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白话三国志 >第59章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9章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二)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赤乌五年,朱然征讨柤中(《襄阳记》说:柤的读音如同租税的 “租”。柤中在上黄境内,距离襄阳一百五十里。魏时夷王梅敷兄弟三人,率领一万多家部曲驻守在这里,分布在中庐宜城西山的鄢水、沔水两谷中,这里土地平坦开阔,适合种植桑麻,有水陆良田,是沔水南岸的肥沃土地,称为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几千人,蒲忠在险要关隘拦截,企图切断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援。当时朱然统领的士兵之前已经四处出击,听到消息来不及集结,就率领帐下现有的八百名士兵迎击突袭。蒲忠作战失利,胡质等人也都撤退了(孙氏异同评说:《魏志》《魏书》及《江表传》说朱然在景初元年、正始二年两次出兵侵扰,打败胡质、蒲忠是在景初元年。《魏志》承袭《魏书》,含糊其辞不说胡质等人被朱然打败,只说朱然撤退了。《吴志》说赤乌五年,对应魏国正始三年,魏将蒲忠与朱然交战,蒲忠失利,胡质等人都撤退了。按魏少帝纪和孙权传,这一年没有战事,应当是陈寿误把吴国嘉禾六年当作赤乌五年了)。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说朱然深入,率领六千步兵骑兵切断他的后路,朱然夜里出兵迎击,军队获胜返回。在此之前,归降的马茂心怀奸计,被发觉后处死,孙权对此非常愤恨。朱然临行前上奏说:“马茂这小子,竟敢辜负朝廷的恩德养育。我现在凭借天威,战事如果能胜利,想要让缴获的战利品,震慑远近,船只塞满长江,让场面足够壮观,来消解朝廷上下的愤恨。希望陛下记住我之前的话,看我之后的成效。” 孙权当时压住奏表没有公布。朱然献上捷报后,群臣前来祝贺,孙权才举杯奏乐,然后拿出朱然的奏表说:“这个人之前刚上这道表时,我还认为难以实现,现在果然像他说的那样,可以说是对事情有先见之明啊。” 派使者任命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朱然身高不到七尺,神情气度分明,内心修养纯洁,他所装饰的文采,只用于军用器械,其他的都很质朴。他整天恭敬勤恳,常常身处战场,面临危急情况时胆识镇定,尤其超过常人,即使天下太平,每天早晚都要严格击鼓,营中的士兵,都要整理行装列队,用这种方式麻痹敌人,让他们不知道该防备什么,所以出兵总能立下战功。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各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孙权特意又让朱然总管他们担任大督。加上陆逊也去世了,功臣名将中在世的只有朱然,没有人能和他相比。朱然卧病两年,后来病情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他减少饮食,夜里为他无法入睡,宫中使者送去医药和食物,在路上接连不断。朱然每次派使者上奏病情消息,孙权总是召见使者,亲口询问情况,进去时赏赐酒食,离开时赠送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生病,孙权心中最关注的,吕蒙、凌统最为重要,朱然就是其次的了。朱然六十八岁时,在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穿上素服哀悼,为他悲痛不已。他的儿子朱绩继承爵位。

