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9章 还有一个人帮忙!
推荐阅读: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
开局流放,医妃搬空国库去逃荒
汉武帝:这个穿越者太敢说
我岳父是李世民
快穿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抓壮丁
重生之大明国公
大秦帝师
长夜谍影
开局灭楚:寡人十三子有大帝之姿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庆国公府修建得大气豪华,尤其是李二对一些有违规制的地方也睁只眼闭只眼的情况下,庆国公府在长安城一众勋贵,乃至皇子府邸里,豪华程度都是数一数二的。庆修带着人回到庆国公府,刚下马车就看到,先一步下了马车的王大福拘谨地站在庆国公府门口,不敢往前走。
长期营养不良,王大福长得比同龄小孩更瘦小,紧张惶恐地站在磅礴威严的国公府门口,看上去像是站在巨兽面前摇摇欲坠的豆芽菜。
庆修被自己的联想弄笑了。这会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个豆芽菜以后不仅成了他的左膀右臂,以笔为刀,替他扫清障碍,而且那张现在笨拙的嘴,以后变得比刀还利还毒。
折腾得朝廷的御史看到他就想绕路走,和他没说几句话,就被气得破口大骂。
当然,这是后话了。
庆修拍了拍豆芽菜的肩背,“愣在这里干什么,走吧。”
王大福局促地应了声,跟在庆修后面进了府门。
“爹爹!”庆如鸢手里举着根糖葫芦奔了过来,冲势半点不减地撞击庆修怀里。
庆修习以为常地绕开庆如鸢手里的糖葫芦,将人举起来颠了颠,例行问了问这段时间府里发生的事。
这回庆如鸢不像平时那样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在庆修手里挣动了两下,好奇地探头看向后面的王大福。
“爹,他是谁?”庆如鸢露出惊恐神情,“该不会是爹你在外面的私生子吧?”
“什么私生子?”
“我不是!”
崔羽苒款步走出来,狐疑地看着庆修。
王大福急得大叫,出了一脑门的汗。
庆修吸了口气,拍了下庆如鸢屁股,教训道:“你最近又看什么话本了?”
除了练武当将军和去西域去大唐边境,庆如鸢剩下的爱好里,最喜欢的就是看话本。
而且看得很杂,什么话本都看,只要写得好她就来者不拒。
有回庆修在她床头挖出了一本狐狸精勾引书生的情爱话本,追问之下得知,是她有次看二虎在看类似的话本,悄悄找人去书铺买了本一样的回来。
之后,二虎知道这件事后,很长一段时间,看到庆如鸢就绕路走。
庆如鸢讪讪笑了下,灵活地跳了下去,很识趣地没再问庆修,小跑到王大福面前,直接问道:“你是谁?”
庆修看了他们一眼,知道庆如鸢有分寸,且有樊梨花看着庆如鸢,这丫头闹不出什么事来,索性没有再管他们。
小孩子和小孩子应该更有话题。
他扭头迎上崔羽苒怀疑的眼神,简单解释了王大福的事后,不满地掐了掐崔羽苒的脸。
“你们未免也太不信我了,我怎么可能会在外面养个这么大的私生子?”
入手的手感极好,他旁若无人地又摸了两下。
崔羽苒脸上飞起红霞,扬手把庆修手掌拍了下去,羞恼道:“谁让你有太多先例。”
说完,崔羽苒瞪了庆修一眼,便出门了。
她本来也是准备要出门,只是刚好碰见庆修回来了,过来瞧瞧。
崔羽苒这点力度自然打不掉庆修的手,但是庆修端详了下对方脸色,再逗下去就该恼羞成怒了。
他遗憾地顺着崔羽苒的力道放下手,打算晚上再借机好好“教训”一下。
庆修叫来李剑山,吩咐了些关于冀州铁路的事,偶尔余光瞥两眼庆如鸢她们。
庆如鸢没听见庆修和崔羽苒交谈的内容,但是她三言两语就从王大福身上,套出了对方的身世。
她同情地看看王大福,见他拘谨僵硬得和石头差不多,又瞥见自己手里只剩三颗的糖葫芦,眸子灵活地转了转。
“你要不要吃糖葫芦?”
