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疯狂的决定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与此同时,远在千里的洛阳,城乡结合部的空气里,少了山里的清新,多了些许铁锈与机油混杂的市井味儿。

  清晨的阳光透过半透明的雾霾,懒洋洋地洒在陈立群的废品站小院里。

  他佝偻着腰,手持一把半旧的竹扫帚,一下一下地扫着地上的落叶和零星的垃圾。

  老旧的矿用对讲机,那是吴志国留下的遗物,就静静地摆在小院角落的石磨旁。

  陈立群每天清晨都会看它一眼,仿佛老伙计还在那里,随时会拿起它,喊一声“老陈,今儿又收了啥好玩意儿?”

  今天,他却发现对讲机旁多了些东西:半包崭新的焊锡丝,还有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字条。

  他放下扫帚,颤颤巍巍地捡起字条,老花镜凑近,上面是熟悉的、略显潦草的笔迹:“老吴教过,响的东西不能冷太久。”

  陈立群心里“咯噔”一下,他知道这是谁放的——隔壁收废铜的老张。

  老张那小子,平时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可去年,他靠着自学,居然把县医院淘汰的一台监护仪给修好了,还帮着隔壁村的孩子们修了不少旧家电。

  用老张自己的话说,“机器都是有脾气的,得顺着它来。”

  “这小子,还真把老吴的话听进去了。”陈立群喃喃自语,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吴志国生前,就爱捣鼓这些老物件,总说它们身上有“魂儿”。

  现在看来,这魂儿,还真没散。

  他没有去动对讲机,只是小心翼翼地把那半包焊锡丝,放进了工具箱的最底层,压在那些锈迹斑斑的钳子和扳手下面。

  那感觉,就像是给这份“魂儿”找到了一个妥帖的归宿。

  顺手,他抬眼看了看墙上挂着的那张旧军用电码表。

  这是吴志国当年从部队带回来的宝贝,布满岁月的痕迹。

  陈立群犹豫了一下,伸手将电码表轻轻调了个方向,让那根细长的指针,稳稳地指向了东方。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指向东方,总归是个好的兆头,就像太阳,每天都会升起。

  傍晚时分,夜幕初降,陈立群坐在院子里,喝着茶,耳边传来远处市井的喧嚣。

  突然,一阵细微的电流声打破了宁静。

  他一愣,目光投向角落里一台闲置多年的短波收信机——那是吴志国生前最后修好的物件,之后就一直没响过。

  滋啦、滋啦……电流声越来越清晰,紧接着,一阵急促而有力的摩尔斯码,像雨点般敲击着他的耳膜。

  陈立群心里一颤,这声音,他太熟悉了!

  那是吴志国当年教他听的“心跳声”!

  他颤抖着手,拿起纸笔,努力回忆着那些被岁月冲刷得模糊的符号。

  一点、一划,组成一个个字母,最终,在他的笔下,赫然出现了四个字:“心跳正常”。

  陈立群呆坐在那里,老泪纵横。

  他知道,这不是巧合。

  这是老伙计的魂儿,在某个看不见的地方,回应着他,回应着所有“响着的东西”。

  而就在洛阳的烟火气里,东北那片老工业基地,却被一声突如其来的尖锐警报打破了宁静。

  赵振邦离开学校的第三天,实训楼的自燃报警器突然发疯般地尖叫起来,刺耳的声音瞬间撕裂了清晨的寂静。

  学生们吓得不轻,按照规程迅速撤离,然后又在老师的带领下,小心翼翼地进行排查。

  一番折腾后,大家发现并不是真的火警,而是感应模块老化,出了误报。

  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换个新的就行。

  可偏偏,替换件迟迟没到货。

  眼看着报警器还在时不时地抽风,搞得人心惶惶。

  “怎么办啊?没法上课了都!”一个学生抱怨道。

  “要不,我们试试自己修?”另一个女生,名叫李娜,平时不声不响的,此刻却突然开口。

  她的目光坚定,语气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执拗。

  “校长说过,热铁写的字,不会丢。”

  这话一出,众人都是一愣。

  赵振邦校长那句话,他们都听过,但真要拿来解决实际问题,心里还是没底。

  不过,校长的人格魅力摆在那里,学生们一合计,反正替换件也没来,死马当活马医呗!

