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楚依依哭了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但她哪知胡大老爷的心思?

  在胡大老爷看来,小舟哪及这画舫舒坦?

  垂钓归垂钓,事后的饮食起居,二者可天差地别。

  这不,胡大老爷顺手将鱼篓递给王不弃,吩咐道:

  \"去,叫厨房炖个鲫鱼豆腐汤,再来道香煎草鱼。\"

  \"余下的,赏给他们分了。\"

  胡大老爷在意的,是鱼儿咬钩时的快意与收获的满足,至于吃鱼?

  他倒不甚在意!

  纵使不去垂钓,府上难道会缺了鲜鱼?

  还不是每日都有最新鲜的直送上门?

  要什么品类没有?

  交代完王不弃,胡大老爷转头对楚依依笑道:

  \"依依,来,伺候老爷更衣沐浴!\"

  \"钓了半天鱼,沾了满身腥气。\"

  \"总不好带着这身味儿用膳吧!\"

  听他这般安排,楚依依本想辩驳两句。

  可抬眼见他笑吟吟的模样,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她忽然意识到自己逾矩了。

  这位爷看似随和,可若真惹他不快——

  等待她和潇湘阁的,必是灭顶之灾。

  于是楚依依将满腹幽怨深藏心底,绽开明媚笑颜应道:

  \"是,老爷!\"

  \"奴家这就伺候您。\"

  见她这般识趣,胡大老爷满意颔首,径直朝二楼的主厢房走去。

  这画舫他乘过多次,里头的格局,自然熟稔于心。

  这艘船专为宾客享乐而设,衣食起居自然极尽奢华。

  一声吩咐下去,几名健壮的妇人便提着热水鱼贯而入,绕过屏风,将一桶桶热水倒入浴桶中。

  胡大老爷麻利地褪去衣衫,迫不及待地钻进热气腾腾的水里。

  温热的水流浸润全身,他舒服得长叹一声。

  “痛快!”

  他仰头靠在桶边,双臂舒展,任由热水抚过每一寸肌肤。

  这时,一双白皙柔软的手轻轻搭上他的肩膀。

  “老爷,力道可还合适?”

  “嗯,再按按脖子,有些发僵。”

  听见胡大老爷随意的使唤,身后的楚依依眼眶微红。

  她原以为他会待自己不同,可如今看来,自己不过是个使唤丫头罢了。

  可她又能如何?

  难道要告诉胡大老爷,他是自己第一位入幕之宾,也是唯一有过肌肤之亲的人,因此便该对她另眼相待?

  这话旁人说得,她却没资格开口。

  身为花魁,陪客卖笑本是本分。

  胡大老爷初次登门,便是花了银子的。

  难道因自己动了心思,觉得他是个良人,就该让他接纳自己?

  她心中千般念头翻涌,手上的动作不知不觉停了下来。

  胡大老爷微微侧首,瞥了她一眼,而后闭目拿起澡巾,自顾自地搓洗起来。

  水声惊醒了出神的楚依依。

  她慌乱地看向沉默的胡大老爷,暗暗懊悔自己的失态。

  她想解释,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得默默服侍他沐浴更衣。

  随后,她看着胡大老爷与那猎户打扮的随从谈笑风生,自己却只能在一旁布菜斟酒,连话都插不上半句。

  直到胡大老爷饭毕吩咐返程时,她才猛然惊醒——

  自己……这是失宠了?

  皇宫内,灯火初明。

  坤宁宫内灯火辉煌,将整个殿堂映照得通明。

  朱元璋身着便装,坐在灯下仔细翻阅着一本厚重的奏折。

  对面,朱标与马皇后正凑在一起,低声说笑着。

  这场景寻常得不像皇家应有的模样,却又恰恰是朱家最真实的日常。

  许久,朱元璋眉头紧锁,重新翻回奏折前几页,看完其中内容后,沉重地叹了口气。

  “唉,标儿!”

  “儿臣在!”

  “你这主意,莫不是又受了那天惟庸的影响?你真打算这么办?”

