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 >第251章 夫唱妇随,锦绣新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51章 夫唱妇随,锦绣新程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花儿和周文轩的婚事,办得是热热闹闹,也体体面面。

  整个青石村,都跟着沾了不少喜气。

  新婚燕尔,小夫妻俩自然是蜜里调油,恩爱非常。

  但花儿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周文轩也不是那等只知吟风弄月的酸腐书生。

  这新婚的头几日过去,两人便又一头扎进了那“花儿布坊”和“花儿染坊”的忙碌之中。

  只是,如今这忙碌,却比以前多了几分说不出的甜蜜和默契。

  周文轩如今算是张家正儿八经的“大姑爷”了。

  他在张家的地位,自然也与以往那“寄人篱下”的光景,大不相同了。

  张大山也有意栽培这个知书达理、品性纯良的新女婿。

  便正式让他,协助花儿,一同打理这日益兴旺的布坊和染坊的各项事务。

  周文轩自是感激涕零,也尽心竭力。

  他知道,自己如今能有这安稳的生活,能娶到花儿这般贤惠能干的好妻子。

  全都是拜岳父张大山和张家所赐。

  他唯有将这布坊染坊的营生,帮着花儿一起拾掇得更加红火。

  才能不辜负这份天大的恩情和花儿的这份倾心。

  于是,这“花儿布坊”和“花儿染坊”里,便时常能瞅见这对新婚小夫妻夫唱妇随、比翼齐飞的忙碌身影了。

  花儿依旧是这布坊染坊的“总管事”和“技术总把头”。

  无论是纺线的粗细,织布的疏密,还是那染色的火候,提花的纹样。

  都得由她亲自过目,点头认可了,才算是合格。

  她那双巧手,仿佛天生就是为这丝线布帛而生的。

  再复杂的纹样,再难调的颜色,到了她手里,似乎都能迎刃而解,化腐朽为神奇。

  而周文轩呢,则凭借着他那手好字,那清晰的条理,那过目不忘的记性。

  以及那份读书人特有的细心和严谨。

  成了花儿在管理和运营上,最得力、也最贴心的好帮手。

  首先,便是那日益繁杂的账目管理。

  以前,布坊规模小,进出也简单,花儿和王氏还能勉强应付。

  可如今,布坊招募的帮工多了,每日里纺出的麻线、织出的布匹数量也大了。

  再加上那染坊里,各种染材的采买、配方的记录、以及成品的颜色、尺码、等级划分等等。

  桩桩件件,都得有明明白白的账目才行。

  周文轩便主动承担起了这份差事。

  他学着石头平日里记账的法子。

  又结合着布坊染坊的实际情况。

  设计出了一套专门用来记录原料进出、成品入库、帮工工钱核算、以及销售往来的账簿。

  那账簿上,每一笔款项,每一匹布料,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月底一盘账,这布坊是赚是亏,赚了多少,亏在哪里,都一目了然。

  连平日里不怎么过问这些细务的张大山,看了都忍不住点头称赞。

  直夸自家这女婿,是个会当家的好料子。

  其次,便是那契约文书的拟定。

  随着“青石精麻彩布”的名声渐渐传开。

  石头那边,也陆陆续续地,从县城甚至府城,接回来一些大宗的订单。

  这些订单,往往都需要白纸黑字,立下字据,明确交货的时日、布料的品质、以及货款的支付方式等等。

  这种事情,若是让那些不识字或者只认得几个大字的村妇们去办,那肯定是要吃亏上当的。

  可有了周文轩这个读书人,那就不一样了。

  他会仔仔细细地,将那些订单的要求,都一一记录下来。

  再根据张家和布坊的实际情况,拟定出公平合理、也滴水不漏的供货契约。

  那契约上的条款,写得是清清楚楚,既保证了买家的利益,也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张家和青石村的权益。

  让那些原本还想在契约上动点手脚、占点便宜的客商,也都不由得暗暗收起了那份心思。

  再有,便是那纹样设计和产品创新上的助力了。

  花儿虽然心灵手巧,对纺织技艺也有着过人的天赋。

  可她毕竟只是个生长在乡野的农家女子,见识有限,眼界也不够开阔。

  她所能想到的提花纹样,大多也还只是些个从自然界观察到的、或者村里老辈人传下来的简单花草虫鱼、福寿吉祥之类的图案。

  虽然也雅致,却总觉得少了些变化和新意。

  周文轩则不同。

  他读过不少书,也曾在外游历过。

  他便常常会把自己在书本上看到的、或者在那些大户人家屏风、瓷器、甚至衣衫服饰上瞅见的各种精美纹样。

  比如,那寓意富贵吉祥的牡丹、缠枝莲。

  那象征高洁雅致的梅兰竹菊。

  那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云雷纹、夔龙纹。

  还有那些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比如渔樵耕读、松鹤延年之类的吉祥图案。

  都仔仔细细地,画在纸上,或者用最浅显易懂的话,描述给花儿听。

  这些来自“外部世界”的新鲜元素和“理论指导”。

  极大地开阔了花儿的眼界,也激发了她无穷的创作灵感。

  她开始尝试着,将那些传统的、朴素的民间纹样,与这些更具文人气息、也更显精致典雅的古典图案,巧妙地融合起来。

  再配上自家染坊里那些用天然植物染出来的、色彩柔和而又富于变化的彩色麻线。

  织造出了一批又一批既保留了“青石精麻”特有的质朴舒适,又增添了更多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的“青石五彩提花精麻布”。

  这些新产品,一经推出,便立刻在市场上引起了更大的轰动。

  不仅那些体面人家的女眷们喜爱不已,就连一些个附庸风雅的文人士子,也对其赞不绝口。

  订单,更是如同雪片一般,从四面八方飞来。

  “花儿布坊”的名声,也因此而越发响亮了。

  甚至,周文轩还凭借着他那手好字和不错的文采。

  开始有意识地,为“花儿布坊”和它出产的这些特色布料,进行初步的“品牌宣传”。

  比如,他会给每一匹销往外地的“青石五彩提花精麻布”,都配上一张用上好竹纸精心书写的、盖着“青石花坊”小小印章的“品质说明”。

  上面不仅写明了这布料的材质、尺寸、以及所用染料的天然无害。

  还会用几句隽永雅致的诗词,来点染这布料的意境和文化品位。

  比如,染了槐黄色的,他便题上“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染了靛蓝色的,他便附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染了茜草红的,他便写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些带着浓浓书卷气和几分浪漫情怀的“小把戏”。

  虽然在这个时代,还算不上什么正经的“广告宣传”。

  可对于那些本就追求些情调和雅趣的购买者来说。

  却也平添了几分新鲜感和对这“青石布艺”的好感与认同。
  http://www.c8e.cc/17536/2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