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常会开始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又等了几分钟之后,午门缓缓打开。

  随后,

  两队侍卫,还有一众礼部负责礼仪接待的官员,引导着众人朝着奉天殿走去。

  其中,有着上次前往文渊阁,宣传圣上口谕的那位六品官员——陈诚。

  他目光锁定陈羽后,快步来到陈羽跟前。

  在他看来,今日是陈羽第二天入仕,第一次参加常会,对参加常会中的注意事项,肯定不清楚。

  至于其他四品乃至以上的官员,对于常会那套流程早就熟悉,因此不需要费心。

  若是一些事项不提前告知清楚,要是陈羽这位新人在常会期间,破坏了规矩,又或说错话,犯了忌讳,可就不妙了。

  只不过,陈诚穿过人群来到陈羽身旁时,却发现陈羽正在跟自己的顶头上次礼部尚书、还有工部尚书,正有说有笑的走了过来。

  这个有说有笑,可比其他三三两两的人群低语,聊的嗨多了。

  好家伙,

  陈诚还以为陈羽第一次参加常会,还是以从八品官员的身份参加,会不适应,又或者紧张。

  但那种想象中陈羽怯懦场面没有出现,反倒展现出来一副健谈、闲庭信步的模样。

  陈诚有些错愕的揉了揉眼睛,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再一睁眼,发现看到的并没有多大变化。

  他这才确定,原来这位陈羽,陈大才子,有着通天的背景!

  否则,

  怎么可能跟这朝中两位正二品大员,聊的如此熟络?!

  在陈诚疑惑之际,陈羽三人迎面走来。

  陈诚急忙弯腰,行礼道:

  “礼部陈诚,参见李尚书、宋尚书。”

  面对陈诚的打招呼,李志刚与宋礼微微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这相当于回礼了。

  跟面对陈羽时候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而这,才是上下官员之间,见面时候的常态。

  反倒陈羽能够跟李志刚与宋礼十分熟络的闲聊,甚至私下里有着君子之交,才是极其罕见的一件事。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陈羽对于两位正二品大员的特殊。

  当然,这一份特殊,藏着君子之交的情谊。

  最初,李志刚与陈羽一见如故,彼此惺惺相惜,便将陈羽引荐给了自己在朝中交好的同僚周忱。

  未曾想,周忱与陈羽接触后,同样对其心生赏识,二人亦十分投缘。

  说到底,陈羽身上兼具独特的性格魅力与出众的才干,恰好与李志刚、周忱两位朝堂重臣的处事风格与识人标准相契合。

  这份难得的契合度,才成了他们三人缔结深厚友谊的基石。

  ……

  陈诚对着两位大佬恭敬行了一个见面礼后,对着陈羽拱了拱手,态度平和略带歉意的说道:

  “陈主事,因朝中规矩,抱歉没在午门外迎你。”

  “待会,我恐怕得耽误你些时间,告知待会参加常会的基本礼仪。”

  陈羽摆了摆手,对着陈诚话语中的歉意表示不要紧。

  随后,陈羽对着李至刚与周忱拱了拱手后,脱离了队伍,跟着陈诚一同朝着奉天殿走去。

  陈诚拉着陈羽走的这段路程当中,尽可能的给其讲述着上殿参加朝会中,需要注意的各种礼仪。

  这是礼部的责任。

  每当有新人参加常会时,都会组织人手,将朝中的各种礼仪告知。

  但这种事情一般会提前几天。

  陈羽情况比较特殊,来的仓促,因此只能在今早的时候,组织人手告知。

  当然,

  因永乐帝朱棣武将出身的缘故,开常会的时候,那些繁琐礼仪被大大削减。

  在最大限度之内,只要保证开常会的时候,不跟菜市场一样喧闹,差不多都没事。

  这样做的好处,能够使得参加常会的官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处理政务、国事上,而不是那些可有可无的面子工程上。

  陈诚语速很快,却很清晰。

  小半晌过后,陈羽基本将注意事项跟礼仪了解了一遍。

  当然,这个了解并不是说到了滚瓜烂熟的地步。

  而是能够保证轮到他发言时,不至于闹笑话,触碰忌讳。

  ……

  奉天殿内,

  还没有到正式开始常会的时间,因此永乐帝还没有过来。

  按照正常流程,此时永乐帝在文华殿休息,准备着今日常会的相关议题。

  因这次常会议题清晰明了,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四品以上官员都会来参加。而是四品以上,工作部门会涉及到此次议题的官员、勋贵才会来参加。

