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如何拯救德意志 >第351章 爱离别 怨憎会 求不得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51章 爱离别 怨憎会 求不得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难道我从明年起也得干这种事不成?”

  1933年12月24日。

  哪怕此时轴心国的阴谋正在暗处悄然滋长,仍旧要像是在享受残存不多的和平似的,皇宫里正为圣诞前夜举行盛大的舞会。

  莱因哈特参加舞会,却看见姐姐芙蕾德莉卡身边围满了追求者,不由得苦笑着摇了摇头。

  明年他也将成年。

  到时候,他也该像芙蕾德莉卡一样正式踏入社交界,寻找结婚对象。只是眼前姐姐在婚姻市场上奔走的样子,实在让他打心底生出厌烦。

  “哥,你担心什么呢?你又不用像那些人一样,连肝胆都掏出来似的献殷勤。你只要站着不动,小姐们就会蜂拥而至。”

  “我就是讨厌这种事啊,克里斯蒂安。”

  听了只比自己小一岁的弟弟克里斯蒂安的话,莱因哈特重重叹了口气。

  作为长子,他当然清楚自己必须迎娶一个门当户对的名门闺秀来延续家族血脉,可无论如何,他都不愿意陷入那种令人头痛的局面。

  ‘更何况,多数靠近我的女人,看重的并不是我,而是父亲和我们的家族。’

  这也是芙蕾德莉卡身边追求者蜂拥而至的原因之一。

  且不论她身上混有的皇室血统,她还是皇帝的外孙女,同时又是汉斯·冯·乔的长女。光是这些名头,再加上她那无可挑剔的美貌,就足以令年轻的求婚者们为之倾倒。

  “看样子,弗蕾迪姐姐倒是乐在其中啊。”

  “姐姐就是姐姐嘛。”

  原本就是那种不站在所有人头上便绝不安心的女子。与其说恋爱,她更喜欢沉浸在书本里。而与此相比,莱因哈特更像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

  “话说回来,哥你觉得他们当中,谁最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姐夫?”

  “这个嘛......有几个人呼声很高。”

  比如奥托·冯·哈布斯堡大公——奥地利-匈牙利帝国皇位继承人,去年访德时便对芙蕾德莉卡一见钟情,如今留在柏林的时间甚至比在维也纳还多。

  还有梅克伦堡-什未林大公的次子克里斯蒂安·路德维希公爵,那模样几乎像是姐姐的贴身侍从一样,一刻也不肯离开。

  更有传闻,说是他们的堂叔,希腊王子保罗斯,也已向姐姐求婚。

  不过父亲对此颇为不满,原因不是十三岁的年龄差,而是血缘过近。

  “还有朱公子呢。”

  克里斯蒂安抿嘴偷笑,指向人群中正用小狗般眼神望着芙蕾德莉卡的朱奠煊。

  然而,他在这群求婚者中分量极轻。

  虽说是皇族,但所属的那个朝代,早已消失已久。

  如果他有野心,也许将来能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复辟王政,可问题是,朱奠煊本人看上去并没有成为王的意愿。

  父亲也说过,若是大明能复辟,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与他无关。

  若朱公子真想迎娶芙蕾德莉卡,那就必须拿出能令父亲和姐姐都心服的其他筹码。

  “算了,我们说再多也没用。最终的选择还是在姐姐手里。”

  “嗯,说得也是。”

  “不过,比起这个,我更担心的是国际局势。”

  自从墨索里尼提出“欧洲的国际关系将以巴黎、罗马、华盛顿和马德里相连的线为轴心而改变”这句话后,法国及其盟友们便被称为“轴心国”。他们正磨砺着爪牙,随时准备撕咬德意志帝国。

  而远东局势同样动荡。

  去年,日本首相被军官刺杀,此后日本便迅速向轴心阵营靠拢。

  就在最近,父亲提及,因一位被称为“东北王”的将领积伤成疾不得不退出战场,日本的侵略野心更是急剧膨胀。

  他们甚至还挑起了热河事变,图谋进犯山海关。尽管日军最终败退且损失惨重,但日本政府却借此干脆退出了国际联盟。

  因此,欧洲的知识分子们都忧心忡忡,口口声声说:五年之内,第二次世界大战必然爆发。

  “要是爆发战争,哥你也会去参战吗?”

  “你这话什么意思?”

