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开镰丰收与边袭应对
推荐阅读: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小兵活下去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重生之大明国公
大乾败家子
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
崇祯十七年:这个大明还有救
韩氏贵公子,谈笑虏项羽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晨雾带着金黄的麦香,漫过蓟州秋收区的 “开镰主会场”。王阿福手持一把包着红绸的 “开镰镰”—— 今日是燕云光复后第二个秋收开镰日,按北宋 “秋收开镰仪轨”,需举行 “祭镰仪式”,由汉契农户代表共同开镰,祈求收割顺利、颗粒归仓。此刻,汉契农户们已在田边列队,手中的改良割麦刀闪着寒光,归降的耶律石推着 “麦捆运输车”(两轮木车,两侧装挡板),车身上插着 “秋收大吉” 的杏黄旗,在晨雾中格外醒目。“祭镰!” 王阿福高声唱喏,两名农户捧着陶碗上前,一碗新酿的粟米酒洒向田埂,一碗去年的陈粮撒向土壤,“愿镰利穗满,收割顺遂,五谷归仓!” 农户们纷纷弯腰,抚摸着沉甸甸的粟穗,晨雾中,金黄的麦穗与黝黑的手掌相映,充满丰收的庄重。仪式结束,王阿福将开镰镰递给陈老栓与耶律娜:“汉契同心,共启丰收!”
陈老栓与耶律娜并肩弯腰,镰刃划过粟秆,“咔嚓” 一声脆响,第一束粟穗应声倒地。晨雾中,农户们迅速散开,按 “收割 - 捆扎 - 运输” 的流程展开作业。陈老栓握着改良割麦刀,刀刃锋利,割麦时只需轻轻一拉:“这刀比去年的快三成,刀柄加了防滑纹,割久了手也不酸,” 他对身旁的耶律石说,后者正将割下的粟穗捆成 “十穗一捆”,用麦秆在中间系紧:“捆扎要结实,不然运输时会散,掉一粒都可惜。”
耶律娜带着妇女组负责 “拾穗”,她们提着小竹篮,跟在收割队身后,捡起掉落的麦穗:“娘说每一粒粟米都是汗水泡出来的,掉在地里也要捡起来,” 她弯腰捡起一粒饱满的粟米,放进篮中,“去年拾穗捡了两石多,够家里吃半个月。” 农技师林小满则在田间 “测产记录”,用 “穗粒计数器”(竹制小格,每格放百粒)统计产量:“刚测的这亩地,亩产五石五斗,比预估还多两斗,” 他对王阿福说,“今年雨水匀、管护到位,是个难得的丰收年。”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刚收割的田垄上。割下的粟穗捆成整齐的麦垛,运输车在田埂上来回穿梭,拾穗的竹篮渐渐装满,金黄的粟粒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王阿福望着这片丰收的田野,对农户们喊道:“中午在田边设‘丰收饭摊’,粟米饼、炖肉管够,大家吃饱了下午接着干!”
午间的日头渐暖,居庸关互市点的 “丰收市集” 正式开市。王晏之与互市管理委员会成员敲响开集锣,三声雄浑的锣响后,市集瞬间沸腾 —— 按 “丰收市集运营规范”,市集划分 “粮食交易区”“皮毛牲畜区”“农具展销区”“美食体验区”,还有 “丰收竞技台”,汉契百姓摩肩接踵,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甲等粟米每石三百文,乙等二百七十文,刚收割的新米,新鲜得很!” 粮食交易区的粮商张大户高声吆喝,萧哈里部落的牧民们推着粮车排队售卖,耶律巴图卖了十石甲等粟米,换了三千文铜钱:“今年收成好,卖了粮换些布匹、农具,给家里添点新东西。” 皮毛牲畜区也热闹非凡,汉人商户争相购买契丹牧民的羊皮、骏马,陈老栓用两石粟米换了一张羊皮:“冬天给小孙子做件羊皮袄,暖和!”