  人数看起来,依旧还是不少。

  这些官员进来后,该站什么位置,常会的进程怎么样,心中都清楚的很。

  至于陈羽,老老实实站在了那些官员的最后一个。

  毕竟,无论官阶还是资历,他都排在末尾。

  哪怕这样,陈羽从出现在午门的那一刻开始,到了奉天殿内,一直都吸引着那些四品大员的目光。

  除了极少数知晓陈羽到底是何方神圣之外,其他人心中,看着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哪怕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对方是谁。

  大明永乐一朝,除了几位皇子之外,竟还能有如此嚣张的年轻人?

  看着陌生,官阶绝对不过四品。

  但能出现在场会,恐怕也是陛下暗中授意,否则这种大逆不道的事,跟挑衅皇权无疑!

  面对挑衅皇权的主,永乐帝可不是一个善茬!

  在朱棣还没有出现将陈羽的身份揭开之前,那些官员对于陈羽的猜测便会多一种可能。

  站在队伍最前方的,则是永乐帝的大皇子、大明的太子储君,朱高炽。

  后面紧跟着的就是夏原吉跟朝中的六部尚书。

  ……

  等了一小会后,很快随着午门钟鼓敲响,常会开始了。

  钟鼓传声,示意大殿内官员肃场。

  钟敲 36声、鼓击 24声,对应三十六天罡、二十四地煞,象征皇权统摄天地,声音从午门传至奉天殿,提示官员皇帝将至,各整礼仪。

  同时,奉天殿外的锦衣卫仪仗队,约 300人举金瓜、钺斧、朝天镫等仪仗,分列殿门两侧;殿内的内官监太监王忠,不参与朝会决策,仅掌礼仪服务,在御座旁摆放奏本匣,笔砚。

  陈羽听着大殿外传进来的钟声,一股宏伟、肃穆感油然而生。

  他就跟军训时候稍息一样,整理了下站姿,等待着老朱……永乐帝上班。

  陈诚说过,常会开启主要分为四步,即官员等待——礼仪铺垫——皇帝入殿——朝会开启。

  接下来,还有礼仪铺垫的最后一步。

  只见正三品的鸿胪寺卿,朝会礼仪总指挥出列,站在奉天殿中央的丹陛下,高声传赞:

  “百官肃立!”

  一时间,陈羽学着大殿内官员的样子,目视前方。

  此时万不可抬头看御座方向,违者为失仪,轻者罚俸禄,重者挨板子!

  但陈羽认为按照大明朝如今的官员俸禄,怎么说都是罚俸禄更重。

  毕竟大明朝官员的俸禄,自洪武年间定例后便以‘薄’闻名。

  永乐朝虽略有调整,却始终未脱离‘低薪养官’的框架,官员们仅靠俸禄维持生计已属拮据。

  若再遭罚俸,无异于断其生计;

  反观挨板子,即遭受廷杖,虽皮肉受苦,却多为一次性惩戒。

  熬过之后仍能凭俸禄养家。

  两相对比,罚俸对官员的实际冲击远甚廷杖。

  当然,对于陈羽来说,有钱能解决的事,那就不叫事。

  只不过,这倒是给了陈羽接下来功绩提供了思路。

  若是将后世的狼性文化带到永乐一朝的官场当中,能者多劳、多俸,不知道会不会一下子让朝中那些清官,对自己感激涕零、无以言表!

  但这都是后话,眼前还是解决大明人才储备问题。

  想到这,陈羽低头期间,就将昨日准备的草稿,打算在脑海中快速过了一遍。

  随后,鸿胪寺卿再传赞:

  “导引官就位——”

  两名从四品鸿胪寺少卿出列,站在奉天殿正门,准备第三步,引导皇帝入殿。

  下一刻,钟鼓停了。

  正三品锦衣卫指挥使纪纲,率二十名锦衣卫精锐,身着红色锁子甲,手持长刀开路;随后是尚宝司掌皇帝印玺官员,捧宝玺,象征皇权合法性;再后是皇帝乘坐步辇,由八名内监抬的轿子,从文华殿经文华门、协和门,最终抵达奉天殿正门。

  步辇停在奉天殿正门前,鸿胪寺卿再次传赞:

  “皇帝驾至——臣率百官恭迎皇帝陛下,奉天永昌!”

