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出发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就这样,王芹和李周也定下要随同一同进京。

  因为临时决定让林远留守,林向安特意又安排去了一趟义仓。

  和留守核心管事开会,当众进行了公开授权。

  在众人面前,他郑重将一枚特制的印章交到林远手中,申明一句:见此物如见我。

  这枚印章象征着他本人的权威。

  也意味着林远拥有最终的监察与裁决之权。

  其后,他又带着林远,私下见了孙文石。

  两人谈了许多,最后郑重把林远托付给了他。

  孙文石看着林向安如此郑重的态度,心里清楚,这份托付几乎等同于一份沉甸甸的人情,分量极重。

  除此之外,林向安还带着林远,又正式去拜会了刘知县,并送上程仪。

  至此,林远是他的代言人,虽说其他乡绅不一定给面子,但只要把刘知县拉过来,就好了。

  而且刘知县借了官银,还等着收回利息。

  自然也会让下面人配合林远。

  出发前一日,林向安在家里摆了丰盛的家宴。

  请了大姨一家、小姨一家,还有王老爷子那边的至亲。

  席间热闹非凡,气氛温暖。

  这顿饭,一来是弥补去年未能在家过年的缺憾。

  二来今年要带着家里人一起离开,便提前聚一聚,权当团圆。

  三来也算托付,借此让至亲多些照拂家中事务。

  送走客人后,林向安又与林远单独谈了许久。

  原本他是打算留周师爷在家,但既然林远已经留下,这一层安排便没必要了。

  翌日清晨,天色微亮,一行人便收拾妥当,整装出发。

  这次随行,不仅带上了首批北运的精品粮样,还有湖州的特产与各式行李,到时候进京好送人。

  路线以水路为主,辅以陆路。

  先乘船北上至淮安,在那里停留两日。

  淮安是漕运枢纽要塞,得停留两日。

  林向安得去与当地漕运官员礼节性会晤,提前“刷脸”,为日后大批粮船顺利北运打下基础。

  其后,从淮安换乘马车,走陆路继续北上。

  乘船的日子倒是宽松自在。

  趁着路上清闲,林向安便抓紧机会,开始给林嘉月、王和忠上课。

  这次不同于以往的随意点拨,而是有了明确规划。

  既然花时间读书,总要有些成果。

  另外管家做事,总得认些字。

  于是便借机绕过林嘉月、王和忠分别去教王芹、李周识字。

  林向安只需给出学习的范围,让两个小家伙自己讲解。

  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口才,又能加深理解。

  若在讲的过程中遇到难题,再来请教他。

  毕竟,教才是最好的学。

  事实证明,这办法极有效。

  两个小家伙学得格外起劲,反而比单纯读书更投入。

  王芹见自己不仅能认字,还能写几个字,心里别提多激动了,学得格外认真。

  可李周就完全不一样,他天性木讷。

  认字学得痛苦不堪,写字更是东倒西歪,不成样子。

  最后只得退而求其次,勉强认几个字,不肯再提写字。

  林向安见状,也只能无奈摇头。

  至于林桥、李文山,则跟在周师爷身边,虚心请教治事之法。

  同行的冯辰也带了八人同去,一路护送。

  林向安一眼便看出,那几人绝非单纯护卫。

  显然,冯辰此行除了读书赶考之外,估计要借机在京中铺开一番事业。

  船行江面,江风徐徐,带着几分凉意。

  甲板上,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不时传来,稚嫩的声调与河水拍岸声交织在一处,竟透出一份难得的宁静与生机。

  因着回程紧迫,沿途并未多做停歇。

  一行人走水路前行,足足十二日,方抵淮安。

  林向安先在城中寻了一家体面的大客栈住下,打算停两日。

  一则让林嘉月、王和忠两个小的歇一歇,毕竟在船上困了十多天;

  二则自己也好周旋应酬。

  这两日里,小家伙都由王芹照看。

  林向安则与周师爷同行,拜会当地漕运官员,寒暄一番,算是为日后粮船北上提前打好关系。

  接下来走陆路。

  林向安让人去车马行租了三辆马车:

