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第287章 惟庸一句话,你们就甘愿当跑腿的?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87章 惟庸一句话,你们就甘愿当跑腿的?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孙道的任务就是跟着胡大老爷,但凡胡大老爷或两位姬妾看中什么,他立刻上前付钱。

  至于价钱?出身大家的孙老爷会在乎?

  这些年他连贪钱都懒得贪,如今受了胡大老爷的恩情,岂会在意这些?

  胡大老爷也没多说什么。

  孙铭阳不在乎,难道他会在乎这点钱?

  他可是大明唯一能和皇帝合伙做生意的人。

  加上其他产业,每年赚的钱不计其数。

  这点小钱,孙铭阳愿意表心意,就随他去吧。

  这一番采购游玩,花了胡大老爷整整八天。

  虽然时间不长,但苏州有名的风景、美食和特产,都被他体验了个遍。

  当锦衣卫兴冲冲来报,说上次抄家的田地、商铺、宅院都已变卖完毕,可以分钱时——

  胡大老爷直接让胡荣拉着这几天买的东西去了锦衣卫。

  "徐宁啊,分钱不急,银子又不会跑。"

  "就一件事,安排人把我买的这些苏州特产,送回胡府去!"

  "这些东西总不能一直揣在身上到处走吧!"

  徐宁闻言立即应声:"胡爷既然交代了,徐宁定当办妥!"

  他原以为只是帮个小忙,甚至盘算着能不能借此讨个人情。没想到转眼间就让他对胡大老爷佩服得五体投地。

  "喏,这是礼单,按上面的名号挨家送去!"

  "这份给陛下,这份给皇后娘娘!"

  "太子妃和安庆公主的在这儿!"

  "送完这四家,余下的都送到胡府去!"

  "对了,要是太子问起为何没他的份,就说是我说的——哪有长辈给小辈送礼的道理!"

  徐宁听得热血沸腾,胸膛拍得砰砰响。

  这哪是让他跑腿啊,分明是送了他一条青云路!

  瞧瞧这礼单上的名号,个顶个都是了不得的大人物。

  更绝的是胡大老爷这态度——把当朝太子当自家晚辈看待,徐宁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真不愧是胡大老爷!

  出来游玩还不忘给宫里的贵人捎礼物,这哪是臣子对君上,分明是亲友之间的情分。相比之下,先前那些抄家得来的银钱反倒显得俗气了。

  【马车晃晃悠悠前行,胡大老爷倚着软垫,翘着腿望向窗外,不时发出啧啧声。

  他正穿过苏州城,看着这几日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街景,眉头跳个不停。

  这趟出行实在算不上顺遂!

  谁能想到简简单单的游山玩水,竟碰上这般荒唐事。

  堂堂四品知府,竟被治下商贾拿捏得死死的——独子被绑却束手无策,反倒被对方当作攀附自己的筹码?

  简直荒谬绝伦!

  官场怪事见得多了,但荒唐到这般田地的倒真是头一遭。

  在胡大老爷看来,孙铭阳这种人压根就不适合为官。

  地方官既要周旋于官场老手,又要治理民生,可谓权责重大。

  看似是土皇帝,实则处处暗藏玄机。

  但凡在人情世故、智谋胆识或处事手段上稍显不足之人,坐在这位置上只怕会落得个灰头土脸的下场。

  运气稍差的,说不定就会像孙知府那样,被人算计得苦不堪言。

  不过在胡大老爷眼中,孙铭阳这样的结局还算不错。

  虽说名声上吃了亏,但至少没犯下什么滔天大错。

  到头来,不过是调回京中挂个闲职罢了。

  日子依旧安逸,身份照旧体面。

  可有些人就没这么走运了,被坑得颜面尽失、狼狈不堪。

  比如下一站杭州,那里的知府之位简直是个火坑。

  短短五年间,竟连换三任知府,且个个落得抄家灭族的下场,实属罕见。

  巧的是,现任知府与胡大老爷有些交情——

  这位可是年年往胡府送茶叶的"小老弟"。

  既然顺路,索性去看看这位倒霉蛋。

  再说,杭州的景致也值得一游!

