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794章 灯下独影,无声之叹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794章 灯下独影,无声之叹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徐庶的身影,最终融入门廊尽头那片烛光与夜色交织的昏黄。

  衣袂带起的微风吹动了地上的尘埃,它们在光柱中徒劳翻滚,旋即复归沉寂。

  喧嚣如潮水退去,留下令人窒息的死寂。

  片刻前定下“化守为探”之策时升起的那丝近乎盲目的热血与希望,在这片突如其来的空旷与安静中,迅速冷却,凝结成冰,沉甸甸地坠在我的胸腔,让每一次呼吸都倍感艰涩。

  孙尚香没有立刻离开。

  她静立原地,那双英气逼人的眸子盛满不易察觉的忧思。

  她走到我身边,轻轻覆上我因长时间紧握和心力交瘁而冰凉僵硬的手掌。

  她的掌心温热,那点暖意如同寒夜中最后一星火种,微弱,却执拗地试图驱散我指尖的寒意。

  “放心吧,”她的声音很低,仿佛怕惊扰房中凝固的空气,但语调深处带着沙场女儿特有的、不容置疑的坚定,

  “元直先生,身负经天纬地之才,洞察人心之智,更兼对主公的赤诚。

  此行纵有万难,他也一定能化险为夷,为我等寻得一线生机。”

  我点了点头,动作迟缓机械,喉咙被什么堵住,发不出任何声音。

  任何语言在此刻都显苍白。

  她明白这一点,只是静静陪着我站立,像一尊沉默忠诚的玉雕,共同面对沙盘上那无声却决定无数人命运的疆域。

  时间在死寂中仿佛失去流速。

  她在我依旧冰凉的手背上,以近乎仪式感的力度轻轻一拍。

  然后,她如来时般悄无声息地转身,步履轻盈地退出去,并极致体贴地为我带上了房门。

  “咔哒。”

  一声轻微的碰锁,如同最终判词。

  这一次,这间偌大书房,是真的,只剩下我一人了。

  方才尚存的一丝活气,此刻彻底沦为孤独的领地。

  我缓缓地,一步一步,如同背负千钧重担的囚徒,走向那幅占据整面墙壁、描绘天下山川形势的巨幅沙盘地图。

  我的目光,带着近乎贪婪又混合巨大恐惧的复杂情绪,落在那片被精心塑造、象征我们全部心血与未来的土地

  ——汉中。

  它被群山环抱,易守难攻。

  我的左手抚向地图上更广袤的北方。

  可几乎同时,我的右手却被一股无形冰冷粘稠的力量牵引着,违背意志,缓缓地、极其沉重地移向地图南方。

  指尖越过巴郡蜿蜒曲折的山路,最终悬停在那座被无数山脉层层环绕、仿佛盘踞在巨大巢穴中的城池

  ——成都的上空。

  我没有真正触碰它,但那座城池在沙盘上的微小轮廓,却像一块烧红的烙铁,散发出灼人威胁。

  那里,是我的后背,是我最柔软的腹部,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我无论如何也无法忽视的致命软肋。

  左手向北,渴望征服与扩张,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右手向南,感受忌惮与威胁,是芒刺在背,是如鲠在喉。

  这,就是“两线作战”那巨大狰狞的阴影。

  它不再是一个停留在兵书竹简上的空洞军事术语,而是如此具象、如此沉重地,化作了这两只方向相反、却同样用力撕扯我的手臂。

  它就像一双来自幽冥的无形巨手,让我寸步难行,动弹不得。

  我深吸一口气,闭上早已干涩发痛的双眼。

  徐庶离去时,在门口微顿、旋即义无反顾融入夜色的决绝背影,又一次清晰浮现脑海。

  我真的……做对了吗?

  将所有的希望,我们这脆弱集团存续的唯一转机,都压在这样一次前途未卜、吉凶难料的出使上?

  将徐庶这样一位亦师亦友、股肱栋梁般的重臣,亲手推向那个龙潭虎穴?

  我清楚地知道,徐庶此行,根本不是一次简单的、依靠口才与利益交换就能完成的说服任务。

  那不是鸿门宴,却远胜鸿门宴。

  刘备那看似仁德宽厚、实则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

  张飞那性烈如火、可能因一言不合就拔剑相向的暴烈,

  法正那睚眦必报、谋略狠辣如毒蛇的作风……

  这些,都是明面上的刀光剑影,虽危险,却尚可预判、可提防。

  而真正致命的,是隐藏在这一切背后,那个羽扇纶巾、仿佛永远云淡风轻的——诸葛亮的智慧。

  他那双洞悉世情的眼睛,仿佛能看穿一切伪装,直抵人心最隐秘的角落。

  徐庶的每一步,都必将踏在淬毒刀尖之上;