  一辆给孩子们乘坐,车厢内铺了厚实软垫,备了靠枕、薄被,还有书籍与零嘴,务求让他们一路舒坦。

  王芹便随车照看二人。

  另一辆留给周师爷,林桥和李文山陪同,必要时也能帮衬照料。

  冯辰则坐第三辆。

  其余人要么骑马,要么乘骡车。

  至于林向安,大多数时候选择骑马。

  只有需要与人谈正事时,才会坐进车内。

  一行人每日随日出而行,日暮便歇,绝不走夜路。

  行程控制在六七十里上下,既不疲累,又能确保天黑前抵达繁华城镇投宿。

  如此稳扎稳打,五日后便到了徐州。

  再往北去京城,皆是平坦宽阔的官道。

  前段路已算适应,此后便逐渐加快脚程。

  镖头一路负责安保与打前站,常常提前一日派人赶到下一城镇,安排好食宿。

  因此等队伍抵达时,便能直接落脚休整,不必为歇处费心。

  行程也愈发从容顺利。

  只是长途旅行到后期,最容易疲劳和烦躁。

  大人还能稍微镇得住心神。

  但王和忠、林嘉月就显得焦躁起来。

  原本的好奇心,经过这么多天的舟车劳顿,几乎被消磨殆尽。

  “哥哥,我们还要走多久才能到啊?

  林嘉月已经不记得自己这是第几次问了。

  声音里带着倦意,也带着一丝急切,眼神里写满了迫切想要下马休息的心情。

  王和忠则完全是另一种表现,嘴里嘟囔着:

  “哥哥,我能和你一起骑马吗?”

  小手紧握着马车边沿,眉头紧蹙,显然对长途行进的单调极度不耐烦。

  林向安看着两个小孩,心中暗暗叹息,却并不生气。

  没办法,林向安就会让两个小家伙,偶尔和他一起骑马。

  主要天冷了,不宜在外面多待。

  索性林向安会轮着带一下二人,给他俩讲解一些京城的趣事。

  尤其是将正月里的花灯,描绘给二人听,勾起他们的向往之心。

  就这样轮番哄着,两个孩子略微安定了一些。

  同时林向安也会给二人讲些小故事,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就这样,又赶了半个多月的路,才平安到达京城。

  这一趟回京,王和信并没有随行。

  而是等过了春节,他再随着粮队一同进京。

  一来家中正有喜事要添,二来家里人要替他相看亲事。

  午后,京城南门外,来往的商旅与百姓络绎不绝。

  短短几个月,城门口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热闹。

  此时城门前,正有几位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的少年聚在一起,神色间满是期待,不时望向远方,像是在等候什么人。

  赵泽派出去探望的下人,远远见到了林向安一行的车马,立刻策马回来报信。

  郑佑一听,按捺不住,当即催马冲了出去。

  赵泽见状,也拍马紧随其后。

  落在两人后面的徐言恭,没办法,只好也跟上。

  今日他去找郑佑,结果这家伙听赵泽说,林向安今日回来,两人硬要前来迎接.

  这不他正无聊,也跟着凑热闹了。

  随从们见几位公子接连出动,哪里敢怠慢,也纷纷跟随而去。

  此时林向安的车队,因将近城门,加上正午人多,马车行进得格外缓慢。

  冬日虽寒,城门前却热闹喧腾,百姓的好奇心丝毫未减。

  林嘉月早已兴奋得坐不住。

  不愿再呆在车里,非要骑马。

  林向安无奈,只好把她抱到马前,让她坐在怀中,又细心为她裹好厚衣。

  远处高耸的城墙已然清晰可见。

  忽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自前方传来,打破了人群的喧哗声。

  不多时,只见一骑少年飞奔而来,衣襟翻飞,神采飞扬,正是郑佑。

  他远远看见队伍,便挥鞭高喊:“林小举人!”

  紧随其后的赵泽也到了,脸上压抑不住笑意。

  车队里,跟着林向安初次来京的人,顿时屏住呼吸。

  他们本就被高大的城门震撼。

  如今见城门下人声鼎沸,心中惊叹不已。

  然而没多久,三位少年纵马而来,马蹄声震地,气势十足。

  一看就不是普通人,这时周围人群纷纷侧目,议论声此起彼伏。

  “这是哪家公子?好气派!”

  “怕是京中世家子弟吧!”

