如今天下纷乱,非真命天子不能安定啊!"

  这时,高澄也出列跪地:"父亲!孙公所言极是。为了天下百姓,请您勉为其难吧!"

  高欢看了看自己的儿子,最终长叹一声:"既然...既然天意如此,民心如此..."

  他停顿片刻,仿佛在做最后的挣扎,每一个字都说得极其艰难:"孤...只好勉为其难了。"

  殿中顿时爆发出欢呼声。但高欢抬手制止:"不过,称帝之事不可仓促。待来年春天,祭告天地后,再行登基大典。"

  孙腾与祖珽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胜利的光芒。

  退朝后,孙腾悄悄来到祖珽住处。

  "事情办成了。"孙腾语气平淡,但眼中难掩得意,"高王已经答应明年春天登基。"

  祖珽躬身施礼:"孙公果然老谋深算。世子定会记您一大功。"

  孙腾摆摆手:"功不功的不要紧,只希望世子记住承诺就好。"

  "这个自然。"祖珽笑道,"世子已经吩咐,等登基大典后,就奏请新帝封孙公为太傅,领尚书事。"

  孙腾眼中闪过满意之色,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元氏姐妹那边..."

  "孙公放心,"祖珽压低声音,"我已经打点过了。她们会在世子面前为您美言,过去的事不会再提。"

  孙腾点点头,忽然问道:"老夫一直很好奇,你为何如此热心推动此事?"

  祖珽面不改色:"晚辈只是顺应天命罢了。高王称帝乃大势所趋,晚辈不过略尽绵薄之力。"

  孙腾深深看了祖珽一眼,不再多问。政治场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问得太清楚反而不美。

  丞相府内,高欢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宫墙。

  "父亲,"高澄轻声走近,"您似乎并不高兴?"

  高欢没有回头:"澄儿,你说为父这个决定是对是错?"

  高澄沉吟片刻:"如今天下四分,父亲雄踞河北,称帝是必然之举。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儿子觉得,孙腾和祖珽似乎太过热心了。"高澄谨慎地说,"特别是孝征,一个文人,为何对此事如此热衷?"

  高欢转身,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你能看到这一层,为父很欣慰。不过..."他顿了顿,"政治就是这样,有时候明知被人利用,也要顺势而为。他们所求,不过富贵尔。”

  高澄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与此同时,祖珽正在密室中书写密信。

  "大王钧鉴:高欢已定于明年春天称帝。臣已有一策,可使其与宇文泰两败俱伤..."写到这里,他停下笔,嘴角扬起一丝冷笑。

  乱世之中,每个人都是棋子,每个人也都是棋手。

  喜欢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
  http://www.c8e.cc/15351/5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