  朱元璋面色纠结地望着儿子,语气中透着郁闷。

  朱标却从容一笑。

  “父皇心里其实赞同伯父的提议,只是顾虑太多,担心新政会动摇大明根基,所以犹豫不决。”

  “或者说,您觉得这些事可以徐徐图之,对吗?”

  朱元璋听罢,不仅没有宽慰,反而更加头疼。

  朱标说得越清楚,就越说明他已深思熟虑,难以说服。

  可身为父亲,该劝还是要劝。

  “标儿,你看看你奏折上写的。”

  “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就这两条,足以得罪天下读书人和地主!”

  “到时候,你的贤名怕是要毁于一旦!”

  “何必非要如此?”

  “咱不愿你还没继承大业,名声就比咱还差!”

  朱元璋语重心长,字字句句皆为儿子着想。

  上次胡惟庸进宫时,早已将新政的利弊剖析得透彻。

  许多政策虽有利于大明、有利于百姓,却会损害士绅利益。而这些人又掌握着喉舌之权,稍有不慎便会招致口诛笔伐。

  正因如此,朱元璋虽比朱标更渴望推行新政,却仍旧选择循序渐进。

  他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却不愿儿子的威望受损。

  况且他身体尚好,还有几十年时间为朱标铺路。

  与其让儿子背负骂名,不如自己先扛下风雨。

  然而,朱标只是淡然一笑。

  “父皇,既然您已看透其中关窍,那由您来推行,难道结果就会不同吗?”

  “难道您的名声就不重要?”

  朱元璋见儿子朱标竟敢顶撞自己,顿时火冒三丈。

  然而,不等他开口,朱标抢先说道:

  “爹,您想想,这些事本就是对大明有益的,为何不做?”

  “您说要亲自推行新政,儿子并无异议。”

  “并非不顾及您的名声,而是儿子认为,这样的改革牵涉太广,影响只怕要延续数十年。”

  “若没有咱们父子两代君王的坚持,恐怕难以长久。”

  “况且,您是开国皇帝,有些事您能强硬推行,可儿子日后继位,未必压得住!”

  “所以,儿子认为,若这些政策确实可行,不如咱们现在就着手推行!”

  朱元璋低头翻了翻那本厚厚的奏疏,又抬眼看了看朱标,咂了咂嘴。

  “啧,原来咱刚才想岔了!”

  “咱还当你是在为自己登基后铺路,正想劝你两句。”

  “结果,这摊子事是给咱准备的?”

  “哈哈,合着这些活儿本来就得咱来干?”

  “老话说养儿如还债,果然不假!”

  “咱家标儿可真孝顺!”

  见朱元璋阴阳怪气的模样,朱标不好接话,可马皇后却不惯着他,直接瞪了过去。

  “重八,你给我好好说话!”

  “我不知你们爷俩在商议什么政策,若真对大明有利,那就抓紧办!”

  “可要是风险太大,弊大于利,那你们父子谁都不许碰!”

  “咱们家犯不着冒险!”

  得!

  皇后一发话,争执立刻平息。

  朱元璋讪讪一笑,凑到马皇后跟前哄了几句,这才转头看向朱标。

  “标儿,咱最后问你一次,你真要把这些事全揽下来?”

  “一旦开始,咱们父子可都没有退路了!”

  朱标郑重点头:

  “爹,孩儿既然知晓此事,又岂能坐视不理?”

  “这江山终究要传到孩儿手中,再一代代传下去。”

  “若咱们不在一开始打好根基,受苦的还不是自家子孙?”

  “所以,不仅要干,还得大刀阔斧地干,把该办的都办完!”