  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将在无形火焰上反复炙烤,衡量其真假与分量。

  这不仅仅是一场谈判,更是一场在悬崖峭壁之上,蒙眼戴镣进行的智力舞蹈,对手,是他曾经最知心的朋友,如今最可怕的敌人。

  他需要恰到好处地展现我们的实力与决心,让对方清晰认识到,我们拥有令其付出惨重代价、乃至鱼死网破的能力,让对方在动手前不得不三思。

  然而,他又绝不能显得过于咄咄逼人,锋芒毕露,以免过度刺激对方,让刘备集团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先除去我们这个“卧榻之侧”的心腹大患。

  他需要真诚表达我们渴望和平、至少是短期和平的诚意,让对方相信我们眼下所有战略重心都在北方,无意也无力南下掣肘。

  但同时,他绝不能流露丝毫软弱与怯懦,一旦被对方看穿我们“外强中干”、内部尚不稳固的窘境,他们必然会得寸进尺,利用各种手段试探、蚕食,直至将我们逼入绝境。

  他需要巧妙威胁,需要精准利诱,需要不动声色试探,需要真心实意安抚……

  他需要在短短数日内,在那个完全由敌人掌控、遍布耳目的环境里,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为我,为我们这个刚刚诞生的势力,争取到未来数年、如同黄金般宝贵的喘息与发育时间。

  进一步,可能激怒对方,导致谈判破裂,瞬间坠入万丈深渊。

  退一步,则可能示弱于人,招致更猛烈打击,最终粉身碎骨。

  这其中分寸与火候,微妙到极致,差之一厘,便谬以千里,结果万劫不复。

  成,则汉中可安数年,我便可心无旁骛,整顿内政,积蓄粮草,训练士卒,将全部精力投向雍凉,打通通往天下的命脉。

  败,则我们与刘备集团之间本就脆弱不堪的信任链条将彻底断裂,他们会将我视为必须立即铲除的心腹大患。

  届时,张飞如狼似虎的大军会源源不断压向巴郡边境,剑指汉中。

  从此以后,我将被彻底钉死在这片群山之中,左支右绌,疲于奔命,所有北伐宏图都将化为泡影。

  我将永无宁日,只能在无休止的边境摩擦、消耗与对峙中,被活活拖垮、耗死。

  想到这里,后心猛然传来一阵刺骨寒意,顺着脊柱瞬间窜遍全身,让我不由自主打了个寒颤。

  我仿佛能穿透重重屋宇,越过千山万水,看到千里之外的成都,

  那座同样森严的府邸中,那位身披鹤氅,手持羽扇,面容清癯俊朗的青年,正独坐昏黄灯下,

  对着面前一副与我所见一般无二的天下舆图,嘴角噙着一抹淡然而睿智的微笑,

  深邃目光似乎早已穿越时空阻隔,落在我此刻所在的书房,落在我这焦灼不安的灵魂之上。

  他是不是,早已凭借神鬼莫测的占卜术数,或仅仅依靠对人心的精准把握,就算到我别无选择,必会派徐庶前去?

  他是不是,已经为这位远道而来的“故友”,精心准备好了一场别开生面、却又杀机四伏的“盛大”欢迎仪式?

  他是不是,早就想好了无数个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的问题,编织了无数个环环相扣、令人无从挣脱的陷阱,正等着他的这位旧日同窗一头扎进去?

  我甚至能凭借想象,清晰勾勒出那场景:

  徐庶风尘仆仆,却强自镇定,带着满腔智慧与孤注一掷的豪情,走进成都那间庄严肃穆的议事大厅。

  两旁,是刘备集团文武官员或审视、或轻蔑、或毫不掩饰敌意的目光,如无数利箭将他周身穿透。

  而诸葛亮,就安然坐在刘备身侧,位置略靠后,却仿佛是整个大厅无形的中心。

  他目光平静如水,波澜不惊,仿佛眼前一切,连同徐庶的到来、我的意图,都早已是他棋盘上落定的棋子,一切尽在掌握。

  徐庶斟酌再三说出的每一句话,他都会在那颗七窍玲珑的心里瞬间拆解、分析,如庖丁解牛,精准找到话语背后隐藏的真实意图、恐惧与渴望。

  徐庶抛出的每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威胁,他或许都只会报以一声若有若无的轻笑,然后轻摇羽扇,用一个更宏大、更光明正大、更让人无从反驳的阳谋,将徐庶苦心营造的气势与逻辑化解于无形,甚至反为我方套上更沉重枷锁。

  尤其是我让徐庶务必亲自问他的那个问题……

  “孔明,还记不记得,当年隆中草庐,纵论天下时所言?匡扶汉室,未必只有一条路可走,也未必,非要奉一人为主?”