  林向安听到前方的马蹄声,立刻用披风把林嘉月裹紧,骑马上前查看。

  只见来人正是郑佑、赵泽与徐言恭三人。

  在这段京城的动荡中,武安侯府保持中立,之后跟着宁远伯府,因此影响不大。

  而徐言恭家虽在最后关头倒戈,却也保全了自身。

  林向安开口问道:

  “你们怎么在这儿?”

  郑佑率先打趣,声音爽朗:“自然是你林小举人面子大,我们特意来迎接的。”

  林向安拱手一笑:“在下荣幸,多谢郑小侯爷抬爱。”

  “啧!”郑佑翻了个白眼,“你这人真没意思,每次见面都要摆这套文绉绉的腔调,烦不烦啊?”

  林向安无奈,只好笑道:

  “好吧,是我失礼了。今日多谢几位大驾光临,等我安顿下来,改日设宴相请,可好?”

  徐言恭这时也上前,有些阴阳怪气:

  “怎么,就一顿饭打发我们?当咱们是叫花子不成?”

  话音未落,赵泽皱眉,冷声怼了回去:

  “徐言恭,说什么话呢?不会说话就别乱开口!”

  徐言恭脸一黑,冷哼道:

  “好你个赵泽,每次都护着他,我招你惹你了?”

  “谁让你嘴欠!”赵泽懒得理他,直接甩过去一句。

  两人一来一往,剑拔弩张。

  偏在此时,林嘉月从披风下探出小脑袋,眨着眼睛,脆生生喊道:

  “阿泽哥哥!”

  这一声甜呼,让场面一下子安静下来。

  赵泽脸上的凌厉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亲切笑意。

  “嘉月?一路舟车劳顿,可还受得住?”

  “嗯,还好呢!哥哥一路上讲故事给我们听,不无聊。”

  小姑娘笑眯眯的,随后又问,“阿泽哥哥,你是特意来接我们的吗?”

  “是啊。”赵泽柔声笑道,“阿忠呢?”

  “他在那辆马车里。”

  林嘉月往后指了一下,乖巧地回答。

  说话间,郑佑也凑了过来,好奇地打量她:“向安,这是你妹妹?”

  他忽地想起,之前在银楼,林向安曾为妹妹定制过首饰。

  “对,这是我妹妹,嘉月。”林向安点头。

  见郑佑看她,林嘉月倒是大方地看了过去,甜甜喊了一声:“这位哥哥好。”

  郑佑看着她的模样,眼神顿时柔和下来:

  “嘉月,叫我佑哥哥就好。”

  林嘉月抬头看了林向安一眼,见他点点头,便乖声喊道:“佑哥哥好。”

  “好!”

  郑佑笑着应声,兴致一来,直接从腰间解下一块温润的羊脂白玉佩,递到小姑娘手里。

  “小妹妹真乖。京城里好玩的多,这玉佩你拿着,保平安。”

  这种场合,礼物不能拒。

  林向安随即出声提醒:“嘉月,还不快郑重谢过郑佑兄厚赐。”

  林嘉月小手捧着玉佩,稚声道:

  “谢谢佑哥哥厚赐。”

  郑佑摆摆手,爽朗大笑:“小事一桩。”

  随后,林向安又把林嘉月介绍给徐言恭。

  这位平日里说话总带着几分调侃,但面对小孩子倒也不失礼。

  他见郑佑已经送了见面礼,略一思量,便从腰间取下一只苏绣香囊,做工精巧,清香淡雅。

  “京城四季花香各有不同,这个先戴着。等过些日子,让你兄长再带你去挑更合适的。”

  林嘉月双手接过,乖声道:“多谢徐哥哥厚赐。”

  就在她与二人说话的空隙。

  赵泽策马上前,径直去了车队,把王和忠抱了下来。

  小男孩原本也想骑马,如今真得了机会,见是赵泽来接,更是兴奋不已,笑嘻嘻地坐上了他的马背。

  郑佑见状,挑眉问道:“这又是哪位?”

  林向安笑着答:“这是我弟弟阿忠,他和嘉月是孪生兄妹。”

  “哎呦,那你们家可真是好福气!”郑佑爽朗一笑。

  林向安便教导:“阿忠,快见过人。这位是佑哥哥,那位是徐哥哥。”

  王和忠点头照做,稚声唤人。

  赵泽立刻打趣:“两位哥哥,小孩子都叫了,你们总得有个见面礼吧?”
  http://www.c8e.cc/19349/4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