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七七和丈夫70
推荐阅读:
都市无敌战神
末日乐园
阴气撩人:鬼夫夜来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方雨晴
美女总裁的贴身神医
冰河末世我囤积了百亿物资张奕
慕绾绾谢无宴
江河于乐瑶
逆徒下山:绝色娇妻投怀送抱
风流杀神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七七做生意,凭着“薄利多销”四个字,把街坊邻居的心都拢得熨熨帖帖。她每天天不亮就蹬着三轮去批发市场,挑最新鲜的青菜、最活蹦乱跳的鱼虾,回来在巴掌大的后厨里忙得脚不沾地。菜价定得比别家低一成,分量却要多一撮,连蒜瓣儿都剥得白白净净,用小红绳扎成一捆儿,随菜附赠。送餐上门更是她的绝活儿。老城区的巷子窄,七拐八绕像迷宫,可七七蹬着那辆吱呀作响的旧自行车,车把上挂个铝皮饭盒,热汤面、红烧肉、葱油饼……一路骑一路吆喝:“张阿婆,您的少盐多醋!”“李大爷,肝尖儿炒嫩点儿!”谁家老太太牙口不好,谁家孩子不吃香菜,她全记在小本子上,用红笔圈了又圈。
后来连隔壁街的学生都追着她的车跑,说七七姐的饭盒里藏着“妈妈的味道”。她索性把名字写进招牌——“七七小馆”,底下添一行小字:“多跑三百米,便宜三百文”。再后来,外卖平台找她合作,她摇头笑:“我得自己送,看见他们吃第一口,我才踏实。”
就这样,一口锅、一辆车、一本账,七七把生意做成了邻里间的烟火气。谁家办喜事,她免费添一道糖醋里脊;谁家老人住院,她熬了小米粥装在保温桶里,悄悄挂在病房门把上。后来整条街的人都知道:只要听见“叮铃铃”的车铃响,准是七七来了——她送的哪里是饭,分明是把日子炒得热腾腾,一勺一勺舀给这城里的孤寒人。
那天傍晚,收摊比平时早,七七把最后一份青椒肉丝盖饭送给街口值夜的保安,推着空车往回走。刚拐过旧戏院后墙的窄巷,就听见里头传来“咣当”一声闷响,像是钢筋砸在水泥板上,接着是一阵压抑的咳嗽。
七七探头进去,昏黄路灯下,一个穿工装的男人正弯腰捡安全帽。那背影宽厚却微驼,石灰粉把头发染得半白。男人一抬头,两人都愣住——
“陈……陈大哥?”
“七七?”
十年不见,陈实眼角多了几道深褶,颧骨被日头晒出两团暗红。他下意识把右手往身后藏,可七七还是瞥见虎口上裂开的血口子,像干涸的河床。
原来陈大哥当年开的建材铺子,三年前被一笔烂尾工程款拖垮。他卖了门市、卖了车,连给女儿攒的大学学费都垫上,仍差三十多万。债主天天堵门,他干脆卷了铺盖跟同乡南下,从包头干到广州,绑钢筋、浇混凝土,一天三百,住通铺、啃馒头,把四十出头的人熬成了五十岁的模样。
“没啥,账快还清了。”陈实咧嘴笑,牙齿在暮色里显得格外白,“再干俩月,就回家看闺女。”
七七没接话,只伸手把他掌心的灰土拍掉,触到那些粗粝的茧,像摸到一截老树根。她想起当年自己摆摊被城管撵,陈大哥救她去工地;想起他总把成箱的瓷砖码得整整齐齐,说“做生意跟码砖一样,根基得平”。
“陈大哥,你等我十分钟。”
七七转身跑了。再回来时,手里提着两层不锈钢餐盒——一层是还冒热气的萝卜牛腩,一层是焖得绵软的南瓜饭,上面卧两只溏心蛋。她把一次性筷子掰开,磨了磨毛刺,递过去:
“先吃。吃饱了,明天才有力气扛钢筋。”
陈实喉结动了动,没推辞,蹲在巷口狼吞虎咽。七七又从兜里摸出一管云南白药,蹲下来给他虎口喷药,再用纱布缠了两圈。末了,她把一张写了电话号码的便利贴塞进他上衣口袋:
“我在新区接了个小食堂的活儿,缺个管材料的。你干工地我放心,工钱日结,不拖不欠。”
夜风卷着远处工地的铁锈味,陈实嚼饭的动忽然停住,低头抹了把脸,不知是汗还是别的。过了半晌,他哑着嗓子问:“七七,你不怕生意做砸了?”
