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秦:我竟是始皇长公子 >第159章 权力所及,四方归服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59章 权力所及,四方归服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回想过去,与屠睢共事赵迟时,他们不过统领五千兵马,那时主上也只是万人将。

  岁月流转,如今他们已成十万大军主帅,而主上也掌控秦军大权。

  不久后,主上将成为秦储君,未来的秦王。

  这般变化令二人震撼不已。

  当下秦帝国统一天下,宛如昔日周朝,周朝分封诸侯,诸侯皆俯首称臣。

  秦臣凭军功封地可成领主,未来甚至能成一方势力。

  满朝官员鼓动恢复分封制,祖龙脸色阴沉。

  商鞅立法时以功论赏,以过责罚,未料秦帝国竟一统天下,此奖励机制仅具激励作用。

  如今秦已统一,分封制再次被提起。

  “够了!”

  祖龙冷言,“分封还是郡县,待武安君归后再议。

  在此之前,此事莫要再提。”

  “大王息怒。”

  群臣齐呼,随即沉默。

  多数大臣对分封制抱有期待,祖龙期待赵迟能推动此事。

  秦灭六国,赵迟功劳最大,若实行分封制,他必封王爵。

  文武百官认为赵迟不会拒绝。

  无论赵迟的选择如何,最终都难逃束缚。

  待他与诸将返朝,众人相信多数人会选择分封制,因其是功臣的最大荣耀。

  “他们追求的正是这个。”

  “对国家或天下而言。”

  “只顾自身利益。”

  “不曾思考推行分封制,恐令大秦重蹈周朝覆辙。”

  “百年、千年之后,这统一江山或将再次纷争,炎黄子孙陷于战火。”

  祖龙怒视群臣,心中愤慨。

  分封制的隐患显而易见,但文武官员更关注自身潜在收益。

  “迟儿。”

  “我相信你不会随波逐流。”

  “若你能站出来反对分封制,我便可推行郡县制。”

  “都是为你好。”

  “绝不会把动荡天下交给你。”

  祖龙暗下决心,语气坚定。

  “无论如何,我都会反对分封制,为大秦安定。”

  当然,若儿子能站出来反对分封制,那是最好不过。

  他深信自己儿子胜过满朝文武。

  “若无他事。”

  “散朝吧。”

  祖龙目光扫视众人,收回视线,以威严之态宣告。

  朝堂上下无人发声,若有胆敢冒犯者,无疑自取灭亡。

  “哼。”

  祖龙起身离去,文武百官行礼,但大多未改初衷——坚持分封制,关乎私利。

  祖龙坚守秦法,这是大秦根本。

  于是,他一时无法轻易驳斥或否定,否则会使众多将士寒心,也让尽责的将领失望。

  这是他的隐忧。

  就在那一刻。

  “报!”

  “启禀陛下!”

  武安君王翦、蒙武、李牧、桓漪及屠睢五位上将军已返朝入宫。

  ……

  在退朝的最后时刻。

  祖龙已起身,准备离去。

  辛胜匆匆入殿,高声禀报。

  祖龙止步,群臣随之回神,脸庞皆显期待。

  赵迟归来。

  此时,秦帝国五大上将军齐聚朝堂,分封制的议题或许今日便可决定。

  这是支持分封制大臣们的期望。

  祖龙缓缓转身,内心激动难掩,却依旧保持着冷静与威严。

  他挥了挥手,低声下令:“速召。”

  “臣领命。”

  辛胜随即离殿,亲自迎接赵迟等人。

  秦王殿外,赵迟身着官服,身后随行五大上将军。

  虽官服相同,但爵位标记各不相同。

  身为统领的赵迟,其爵位标志令世人钦羡。

  他是商鞅变法后首位达到大秦彻侯地位之人。

  赵迟迈步入殿,五位上将军与他保持一步距离跟随。

  这体现了秦权的核心。

  赵迟掌控秦帝国兵权,为军中无可置疑的最高统帅,其他上将军亦需遵其号令。

  他所至之处,禁卫无不敬重。

  秦军中最具权势者皆聚于此,赵迟更在锐士心中地位崇高,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不久,赵迟率五大上将军进殿。

  “臣,赵迟,参见大王。”

  赵迟跪拜,高声言道。

  “臣等参见大王。”

  身后五大上将军亦随之行礼。

  六人现身,朝堂顿现浓厚军营气息。

  仅六人立于殿上,却似千军万马气势震慑全场。

  此刻,秦**权势人物齐聚,乃秦帝国核心力量。

  “诸位爱卿,平身。”

  祖龙凝视赵迟坚毅面容,多年忧虑稍减,不禁微笑。

  儿子归来,何其欢喜?

  “谢大王。”

  众人齐声道谢起身。

  “平定楚国,灭齐国。”

  “半年灭两国。”

  “再灭晋、燕。”

  “首功无双。”

  “自古谁能匹敌武安君战绩?”

  “后世谁能超越武安君?”

  祖龙凝视着赵迟,心中充盈着为君的骄傲,高声赞道:“为大秦效力!”

