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四合院里的变化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重生都市仙帝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快穿101次:男神,帅炸天!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枯坐三千载,我破庙石像人前显圣
厉元朗水婷月全文免费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正义的使命最新章节
踏碎凌霄日,棒染诸佛血!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不孝子?白眼狼?” 刘光天嗤笑一声,“我要是不孝,每月能给你养老钱?我要是白眼狼,能在你生病的时候给你买药钱?是你太偏心,一碗水端不平!
你要是真把我当儿子,能几十年不管不顾,把所有好都给我大哥?”
“你丫给老子闭嘴!” 刘海中急了,抬脚就想踹过去,可腿上有风湿病,
刚抬到一半就疼得他龇牙咧嘴,差点摔着。
徐春妮连忙扶住刘海中,对着刘光天想骂两句,
可看着刘光天那紧绷的神情,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闫埠贵假心假意地连忙上前打圆场,一边搓着手一边劝:“行了行了,都别吵了!
光天,你这五毛也算是尽了心意,五毛刚好买三贴药膏,够用一阵了!”
他转头对着刘海中,语气带着劝诫:“老刘,你也别嫌少,光天确实难!
话说,你也该好好反省反省,以后别再给光齐寄钱了,留着自个儿用!
晚辈孝顺是应该的,可也得是儿子孝顺爹,哪有爹倒贴儿子的道理?
新鲜了欸!别到时候自个儿手里没钱,真落得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秦淮茹也附和着劝:“老闫说得对!刘大爷,五毛钱也不少了,够买几贴药膏的,
您就拿着赶紧买药膏去吧,别再闹了!没看您都疼成啥样了,遭罪的不还是您自个儿?”
刘海中疼得直哼哼,被徐春妮扶着,看着脚边的五毛钱,又扫了眼周围的众人,
嘴里嘟囔着:“你们…… 你们咋就好赖不分,就知道帮着他……”
扶着他的徐春妮赶紧劝:“老头子,别说了,咱赶紧先回屋,我去给你买药膏。”
说着,弯腰捡起那五毛钱,硬拽着刘海中往家里走,
刘海中还一瘸一拐地回头嚷嚷:“这事儿不算完……”
刘光天看着刘海中远去的背影,冷哼一声,冲着几人点了点头,
带着媳妇转身回屋了,屋门 “砰” 地一声关上。
闫埠贵看着他的背影,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嘴里还嘀咕着:
“真是的,好话劝不住糊涂人!五毛也是钱啊,前两年能买两根冰棍,现在能买三根,
可不能浪费!当爹的倒贴儿子,真是新鲜了欸!以后有他后悔的时候!”
刘清儒见状,盯着他有些好笑地问:“老闫,这也能算稀罕事儿?”
话毕,他也不等闫埠贵有什么反应,对着刘继祖、何雨水、娄晓娥、薛小凤几人扬声道:
“行了行了,都赶紧回家吃早饭去!吃完饭该忙活的忙活,别在这儿耽误功夫了!”
秦淮茹也笑着对娄晓娥和薛小凤说:“要不,都去我那儿,咱凑一块儿吃点?
我早上熬了粥,还煮了几个鸡蛋!”
“别介,淮茹姐,我一会还有事,可没工夫好好吃早饭!”
娄晓娥摆了摆手,转身就往屋里走,“回见啊!”
薛小凤也对着刘清儒和秦淮茹摆了摆手:“铁柱哥,嫂子,
我们也回去了,早饭我们早吃过了!回见!”
说着,牵着俩孩子,撒丫子往月亮门方向走了过去,没一会儿就没影儿了。
闫埠贵一声不吭地也跟着走了,嘴里还嘟囔着:
“倒贴儿子不算稀罕事儿?敢情我少见多怪了?”
院里很快就清净了下来,只剩下刘光天家紧闭的屋门,
还有刘清儒一家子,边往回走还在嘀咕着什么。
日头渐渐爬高,金灿灿的阳光透过四合院的灰瓦屋檐,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院角老槐树上的蝉扯着嗓子叫,一声接一声,反倒更衬得院里静得慌。
吃过早饭,院里该忙活营生的人陆续出了院子。
等人都走光,院里剩下的依旧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各自守着自家的屋子。
冷清得能听见墙根背旮旯儿里蛐蛐的低鸣,连风吹过槐树叶的沙沙声都听得真切。
这南锣鼓巷的四合院,搁早年间哪是这般光景?那会儿一大家子挤在一间屋里,
大人上班、孩子上学,早晚时分院里满是欢声笑语。
做饭的油烟味飘满整个院子,孩子们光着脚丫子追跑打闹,街坊邻里碰面就搭话:
“劳驾,借过一下您!”
“回见啊,明儿再逗闷子!”
热热闹闹的,连墙缝里都透着烟火气。
可到了如今这光景,冷清倒成了常态,院里常驻的,清一色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
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还是时代变了。
打 1968 年改革开放这几年,北京城那真是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
原先胡同里坑坑洼洼的土路,下雨就泥泞不堪,如今都铺成了平整的水泥地,
自行车流不断,叮铃哐啷的车铃声此起彼伏,偶尔还能看见小轿车在街上跑,
大爷们见了都得念叨:“新鲜了欸!这玩意儿搁前些年,四九城也没几辆!”
高楼大厦也一栋接一栋冒出来,东单、西单盖起了不少百货大楼,
玻璃橱窗擦得锃亮,里面的商品摆得满满当当,成衣、家电、零食啥都有。
大妈们凑一块儿就说:“甭提过去,那会儿有钱有票都买不着东西,
连块皂角都得省着用,哪像现在,啥都能买到!”
街上还多了不少个体户摆摊,卖水果的、卖小吃的、修家电的,
吆喝声此起彼伏,热闹得很;
公共汽车也多了线路,车身上刷着崭新的颜色,站台前总有人排队,
不像过去,想坐车得等半天,挤上去还得扛着大包小包。
日子越来越好过,年轻人的心思也都活泛了,谁还乐意窝在胡同里的老四合院里?
一来是城里盖了不少单元楼,亮堂又宽敞,还有独立厨房卫生间,
通了煤气和自来水,拧开龙头就有水,点上煤气就能做饭,别提多方便。
不像老宅子,几家共用一个水龙头、一个公厕,夏天味儿大,冬天冻得慌,别扭得很。
但凡有点能耐的年轻人,都已经在单位分了房,撒丫子搬出去住了。
一位大爷拍着大腿:“敢情这老宅子是留不住年轻人咯!
我家小子搬走那天,跟我说‘爸,这单元楼住着舒坦,您也搬过去呗’,
我可去你大爷的!这老院子住了一辈子,哪儿舍得?”
二来是年轻辈都忙着往外奔,没心思窝在家里。
改革开放后,不少人辞了铁饭碗,像何雨水和刘继祖,瞅准了时机开起五金小卖部,
螺丝、铁丝、水管子啥都卖,生意红火得很。
娄晓娥脑子更活,凭着设计新潮开起了成衣铺,
剪裁的衣裳时髦又合身,生意也好得不得了。
更有不少胆大的年轻人奔着南方去闯荡,都说那边买卖好做,机会多。
就算没出去的,也都在单位忙得脚不沾地,早出晚归,院里难得见着他们的影儿。
有老人打趣:“现在的年轻人,忙得脚底下拌蒜,连回院儿看看的功夫都没有!”
http://www.c8e.cc/20996/5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