“怕什么?”七七把空餐盒扣好,冲他笑,“当年你教我‘根基得平’,现在我教你‘薄利多销’——咱们重新来过。”
路灯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两根被岁月压弯的钢筋,却在这一刻悄悄重新对齐。
真好,七七终于沉下心来扎根当下,把全部心思和力气都用在饭店这一件事上。过去那种“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摇摆,如今被案板上切菜的节奏、灶膛里跳动的火苗、客人抬头一笑的满足替代——踏实感就藏在这一餐一饭、一收一付之间。
她不再给未来预设过高的山头,而是把脚下的灶台当成整座山,每天把米淘得更干净一点,把汤炖得更浓一分,把桌子擦得再亮一些。客人一句“好吃”,抵得过所有远方的幻影;月底盘账时多出来的盈余,比任何缥缈的“风口”都更鼓舞人心。
所谓“不再东想西想”,不是放弃想象,而是把想象变成了具体的手艺:
- 她把对“远方”的渴望,翻译成菜单上的一道新菜——腌笃鲜里添一把本地鲜笋,让老食客尝到季节;
- 把对“更高”的期待,落进翻台率里——提前备好半成品,让午市高峰也能不慌不忙;
- 甚至把对“自由”的向往,藏进每天打烊后那盆亲手种的小葱里——看它一寸寸长高,像日子一样稳稳当当。
七七终于明白:山不用去“攀”,山可以“长”在自己手里。只要锅铲握得稳,方寸灶台就是她的整座江山。
“陈大哥,”七七把围裙往腰上又系紧了点,探头往灶间外问,“你们现在工地还垫资不?”
陈大哥正端着大茶缸灌凉白开,闻言顿了顿,苦笑一声:“不敢垫喽!政府工程早就明令禁止垫资,白纸黑字写着——谁垫谁违规,逮住就得处分。私企项目?更悬!账期越拖越长,真要垫,咱小老板哪扛得住?说难听点,辛辛苦苦几十年,一个资金链断了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他用袖子抹了把汗,压低嗓门:“去年我有个老乡,垫了小两百万修厂房,结果甲方一句‘审计没过’,钱就卡那儿了。工人天天堵门要工资,他老婆急得住院,最后把家里房子都抵押了。你说惨不惨?”
陈大哥叹了口气,把茶缸往案板上一放,发出“咣”一声脆响:“现在学乖了——进场前先问一句‘钱到不到位’,合同里写明‘按节点付款’,预付款不到位宁可停工。咱是干工程的,又不是开银行的!”
七七听得直点头,把手里择好的小葱码成一小把:“明白了!我这小饭店也一样——不赊账、不充卡,现金流握在自己手里才睡得踏实。”
陈大哥哈哈一笑,冲她竖起大拇指:“对头!干咱们这行,账面上再大的利润都比不过兜里实在的铜板。”
七七听完,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像是把胸口里最后一团闷气也吐了出来。她抬手把额前碎发别到耳后,笑着说:“不垫资那还好!不用天天睁眼闭眼都是‘钱钱钱’,更不用半夜被噩梦吓醒——梦见钢筋堆成山,甲方却拍拍屁股说‘再等等’,醒来一身冷汗。”
她转身把案板上刚切好的土豆丝“哗”地倒进冷水里,水花一溅,声音清脆:“以前听老家人讲,谁谁谁垫了资,结果工人堵门、家里鸡飞狗跳,媳妇吵着要离婚。我听着都替他们脑仁疼。现在好了,咱们挣的是现钱,卖一份菜收一份钱,哪怕薄利,也落个心里踏实。”
说着,她拿抹布擦了擦手,又想起什么似的,凑到陈大哥跟前压低嗓音:“前阵子隔壁街做土石方的老李,被拖欠了三百多万,头发都急白了。那天他来我店里吃面,吃着吃着就抹眼泪——那么大个汉子,哭得跟孩子似的。我就想,咱们小老百姓,真经不起这种‘大起’,更怕那种‘大落’。”
七七把围裙抖了抖,语气轻快起来:“不垫资,咱们就把心思全用在锅铲上。今天把红烧肉炖得再烂乎一点,明天把米饭蒸得再香一点,客人吃得满意,钱就稳稳当当进口袋。晚上收摊,我还能泡个脚、刷两集电视剧,不用抱着账本算到后半夜。这样的日子,才叫日子!”
http://www.c8e.cc/16586/4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