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第69章 白军入驻太平镇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9章 白军入驻太平镇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一九四九年农历十月十八日,太平镇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雪。

  整个夜晚,房前屋后都爆响着噼噼啪啪地脆裂声。

  翠竹在积雪的压迫下断为数节。

  清晨极目四望,原野白茫茫一片,平时熟悉的乡间小路没了。

  庄稼也没有了,有的只是一个崭新的银白世界。

  这是抗战胜利后第一场雪,所以格外叫人爽心悦目。

  大家都觉这将是太平镇万世太平的良好开端。

  说实话,这场雪来得有些早,以往都是在冬、腊月才会下,

  但是太平镇的乡民并没感到有什么不好。

  瑞雪兆丰年,不消说明年一定又是一个好年。

  柳家祠堂的院坝里积雪盖足,超男、英莲姐妹正在忘我的堆雪人,小手指冻得像胡萝卜。

  而柳报国却骑在祠堂朝门的石狮上摇头晃脑地背诵: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回来,冷不死你两个东西?”

  母亲的喝斥惊醒了沉醉于雪人面前的姐妹俩。

  超男和英莲吹着红肿的手踢着积雪赶紧往屋里跑。

  “看你们,鞋子里都塞满了雪,砍脑壳的,冻死你……”

  母亲一边为超男抖着身上的雪粒,一边对英莲道:

  “英莲,叫哥和爸吃饭!”

  英莲噘着嘴,老不高兴地扯着喉咙对着戏楼底下吼叫:

  “爸,哥,吃饭哟!”

  柳金源一家六口,十岁的大儿子报国,八岁的大女儿英莲,六岁的二女儿超男。

  还有一个半岁的儿子叫青青,正窝在箩筐里。

  一家人除了青青外,都有滋有味地喝着萝卜稀饭。

  一碗鲜红的泡海椒顿在桌子中央,脆脆地嚼上一口两口,额头上就冒细汗,逼人的寒气顿时减去很多。

  一家人刚吃个半饱放下碗,街上香茗楼的黄五尔就直冲冲地进了屋。

  他一把拉着柳金源的手: “有急事。”

  黄五尔自己坐了,另一手解开棉袄最上面的两颗钮扣,喘着粗气。

  “高先生让我给你们传个话,罗广文的部队今晚要驻扎在柳家祠堂,叫你们外出躲一阵。”

  高先生十分清楚白军的一贯作风。

  虽然明里是主动投诚,但官匪流毒太深,一时半刻为害乡里的痞性难以根除。

  高先生昨天下午一探听到罗广文部金城县的一个团今晚要驻扎在太平镇,立即想到了宏伟的柳家祠堂。

  他断定那里必将是部队的首选栖身之地。

  高先生怕这些溃败的白军狗急跳墙乱咬乱叫,所以打发黄五尔来报信。

  黄五尔道:“柳老先生已嘱咐过,让你们去平安乡报国外婆家躲几天,那地方偏僻又不通公路。”

  黄五尔交待完毕,柳金源夫妇就着手收拾东西。

  贵重物品没有,粮食又搬不动的,有几十块腊肉、两只小猪崽和四只鸡。

  他和妻子七手八脚把猪崽和鸡绑了,腊肉也用尼龙口袋装好。

  “猪崽也背到我娘屋里?”妻子胡氏问柳金源。

  “不是,你先背着青青,带着报国、超男、英莲先走。”

  “我把猪崽和鸡送到街上叫杜文骏帮我们看管两天,然后转来背着腊肉随你们母子四人来!”

  当柳金源从街上回到柳家祠堂,妻子和孩子们正巴巴地盼着。

  他不由皱了眉头,冲胡氏一瞪眼:“哎呀,你们还没动?”

  “孩子们要等你回来一起走。”胡氏无可奈何地说。

  “等我?等我?”柳金源不由发怒了:

  “他们细娃腿短,半里路要走老半,再说我还得给他们那几家传个信,你们先走,我随后就来。”

  胡氏见一向温存的丈夫动了怒,就不再多言,用背篼背了半岁的青青,率领孩子们出了祠堂朝门。

  柳金源先去汪秀民家,见他夫妇正忙手忙脚地收拾东西,就冲汪秀民一点头:

  “二老表晓得了不?那个白军……”

  “晓得了,晓得了,是哥哥捎的口信。”

  汪秀民一边飞快地收拾东西,一边飞快地说。

  “那其他两家呢?”

  “李啸林两口子比我还先晓得,刚才也过来打过招呼。”

  “只是贾老表贾新河一家,前些天他老婆的叔父死了,一家老少昨天就去了,把一个门交给了铁将军。”

  汪秀民有些担心的说道。

  “那贾老表也是,都不留一个人看屋,他老婆的叔父我也不知住哪里。”

  “万一糊里糊涂地在今夜赶回来,这不正好撞在枪口上?”

  柳金源叹着气跺着脚道。

  “担心也是多余的,隔场五里先问盐米。”

  “拢街了他们总会听到一点风声,听到风声他们自然晓得躲。”

  汪秀民一切收拾妥当,掏出铁锁准备锁粮仓,他家的粮食不少。

  “还锁个啥?白白的损失一把锁,锁君子还锁得了小人?”

  柳金源摇摇头,然后回到屋里,背了腊肉,门也不锁就匆匆追老婆儿女去了。

  贾新河一家老少太阳偏西才回到柳家总祠堂,他们尚未获悉柳家祠堂就要驻扎白军的消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紧跟着贾新河一家人踏进柳家总祠堂那道坚实门槛的是趾高气扬的柳金彪。

  他一拐一拐比任何时候都光彩,因为他的后面有六七十条枪。

  是罗广文部整整一个连,个个荷枪实弹。

  一阵“得得”声音响起,三匹身负重荷的战马最后跨进了柳家祠堂的大门。

  疲惫不堪的士兵分四个横队站在院坝里原地踏脚。

  一尺厚的积雪在他们的皮鞋下面“吱吱”地飞溅。

  骡马嘶呜着,马尿哗哗地流了出来。

  刹时,原本寂静的柳家总祠堂平添了一种喧嚣和骚臭。

  迎着雪花,六十里徒步跋涉,军人们抖擞的精神早已消失殆尽。

  尽管此次极力封锁行动的目的,但向红军投降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在士兵中悄悄传递。

  作为军人,耻辱莫过于向敌军投降,所以他们的精神也就一蹶不振。

  大部分士兵此刻盼望的是吃饭和睡觉,除此以外他们不再有精力考虑其他。

  更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已自毁于这支不仁之师。

  这支队伍尚未撤离金城县之前,三连连长孙书就名正言顺地脱离了这支部队。

  他找铁哥们林三山团长交了心:为了汤若水,他不能随部队一起开发大巴山。

  林团长慨然允许,并说道:

  “你去找红军驻县代表,就说你愿意就地投诚。”

  带上你的证件向红军代表要一纸文书,证明你是主动投诚回乡。”

  喜欢显微镜下的太平镇
  http://www.c8e.cc/23067/6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