美食体验区前排起长队,汉人厨师做的 “粟米糕” 软糯香甜,契丹牧民烤的 “手抓肉” 香气扑鼻,汉契百姓互相品尝,不时发出赞叹声。“丰收竞技台” 上,“收割比赛” 正在进行 —— 汉契农户各出五人,比谁在一炷香内收割的粟穗多,陈老栓与耶律娜分别代表两队参赛,镰刀挥舞间,粟穗纷纷倒地,最终陈老栓队以微弱优势获胜,奖品是一把新改良的割麦刀:“这刀归阿娜,你们队收割也很快,下次肯定能赢!” 陈老栓笑着将刀递给耶律娜,台下掌声雷动。
午间的市集,交易声、欢笑声、竞技的呐喊声交织。王晏之查看 “交易台账”,开市两个时辰,已交易粮食五千石、羊皮两百张、农具一百五十件,远超预期。他对互市官说:“晚上加办‘丰收篝火晚会’,汉契百姓一起唱歌跳舞,庆祝丰收!”
黄昏的风突然转冷,居庸关联盟情报中心传来紧急信号 —— 萧哈里部落的斥候回报,辽军二十名骑兵突袭粮道,抢走三车粟米,正向辽境逃窜。李二郎接到情报时,立刻启动 “边境小规模冲突处置战术”,下令哈桑带五十骑兵追击,萧哈里带三十骑兵从侧翼包抄,务必追回粮食,驱赶辽军。
“全体都有!加速前进,目标西北方向十里的‘落马坡’,辽军肯定从那里回撤!” 哈桑高声下令,骑兵队策马疾驰,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黄昏的余晖中,哈桑的骑兵队在落马坡追上辽军,辽军见追兵赶来,扔下粮车仓皇逃窜。萧哈里的侧翼骑兵此时也赶到,两队合力追击,将辽军赶出边境线五里才回撤。
“粮食全部追回,没有损失!” 哈桑让人清点粮车,三车粟米完好无损。李二郎赶到粮道时,农户们正忙着将粮食重新装车,陈老栓擦着汗说:“多亏联盟联防队来得快,不然这三车粮就没了,这可是十户人家的收成!” 李二郎对众人说:“已在粮道增设两处‘骑兵驿站’,备有快马,以后情报传递更快,辽军再也不敢轻易来犯!”
黄昏的风渐冷,粮道旁的篝火亮起。李二郎与萧哈里商议加强粮道防御:“明日派二十名骑兵常驻驿站,每里设一个烽火台,发现辽军就点燃烽火,驿站骑兵立刻出动,” 他指着粮道路线图,“落马坡那里设‘绊马索’,防止辽军再次从那里逃窜。”
深夜的幽州议事厅,灯火通明。范仲淹、王晏之、李二郎、王阿福围坐沙盘旁,复盘当日的开镰丰收、市集开市与边袭应对。“秋收首日收割五千亩,亩产超五石;丰收市集交易火爆,汉契百姓参与热情高涨;辽军小规模袭扰被成功驱赶,粮食无损,” 范仲淹欣慰地说,“燕云的丰收与安稳,是汉契同心的最好证明。”
王阿福汇报秋收进展:“明日计划收割六千亩,已组织好互助组,确保老弱农户有人帮;粮食储存已准备妥当,各州县的储备窖已腾空,新粮收割后直接入窖,防止受潮。” 王晏之补充市集规划:“明日市集增设‘粮食加工区’,提供脱粒、磨粉服务,方便牧民直接将粮食加工成成品;竞技台将举行‘脱粒比赛’,奖品为粟米五十斤。”
李二郎则强调边防深化:“粮道驿站与烽火台明日完工;已与辽境友好部落约定,若发现辽军小股部队,立刻通报;联盟联防队夜间巡逻频次增加至每时辰一次,确保粮道与互市点安全。” 范仲淹看着沙盘上标注的 “收割区”“市集区”“防御线”,眼中满是感慨:“从春播到秋收,从备防到实战,燕云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这份丰收与安稳,来之不易,更要珍惜。”
天快亮时,晨雾再次笼罩燕云大地。蓟州的秋收区,农户们已开始新一天的收割,割麦刀的 “咔嚓” 声在晨雾中回荡;居庸关的互市点,工匠们在准备粮食加工设备;粮道的驿站里,骑兵们已换班值守,烽火台的火把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 晨雾中,燕云的每一处都在有序运转,丰收的喜悦与防御的坚定交织,共同书写着 “汉契共荣、边靖民安” 的篇章。
http://www.c8e.cc/19523/4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