  虽路途遥远,好在不必亲力亲为,倒也无所谓。

  且慢慢走着便是。

  ……

  就在胡大老爷优哉游哉赶路之际,苏州锦衣卫的精锐已押送大批货物抵达应天码头。

  整船的箱笼中,那些装满银两的木箱格外引人注目。

  可但凡有点眼力见的,瞧见那群身着飞鱼服、腰挎绣春刀的锦衣卫虎视眈眈的模样,都识相地躲得远远的。

  若被这群阎王盯上,多看一眼都能变成谋逆的罪证。

  先行报信的锦衣卫更直接将指挥使毛骧请到了码头。

  望着源源不断卸下的箱笼,毛骧眼角直跳。

  "指挥使,这是胡大人命卑职转呈的密信。"

  接过火漆密封的信函仔细查验后,毛骧刚展开信纸就险些吐血——

  好你个胡大老爷!

  这份"厚礼"可真是叫人哭笑不得。

  偏偏他还挑不出毛病。

  对方不仅考虑周全,连风险都独自担下。

  这份人情若不领,往后谁还肯这般行事?

  强压心头郁气,毛骧沉声问道:"胡大人可另有交代?"

  "回大人,这批现银需直送内帑。另有密信一封,须面呈陛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了,动作快点,先把货卸下来,你们随本官入宫面圣,把皇上的差事办了!”

  “遵命,大人!”

  “……”

  众人对此安排毫无异议。

  这本就是理所当然之事!

  若不先把圣上那边伺候妥当,他们的事情还怎么办?

  毛骧带来的锦衣卫们二话不说,立即挽起袖子上前帮忙。

  至于找码头上的苦力?

  呵,船船舱里装的不是白银就是珍贵字画古董。

  谁敢让外人经手?

  人多干活快,有了这批人手加入。

  没多久,整船货物就搬运一空。

  随后队伍分成两路,一队跟着毛骧进宫,另一队押送货物返回锦衣卫衙门。

  码头距皇城不远,对畅通无阻的锦衣卫来说更不是问题。

  到了宫门前,就不能随意进入了。

  只有毛骧和那名携带密信的百户得以入内。

  有趣的是,百户始终未提将信件转交毛骧呈递。

  毛骧也像完全不知此事,任凭百户面圣。

  二人一路无言,快步穿行于宫禁。

  约莫一刻钟后,终于来到谨身殿外。

  毛骧对殿前太监颔首道:“劳烦通禀。”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求见,另有胡大人亲笔书信呈上。”

  能在御前当值的太监个个机灵。

  若是不够机敏,早被朱元璋处置了。

  听到"胡大人"三字,太监眼睛一亮。

  朝毛骧拱拱手,立即转身进殿通报。

  毛骧神色如常。

  他心知很快就会获准入内。

  果然,殿内传来朱元璋的声音:

  "毛骧来了?惟庸给朕写信了?"

  "好个胡惟庸,什么事都能让他遇上!"

  "处置得漂亮!"

  "哼!朕早知商贾贪婪放纵,却没想到竟猖狂至此!"

  "这是视我大明律法如无物啊!"

  "堂堂四品知府,其独子都敢绑架,好大的狗胆!"

  "......"

  毛骧垂首肃立,听着朱元璋边看信边自言自语的模样,早已习以为常。

  果然,在圣上心中,胡大人的分量终究与众不同。

  途中,随行的百户已将案情始末详细禀报给他。

  即便身为见惯官场争斗与阴私的锦衣卫指挥使,如此荒诞离奇的案件也是头回遇见。

  简直没把知府当回事。

  甚至,连当地的锦衣卫也没放在眼里。

  只要知府开口求助,锦衣卫必然出手相助。

  无论是为公事还是私利,他们都不可能袖手旁观。

  抄家能得好处,破案可立功勋,何乐而不为?