  “我本来就打算从军,所以无所谓。但哥你不一样吧。”

  听到弟弟的话,莱因哈特沉默了。

  没错,他厌恶战争。与其说厌恶,不如说是由衷的憎恶。

  “可我还是得去。”

  毕竟他是霍亨索伦家族的子嗣,是德意志帝国的贵族。

  当祖国陷入危机,个人的喜恶都必须让位于职责。

  “那你最好早点结婚。”

  “什么?”

  “说不准哪天出事,总得先留个后吧。”

  “唉......竟然还真会变成这样啊。”

  莱因哈特露出疲惫的神情,无奈地笑了笑。

  不管怎样,终究逃不开命运——结婚这一关,迟早要面对。

  ......

  “从今天起,这个孩子就由戴高乐上校您来照顾。”

  1934年的晨曦初升之时,刚刚晋升为上校的戴高乐呆立着,茫然望向那个怯怯地注视自己的小女孩。

  这孩子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我的家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后,戴高乐眼前那个即便把年纪再往上拔,也不过是十几岁,正是懵懂稚嫩年纪的国家骑士团成员,解释了她的存在。

  “说是我要照顾的孩子?”

  “正是如此。依照弗朗索瓦·德·拉·罗克执政官的命令,为了对‘教化对象’的子女进行社会再教育,便将他们交给像戴高乐上校这样对祖国忠心耿耿的爱国者家庭收养。”

  所谓“教化对象”,就是那些被押往马奇诺村,或被当作示众而处决的社会主义者、反政府分子的孩子们。如今,他们被强行与父母分离,其中一个,就被硬生生丢到他的家门口。

  “......虽说法律刚通过不久,但没想到他们真敢这么做。”

  祖国究竟在去往何处?

  戴高乐只觉头痛欲裂,胸中翻涌着难以忍受的愤懑,几乎要呕吐。

  “......这是一项崇高的使命,为了在拉·罗克执政官的领导下净化伟大的法兰西,希望您能全心承担。”

  说话的无名骑士团员,脸上也显出勉强压抑的神色,仿佛在极力掩饰心中的不安。

  戴高乐原以为眼前这人只是那些不辨是非、争先恐后投身骑士团的年轻莽夫之一,没想到竟还留有一丝良知。

  “你叫什么名字?”

  “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ois Maurice Adrien Marie Mitterrand),上校阁下。”

  面对戴高乐带着好奇的询问,年轻骑士挺直身子回答。

  戴高乐当然不会知道,他眼前的青年,日后会与自己一同成为法兰西最知名的总统之一。

  不过此刻,他仍只是战间期众多迷失方向、做出错误选择的年轻人之一。

  “你得再学会一点——如何隐藏自己的表情。”

  “!”

  戴高乐的提醒让密特朗惊愕地瞪大了眼睛。

  “执政官的意思,我明白了。”

  “......”

  “你先下去吧。”

  幸好,戴高乐并无意将密特朗那一瞬的动摇告发为不忠。

  “......明白了。感谢您的教诲,上校阁下。”

  密特朗带着真诚的谢意离开后,戴高乐点了点头,却又看向屋中被留下的孩子,重重叹息。

  他身后的妻子,伊冯娜·戴高乐(Yvonne de Gaullec),也同样脸色难看。

  “夏尔,拉·罗克执政官是疯了吗?竟把这样年幼的孩子强行与父母分开,还像奴隶一样丢给陌生人照看......这根本不是人干得出来的事!”

  “我明白,伊冯娜。但执政官的命令,我们违抗不了。”

  否则,戴高乐夫妇的孩子们,也会落得同样的下场。

  就像这个孩子一样,被强行带走,交给陌生人。

  ——尤其安娜,会落得更可怕的境遇吧。

  戴高乐的小女儿安娜·戴高乐患有唐氏综合症。

  虽然还未立法,但继犹太人和社会主义者之后,越来越多人鼓吹“清除”那些被视为祖国的羞耻、毫无用处的残疾人。戴高乐甚至不敢想象,那样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先去准备点热水吧。不能让孩子就这么待着。至少既然来了,就得把她当成我们的孩子一样对待。”

  “好吧......可怜的孩子。”

  伊冯娜带着怜悯的目光看了眼少女,转身去浴室放热水。戴高乐则跪下身,试图安抚那仍在发抖的孩子。

  “你好啊,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

  “伊、伊莲。我叫伊莲。”

  “很高兴认识你,伊莲。我叫夏尔。”

  戴高乐的声音依旧低沉冷硬,却比其他大人多了一分温和。伊莲心里稍稍安定,怯怯地点了点头。

  “你父母呢......”