庆如鸢话题转得非常生硬,王大福一时没反应过来,愣愣地看着她。
然而庆如鸢直接当他答应了,她一把将糖葫芦塞到王大福手里,“给你吃,不高兴时候吃点东西,心情就会好很多。”
王大福手足无措地抓着一根糖葫芦,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
“快吃啊。”庆如鸢催促道。
见王大福盯着糖葫芦看了半响就是不好意思吃,她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露出“真拿你没办法”的表情,动手将糖葫芦往王大福嘴里塞。
“吃吧吃吧,吃完了还想吃,我去替你讨!”
樊梨花在旁边瞄了瞄他们,最后目光了然地看着庆如鸢。庆如鸢对她的视若无睹,只期待得看着王大福。
无奈,王大福只好咬了一口糖葫芦,又酸又甜的味道瞬间在他舌头上炸开,和他想象中一样的味道。
到底是小孩,王大福吃了一口后,没忍住又咬了两口。
庆如鸢笑得见牙不见眼,“快吃,这个就给你了。”
说完,她扭头往后院跑,边跑边喊:“娘!那串糖葫芦我送人了,我要串新的糖葫芦!”
她娘规定,每天她最多只能吃一串糖葫芦。她把只剩三颗的糖葫芦给王大福吃,然后就能借机给自己重新讨一串,这样一来,她就多吃了半串糖葫芦!
庆如鸢的算盘敲打啪啪作响。
庆修笑骂道:“鬼精鬼灵的。”
……
庆修没有在府内待多久,他答应了李二,关于冀州铁路的事,十日内会给他们一个交代。
他在冀州,给了冀州百姓一个交代,但还没跟李二汇报这件事。算算时间,也快到十天了。
他派人近期盯着冀州,且将冀州铁路修建资格收回来,由庆丰商会来办后,便入了宫。
李二没抓着这件事不放,铁路修建资格确实是庆修提议的拍卖,但是总不能说,那些商贾拍下了修建资格后,出现任何问题,都要庆修负责。
若是但凡下面的人犯了错,稍微有点关联的上司都要被问罚严惩,那这朝堂上的高官,早不知道换了多少茬了。
他让庆修处理此事,便是让庆修自己解决的意思。解决好了就行。
李二没打算抓着这件事不放,不少文臣却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哪怕庆修将事情查清并解决了,冀州也没有出现民怨沸腾的情况,参庆修的奏折依然每天往李二御案上飞。
足足持续了大半个月,见李二没有反应,庆修也是懒得理会,这些文臣才渐渐作罢。
况且,比起参庆修,朝堂有一件更大更重要的事,吸引了这些文臣的目光。
秋闱科举。
再过几个月就是秋闱科举,具体由谁主持这次科举,至今仍没有定下。李二在朝堂上提起时,顿时一干文臣的注意力就全落在了秋闱科举上。
而且为了秋闱科举的主考官和两个副考官名额争论不休。
要知道,秋闱中举的人,都是要称呼这三个主要考官一声座师的。谁拿下这三个考官名额,谁就能从一众进士里,挑选出人才拉入自己阵营。
东宫。
自从李承乾被关禁闭之后,他便低调了许多,议事堂也是打那之后,首次再挤了这么多人。
十几个李承乾的心腹全部来了。
“庆国公在朝堂上风头无二,加上上回洛阳刺史的事,他算是与东宫彻底结怨了,此人不得不防。”
“但朝堂上目前没人能压得住他的风头,陛下也偏心于他。殿下,若是这次能将我们的人抬上主考官的位置,成为今年学子的座师,日后朝堂上就会有更多我们的人,也多了些压制住庆国公的希望。”
说话的幕僚不敢将话说得太死,毕竟庆国公不好对付,有一批学子作为门人,也未必能真的压制住庆国公。
可有希望,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另一个与他不太对付的幕僚哼道:“就算没有洛阳刺史一案,庆修也没有与东宫结怨,他身为魏王老师,无疑是会站在魏王那一边,东宫的对立面。”
不过,他倒是没有反驳争取到主考官的事。
他继续道:“洛阳刺史案,陛下对东宫的意见不小。拿下主考官,一来能得到一批学子支持,二来,殿下将刺史办得漂亮的话,能让陛下见识到殿下的能力,挽回些印象。”
李承乾心念微动,“你的意思是,让孤争取这次主考官的位置?”
