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南堂对策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户部尚书钱谦益面色凝重,向前奏道:“清军已兵临滁州,刘良佐部竟未做丝毫抵抗,便率十万大军降清,户部刚刚为其划拨了足额银两,本欲充作军饷,不料却资敌之手!”左都御史刘宗周随即出列,言辞激切:
“臣要弹劾兵部尚书马士英,其结党营私之行昭然若揭,他与礼部尚书阮大铖沆瀣一气,迫害忠良,扰乱朝纲,今军镇纵容不制,终致此等局面,实为马士英之过!”
马士英和阮大铖掌握大权之后,阮大铖开始对朝中的东林党人展开报复,在短短几个月内,几乎将东林党人尽数驱逐出朝堂。
作为清流代表的刘宗周自然无法坐视不理,他联合朝中的其他官员与之对抗,这四个月以来,南京官场上的两派相互弹劾,争斗之激烈,堪称精彩绝伦。
刘宗周话音刚落,他所依附的官员们便纷纷站出来附和,两派人在殿堂之上激烈争吵,互相叫骂,甚至有人情绪激动到几乎要动手动脚。
“够了!强敌当前,岂能如此失态?都给孤闭嘴!你们将陛下和朝堂置于何地?”
崇王朱常润目睹殿中混乱不堪的情景,厉声斥责,值守的太监眼见崇王动怒,立刻挥动朝鞭以示警示。
宗理院是弘光帝保留的唯一由朱聿键实行的政策,意在让宗室成员参与国家大事,共同承担责任。
因此,宗理令作为宗室的代表在朝堂上拥有了发言权,并一直参与朝议,目睹大敌当前,群臣却依旧这般态度,崇王不禁大怒。
此刻,弘光帝亦从恍惚中回过神来,急拍桌案喝道:“王叔所言极是,尔等休要再喧哗!这成何体统?”
这些时日,弘光帝朱由崧将朝政全然交由马士英掌控,自己则沉溺于夜夜笙歌,身体日渐虚弱,常常一睡便是半日,精神萎靡不振。
如今大敌当前,朱由崧方才推开身边娇艳美女,移步至武英殿与众臣共商对策,不想一开始众人便争执不休。
待得大殿安静下来,朱由崧开口道:“清军几十万大军已兵临城下,诸位务必思谋良策,以保我大明江山社稷!”
史可法急忙上前提议:“陛下,当前局势紧迫,请立即下旨,调遣高杰部和刘泽清部火速前来南京勤王,这两部兵力合起来有十万之众,加上城中六万京营,即便是清军来袭,南京也可固若金汤。”
“好,好,立刻拟旨!只要能确保南京无恙,朕便立即晋封他们为国公,世袭罔替!”朱由崧迫不及待地命令道。
“请陛下迅速安抚左良玉部,如果能说服左良玉前来京城勤王,此次危机便能化解,此外,还需尽快拨款犒赏京营官兵,激励将士们的士气。”
魏国公徐弘基上前一步谏言。由于形势危急,已宣布隐退的魏国公,作为勋贵之首,再次被请到殿中参与议事。
“非常好,国公果然是国家栋梁,拟旨,立即封左良玉为宁国公加太子太傅衔,不知哪位爱卿愿意前往九江传旨?”朱由崧说道。
然而,此言一出,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官员们面面相觑,皆默不作声,在这个时候前去传旨,恐怕会立即被砍头祭旗,因此无人敢冒这个险。
不料,一个声音响起道:“臣愿前往九江传旨!”
众官员四处一看,只见缩在后排的监察御史黄澍站了出来,领了此命令,众人纷纷称赞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实乃国之栋梁。
黄澍低着头,却是面色阴沉,他可不是挺身而出为朝廷效力的,而是马士英等人,因为其同窗为东林党,连他一起收拾,都快将其逼上绝路了。
听到朝中的议论,黄澍认为机会来了,只要出了南京,见到左良玉之后,便透露南京城内的虚实,说服左良玉延缓增援南京。
他知道左良玉看马士英不顺眼,趁着清军攻打南京之时,怂恿左军捡得渔翁之利,然后趁机杀进南京,将其一网打尽。
于是,黄澍被封为监军御史、湖广巡按,前往九江向左良玉部传达朝廷的旨意,黄澍领命之后便匆匆而去。
礼部侍郎顾锡畴上前道:“可先派遣使者渡江与清廷议和,必要时可以效仿古法,与清廷进行和亲纳贡,以保两国交好呀!”
话音刚落,殿中顿时又议论纷纷,朝中的清流们顿时对其进行怒骂,刘宗周上前道:“臣弹劾礼部侍郎顾锡畴,辱没国体,辱没皇家威仪之罪!”
一时间顾锡畴被口水淹没,其它人纷纷附和道:“我大明开国以来何曾有过和亲之举?卑鄙小人,论罪当诛!”
其实顾锡畴倒真是一番好意,纵观史册,乃至盛唐贞观之时,大唐还与外族和亲议和呢,如今形势危急,不是不可一试。
朱由崧本来眼前一亮,但看到群臣的反应,便不再吭声,令人将顾锡畴给拖了下去,以免影响诸公议事。
其实现在南堂的形式,要比历史上好一些,最起码不缺银子,京营也整编了出来,且弘光登基仅仅四个月,还有些人未对其失望透顶。
原本历史上,清军兵临城下之时,朝廷要钱没钱,要兵没兵,清廷优待士绅,保留职务的消息也早就传到了南京。
且看着弘光帝昏庸无比,有亡国之相,满朝大臣和勋贵纷纷对其失望透顶,几乎全部都做了投降的打算。
当时就等着清军前来把弘光帝交出去直接投降,朱由崧不是傻子,看了出了这一点,所以才连夜秘密逃出南京。
这个时空之中,南京京营在朱聿键的整编下,也不是完全没有战斗力,且还有朱慈烺从京城弄来的银子,不少人还没灰心,有抵抗的勇气。
这时朱由崧也觉得马士英有些不靠谱,史可法才是可靠之人,便任命史可法总督京营,总揽南京城的防御任务。
魏国公徐弘基为提督,忻城伯赵之龙协助统御南京城防,全城进入戒严状态,同时朱由崧还留了一手,准备派人秘密和清军和谈。
(没关注作者的,点个关注呗,欢迎提意见,求催更和评论呀!)
http://www.c8e.cc/17559/2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