  “臣责无旁贷。”

  赵迟神色从容,即便功勋卓着,依旧气定神闲。

  群臣无不惊讶,如此巨大的功绩竟未见丝毫得意之态。

  在他眼中,这一切似乎再自然不过。

  若换作他们置身其位,或许才能理解其中深意。

  对赵迟而言,当前的权势并非终极追求,他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远的未来。

  “甚好,甚好。”

  “不愧为我秦帝国的武安君。”

  祖龙见赵迟表现得沉稳谦逊,更加满意。

  此时,淳于越上前奏报:“启禀大王,武安君与众多上将均已归朝,分封之事是否可以重启议程?”

  此言一出,满朝官员情绪高涨。

  此前因赵迟未归而搁置分封议题,如今他归来,诸将齐聚,祖龙已无法再拖延。

  秦帝国曾实行分封制,天下太平之时,赏赐功臣以巩固统治确为良策。

  同时,也有郡县制,通过设立郡县管理地方,确保国家稳定。

  “诸位认为,秦应采用何种制度治理国家?”

  话音未落,祖龙心中已有所波动。

  若赵迟也支持分封,那他对郡县制的坚持或许需要更为坚定。

  权力所及,四方归服。

  此刻,群臣都将目光投向赵迟。

  他们清楚,分封能否施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态度,他的表态至关重要。

  然而,他们坚信赵迟必定支持分封,毕竟秦的胜利,他功不可没。

  一旦分封推行,他无疑将是最大受益者,仅凭战功便可封王。

  在这天下乃至朝堂,无人认为有人能够抗拒封王的诱惑。

  谁能拒绝这样的荣耀?

  赵迟年轻有为,虽已位居高位,却无更高职位可供攀登,成为王侯是他发展的关键。

  所有人都相信,赵迟不会反对分封。

  “大王真想听我的意见?”

  赵迟抬眸问道。

  “你是秦之功臣,寡人自当倾听。”

  祖龙答道。

  “依我之见,若欲使秦万世永固,必须放弃分封。”

  赵迟直言不讳。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

  几乎无人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每个人都难以置信赵迟竟主张废除分封。

  “不愧是老子的儿子,深知分封之患会动摇秦之根基,影响长远发展。”

  “即便按军功封王亦无不可,但他一开口便提出废除分封,这等远见令人叹服。”

  “冬儿,你留下这个儿子确实出色。”

  “有此子,夫复何求?”

  听闻赵迟之言,祖龙感慨不已。

  嘴角浮现一抹激动的笑意。

  在他看来,朝中主张分封者居多,而提倡郡县制者寥寥,这一点也曾让他忧虑。

  如今,自己的儿子——秦之武安君站出来反对分封,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认可,也是对秦传承的认同。

  对祖龙来说,除了激动,更多的是对赵迟的赞许。

  有这样的儿子,夫复何求?

  “武安君,分封制度源于商鞅所立秦法,军功爵制正是其中的一部分,旨在激励秦臣与将士。

  多年来,我秦帝国无敌于天下,全赖军功爵制,若废除分封制,岂不是动摇了我秦的根本?”

  王绾站出,目光坚定地注视着赵迟。

  “确实如此!废除分封制等同于舍弃我大秦根基,此举绝不可行!”

  “武安君此言有些偏颇。”

  “分封制乃秦律激励的核心,岂能轻易废止?”

  一时间,廷议厅中尽是反对赵迟的声音。

  自大秦统一以来,分封制得以推行,满朝官员或许因此获利,如今赵迟提议废除分封制,他们自然难以接受。

  在这纷杂的廷议声中,面对诸多针对自己的同僚,赵迟环顾四周,沉声喝道:“都给我闭嘴!”

  话音未落,一股冰冷的气息从他体内弥漫开来。

  廷议厅顿时陷入他的杀道领域之中,虽未完全释放,却已令人感到刺骨的寒意,仿佛置身冰窟,每位大臣都被杀意包围。

  此刻,原本喧闹的廷议厅瞬间寂静无声,所有人因赵迟的威压而噤声。

  “你们这般喧哗成何体统,我大秦廷议厅岂容如此混乱?身为大秦臣子,怎可如此失礼?”

  赵迟冷眼扫视群臣。

  朝中相邦与九卿皆受其斥责。

  然而,面对赵迟的严厉指责,有人欲反驳,却因他的威严而吓得不敢开口。

  “说得好。”

  “手段果然高明。”

  祖龙看着赵迟让群臣折服的场景,内心满是欣赏。

  “这样总该安静了吧?”

  “很好。”

  “那么听我说。”

  “分封制。”

  “郡县制。”

  “哪一个更适合我大秦?”

  赵迟声音冰冷,眼神锐利且带着上位者的威严,使众人哑口无言。

  “分封制并非商鞅独创,早在夏初便已施行。”

  “不过……”

  赵迟目光如刀扫过众人:“流传千年的古制,今日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暂且不论商纣。”

  “就说周朝。”

  “周朝实行分封,结果如何?”

  “诸侯离心,天下背叛。”

  “难道你们希望我大秦重蹈周朝覆辙?”

  赵迟厉声质问,目光依次从扶苏、胡亥、王绾、李思扫过,直至廷议厅中的每一个人。

  在赵迟的注视下,无人敢直视。

  分封制的缺陷,他们怎会不知?但为了私利,又有谁会在乎国家的命运?

  “武安君此言差矣。”
  http://www.c8e.cc/18797/2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