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新科进士的命运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琼林宴之后,第二日,新科进士们会由礼部官员统一带领,到吏部完成身份核验、履历填写等手续,领取证明文书。

  由吏部官员给了简单的礼仪培训。

  比如如何递手本、如何回话、跪拜的尺度。

  官署规矩,在衙门内的行为规范、公文往来格式。

  以及官服穿戴,不同品级、不同场合(朝会、公座、祭祀)的官服区别。

  之后,林向安作为代表,率领全体进士,向皇帝呈递一份正式的、精心撰写的《谢恩表》,呈递给礼部的官员,由官员转呈御前,称为“上表谢恩” 。

  同时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新科进士们会再次集结,前往午门行三跪九叩礼,朝谢皇帝。

  嘉和帝并未亲自接见所有人,不过通过太监传达勉励的旨意。

  等忙完一些列事后,林向安、彭仁、李岩三人直接入翰林院。

  但二三甲的进士,还得进行一次内部选拔考试。

  由皇帝命题,旨在为翰林院选拔后备人才,也就是朝考。

  朝考的结果,决定二、三甲进士的初次官职去向。

  通常考一文一诗,重在考查公文写作能力、政策见解和文学素养,风格更贴近实际政务。

  通过殿试名次 朝考成绩,新科进士会被分为三个梯队,走向截然不同的官场生涯。

  第一梯队:殿试二甲前列 朝考成绩优异者,会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被选入翰林院庶常馆学习,称为“点翰林”。

  庶吉士在馆学习三年,期间由翰林院资深官员教习,散馆后进行考核。

  优者留任翰林院编修、检讨。

  次者出任科道言官或部院主事。

  第二梯队:殿试二甲中后 朝考成绩中等者。

  一般担任中央部院京官。

  会授予六部主事、内阁中书、大理寺评事等中央部院的中低级官职。

  第三梯队:殿试三甲 朝考成绩一般者。

  一般担任地方州县官。

  外放为知县、府学教授等地方官职。

  最终,杨道、沐云衡、陆文卿通过朝考,成为了庶吉士。

  但段昊初名次在中间,不上不下,占不到太大的优势。

  朝考结果出后,林向安就请段昊初过来家里吃饭,和他商量此事。

  “子宴兄,吏部栓选在即,你我皆知,名次中间,多半要外放。你有什么打算?若想留在京中,或可……”

  段昊初没等他说完,将茶杯放在了桌上。

  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带着点自嘲的笑容。

  “打算?有啊。”

  他转过头,目光直直地看着林向安,语气平静得惊人:“我打算娶了许编修的千金。”

  林向安执壶的手微微一顿。

  “子宴兄,你……”林向安怔了一下,“你与许小姐……?”

  “见过几面。”

  段昊初扯了扯嘴角,笑容里透出几分现实的凉意,

  “但更多的是,我需要他这个岳丈。向安兄,我不是你,你是陛下亲点的状元,前程万里。我名次不高,若外放做个知县,这辈子恐怕就耗在地方了。”

  段家在县城就是主簿,他不想到地方当官。

  留在京城当小官,总比到地方强。

  他身体前倾,压低了声音,话语却无比清晰:

  “娶了她,我就能名正言顺地请许编修在京中为我周旋,谋一个留京的缺。这是最快,也是最稳的路子。”

  林向安瞬间理解。

  许编修对段昊初有指点之恩,官途差不多也到了天花板,再进一步,怕是很难。

  不过毕竟作为清流砥柱,他的名望声誉也是极好的。

  段昊初毕竟年轻,也是极有潜力的新科进士。

  两家结合,倒是合适。

  毕竟新科进士,有不少做这样选择的,倒也没什么。

  “决定了?”

  “决定了。”

  段昊初答得斩钉截铁。

  林向安理解并尊重了朋友的选择。

  “好,若有需要帮助,你尽管开口就是。”

  听到林向安这句话,段昊初安心不少,不过心里有些犹豫,过了半晌才缓缓开口:

  “眼下,我的确需要你帮忙,毕竟我独自一人在京,

  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冒然就求娶,对许家小姐名声不好,

  也会让许编修觉得我轻看他们家。

  即便我通过官府塘报加急送信回家,也得些时日。

  但授官之事无法等太久,我想着请你当见证人和担保人。

  先举办一个隆重的定亲仪式。”

  虽说是为了政治目的求娶,但段昊初终归想给对方体面,林向安觉得这份心意不错。

  那么段昊初势必面临钱财的问题。

  “行,你大胆去做。这京城的一切开销,我先替你垫上,算我一份贺礼。待你安定下来,再还不迟。”

  并没有直接说借钱给对方,而是保全对方的尊严。

  段昊初内心一阵感激,也只有林向安这边借的银子,他心里才安稳。

  “多谢。”

  随后林向安便详细询问他要准备的东西,毕竟时间紧凑。

  幸好之前家里有林桥的准备,也能让人指点段昊初需要注意哪些事。

  说实话,林向安成为状元后,林府的门槛就没歇过。

  原先是送礼的,后面就更是来了不少说亲的。

  送礼的被宋桐安排的挺稳妥。

  宋桐有一点特别好,若是拿不准的,会第一时间找到林向安。

  如果林向安不在,就会去请教李嬷嬷。

  李嬷嬷是为数不多,对京城各背景情况,有所了解的。

  毕竟大家族出来的,总归知道如何处理,不得罪人。

  至于来求亲的,被林向安用孝道,以及兄长还未成亲,统统给婉拒了。

  实在听不进去的,就用报效国家,有远大抱负的理由拒绝。

  最后大家也只好无奈的放弃。

  对于新科进士,必须在朝考结束、吏部正式公布分配方案之后,才能离京。

  但林向安直接入翰林院,跳过这个流程。

  一般有三到六个月的假,用于衣锦还乡。

  只是林向安没有这么做,毕竟他现在都入翰林院,是官,不能立马就走。

  绝不能给皇帝留下“恋家”或“怠慢公事”的坏印象。

  再加上段昊初的事,也需要时间帮忙周旋。

  于是林向安决定去翰林院报到了。

  先把姿态摆足,等适应几日了,通过恰当时机,再通过正式渠道上疏皇帝。

  当然皇帝肯定会百分百批准,而且这不再是普通的请假,能变成奉旨回乡!

  到时候得性质完全不同,更加荣耀。

  既能满足名声,又能留下好印象,名利双收,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林向安带着好奇,又愉快的心情,正式开始在古代官场上班啦,虽然暂时上不了几天。
  http://www.c8e.cc/19349/4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