  殿内所有官员,无论品级高低,在礼官的带领下,弯腰拱手,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震天。

  呼喊完毕,若有官员交头接耳、咳嗽、又或者搞出其他动静,会被监察御史记录,然后进行弹劾!

  永乐帝下辇,由司礼监太监引导,登上了奉天殿内的御座。

  待皇帝坐稳,鸿胪寺卿再传赞:

  “百官平身!”

  官员,恢复站立姿势,但皇帝还没有说话,因此仍需低头目视地面,不可抬头。

  朱棣坐在龙椅上,开口示意群臣免礼。

  前三个环节结束,常会正式开始。

  此次常会,朱棣不打算耽误时间,没有让礼仪官再去按照正常流程,去询问大殿内的官员,有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启奏。

  毕竟,此次常会目标非常明确。

  就是为了商议昨日陈羽跟李志刚,联名上奏的那份有关大明人才储备的奏疏。

  商议的主题,也在昨日通过礼部,传达给朝中将要参加会议的各个官员。

  明着告诉他们,这次朝会议题,要将有关大明人才储备跟恩科落榜生之间的联系,完善好,之后落实到各个部门,快速完成、推行。

  当然,除了有关大明人才储备与落榜生的事情之外,还有一件大事。

  那就是借着这个机会,将陈兄弟拉到台前,展示一波自身那优异的才能。

  从而能够给陈兄弟的仕途,更好铺路。

  在常会内容十分明确的情况下,朱棣直接切入主题,对着大殿内的众臣子说道:

  “今日举行朝会,是为了跟众爱卿商议一件影响国运的大事。”

  “前段时间,永乐一朝为吸纳天下英才,使其为朝堂效力,举办了第一届恩科。”

  “恩科举行很顺利,朝廷也在此次恩科中,选拔出了数百名才子,并于昨日,数百名贡士、进士,已进入朝中各个部门,开始了工作。”

  “但据朕所知,此次前来参加恩科的学子,足足有六千多人,这里面还有一些异常偏远地区,他们更是跋山涉水的来到大明京师参加恩科。”

  “这样庞大的学子、却只有四百多人金榜题名,难不成,剩下的学子当中,他们的数年、乃至数十年寒窗苦读,都是虚幻,一点才识都没有?”

  “不见得!朕看过那些落榜学子的答卷,有一部分是某一门学科极为优异,可是却因另外的学科得了一个下等,被拖了后腿,从而导致丧失金榜题名的资格!”

  “这样一来,就有一个不恰当的地方,落榜学子的某一门、甚至几门成绩,竟比那些金榜题名的还要好,这足以见得,他们在某一领域之内,是一个人才。”

  “因此,朕这段时间一直在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将这些人才留下来,作为大明的人才储备之用!”

  “又或者为这些潜力极大的学子,请好的老师,在进行教导,从而使得这些人才,不会因为外力因此,放弃读书,并且能够金榜题名!”

  “当然,无论是哪一种想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这些人才,待在他们真正应该待到位置上去,从而为朝廷效力、为百姓效力!”

  朱棣将今日朝会的内容,简单的说了一遍。

  龙椅下的官员,心中早已经明了。

  他们在昨日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今日朝会的议题。

  一个国家走向强盛,根植于何处?

  充裕的财富?庞大的人口?

  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并非决定强盛的核心关键。

  在诸多要素中,有一样东西的分量远超其上,那便是人才。

  古有云:一将无能,累三军。

  战场上,一位缺乏谋略与能力的将领,足以让整支军队陷入困境、满盘皆输。

  而这句话,放到执掌国家政务、处理民生大计的文官群体身上,同样字字千钧。

  …………

  明天有事,今天得早睡,看看过几天能不能抽出时间补一章。

  晚安!
  http://www.c8e.cc/19503/5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