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西征统帅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王忠嗣此番进京的目的不言而喻,他是为军权而来,意在统兵出征。对此,李乾只是淡然一笑,未作表态。

  王忠嗣虽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却缺乏政治眼光,未能洞察李隆基早已选定李乾为西征统帅的深意。

  正如李泌所言,皇帝不愿将大唐安危系于王忠嗣一人之身,而是要着力培养李乾,为王朝再立一根擎天玉柱。

  果然不出李乾所料,王忠嗣一到长安便求见圣驾,姿态谦卑地向李隆基请罪,承认当初在石堡城一战中怯战之过,继而请命统兵征讨大食。

  而李隆基只是温言勉励,再无他话。

  王忠嗣仍不死心,在长安四处活动,求见太子李亨,一再表示愿为太子保驾护航。

  若在往日,太子必定满口应承,竭力为其争取兵权。但此次经李泌点醒后,太子只是好言抚慰,便再无下文。

  在此期间,李乾与李泌、杜甫、高适、岑参、郭子仪、李光弼等人诗酒唱和,相谈甚欢。

  诗圣的才情令人惊叹,远超史书记载。李乾虽久闻杜甫盛名,亲身领略后方知其诗才更胜传闻。

  李泌文武全才,不仅谋略过人,更具非凡政才,其见解令李乾赞叹不已。

  同样,李泌对李乾也是推崇备至,二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恨相见之晚,甚至同食同寝,形影不离。

  这般惬意时光在含元殿大朝之日戛然而止。李乾带着郭子仪、李光弼上朝时,只见群臣齐集,人山人海。

  谁都明白此次大朝的意义,西征统帅的人选即将揭晓。安西都护府告急,而李乾所部休整已毕,出兵在即。

  李隆基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大袖飘飘快步而来。整个人神采奕奕,步履轻快如御风而行。

  出兵大食、击破强敌乃是唐朝百年夙愿,如今大举出征在即,皇帝怎能不喜形于色?

  群臣行礼毕,李隆基挥手道:“免礼。”

  “李林甫。”李隆基并未急于宣布统帅人选,而是先点了宰相的名。

  “臣在!”李林甫喜出望外,声调不觉提高。

  在他看来,在这宣布统帅的重要时刻,皇帝首先想到他,这是莫大的重视,自己又有立功良机了。

  然而出乎李林甫意料的是,李隆基面色一沉,厉声道:“开元年间,朝中良臣济济,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韩休、王毛仲、杨思勖......他们为相时,举贤荐能,你为相十余载,可曾举荐过什么贤才?”

  “嗡!”李林甫如遭雷击,脑中一片轰鸣。

  为相十余年来,他为保相位权势,堵塞贤路,朝中鲜有贤才进阶,这正是他最忌惮之事。李隆基此刻突然发难,纵是老谋深算如李林甫,也不禁心惊肉跳。

  “还有,你不在衙署处理公务,却在相府办公,居心何在?”李隆基声调陡然拔高,如雷霆炸响。

  “陛下......臣......”能言善辩的李林甫生平头一遭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李林甫权倾朝野,目空一切,干脆不去衙署理政,直接在丞相府办公,门庭若市,公议喧嚣。

  “李林甫听旨。”李隆基沉声道,“削去爵位两级,即刻回衙署理政,开言路,进贤才。若有违者,诛你满门。”

  “谢陛下隆恩!”李林甫惊出一身冷汗,衣衫尽湿,却喜出望外。

  他原以为在劫难逃,没想到只是削爵了事,这对他而言已是天大的恩典。

  在此关键时刻,李隆基不可能罢免李林甫,一是李林甫虽为奸臣却确有雄才,敲打之后仍能办事。

  二是即将与大食开战,朝局必须稳定,更换丞相可能引发动荡,不利于大战;三是十余年未进贤才,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丞相人选。

