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高阳关暗流涌动,汴梁城密信频传(下)
推荐阅读:
花豹突击队
高武大明:从小太监到九千岁
医毒狂妃路子野
我娘子天下第一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赵恒握着刘娥的手,指尖传来的暖意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窗外的雪又下得密了,落在琉璃瓦上簌簌作响,像是在为这朝堂的暗涌添几分寒意。他望着案上摊开的边境舆图,黑水城的位置被朱砂圈了个红圈,像颗嵌在边境的毒瘤,“曹玮明日便能领兵出发,但愿他能赶在西夏人动手前抵达高阳关。只是……”他话锋一转,眉头又皱起来,“太后那边若知道朕派了援兵,怕是又要生出别的事端。”刘娥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声音柔中带韧:“陛下是大宋的天子,守土护疆本就是您的职责,太后纵有不满,也不能违逆国法道义。况且如今边境危急,满朝文武都看着,她若真要从中作梗,便是失了民心。”
正说着,殿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陛下,寇准大人、张咏大人求见。”
赵恒精神一振,连忙道:“快请他们进来。”
不多时,寇准和张咏并肩走进御书房。寇准身着藏青朝服,须发微白却腰杆挺直,手里还攥着一卷奏折;张咏则穿着常服,脸上带着赶路的风尘,显然是刚从城外军营回来。两人见了赵恒,齐齐躬身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赵恒示意他们坐下,又让小太监奉茶,“两位爱卿今日一同前来,可是为了西夏的事?”
寇准先开口,将手中的奏折递上前:“陛下,这是臣刚收到的西北急报,李德明已下令封锁黑水城通往大宋的所有商道,还在边境扣押了三名大宋商人,理由是‘疑似细作’。臣料想,这是他在为偷袭高阳关做铺垫,先断了咱们的消息来源。”
张咏也跟着说道:“陛下,臣今日去了京郊禁军大营,见士兵们操练还算勤勉,只是粮草和御寒的棉衣尚有缺口。曹将军明日领兵出发,若是粮草跟不上,怕是会误了行程。臣已让人去户部催办,可户部侍郎说,太后有令,‘非紧急军情,粮草调拨需先禀明慈宁宫’,这分明是在故意拖延!”
赵恒听到“太后”二字,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重重拍了下案几,茶盏都震得叮当响:“岂有此理!都到这个时候了,她还在计较这些!传朕的旨意,户部即刻调拨粮草三万石、棉衣五千套给曹玮大军,若有延误,朕唯户部尚书是问!”
“陛下英明!”寇准和张咏齐声应道。
寇准又道:“陛下,除了粮草,臣还有一事启奏。近日汴梁城里有不少流言,说杨延昭将军私通西夏,意图谋反,这些流言多半是太后那边的人散播的,目的是扰乱民心。臣请陛下下一道圣旨,澄清流言,安抚百姓,也好让杨将军在高阳关安心御敌。”
赵恒点了点头:“爱卿说得是。朕明日一早就下旨,不仅要澄清流言,还要表彰杨延昭镇守高阳关的功绩,让天下人都知道,朕信得过他。”
三人又商议了半个时辰,从边境防务谈到朝堂稳定,直到窗外天色擦黑,寇准和张咏才起身告辞。御书房里又恢复了安静,赵恒看着案上的圣旨草稿,心里却五味杂陈。他知道,这道圣旨不仅是给杨延昭的定心丸,也是给太后的警告,可以太后的性子,怕是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而此时的汴梁城朱雀大街上,一家名为“醉仙楼”的酒肆里,正坐着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一身白衣,手持折扇,虽在寒冬却风度翩翩,正是刚从苏州赶来汴梁的大词人柳永。柳永刚坐下,店小二就满脸堆笑地跑过来:“柳公子,您可有些日子没来了,还是老样子,来一壶女儿红,再上几碟小菜?”
