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这便是意义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张世康的声音由平静到激昂,一番演讲之后,广场上沉默片刻,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茅元仪抹着泪花,脸上难掩激动。

  他是第一个投奔西山大营的高级匠师,那时的他来到这里的唯一愿望,是重新加入军队雪耻。

  可张世康告诉他,要先把斑鸠脚铳造出来。

  当他把斑鸠脚铳造出来后,张世康又说,要把鲁密铳造出来。

  当鲁密铳也研制成功且开始量产后,张世康又说,火绳枪已经过时,要把遂发式火枪造出来。

  并且张世康还承诺,研发武器也可获得军功。

  于是就这么一干就是三年,到了如今,茅元仪已经不再张世康,吵嚷着要加入前线作战。

  因为张世康没有欺骗他,靠着对火器以及盔甲、冷兵器的革新,他已然受封克虏伯,获得了远比上战场更丰厚的回报。

  茅元仪也慢慢明白,他的长处并不在打打杀杀,相比于上阵杀敌,他的技艺不仅可以提高士兵的防御力,减少本部士兵伤亡,也可扩大杀敌的效果。

  这,才是他茅元仪的使命。

  因此,当张世康历数谈及军营里那个小小的破旧的工坊时,茅元仪感同身受。

  张世康再度摆摆手,等周围都安静下来后继续道:

  “陆事、海事、理工三所学堂自不必多言,本王便先回答诸位的疑问,那便是这皇家科学院究竟是做什么的?以及要不要招收学子。”

  这个话题一出,其他三所学堂的准学子还好,但制造总局的那些匠师们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

  皇家制造总局的待遇不错,这也是制造总局成为天下匠人向往的圣地的基础。

  而后上面又提出,要建造一所专门的科学院,却并未说这所学院是干嘛的。

  上头只是说,这所新学院的待遇,将比制造总局更上一个台阶。

  从那时起,制造总局的匠人们便都互相打听,不少人也去请示宋应星等制造总局高层。

  奈何即使是宋应星,也仅仅知道这所科学院大体的情况,譬如这必定是一处专门用于科研的机构。

  毕竟制造总局最大的功用是制造,虽然也承担着一部分的研发功能,但毕竟不是主业。

  而科学院正好弥补这一点,但是由于张世康并未透露太多消息,便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四处征战。

  以至于宋应星等人其实也不明白,张世康究竟打算怎么组建这个所谓的皇家科学院。

  “首先,科学院如其名,自然是以科学研发为最终目的。

  研制最新的火枪、革新火炮,研制新型战船,这都属于科学院的范畴,但却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除了军事科研以外,科学院的研发方向还将包括民用领域,以及某些不能盈利,但却有意义的科研项目。

  怎么说呢,譬如天文、地理、生物等等方面的理论研究。”

  张世康毕竟是九年义务教育的接班人,知道在科研领域,大致可分作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

  譬如钱学森院士便属于后者,可以依据物理理论研发国之重器。

  而杨振宁教授便属于前者,与后者相比,理论研究并不能直接产出经济效益,而且更需要海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支持。

  这就意味着,如果国家不重点扶持,那么在理论研究上将进步迟缓,后世如此,现在的大明也是如此。

  毕竟这玩意儿不产生经济收入,可科学家也要吃饭,也要养家糊口。

  再比如对动物、植物有兴趣且投入研究的人,就目前大明的实际情况而言,这些人如果没有朝廷背书和支持,只会被认为是奇淫巧技、不务正业。

  但不论是动物学家、植物学家还是地质学家、历史学家,都对整个社会有重大的作用。

  研究动物的演化过程、将动物分门别类,大明也需要一个达尔文,这便是意义。

  研究地质,通过地质知道地球的前世今生,知道从哪里来,才能知道往哪里去,这也是意义。

  这个过程漫长而艰巨,没有朝廷的支持,个人的力量注定是渺小的。

  但即使张世康已经十分努力的解释,可这时候的人根本没有具体的概念,不少人仍旧不是很理解。

  于是张世康便换了一套说辞继续道:

  “简而言之,科学院以后将会立项非常多的议题来作研究,每个议题都将被本王,以及宋先生等翘楚评定。

  一旦评定成功,便可正式立项投入研究,朝廷将拿出充足的资金用于这些项目。

  项目负责人可指定副手,也可从制造总局或者理工大学堂中征募优秀弟子。

  项目一旦完成,立项人可获得最低十万两的赏金,以及包括但不限于加官、晋爵的奖励。”

  说白了,就是博士生导师主导项目,顺便从各学堂挑选优秀人才,一边主导项目,一边传承的模式。

  一说到钱,果然大部分人都大点其头,可是马上就有人提出新的疑问。

  “殿下,卑职还是不明白,那所谓的立项,都有哪些项?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方向可供选择?”

  “问的好!”张世康冲那个匠人微笑道。

  这其实是个很好的问题,如今的大明匠人,基本都是按部就班的打造生产。

  鲜少会有匠人就目前的技艺去萌发革新,甚至产生研制新火器、新技术的念头。

  而且毕竟所受教育不多,想发散思维,也没有那个能耐。

  张世康说罢,便从身后一个亲卫手中拿过来一本大书。

  这本书还挺厚,足有一寸,张世康认真的将那本书展示给周围的人看。

  阳光映照之下,但见大书的封面上,以工整的楷体写着四个大字。

  答案之书。

  ……

  喜欢大明第一搅屎棍
  http://www.c8e.cc/19659/7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