  这个问题,是我能想出的、最直接也最冒险的试探。

  它像双刃剑,既可能唤起旧日情谊与共同理想,也可能触及最敏感的逆鳞。

  他会如何回答?

  他会神色动容,屏退左右,与徐庶执手相看,回忆峥嵘岁月,私下达成某种心照不宣的默契,给我一个虚假却足以暂时维系和平的希望?

  还是会勃然色变,当场将此话视为“大逆不道”的“谋逆之言”,并以此为绝佳借口厉声斥责,甚至直接将徐庶扣押下狱,从而彻底断绝我与蜀中沟通可能,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制造舆论?

  又或者……这最让我恐惧的一种可能

  ——他会用一种我完全无法预料、超乎所有常理的方式,反过来利用我的这个提问,对徐庶,对我,进行一次更深层次的、直指核心的“反向试探”?

  他将借此窥探我内心虚实,我们内部的团结程度,乃至我对未来的真正规划?

  不知道。

  我完全不知道。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近乎绝望的无力感。

  那个曾在襄阳城中与我纵酒高歌、击节而谈的布衣青年;

  那个我曾真心钦佩其才华,甚至动过将其招致麾下、引为毕生知己的“卧龙”;

  那个我最终因种种顾虑、或因命运弄人,而亲手将其推到刘备面前的经世之才……

  如今,他已褪去所有青涩与蛰伏,成长为一头我完全无法掌控、无法预测、盘踞南方的……恐怖巨兽。

  他甚至不需要调动一兵一卒,不需要发出任何声音,

  他只是存在在那里,坐在成都那间军师府中,

  他的目光,他的智慧,他那无所不在的阴影,就让我感觉如芒在背,坐立难安;

  如鲠在喉,吞咽困难;

  如履薄冰,每一步都战战兢兢,生怕下一步就是灭顶之灾。

  这一刻,我独自站在这空旷得令人心慌的书房中,面对沉默沙盘,

  终于深刻地、血肉淋漓地理解了周瑜周公瑾当年,在生命最后时刻,

  望着江东浩渺烟波,从肺腑深处挤出那句“既生瑜,何生亮”时,那种复杂到极致的心情。

  那不仅仅是嫉妒其才华,欣赏其风骨,不甘于失败,更是对命运这种残酷安排的、一种发自灵魂的绝望与诘问。

  我与他,诸葛亮,这对曾经的故友,终究还是无可避免地被乱世洪流推到了必须对立的位置上。

  而且,是以一种我全面落于下风、几乎看不到胜算的方式。

  我孤独站立着,像一尊正在风化的石像。

  左半边身体仿佛能感受到从北方辽阔原野传来的、野性与征服的炽热召唤;

  而右半边身体却清晰地浸染在从南方蜀地弥漫过来的、冰冷刺骨的寒意与威胁之中。

  墙上影子随烛火跳动微微晃动,仿佛那个被钉住的囚徒仍在做最后无谓的挣扎。

  而我,就是那个囚徒,被无数根名为“现实”、“实力”、“猜忌”、“博弈”的无形锁链,牢牢锁在这片名为“汉中”、看似安全实则逼仄的棋盘之上。

  棋盘很大,天下都在其中,但我能活动的范围,却只有眼前这一小片。

  我缓缓抬起手,仿佛要拂去肩头尘埃,最终却只是轻轻地、用一种近乎触摸伤口的方式,抚摸着自己的后心。

  那里,皮肤光滑,衣衫完整,空无一物。

  但那根名为“诸葛亮”的、无形无质却锋利无比的芒刺,却仿佛已穿透所有物理阻隔,穿透皮肉,刺破骨骼,精准而狠辣地深深扎进我心脏最柔软的部位。

  它存在着,随着每一次心跳,每一次呼吸,都传来一阵阵尖锐而清晰、无法忽略的剧痛,提醒着我他的存在,提醒着我所处的困境,提醒着前路的艰险与渺茫。

  我终于无法再抑制,从胸腔最深处挤压出一声悠长到了极致、也疲惫到了极致的叹息。

  这声叹息耗尽了此刻我全部力气。它在空旷得可听见回声的书房里飘飘荡荡,却没有激起任何回应,最终被更庞大的寂静吞没,消失得无影无踪。

  今夜,无人能与我分担这份几乎要将人压垮的沉重。

  徐庶已踏上征途,孙尚香也已离去,所有文臣武将都在各自职责上忙碌或安睡。

  而未来,这条与“故友”在智力与意志上进行殊死博弈的、布满荆棘与陷阱的道路,也注定只能由我一人,摒弃所有软弱与犹豫,孤独地、坚定地走下去。

  那根芒刺,在今夜,已然入骨。

  它将成为我永远的痛,也可能,成为我最终的、清醒的图腾。
  http://www.c8e.cc/17257/7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