  “李林甫,安西大都护一职,你就不必再兼任了。”李隆基再次削去李林甫一职。

  “臣遵旨。”李林甫高声领命,心中却在滴血。

  即将到来的大战,唐军胜算在握。单是歼灭或击退西域的大食军队,便是奇功一件。

  若他仍兼任安西大都护,这等天大的功劳就如馅饼般落在他头上。李隆基毫不留情地剥夺此职,让李林甫心痛如绞。

  “太子。”李隆基目光转向李亨。

  “儿臣在。”李亨急忙出列。

  “你就兼任安西大都护。”李隆基打量着太子,面露欣慰。

  “谢父皇恩典!”这天大的喜讯让李亨喜不自胜,声调不觉提高。

  即将到来的大战,唐军稳操胜券。只需歼灭西域的大食军队,便是奇功一件。

  如此天大的功劳落在自己身上,李亨怎能不兴奋?若非场合庄重,他几乎要放声高歌了。

  “高明!”李乾由衷赞叹李隆基的深谋远虑。

  此举显然是在为太子李亨登基铺路,将立功的机会留给他,以此稳固太子地位,确保将来顺利继位。

  “王忠嗣!”李隆基点名道。

  “臣在。”王忠嗣应声出列,喜形于色,满心以为统帅之位非他莫属。

  群臣也作如是想,邻近的官员更是低声向他道贺:“恭喜大帅!”

  王忠嗣确是一员良将,能征善战,数十年来历经大小战役数十场,未尝败绩。他统兵出征的呼声极高,与李乾不相上下。

  此刻李隆基首先点到他,除了任命统帅还能是什么?

  “你曾言愿为太子保驾护航,甚好。太子既兼任安西大都护,你就辅佐太子,负责大军粮草辎重、援军调配、民夫征召等后勤事宜。”出乎意料的是,李隆基竟将后勤重任交给了王忠嗣。

  “臣遵旨......啊!陛下,不是让臣统兵?”满心期待统兵出征的王忠嗣一时没反应过来,先是欢喜谢恩,继而才意识到自己只是个后勤官,并非统兵主帅,不禁失声惊呼。

  “谁说要你统兵出征了?”李隆基面色一沉,“你只管做好后勤辎重便可。若敢不尽心,军法处置!”

  “臣......遵旨。”王忠嗣万般不愿,也只得领命。

  太子李亨从未处理过军务,担任安西大都护只是挂名立功,实际事务必须有人辅佐。王忠嗣无疑是最佳人选:一来精通军务,二来与太子自幼交好,定会尽心竭力辅佐。

  群臣这才明白李隆基的深意,无不赞叹皇帝圣明。只要认真起来,李隆基总能想出最佳方案。

  “李乾!”李隆基望向李乾,脸上露出笑容。

  “这才是真正的统帅。”群臣已然明了。

  “臣在。”李乾出列。

  “李乾升任安西大都护府副使,统兵出征,全权负责与大食作战事宜!”李隆基正式任命统帅。

  “臣遵旨。”这在李乾意料之中,毫不意外。

  “李乾,你要哪些人随你出征?”李隆基深知此战艰难,唐朝必须精锐尽出,尽遣良将,准备让李乾亲自挑选。

  “陛下,此战关系华夏国运,非同小可,不可掉以轻心。大唐若要取胜,必须精锐尽出。”此事李乾早已深思熟虑。

  “嗯!”李隆基深以为然,重重点头,“虽数十年大战,大唐略占上风,然大食屡败屡战,国力不容小觑。大唐的精兵良将,任你挑选。”

  “李泌、郭子仪、李光弼、安禄山、史思明、杜甫、高适、岑参......随臣出征,恳请陛下恩准。”李乾正式点将。

  安禄山喜形于色,眼中精光闪烁,自以为建功立业的时机已到。他却不知,李乾特意带上他,正是为了借此机会消除“安史之乱”的祸根。

  “准!”李隆基爽快应允,“除此之外,再调拨五千龙武军随你出征。龙武军乃大唐精锐,正当让他们经受战火历练。随你出征吐蕃的将士就不必再战了,重新挑选五千精锐。”

  龙武军作为唐朝最精锐的部队,让他们接受战火洗礼对大唐大有裨益。李隆基此举深得李乾之心。

  “谢陛下隆恩!”李乾躬身谢恩。

  “安西都护府危在旦夕,越早出兵越好。今日准备,明日出发。”李隆基下达旨意。

  次日,玄武门外人山人海,长安百姓纷纷前来相送。

  李隆基亲率文武百官为大军送行。

  “不破大食,誓不还!”将士们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踏上征途。
  http://www.c8e.cc/17408/3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