柳永笑着点头:“再加一盘醉蟹,要前日刚腌好的。”
“好嘞!”店小二应着,转身去了后厨。
柳永端起茶杯,轻轻啜了一口,目光却落在邻桌的两个客人身上。那两人穿着粗布衣裳,却腰佩弯刀,说话时压低声音,还时不时往窗外张望,神色十分可疑。柳永耳力极好,隐约听到他们提到“高阳关”“太后”“密信”几个词,心里顿时起了疑心。
不多时,店小二端着酒菜上来,柳永趁机低声问:“小二,邻桌那两位客人是什么时候来的?看着不像是汴梁本地人啊。”
店小二也压低声音说:“柳公子,您可别惹他们。这两人是昨日来的,一进来就霸占了靠窗的位置,点了酒菜却没怎么动,还总打听军营的方向,瞧着就不是善茬。”
柳永点了点头,没再追问。他一边喝酒,一边暗中观察那两人。过了约莫半个时辰,其中一人起身去了茅房,另一人则从怀里掏出一个牛皮袋,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下。柳永趁他不注意,悄悄将一枚铜钱弹了过去,正好落在牛皮袋旁边。他弯腰去捡铜钱,眼角余光瞥见牛皮袋上印着一个西夏狼图腾——这是西夏皇室信使常用的标记。
等那两人离开后,柳永立刻结了账,悄悄跟了上去。那两人出了醉仙楼,拐进一条僻静的小巷,朝着慈宁宫的方向走去。柳永不敢靠得太近,只能远远跟着,看着他们进了一家名为“福记布庄”的店铺。他记得这家布庄的老板是太后的远房亲戚,看来这两人果然是太后派去联络西夏的信使。
慕容雪点了点头,没再说话。帐内的气氛又变得凝重起来,众人都知道,接下来的半个月,将是高阳关最艰难的时刻,也是大宋边境最危险的时刻。
而在黑龙山深处,一群西夏士兵正埋伏在树林里。为首的将领看着手里的密信,嘴角露出一丝冷笑:“沈青果然按照计划行事,三日内就会来黑龙山采摘草药。到时候,咱们先抓住沈青,逼他说出高阳关的防御部署,再趁机偷袭高阳关,定能一举拿下!”
旁边的副将问道:“将军,要是沈青不肯说怎么办?”
将领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那就杀了他!一个没用的棋子,留着也没用。咱们只要按照太后的密信行事,配合大军进攻,不愁拿不下高阳关!”
寒风刮过树林,卷起地上的落叶,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血战奏响序曲。高阳关的守军还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防御,汴梁的朝堂还在为权力明争暗斗,而西夏的大军已经蠢蠢欲动,一场关乎大宋边境安危的战争,即将在这个寒冬爆发……
与此同时,汴梁城的国子监里,柳永正挥毫泼墨。他写下的《破阵子·寄高阳关将士》一挥而就,字里行间满是对将士们的敬佩和对大宋的忠诚:“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篇词很快就被刻印成册,分发到汴梁的大街小巷。百姓们读着词,无不被将士们的爱国情怀所感动,之前的流言蜚语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对杨延昭将军的敬佩和对大宋军队的支持。
而在皇宫的暖阁里,太后看着手中的密信,脸色却越来越难看。密信上写着,张咏已经带人查封了“福记布庄”,抓住了那两个西夏信使,还搜出了她与李德明往来的密信。太后气得将密信撕得粉碎,声音因愤怒而颤抖:“张咏!寇准!还有那个杨延昭!你们一个个都跟哀家作对,哀家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
宫女连忙上前安抚:“太后,您别生气,小心伤了身子。现在信使被抓,密信被搜,咱们还是先想办法补救,免得被陛下发现。”
太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你说得对。立刻派人去天牢,让丁谓想办法拖住寇准和张咏,不能让他们把密信交给陛下。另外,再派人去黑水城,告诉李德明,让他提前进攻高阳关,只要杨延昭一败,哀家就能趁机掌控朝政,到时候再救他出来!”
宫女领了旨,匆匆退了下去。暖阁里只剩下太后一个人,她看着窗外的雪景,眼神里满是阴狠。她知道,这是一场豪赌,若是赢了,她就能掌控大宋的朝政;若是输了,她就会身败名裂,甚至可能丢掉性命。但她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而此时的高阳关,杨延昭正站在城墙上,望着远处的黑龙山。他不知道沈青此行会不会顺利,也不知道西夏人会不会提前进攻,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守住高阳关,守住大宋的边境,守住这身后的万千百姓。他握紧了腰间的长剑,剑鞘上的花纹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是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血战……
喜欢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http://www.c8e.cc/17758/2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