  “穿黑衣的人把他们带走了。因为......因为他们写了批评拉·罗克执政官的话。”

  “......”

  听着伊莲颤抖的声音,戴高乐默默闭上了眼。

  看来,伊莲的父母是那些几乎被彻底消灭殆尽的反对派记者或作家。

  而那些穿黑衣服带走他们的,毫无疑问,就是秩序保安局的特务。

  “叔叔,带我来的那个人说......我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是真的吗?”

  “我也不知道。”

  戴高乐无法欺骗,也不能说出残酷的真相,只能轻抚伊莲的头。

  “不过,也许还有希望。就在叔叔家里,慢慢等一等吧。”

  “......嗯。”

  伊莲低低应了一声。

  戴高乐胸口一紧,仿佛有钝痛袭来。

  “甘末林将军,您是对的。”

  这是悔恨与愧疚的痛楚。

  ......

  “阿拉基斯坦大使,西班牙政府的答复依旧如故吗?难道你们真打算眼睁睁看着法西斯像在法国那样占领西班牙不成?”

  “抱歉,总理阁下。对此我无可奉告。”

  望着西班牙大使路易斯·阿拉基斯坦·奎韦多(Luis Araquistáin Quevedo)那张无力的面孔,汉斯忍不住吐出一声叹息。

  那是满是失望的叹息。

  “西班牙果然没救了吗。”

  看来是美国爆发了内战,反倒让历史中的西班牙内战逐渐消失了。

  即便爆发,恐怕也是国民派获胜。

  毕竟国民派的前身“国民阵线”眼下就要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胜出,可共和派即便德国主动伸出援手,他们也毫不领情,反而只顾着内讧。如此下去,凭什么赢?

  此局已然无解。

  “我明白西班牙的意思了。大使阁下,请回吧。”

  “是,总理阁下。”

  阿拉基斯坦大使耸着肩,满是无奈地离开了汉斯的办公室,似乎他自己也对本国政府的局势感到郁结。

  “啧,真是麻烦了。”

  西班牙虽说早已衰败不堪,沦为二流国家,但若彻底陷入法西斯之手,轴心国的腾挪空间无论如何都会大大增加。

  然而,那些共和派朋友不仅坏了与一直支持人民阵线的苏联的关系,还因惧怕红色与无政府主义者的离心,硬是将德国的援手推开。

  在这种局面下,汉斯能做的实在有限。

  没有名分,他们不可能轻易插手西班牙。

  “既然如此,就只能把葡萄牙也拉过来了。”

  如今的葡萄牙正处在安东尼奥·德·奥利维拉·萨拉查(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的独裁统治之下,既未投向任何一方,也在维持中立。

  而且萨拉查虽为独裁统治,却只求清贫自守,并非法西斯的同道。在历史上甚至被称为“没有独裁者的独裁制国家”。

  正因如此,在原本的历史中,他虽未在二战中直接参战,却对同盟国表现出了足够的友善。

  毕竟葡萄牙自古便是英国的传统盟友,哪怕在一战时也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参战过。

  “萨拉查若见西班牙法西斯化,必然会感到威胁,得想办法劝动他。”

  西班牙这一头也不能彻底放弃。

  就算只能拉拢部分共和派,也得凑出一副牌来。

  若是伊比利亚半岛全数落入轴心之手,最糟糕的情况便是直布罗陀海峡被封锁,与亚洲的联系将会举步维艰。

  “哈......除此之外,还得想办法应对所谓的马奇诺村......”

  根据情报部门历尽辛苦搜集到的情报汇总之后得出的结论:拉·罗克正在马奇诺建造村庄,企图用混凝土建筑绕过《桑苏西条约》,打造出国境防线。

  若非汉斯有前世的眼光,恐怕根本看不出这一点。

  当然,除非法国下血本中的血本,他们也不可能把整条国境全数堆砌成“马奇诺村”——不,马奇诺格勒。但只要在各处要地建上一圈,就足以让进军变得极其艰难。

  “虽说早就为要塞战、巷战作了充分准备,但世事难料啊。”

  好在他早有预见,正逼着曼施坦因等参谋们拼命钻研办法,总能找到对策的。

  世上本就没有真正的铜墙铁壁。

  “该死的青蛙佬!建这种鬼玩意是要害死谁啊?!”

  所以,远处仿佛能听见的曼施坦因的咆哮声了——就当没听见吧。

  喜欢如何拯救德意志
  http://www.c8e.cc/22061/3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