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第259章 召见徐光启,后面还跟了一个尾巴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59章 召见徐光启,后面还跟了一个尾巴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现在徐光启官复原职,重新就任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宜。

  再往上就是礼部尚书,登堂入阁了。

  四十一岁才考中进士的徐光启,能在六十多岁混到现在的地位,完全靠的是实打实的真本事。

  他在被贬回家之前,一直在替朝廷选兵练兵,购买铸造红衣大炮。

  也悄悄在打造一支葡萄牙人,为主的外籍雇佣军团。

  如今徐光启蒙崇祯一纸诏令,官复原职,他的心情是激动的。

  只是到京以后,多日不见圣上召见。

  徐光启只能在翰林院和詹事府这样的清水衙门,来回坐堂喝茶。

  还要听那些腐儒谈经论道。

  这些腐儒谈经论道,闲的没事干聊也就罢了。

  他们还看躲在一边的徐光启,很不顺眼。

  时不时还要拿徐光启的信仰,徐光启的教名保罗,这些和明朝官员不同的地方。

  用来开玩笑。

  这些事情,徐光启自信教以后,见得多了,已经学会了自动屏蔽。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

  一帮子腐儒,读四书五经读傻了,早已经不通实务。

  一旦到了地方任职,必然百无一用,被胥吏所欺,成了摆设的木偶。

  他徐光启暗笑这些翰林院,詹事府的官员大都是这样的情况。

  皓首穷经,尽读无用书,中了科举为官之后,还是只知空谈,与国无益。

  尽是一些蠹虫罢了。

  那些官员则是看不惯徐光启全家入教,不敬法祖,违背儒家经意的离经叛道。

  所以徐光启一般都是去翰林院,点卯喝茶看看邸报,见了同僚只是点点头,不再深交。

  类似于旧时空体制内,快要退休,谁也不鸟,领导更不鸟的老科员派头。

  基本上就是一个隐形的存在。

  今天,天气很好,放晴了,万里无云。京城中难得,没有大风的天气。

  冬季里,京城的人们不用一张嘴,就喝二两土。

  徐光启坐着轿子上翰林院。

  掀开轿帘,徐光启抬头看看天空,碧空如洗,让他想起了江南的如诗如画。

  徐光启心中不禁感叹,为官者,如水之浮萍,真是半点不由己身。

  徐光启照例上午先去的翰林院,下午要是没有什么头疼脑热的,就逛一趟詹事府,这詹事府目前,还没有东宫太子要辅佐呢,算是一个比翰林院,还要冷清清贵的衙门。

  这就是徐光启在京城为官的一天,轻松自在懒洋洋,就是不干正事。

  到了翰林院,徐光启如往常一样,和同僚们拱手打个招呼。

  就来到自己熟悉的位置上,准备找一本古籍孤本研究,或者在看看邸报上有什么新消息。

  就在徐光启美滋滋享用早饭后,第一杯浓茶,看着邸报,听着同僚吹牛打屁,研究金石古玩字画的时候。

  噔噔噔,急冲冲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一个司礼监的小太监,跨过翰林院的门槛,闯了进来。

  这翰林院离内阁和乾清宫都不远,都在皇城一个大院里面,出了紫禁城,隔壁东长安街鸿胪寺。

  小太监气喘吁吁站定,正想拿出派头宣圣上口谕。

  突然头皮发麻,想起来这是什么地方。

  小太监看着屋子里一帮子清贵文官,研究史书经义的大儒们。

  他们一个个都看向自己。

  这里面就有许多人,都去过内书堂轮班当过教谕,教导过自己这个小小的司礼监随堂太监。

  在中国,好学生坏学生没有不怕老师的,尊师重道刻进了中国人的骨子里。

  这么多教谕,齐刷刷看向小太监。

  小太监还没有说话呢,腿肚子就开始转筋了。

  此刻翰林院掌院学士文震孟,正好也在。

  此公在科举之路上,也是坎坷不易,比之徐光启颇有相似之处。

  然文震孟更有传奇色彩。

  他屡试不第,外甥姚希孟早早考上进士了,他还只是一个举人。

  好在此公性子坚韧不拔,咬定青山不放松,最终在四十六岁,一举成名考上了状元。

  他做官以后,刚毅正直,一身硬骨头。

  天启时期,就因触怒魏忠贤,被廷杖八十。

  一般人,廷杖八十,怕是早就杖毙了。

  而文震孟呢,就好像是武将,皮糙肉厚。

  廷杖之后,跟没事人一样,拍拍屁股,挂冠而去。

  他安然回了老家,南直隶长洲。

  不过想必也是执行廷杖的太监,得到了上面的授意,对这个状元郎网开一面。

  至于得到了上面谁的授意,反正不会是魏忠贤。

  而比魏忠贤还能指使太监的,就只剩下当时的皇帝天启了。

  由此可见天启,也不是深藏宫内只知道做木匠,不问世事的那种昏君。

  是昏君就不会启用孙承宗、袁可立等人,他只是隐藏得很好。

  如今文震孟和徐光启算是,同时被崇祯起复。

  起复徐光启原因很简单,科技兴邦而已。

  起复文震孟原因也简单,要让朝堂上更热闹一点。

  文震孟是经学大儒,尤善于注解《春秋》。

  对于荒废儒学,转精西学的徐光启。

  他的心里是颇为不齿的。

  嗯,忘了介绍,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后人。

  不过文震孟是君子,平日里对于徐光启的态度是平和的。

  两人大体面子上,也是过得去。

  此时文震孟见小太监,捏捏诺诺说不出话来。

  当惯了教谕的文震孟。

  自然知道是什么原因。

  他忙温言宽慰道。

  “小公公,不要急,慢慢来。

  你定是奉了陛下的口谕。

  可是陛下要招谁进宫面圣?”

  憋得一脸通红的小太监。

  终于找到了一个捧哏的,可以作为突破口。

  小太监忙舒了一口气,接着话头往下说。

  “是的。文大人,您说得太对了。

  小的就是奉了皇爷的口谕。

  过来找一位徐大人进宫面圣。

  敢问在座的各位大人。

  哪一位是礼部右侍郎徐光启徐大人?

  还有徐光启的弟子,孙元化大人何在?”

  小太监的话音刚落,那边立刻传来一声清越的回答。

  “小公公,老夫就是徐光启,老夫在这呢。”

  此时人群自动,闪开一条通道。

  只见通道的尽头,一位华发老者,穿着三品补子,头戴乌纱帽。
  http://www.c8e.cc/20023/2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