  偏偏这知府毫无骨气,竟直接认栽。

  还真的乖乖按人吩咐去请胡大老爷。

  幸好胡大老爷脾气温和,念及师生情分。

  若换作毛骧遭遇此事,定会让这商贾和知府一并付出代价。

  “毛骧!”

  “臣在!”

  “惟庸说那批古董字画全交给你了,估算过价值吗?”

  “臣仅核对清单后便匆忙进宫,依经验估算,约值两万两!”

  “嗯……”

  朱元璋沉吟片刻,笑骂一声。

  “罢了,既然惟庸开口,又提前送钱堵朕的嘴,那就给你个便宜。”

  “那些东西你自行处置,卖多少朕不管。”

  “只需交两万两入内帑,余下的你们自己分,明白?”

  毛骧一愣,随即恭敬行礼。

  “臣谢陛下恩典!”

  朱元璋随意摆手:“要谢就谢惟庸!”

  “若非他求情,朕可舍不得赏你们这些。”

  老朱向来直白,抠门也毫不掩饰。

  君臣二人正欲继续商讨苏州案情,一名小太监匆匆凑到宋利耳边低语。

  宋利脸色骤变,转身禀报:

  “皇爷,外头又来了一队锦衣卫。”

  “说是胡爷给您带了东西!”

  “嗯?”

  朱元璋疑惑地看向毛骧。

  “你们分了两拨人?”

  毛骧同样茫然,转头质问苏州来的百户:

  “你们如何安排的?”

  “码头清点时货物与清单分明一致,怎会又来一批?”

  百户连忙躬身答道:“卑职出发时所有货物皆在船上,与清单完全相符!”

  朱元璋听到两人低声交谈却迟迟没有结论,便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示意宋利赶紧处理。

  宋利见状,干脆亲自出去将人带了进来。

  然而,当来人踏入殿内时,那名从苏州赶来的锦衣卫百户瞬间愣在原地。

  “徐千户?”

  徐宁并未贸然与对方寒暄,而是神色肃穆地向朱元璋恭敬行礼。

  “锦衣卫苏州镇守千户徐宁,叩见陛下!”

  朱元璋听到他的身份,微微点头。

  “原来如此,看来确实是惟庸派你们来的。”

  “不过,你们既然同在一地,为何要分两批行动?”

  徐宁面露无奈,拱手答道:“回陛下,先前那批赃银是胡大人在抄家清点后,即刻命我等押送应天的。”

  “因事关重大,途中格外谨慎,不敢有丝毫疏忽。”

  “可昨日胡大人离开苏州前,突然找到臣,命臣另带一份礼物进京。”

  “胡大人称此物是献给陛下的私礼,要求臣务必尽快送达!”

  朱元璋闻言,脸色骤然阴沉。

  “胡扯!”

  “你们是什么身份?”

  “你们是咱亲手建立的锦衣卫,职责是监察天下!”

  “怎么,惟庸一句话,你们就甘愿当跑腿的?”

  “若他日有人命你们,你们是不是也要照办?”

  扑通——

  此言一出,毛骧、徐宁乃至那名茫然的百户,无不跪伏在地。

  徐宁低伏身躯,待朱元璋怒气稍缓,才小心翼翼辩解:“陛下,臣确有不得已的缘由!”

  “荒谬!任何缘由都不能成为你们徇私的借口!”

  面对皇帝的斥责,徐宁无言以对,只能默默跪着,不敢再出声。

  然而,无论是毛骧还是徐宁,心中其实并不慌张。

  毛骧深知胡大人在圣心中的分量,料定此事不会酿成大祸;

  徐宁则因确有实情未言,自认问心无愧。

  唯有那名百户,在朱元璋的帝王威压下瑟瑟发抖,如惊弓之鸟。

  喜欢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http://www.c8e.cc/15975/28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