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兵主
推荐阅读:
汉世祖
大夏守国人
1255再铸鼎
穿越大梁,我带着七个老婆去流放
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
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
我在三国用九年义务教育打天下
烽火连天之海岸龙柱
真命太子:这个皇位是我的
巨宋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鼓又少缓,又擂鼓,第一层又冲过第二层之前接战,原二层少整队伍;两翼奇兵一体间层依令进战整队,与正兵同。鸳鸯阵以两列纵队排列时,宽度为5尺,而两队之间(以队长为例,就是从一个队长到另一个队长)的距离为一丈五尺/三大步(约5米。
鸯阵本质上仍然是一个以多欺少的剿匪阵型,在接战前,组成大纵深窄正面的队形,充分发挥前排牌手的遮挡作用,进入近战后,则由后排士兵展开填满空隙。对付敌人,在区域内以多打少,自然是得心应手。以敌军最擅长的长刀、“持枪中截”的长枪为例,都是原先的情况“一二丈仅可布一人而已,不知有此阵否耶?至於中分其半,则又后尾垂带,一为左右之挨挤,手中岂能出入?”
但要是对上方阵,情况就颠倒过来了,方阵的正面更加密集,不同于鸳鸯阵的长短相卫,方阵靠的是长枪之间的互相掩护。方阵不但能抢先发动攻击,当方阵有16杆长枪可以捅到鸳鸯阵的时候,鸳鸯阵只有4杆长枪和2杆狼筅,火力只有方阵的三分之一。鸳鸯阵在方阵面前遇到的问题,和罗马人在方阵面前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首先,不管结什么阵,都是为了发挥我方的优势。抵消或克制对方的优势。冷兵器团队对抗个体优势非常重要。并且是从力量敏捷的全方面压制。但是好在我们人类的进化一直是在被压制中不断变异进化。所以人类并没有进化成像哪吒那样三头六臂全方位无死角的生物。我们有死角,所以我们要团队作战。回到问题,结阵训练基本都是没有基础或基础一般的团队依靠纪律来强化自己的优势。扩大造出或创造出攻击优势,保护好自己的死角弱点。在局部利用器械,纪律和长期配合的信任形成以多打少。以少抗多。鸳鸯阵这个东西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它的内核器械,纪律和信任,还有意志。所以要破鸳鸯阵前置条件需要更多。
自古没有一成不变、可以墨守成规又能百战百胜的阵法!
“鸳鸯阵”是以盾牌、狼筅、长枪、钗钯依次排列组成的:
“鸳鸯阵”主要是行军队形和临战队形,真正的战斗队形需要展开成“三才阵”:
而由两伍一队组成的“三才阵”的阵法精髓,是奇正结合,兵法所说的“以正合,以奇胜”,居中的队旗、狼筅、钗钯充当门户为正兵;两侧的盾牌、长枪伺机以进,施行夹击为奇兵。以一伍组成的“小三才阵”,同样遵循这一原理。
古代兵法的思路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编制决定了战术的使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细节上的基层单位也看出作者的用意。
层级更高的队哨战术,同样是按照左、中、右,奇正结合的方式来实战的:
在队哨战术中,除了正前方以迭战形式轮番攻击,左右两翼实行抄伏外,还特别注重守卫老营以及在军队后阵布置救败的伏兵。
埋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埋伏在阵前,直接给敌军构成巨大的威胁以及实行沉重的打击,获得胜利比较容易,缺点是埋伏的难度很大,容易被敌人发现,而且埋伏的部队与我军正面部队协调动作难度也大;第二种是埋伏在我军的阵后,这支伏兵的主要功能是救败的,万一前方军队战败后退,就靠这支伏兵施行反击了,优点是由于埋伏在我军后方,敌人无法事先探测,缺点是主要是防御功能,不大胜亦不大败。
战术原理以及军队配置方法,分别出自(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皇帝莫里斯一世的《战略》和利奥六世的《战术》。
古罗马军团是分主力兵、剑矛兵、后备兵进行“三段击”作战的。倘若第一线主力兵战败,则后退,由第二线的剑矛兵顶上,倘若剑矛兵也战败了,成败就看后备兵了。古罗马战法中的后备兵,和戚继光在军队后方布置伏兵,理念是一样的。
这些将领所使用的作战阵法,无外乎一层阵(大一字阵)、两层阵、方城阵这几种,军队动静结合,半为动半为静;轻重相辅,要有重兵驻扎持重,也要有轻兵驰骋抄剿…在《陆师得胜歌》中也说,军队分成三大枝,除了出战部队外,要有一枝做救应,一枝做埋伏。
宋代的“扬、奇、备、伏”之法,明代的“哨、伏、应、援”之规,前敌、应援、备分队,也不外乎如是。
如果将“鸳鸯阵”狭义理解为必须按照十二人一队,必是手持盾牌、狼筅、长枪、钗钯来战斗,我觉得有点可惜。戚继光在浙江的作战以及《纪效新书》的内容,是专门针对以海盗和日本浪人组成的非正规部队而使用的战术。由于日本刀的长度与杀伤半径恰好处于当时明军兵器杀伤范围的真空地带,因此以盾牌、狼筅、长枪、钗钯兵器组成“鸳鸯阵”是有效克制日本刀的战术。
之所以在鸳鸯阵中没有设置弓弩手,是因为已经使用火器作战,鸳鸯阵中的长枪手和钗钯手,分别在长枪和钗钯上装载“火箭”的,作战时先出阵前发射“火箭”,然后再退入阵中回归到鸳鸯阵、三才阵的阵位来作战,他们同时“兼职”了弓弩手的位置。
在平原作战,而且使用骑兵冲击,这是在明知道在浙江抗倭的“鸳鸯阵”其兵器队形战术适合丘陵山地、河川水网这种地形,而“欺负”戚继光的吧
像在北方平原这种地形,戚继光其实也用到了“鸳鸯阵”,只不过根据作战对象为游牧骑兵的特点,结合了车营、骑兵和火器,以诸兵种合同战术来应对。
《练兵实纪》记述了步兵采取冷热兵器兼修的方法,步兵在施放火铳、鸟枪、火箭之后,依然手执冷兵器按照“鸳鸯阵”的方法分层接战。
http://www.c8e.cc/16701/1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