  “等到雄英继位时,即便他只是个守成之君,也能安稳无忧。”

  朱元璋沉默良久,最终沉重地点了点头。

  半晌,他望着殿外,幽幽叹道:

  “标儿,你可曾想过……”

  \"你那些弟弟妹妹们该如何安置?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推行后。\"

  \"他们可都是藩王!\"

  \"名下田产众多!\"

  \"总不能看着亲骨肉连温饱都成问题吧?\"

  \"若不整顿这些兄弟,恐生大乱。\"

  \"自古不患寡而患不均!\"

  \"此理亘古不变!\"

  朱标抬眼望向父皇,轻声道:

  \"父皇认为削藩如何?\"

  此言一出,犹如惊雷炸响。

  朱元璋与马皇后震惊地望向太子。

  削藩?

  竟是朱标亲口提出?

  这完全出乎众人意料。

  朱元璋敛去笑意,肃然质问:

  \"标儿,此言何意?\"

  \"莫非要将弟弟们逼上绝路?\"

  朱标无奈摇头:

  \"父皇言重了。\"

  \"儿臣仅主张削藩,并未削减他们的俸禄用度。\"

  \"只求宗室作出表率,怎就成迫害了?\"

  朱元璋拍案而起,怒目圆睁:

  \"平日里的手足情深都是假象?\"

  \"非要夺走他们的田产不可?\"

  \"休想!\"

  \"皇位传给你,难道其他儿子就一无所有?\"

  面对暴怒的父皇,朱标反而镇定自若。

  他直视朱元璋,郑重道:

  \"二弟、三弟在封地的作为,父皇岂会不知?\"

  \"他们激起民愤,父皇就不痛心?\"

  \"儿臣真心盼望兄弟们平安喜乐。\"

  \"毕竟血脉相连,我不照拂谁照拂?\"

  \"但查阅大明财政后,此事已刻不容缓。\"

  \"恕儿臣直言,若不解决,朱氏宗亲迟早拖垮大明!\"

  \"这藩,必须削!\"

  朱元璋闻言冷笑连连:

  \"嗬,太子殿下好大的威风!\"

  \"朕在位多年,倒不知朱家能吃掉整个大明?\"

  “你要是瞧不惯这些弟弟妹妹,那削藩的事儿干脆也别提了。”

  “咱给你支个招,你干脆带人把他们全宰了,再领兵杀进宫来,让咱也当回太上皇。”

  “怕啥,李世民能干的事,你为啥不行?”

  朱元璋这阴阳怪气的腔调,顿时让朱标火冒三丈。

  朱标平日温和仁厚,可不代表他没脾气。

  更让他恼火的是,朱元璋压根不讲道理,开口就是冷嘲热讽。

  他最烦的就是这一套。

  有话就不能好好说?

  火气一上来,朱标的倔劲儿也压不住了。

  他原本没打算现在就定下这事。

  他一把拽住朱元璋,按到桌边,抓起毛笔塞进他手里,不耐烦道:

  “既然父皇不信,那您自己算!”

  “算算咱老朱家的子孙多少年能把大明吃空!”

  朱元璋愣了愣,低头瞅瞅笔,又抬头看看一脸怒容的朱标,心里一哆嗦。

  坏了!

  标儿是认真的?

  这事……是真的?

  可事到如今,他还能退缩?

  当爹的脸往哪儿搁?

  “你说!”

  朱元璋闷哼一声抓起笔,故意不瞧朱标,活像个赌气的孩子。

  朱标也懒得搭理他,心里的火还没消呢。

  “爹,咱现在有二十个兄弟,儿子们托生到老朱家,注定一辈子富贵。”

  “假设弟弟们十八岁成家,每人生十个儿子。”

  “那下一代就是一百九十人!”

  “再过十八年,这一百九十人也各生十子。”

  “爹,您算算,是多少?”

  “一千九!”

  “对,您算得没错,又过了十八年。”

  “这时候该出第四代了,估计是儿子我在位,得养活多少人?”

  “不用您算,我告诉您——一万九!”

  “再往后,每十八年一轮,您自个儿接着算!”

  “不用算太远,再算两轮,看看到时候老朱家有多少人,得发多少俸禄!”

  朱标说到这儿,突然闭口不言。
  http://www.c8e.cc/15975/3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