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关于军工业的几点意见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崇祯看向王徵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和力量。

  让王徵一下子安心不少。

  “王爱卿。

  你就告诉朕,一句话。

  大明现在立刻,可以上马的是什么动力来源?

  朕想改变这种以人力畜力,为主的生产结构。”

  王徵轻咳一声,慢慢说道。

  “陛下,蒸汽机无疑是未来正确的选择。

  可现阶段最成熟的动力来源,却是水力。

  就是那些普普通通的水车、水力磨坊。

  还有靠水力驱动的工业机床。

  三国时期马钧就造过,技术条件很成熟的黄河大水车。

  只不过后期技术,因为战乱失去了传承。

  不过臣能复原,很多水力技术。”

  “好,朕要的就是你这句话。

  亢同德、姜赞堂、司礼监负责皇庄事务的是谁,还有那王虎。

  给朕出来回话。”

  亢同德、姜赞堂、王虎还有一个面白无须的太监一起站出来。

  “臣在。”

  “奴婢在。”

  “大明皇家公司北方公司,和大明皇庄,以后的农业公司。

  你们两方人马商量一下,签订一个协议。

  协议内容就是把京畿地区所属皇庄,只要靠近河流的地方。

  统统安装上水车,水力磨坊,水力工厂。

  总之,在朕,在皇家公司可以涉及到的地方,都要用上水力。

  技术支持方是大明皇家科学院。

  谁的义务,谁的权益,怎么分工协作,都要写进协议里。

  以后照章办事。

  你们可以在签协议之前,召开股东大会。

  提请这项朕提出来的协议,是否合理?

  要给朕向他们这些股东说明,水力的好处。

  如果你们说不清楚,可以找科学院的技术人员,现场给他们讲解。

  总之,必须让股东们心甘情愿去支持。

  也许朕可以强迫他们支持。

  可这不合规矩,也破坏了朕制定的秩序。

  朕制定的秩序,朕也要遵守。

  这就是无规矩不成方圆。

  股东大会,朕就不参加了,朕这里先投个赞成票。

  亢同德,你代表朕投一票。”

  亢同德心中一松,嘴上赶紧答应。

  “喏,陛下。”

  作为商人,他刚才已经仔细研究过了蒸汽机,还听了王徵讲那四匹马力的功效比。

  真的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

  纯粹是样子货,看着吓人。

  他最怕的就是崇祯强迫自己这边,组织晋商购买蒸汽机。

  那实际上大明皇家公司的第二股东群体晋商团体,会对公司未来的生意运转,产生悲观的情绪。

  幸运的是皇帝陛下,并没有脑子发热。

  如果只是使用水力,开发京畿地区的皇庄田地。

  生意往来还都是自家各个子公司之间,都是顶着一顶皇家公司的帽子。

  做起生意来就很得心应手了。

  也许建造水力设施对于皇家公司,对于晋商都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亢同德的亢家,本身就是山西乃至整个京师最大的粮商。

  亢同德,已经能想象到秋收时,京畿地区遍地粮仓的景象。

  “王爱卿,朕对蒸汽机还是充满信心的。

  科学院下一步的工作,除了军工厂生产红衣大炮,鲁密铳,研制新型火器之外。

  主要的科研内容,还是继续改进研制蒸汽机。

  要钱要人要物,和司礼监言语一声。

  亢同德,你这个北方公司的理事,其实也代表了整个皇家公司。

  以后会是这些研究发明的第一受益团体。

  要懂得提前投资,提前收益的道理。

  你自己琢磨一下,也要报请董事会,审议一下提前投资的可能性。”

  “喏。”

  亢同德这事情有点搞不明白了。

  提前投资,提前收益。

  陛下的意思是,现在就可以在蒸汽机研发上下注。

  到时候专门成立一个制造蒸汽机的公司,他们皇家公司占股?

  是不是就是说,未来每造出一台蒸汽机,他们皇家公司,或者说他们晋商就能跟着分钱?

  这时候的亢同德,还没有专利权这种神器的概念,不明白全世界的韭菜,应该怎么一个割法。

  而崇祯也没有多说,说多了,他会露馅的。

  总的来说,崇祯的这趟西苑科学院之行,也不算白来。

  离开了王徵的机械研究所,崇祯又去了兵仗局及军工研究所。

  看望了以孙元化为首的研究所成员。

  毕懋康要是来京了,崇祯就会细化军工研究所。

  让孙元化和毕懋康,一个负责自生火铳的研究,另一个负责各种型号的大炮研究。

  红衣大炮不是世界的主流大炮,未来的主流大炮,应该是可以步炮协同的野战炮。

  了解了当前火器研发的进度,顺便试射了一把鲁密铳,一连试射了二十多发,都没有炸膛。

  崇祯对此大加赞赏,不过他的鲁莽行为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适。

  为君者,不立于危墙之下。

  大臣们就差抱着崇祯的大腿哭诉了,这才劝住还想试射虎蹲炮的崇祯。

  正好科学院的院长徐光启、李之藻也在此处。

  徐光启早些时候就是,从澳门那边引进红衣大炮的最强力推行者。

  如今虽然是科学院的总负责人,工作的重心

  崇祯当着众人的面,又对火器的研发做出了几点指示。

  第一,从实验到进入工厂量产。必须要合格标准化。

  第二,工厂的工匠,要跟着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要知道怎么做?更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这一点,朕在皇宫里已经做出了表率,内书堂招收了大批的工匠孩子入学。

  在京工匠的匠户籍,不再有人身限制,相反他们的匠户籍,应该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提升待遇薪酬。

  朕称之为技工证,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技师。

  第三,工厂的工序必须是流水线生产。这一点不要惊讶,秦国时期应该就有了。

  这也可以防止绝密技术外泄。

  总之,朕要的是数量庞大,单一技巧纯熟的技工队伍,而不是一两个巧夺天工,可以单手搓出鲁密铳和红衣大炮的绝世名匠。

  第四,必须统一度量衡,不能有较大误差,公差也要在合理范围之内。

  朕过几日会造出,米这个长度单位。

  以朕伸直手臂的长度为基准,此为一米。
  http://www.c8e.cc/20023/2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