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不一般的长安学堂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一想到房遗爱那副能徒手搏熊、却看到书本就头疼的憨样,李世民心里就直打突突。

  他可不想自己的宝贝皇孙,变成一个只懂武力的莽夫。

  “父皇放心,此调教非彼调教。郇王殿下是天潢贵胄,岂能只会舞枪弄棒?

  格斗马术,强身健体,磨砺意志罢了。真正的学问,在这儿——”

  魏叔玉说完指指脚下的土地,和远处忙碌的学子们。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识百样人,知稼穑艰。闭门造车,能造出什么名堂?”

  魏叔玉话说得可就重了,连房玄龄和魏征都微微变色。

  李世民脸色变幻,最终却是长长吐出一口浊气。

  “就你道理多。若是教不好象儿,朕唯你是问!

  罢了,朕今日倒要瞧瞧,你这下午的课业,究竟是如何个‘因材施教’法!”

  显然。

  李世民是要亲自“督学”了。

  几位宰相纷纷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他们都想看看,耗资几十万贯、用琉璃暖房种菜的长安学堂,到底有何不同凡响之处。

  魏叔玉自信一笑:“自然不会让父皇失望。”

  半个时辰后。

  午休结束的钟声清脆地响起,回荡在学堂上空。

  原本散漫的学子们迅速行动起来,并非涌向统一的学舍。而是根据各自佩戴的不同颜色绶带,分成好几股人流,走向不同的区域。

  “这是……”房玄龄疑惑道。

  “呵呵,不同绶带代表不同的主修课业。”

  魏叔玉随口解释,“青色为‘格物’,白色为‘算经’,赤色为‘戎事’,玄色为‘文华’,黄色为‘农桑’。

  每日下午,他们可依据兴趣选修其一,五日一轮回,确保皆有涉猎。”

  “选修?”魏征皱眉怒斥。

  “学业岂能如市集购物般儿戏?当由先生因材定学,岂容学子自行选择?”

  “阿耶此言差矣。”

  魏叔玉歪嘴笑着解释:

  “强扭的瓜不甜。唯有兴趣所致,方能潜心钻研,事半功倍。

  夫子的作用,在于引导和发现他们的天赋,而非强行塑造。

  况且五日一轮回,足以让他们接触到各项基础。若在其中发现真正所长,再深入精研不迟,此乃‘因材’的过程。”

  魏叔玉的教学理论,对于唐朝的精英来说,颇为新颖甚至离经叛道。

  但细想之下,又不无道理。李世民未置可否,决定先看看再说。

  他们首先路过“文华”区。

  学子们正围坐在一起,由一位夫子引导,激烈辩论着《史记》中某篇列传的得失。

  甚至有学子引证朝中之事加以类比,观点虽显稚嫩,却充满思辨的活力。

  不远处则有学子铺开画纸,对着园中景致写生。

  “如此辩史论政,是否太过大胆?”萧瑀有些担忧。

  魏叔玉神情坦然,“知古论今,方能为鉴。只要引导其心向正,言之有物,有何不可?”

  接着是“算经”区。

  学子们人手一个沙盘和细棍,正在演算各种题目。

  题目也并非全是经义中的算学,竟有模拟商铺记账、计算田亩产出、甚至设计水利工程土方量的实际问题。

  李治正皱着眉头,对着道如何计算不规则粮囤容积的题目,苦思冥想。

  “算学竟可用于此处?”

  房玄龄深知计算能力,对管理国家的重要性,眼中露出精光。

  魏叔玉傲然一笑,“算学乃百工之基,自然处处可用。只会解经义中的算题,那是书呆子。”

  来到“格物”区,景象更是让李世民和宰相们,目瞪口呆。

  与其说是学堂,不如说是工匠作坊,里面摆放着各种奇奇怪怪的器具。

  有的学子在摆弄杠杆滑轮组,试图用最小力气吊起沉重的石锁。

  有的则在用琉璃镜片,观察阳光聚焦点燃纸片。

  甚至还有人围着个复杂的水车模型,看着叶轮旋转而发出阵阵惊呼。

  “奇技淫巧!”魏征下意识冷哼一声,但眼睛却死死盯着转动的叶轮,充满困惑与不解。

  “玄成兄,此言差矣。”

  高士廉却捻须道,“若能省人力、增效能,便是于国于民有利的实学。”

  “戎事”区则热闹非凡。

  箭场上不仅有练习静止射靶的,还有骑马奔驰中射击移动目标。

  格斗场中,学子们两两对战。练习的并非花架子,而是简洁有效的擒拿格斗技巧。

  另一边。

  有一小队学子在模拟战场对抗,用包着布的棍棒和藤牌,演练着小队突击与防御阵型。

  李世民看得眼角直跳,领头的‘先锋营’,赫然是他宠爱的郇王。

  “玉儿,这是怎么回事??”

  魏叔玉笑得很得意,“为将者,需知兵爱兵。让象儿当先锋,主要是让他知道一点,掌兵者需慎重。”

  李世民摸着美髯点点头,混小子的解释倒有几分道理。

  眼前练兵之法虽说有点“野”,但不得不承认它有着极强的实战性。

  他瞥了一眼魏叔玉,心想这小子难道真懂兵法?

  最后是“农桑”区。

  一些学子们正小心翼翼,将收获的胡葱分类。

  一部分留种,一部分准备尝试用晾晒腌制之法,提高胡葱的储存时间。

  暖房内。

  几位学子在记录各种作物的生长情况,测量暖房内的温度。

  “咦......魏贤侄,他们手中拿着的琉璃棒有啥用?”

  魏叔玉傲娇的翘起嘴巴,“它叫温度计,专门用来记录温度。”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古人,魏叔玉只是提个点子,他们竟真将想要的温度计、凹透镜、凸透镜都给弄出来。

  虽说是手搓的,但还是勉强能用。

  如此一来,大唐提前八百多年,将温度计给发明出来。

  一圈转下来,李世民和众臣内心受到的冲击,丝毫不亚于刚才看到亩产十五石的洋葱。

  长安学堂所教的,完全超出他们对“学问”二字的认知!

  不再是单一的经史子集,而是包罗万象、强调实践、思辨和专门之学的复合体系。

  最让他们感到离谱,就是不少课程连夫子都没有。反而让学子们查找古书,或者自行摸索。

  “玉儿,你……”李世民张了张嘴,却发现不知该如何评价。

  “父皇,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儿臣不过是将其发扬光大,与时俱进罢了。

  礼乐书,文华区可学;射御,戎事区可练;数,算经区可精。

  此外格物致知,农桑富民,不亦是治国安邦之实学吗?难道未来的朝廷栋梁,只需会读圣贤书即可?”

  无人能答。

  即便是有些古板的魏征,内心也不得不承认,长安学堂的教学有可取之处。

  或许经义文章不如国子监的生员纯熟,但其眼界、能力和务实精神,恐怕远超常人。

  日落西山,学堂下课。

  学子们虽说疲惫,却大多眼神明亮,三三两两讨论着下午的课业。

  李世民正准备起驾回宫,忽见一侍卫来急匆匆小跑过来。

  喜欢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
  http://www.c8e.cc/16792/6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