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第262章 天地一声吼,崇祯讲起了赛先生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62章 天地一声吼,崇祯讲起了赛先生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小太监笑笑,说道。

  “徐大人有所不知,皇爷现在不喜欢,宫中的小黄门,再学这些儒家的恐圣之道。

  说是外面大人们的之乎者也,已经让他老人家烦不胜烦。

  在这宫中要是太监们再之乎者也,真真是难受极了。

  这楹联再好,也是不能挂在这内书堂大门上。

  过些日子,这楹联就会撤掉。

  皇爷会亲自给内书堂,题写一副楹联。

  只是可惜了这幅前朝首辅焦大人的楹联。”

  徐光启哑然失笑。

  没想到当今圣上,倒是一个喜怒分明,随意于心的主。

  不喜儒学,对于徐光启来说,利大于弊。

  楹联的事情就此揭过,看着小太监还是脚步不停地,继续往内书堂里面走。

  徐光启有点疑惑,不是要去面圣吗?

  听闻现在崇祯皇帝,平日里在宫里的去处,不是乾清宫就是养心殿,甚少去东西六宫,坤宁宫也是少去。

  此处是司礼监的内书堂,太监们读书的地方。

  这小太监是聊的开心,领错路了不成?

  皇帝会待在太监读书的内书堂吗?

  而他的学生孙元化哪知道这些,也考虑不到这些。

  孙元化还在一旁乐呵呵地听着,小太监侃大山呢。

  就在徐光启疑惑的时候,不远处一座不大不小的宫殿里,传来了讲课的声音。

  徐光启循声望去,还没看见讲课的人。

  倒是看见了,趴在窗户上一排熟悉的背影,都是老熟人啊。

  老熟人总共有六个人。

  那背有点驼的是李之藻。

  那谢顶厉害,乌纱帽都扣不住的是王徵。

  稍显年轻,没有官身,身量颇高的是茅元仪。

  听说他正在重新润色,洋洋洒洒二百多万字的《武备志》。

  也不知道写完没写完。

  还有三个泰西教友,汤若望,邓玉函,毕方济。

  三个西方人高鼻深目,一头红发黄发,穿着明朝的官服。

  尽管一个个学了汉人的学问,也有了官老爷的气派,可还是给人的感觉很违和,有种沐猴而冠的感觉。

  当然这三个传教士,如今都在钦天监就职。

  泰西历法天文,还是很受大明官方重视的。

  陪着徐光启师徒俩来的小太监,这时候笑笑说道。

  “徐大人,孙大人。

  小的就不陪着您二位了。

  前面就是皇爷待着的宫殿了。

  小的估计这会儿,皇爷正在教小黄门们学习呢。

  你们听见的讲课声,就是皇爷在给小太监们授课。

  你们可以在这里等候,等讲课完了,自然会有人找你们。

  小的还有别的事情,小的告退。”

  徐光启和孙元化送别后,小太监笑眯眯地转身离去。

  小太监的年岁已长,在司礼监中已经是随堂太监,每天有自己的差事。

  自然不能天天待在内书堂里听课,不过小太监隔三差五,还是要来内书堂学习的,这就是在职教育。

  徐光启快步走向,这些志同道合的友人,正打算和他们开怀畅谈。

  自万历末年受过洗礼之后,徐光启就成了士大夫中的异类。

  徐光启这样的异类,比之阉党,更令清流士大夫们感到难以捉摸和把控。

  因此徐光启是孤独的,他就像这个时代西方的科学伽利略一样,受尽了排挤和伤害。

  看见了那些熟悉的背影,徐光启别提有多亲切了。

  受够了这些天腌臜气的徐光启,正想笑呵呵和这些老友打招呼的时候。

  他眼角的余光瞥到了,屋角沿廊另一处的窗户前。

  那里有一个形单影只的怪人。

  只见怪人,穿着一身平头百姓的粗布衣服,一脸的风霜之色。

  不过姿态倒是很放松,见着这么多官员也不拘谨,在这皇宫里也没有过多惊慌。

  倒像是一个见惯场面的大人物。

  徐光启心中闪过了一个念头。

  “这大概就是那个小公公说的,什么在驿站里抓获的徐宏祖吧。

  喜欢游山玩水,也就见多识广吧。”

  徐光启轻轻拍了拍,李之藻的肩头。

  两人都是教友,又是西学的推崇者,自然相处起来比较随意。

  李之藻感到有人拍他的肩膀,不耐烦回过头来,想看看是谁在,打搅自己认真听课。

  没想到这一回头,李之藻看见了多年未见的知己好友徐光启。

  李之藻的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此时旁边的王徵等人,也看到了徐光启师徒俩,一个个点头示意,只是不说话,又转头看向大殿里面。

  徐光启正想开口说话。

  却被李之藻连连摆手,示意好友不要说话。

  只见李之藻先用手指指,旁边的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又指了指大殿里面。

  这时候讲课的声音依然没有停止,李之藻见好友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就转头继续当起了旁听生。

  门口的王承恩对着徐光启微微一笑,也是摇头示意,徐光启不要出声。

  徐光启了然,拉住了没有眼色,还要再问的弟子孙元化。

  此时心绪平定的徐光启,自然而然就又听见了,殿内崇祯皇帝清晰,节奏鲜明的讲课声。

  “何为科学技术?

  这是朕发明的新词。

  科学不是科举之学的缩写,科学是可以透析万事万物的学问。

  科学是理论,技术是验证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

  先说科学,咱们这里一直都有科学技术的影子,就是缺乏系统成体系的理论知识,才让一些曾经辉煌的科学技术,出现了断层,没有了章法。

  科学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正确认识。

  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绕,朕也觉得有点绕。

  可它就是这样的描述,才是最客观正确的。

  好了,先把朕的这句话记下来。

  回去以后好好揣摩,你们当中,要是有人能全部悟透。

  朕说了,他会立刻成为司礼监的秉笔太监。

  要是悟到一两点,那也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

  好了,不要乱激动。

  你们还小,慢慢来。

  朕接着给你们讲科学。

  科学在朕看来就是,人类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它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
  http://www.c8e.cc/20023/2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