  于是,一群年轻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眼神都集中到了焊接间角落里,那堆积如山的报废电路板上。

  他们七手八脚地翻找起来,灰尘漫天,但没人抱怨。

  李娜最先找到了几枚旧螺丝钉,上面锈迹斑斑,显然已经寿终正寝。

  “咱们把这些熔了,当焊料用!”她兴奋地提议。

  “能行吗?”有人疑惑。

  “校长说,手艺是活的!”李娜斩钉截铁。

  大家一合计,行!

  于是,电焊枪的火花再次点燃。

  其中一枚,赫然就是清明节那天,被那个学生偷偷嵌入钢梁的那颗螺丝钉!

  它被熔化,与其他的废弃金属混在一起,化作一滩炙热的铁水,然后又被小心翼翼地导入电路板,填补那些老化的连接。

  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混合着灰尘和金属的气味,每个人的脸上都沾满了黑乎乎的油污。

  但他们的眼神,却亮得惊人,充满了专注和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感。

  当最后一个焊点完成,系统重启的瞬间,所有终端屏幕,包括走廊里的电子公告牌,竟然都自动跳出了一行小字:“Firare Ver. 0.9 – built on Sweat.” (固件版本0.9——汗水铸就)。

  没人知道是谁刷的固件,或者说,这根本不像人能干出来的事。

  但那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却像一面旗帜,在所有学生心中,高高飘扬起来。

  他们看着那行字,感受着指尖残留的余温,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

  这不就是校长常说的“自力更生”吗?

  用汗水,用智慧,铸就的,才是最坚实的基石。

  几乎是同步的,南国边陲,百色山区的夜晚,一场生命的搏斗正悄然上演,空气里弥漫着紧张与汗水的味道。

  刘桂香,这个扎根山区多年的助产士兼乡村电工,此刻正紧绷着神经,守在一张产床旁。

  产妇难产,情况危急,而就在最关键的时刻,供电竟然突跳!

  抢救室里的灯光骤然暗淡,紧接着,应急灯亮起,但那光线显得有些孱弱。

  备用电源启动延迟了!

  刘桂香心里一凉,但多年的经验让她没有丝毫慌乱。

  她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梅花牌2号调压器旁。

  这台老家伙,在医院里服役几十年了,却依然是抢救室最可靠的“心脏”。

  然而,她看到,心跳感应模块的指示灯,此刻正忽明忽暗,像是病危的脉搏,随时可能停止跳动。

  电压不稳,机器无法正常工作,这意味着,产妇和新生儿都面临巨大的风险!

  情急之下,刘桂香做了一个大胆而近乎疯狂的决定。

  她猛地拔下自己脖子上挂着的听诊器,没有丝毫犹豫,直接将听诊器的金属膜,稳稳地夹在了调压器的外壳上。

  她弯下腰,耳朵紧贴着听诊器,另一只手则轻轻地扶住产妇的肚子。

  她利用胎心的细微震动,试图模拟一个稳定的负载,给那个“心跳感应模块”一个假象,让它以为,一切都还在正常运行!

  这是她在护理培训时,从一位老前辈那里偷偷记下的“土办法”,一个听起来荒诞不经,却又透着一丝丝生活智慧的“野路子”。

  她不知道能不能行,但那一刻,她别无选择。

  时间仿佛被无限拉长,每一秒都像一个世纪。

  刘桂香的汗水浸湿了衣领,她的目光紧盯着那忽明忽暗的指示灯,心脏几乎要跳出嗓子眼。

  产妇痛苦的呻吟,机器微弱的嗡鸣,胎儿挣扎的脉动,全都通过听诊器,汇聚到她的耳边。

  三分钟!仅仅三分钟,却漫长得像一生。

  突然,指示灯奇迹般地稳定下来,发出微弱却坚定的绿光。

  紧接着,备用电源的嗡鸣声变得更加有力,电压回升!

  “哇——”几乎是同步的,一声响亮而充满生命力的啼哭,划破了抢救室的寂静!

  孩子,出生了!

  刘桂香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浑身都被汗水湿透了。

  她的脸上,是劫后余生的疲惫,更是迎接新生命的喜悦。

  次日晨会,院方通报:“昨夜区域电网波动,唯我院UpS系统无缝切换,保证了抢救室正常供电,避免了医疗事故。”

  没人提起刘桂香那个“土办法”,更没人注意到,那枚藏在梅花调压器设备缝隙里的锈钉。

  它静静地嵌在那里,像一个守护者。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它表面那层厚重的氧化层,裂开了一道细缝,那裂缝的弧度,就像一道浅浅的微笑,似乎在无声地回应着,那些被汗水和生命灌溉的“技术信仰”。
  http://www.c8e.cc/15968/7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