  朱绩,字公绪,凭借父亲朱然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后来又被授予建忠都尉的职位。他的叔父朱才去世后,朱绩接管了叔父的军队,跟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蛮夷,凭借胆识和勇力闻名。后来升任偏将军营下督,负责处理盗贼事务,执法公正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有意结交朱绩,曾经来到他的官署,靠近他坐下,想要和他建立友好关系,朱绩却站起身退到地上站立,以不合礼法为由推辞了孙霸的亲近举动。朱然去世后,朱绩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和军队,被任命为平魏将军、乐乡督。第二年,魏国征南将军王昶率领大军攻打江陵城,没能攻克就撤退了。朱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远道而来疲惫不堪,战马没有草料,兵力耗尽才逃跑,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现在我们追击的兵力不足,可以领兵相继跟进,我想在前面打败他们,您在后面趁机进攻,这难道是一个人的功劳吗?我们应当有同心协力的义气。” 诸葛融回信答应了朱绩。朱绩于是领兵追击,在纪南追上了王昶,纪南距离江陵城三十里,朱绩先出战取得胜利,可诸葛融却按兵不动,朱绩后来孤军作战导致失利。孙权十分赞赏朱绩的战功,严厉斥责了诸葛融,只因诸葛融的哥哥大将军诸葛恪地位尊贵有权势,诸葛融才没有被罢官免职。起初朱绩就和诸葛恪、诸葛融关系不和睦,经过这件事后,双方的隔阂更深了。建兴元年,朱绩升任镇东将军。建兴二年春天,诸葛恪出兵攻打新城,要求朱绩出兵合力作战,却把他留在半州驻守,让诸葛融兼任他的职务。这年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诛杀,朱绩重新返回乐乡驻守,被授予符节。太平二年,朱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执掌朝政时,大臣们心存疑虑彼此不和,朱绩担心吴国必定会陷入动乱,而中原的晋国会趁机来攻,于是秘密写信与蜀国结盟,让他们做好联合对抗晋国的准备。蜀国派遣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士兵,增援白帝城的防守,以等待朱绩的后续命令。永安初年,朱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管辖从巴丘到西陵的广大地区。元兴元年,朱绩被就地任命为左大司马。当初,朱然为朱治服丧结束后,请求恢复本姓施氏,孙权没有同意,朱绩在五凤年间上表朝廷请求恢复施姓,得到批准,他在建衡二年去世。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郡细阳县人。年轻时担任县里的官吏,相貌堂堂仪表不凡。同乡人刘氏,家境富裕且女儿容貌美丽,吕范向刘家求婚。女孩的母亲嫌弃吕范家境贫寒,不想答应这门亲事,刘氏却说:“看吕子衡的样子,难道会长久贫穷吗?” 于是同意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吕范为躲避战乱来到寿春,孙策见到他后觉得他非同寻常,吕范于是主动亲近依附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名门客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吴太妃在江都,孙策派吕范前去迎接。徐州牧陶谦认为吕范是袁术派来的间谍,暗示县里的官吏逮捕拷打吕范,吕范的门客和精壮侍从强行把他抢了回来。当时只有吕范和孙河经常跟随在孙策身边,不辞辛苦跋涉奔波,不躲避危险艰难,孙策也像对待亲属一样对待他,常常和他一起进入内堂,在吴太妃面前饮酒宴乐。

  后来吕范跟随孙策攻破庐江郡,返回后一同东渡长江,到达横江、当利口,打败张英、于麋等人,攻占小丹杨、湖孰,吕范兼任湖孰相。孙策平定秣陵、曲阿后,收编了笮融、刘繇的残余部众,给吕范增加两千名士兵、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兼任宛陵令,讨伐打败丹杨郡的贼寇,返回吴郡后,升任都督。(《江表传》记载:孙策曾经悠闲地独自和吕范下棋,吕范说:“现在将军的事业日益壮大,士兵部众越来越多,我在外地听说军队纪律还有不够严整的地方,我希望暂时担任都督,辅佐将军整顿军队。” 孙策说:“子衡,你已经是士大夫了,加上手下已经有大量兵马,在外立下战功,难道应该再委屈担任这种小职务,去管理军中琐碎的事务吗!” 吕范说:“不是这样的。现在我离开家乡依附将军,不是为了妻子儿女,而是想成就济世的大业。就像同乘一条船渡海,一件事做得不牢固,大家就会一起遭受失败。这也是我的打算,不只是为了将军您啊。” 孙策笑着,没有办法反驳他。吕范出来后,换下士人的礼服,穿上军人的袴褶,手持马鞭,到孙策的官署报告,自称代理都督,孙策于是授予他正式官职,把军中各种事务都委托给他。从此军中秩序井然和睦,法令威严得以彻底施行。)

  当时下邳人陈瑀自称吴郡太守,驻守海西,与地方豪强严白虎勾结。孙策亲自率军讨伐严白虎,另外派遣吕范和徐逸到海西攻打陈瑀,斩杀了他的大将陈牧。(《九州春秋》记载:初平三年,扬州刺史陈祎去世,袁术派陈瑀兼任扬州牧。后来袁术在封丘被曹操打败,南方的人背叛陈瑀,陈瑀率军抵抗。袁术逃到阴陵,用好话向陈瑀求和,陈瑀不懂得权衡局势,又胆小怯懦,没有立刻进攻袁术。袁术在淮北集结兵力向寿春进军,陈瑀害怕了,派他的弟弟陈公琰向袁术请求和解。袁术扣押了陈公琰后继续进军,陈瑀逃走返回下邳。)吕范又跟随孙策在陵阳攻打祖郎,在勇里攻打太史慈。七个县平定后,吕范被任命为征虏中郎将,他跟随孙策征讨江夏,返回后又平定了鄱阳。
  http://www.c8e.cc/17981/37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