“可历来科举主考官无一不是学问声望皆名扬天下的大儒,孤何德何能,能当主考官。”
“没错。”那名幕僚弯腰长长施了一礼道:“历来科举主考官无一不是德高望重的大儒,但是,殿下莫忘了,您是大唐的太子。”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您的身份,足以抹除您不是大儒的不足。”
“能得大唐太子为主考官,成为大唐太子的门生,这些学子高兴还来不及呢。”
李承乾听得越发心动。是了,他堂堂太子,给一群白身书生,或是刚刚进士及第的书生当座师,算是他们捡了便宜了。
“诸位可有什么好主意,能让孤争取到主考官一职?”
李承乾皱紧眉头道:“如今朝堂上各方争得面红耳赤,不相上下,父皇却一直没有表态,我们想拿下主考官,怕是没这么容易。”
最重要的是,洛阳刺史案后,父皇对他态度大不如前,经常挑刺,得知他想当科举主考官的话,估计不会同意。
他没将这个顾虑说出来,不是他,是东宫的人也行,只要能将主考官位置攥到东宫手上即可。
“殿下何不从太子妃那边入手?”陆德明忽然道。
众人微愣了下,随即反应过来陆德明指的是什么,纷纷附和。
“没错,太子妃出自武功苏家,是正儿八经的书香世家。四大世族被庆国公弄垮台后,论起学问,就数这些书香世家最有影响了。”
“苏家在这方面人脉广,有他们帮忙,魏王他们想抢过我们就不容易了。”
“太子妃的伯父苏瑁乃是当初的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又娶了南昌公主,在陛下面前尤为说得上话。”
众人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怎么让苏家配合,说动陛下将这次秋闱科考交给李承乾。
李承乾面色却不太好看,但是他也清楚,他们说得有道理。
他是不喜欢太子妃苏氏,苏氏代表的苏家,却是他如今迫切需要的支持。再者,有苏氏在,只要他不做得太过分,苏家也必然会选择他。
陆德明瞥了数眼李承乾,他清楚太子和太子妃关系不好,太子素来不喜欢这个陛下安排的,过于循规蹈矩的太子妃。
可是,这种利益联姻,喜不喜欢是次要的,利益连结才是首要的。
他低声规劝道:“太子妃毕竟是太子妃,殿下纵然不喜,现今也该做做表面功夫,否则苏家那边不好交代。”
用不着的时候,冷落就冷落了。现在要苏家帮忙,总不能还冷落他们嫁到东宫女儿。
李承乾沉着脸,“孤知晓了,会妥帖处理好此事。”
闻言,陆德明没再过多废话。太子有时行事是荒唐狂悖了些,但并非不知轻重。他既答应了,便意味着至少会做好表面功夫。
在场幕僚面面相觑,假装没有听见太子和陆德明之间的话。
陆德明是教导太子的老师之一,有规劝太子之责,地位与他们不一样,劝太子修复与太子妃的关系并不打紧,他们只是幕僚,却是不好开口置喙太子后院的家事。
汉王李元昌捋了捋颌下短须,提及了另一个人。
“除了苏家,还有一人,他能帮忙的话,此事就成了大半。”
李承乾沉吟:“王叔说的,可是舅舅?”
“正是,长孙丞相深得陛下看重,他一句话,顶得过苏瑁十句。彼时朝堂上有苏家,陛下那里有长孙无忌,殿下担任主考官之事,便十拿九稳了。”
实际上,李元昌觉得,只要长孙无忌站在他们这边,秋闱科举的主考官,必然是会落在他们东宫党派上。
朝堂上除了各方势力,多得是见风使舵的人。一旦长孙无忌表露了态度,许多人便会调转风向,转而支持东宫。
李承乾眼睛先是亮了一瞬,随即又叹了口气,摆手道:“此次与我相争的人有魏王,同为外甥,舅舅平素又与庆国公交好,颇为看重他这个女婿。”
“此回,怕是不会帮我,这条路走不通。”
当初洛阳案发,长孙无忌就没有帮他,李承乾不认为这次长孙无忌会帮他。
李元昌冷笑,“殿下,您与魏王是同为长孙无忌外甥,但您才是东宫,才是大唐未来的天子。”
http://www.c8e.cc/20036/15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