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明末封疆 >第663章 隆昌疑案(十一)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663章 隆昌疑案(十一)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无数支毛笔在纸上飞速滑动,记录着百姓的血泪控诉;无数张按满红手印的诉状被分类、整理、归档;各种地契、借据、账本等物证堆满了一张张桌案。

  而在这片繁忙喧嚣之中,魏渊,这位大明的柱国,此刻却伪装成一名毫不起眼的督查行署低级书吏,穿着普通的青衫,抱着一摞文书,无声地穿梭在各个忙碌的堂口之间。

  他时而驻足在一旁,静静地聆听一位老农泣不成声地诉说家产如何被夺;

  时而拿起一份刚录好的口供,快速浏览,目光在关键的人名、数字上稍作停留;

  时而又走到堆积如山的万民书前,看着那密密麻麻、代表着无数苦难与希望的红手印,眼神深邃,看不出喜怒。

  没有人注意到这个沉默的“小吏”。

  但他却如同一个无声的见证者,亲历着这民意沸腾的洪流,感受着这积压了太久的愤怒与期盼。

  每一份口供,每一件证物,都在他心中汇聚、勾勒,最终拼凑出郭家及其党羽在隆昌县无法无天、巧取豪夺的完整罪证图卷!

  民意昭昭,铁证如山。

  魏渊知道,清算的时刻,即将到来。

  连续数日不眠不休的统计、录供、整理,隆昌县衙几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文书工坊。

  堆积如山的万民书、血泪控诉的口供笔录、以及那些伪造的契约、强塞的借贷字据、乃至记录着郭家巧取豪夺的私账……

  无数铁证被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汇集到顾寒的案头。

  看着眼前这足以将任何豪强巨族碾碎成齑粉的如山罪证,顾寒心中最后一丝犹豫也烟消云散。

  民意汹涌,铁证如山,郭家之罪,罄竹难书!

  假借朝廷新政之名,行欺压盘剥之实,与贪官污吏勾结,侵吞民产,逼死人命……任何一条,都足够抄家问斩!

  时机已然成熟。

  顾寒深吸一口气,提起那支代表着督查行署权威的朱笔,在一份早已拟好的公文上,用力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那方鲜红的大印。

  “传令!”

  顾寒的声音在肃穆的大堂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即刻向云顶寨郭家,下达拘传文书!命郭孟启及一应涉案管事,即刻至隆昌县衙投案,接受讯问!若敢抗命不从……”

  他目光扫过堂下肃立的军官和散衣卫头领,语气骤然转冷:

  “则以暴力抗法论处!授权新军第一镇、并协调各路官军,准备强攻云顶寨,缉拿所有案犯,遇有抵抗,格杀勿论!”

  “得令!”

  军官与缇骑头领抱拳领命,声音铿锵。命令迅速被传达下去。

  整个隆昌县的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致!

  城内的官兵们开始检查器械,分发弹药,做着临战前的最后准备。一架架攻城梯、撞木被从库房中推出。

  所有人都清楚,云顶寨墙高壕深,郭家蓄养的家丁仆役据说有上千人之多,且不乏亡命之徒,若其真依仗山险负隅顽抗,必将是一场硬仗,血流成河几乎不可避免。

  顾寒同样面色凝重,他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甚至向魏渊请示了强攻的具体方略。

  魏渊只回了他一句话:

  “按律行事,不必顾忌。”

  然而,就在这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时刻,一个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消息传来了。

  拘传文书下发仅仅半日之后,一队人马竟从云顶寨的方向缓缓而来,直奔隆昌县城!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为首者,赫然便是郭家如今的实际主事人,那个在顾寒和所有人预想中必然会武力抗法的郭孟启!

  他没有披甲,没有带大队武装家丁,只带了寥寥数名随从,穿着象征士绅身份的斓衫,神色看似平静,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倨傲,仿佛不是来投案,而是来赴一场寻常的宴会。

  他就这样,在无数官兵、衙役以及闻讯赶来围观的百姓惊愕、疑惑、愤怒的目光注视下,从容不迫地走到了县衙大门前,对着守门的差役淡淡地说了一句:

  “隆昌郭孟启,应督查行署传唤,前来报到。”

  消息如同插了翅膀般飞入后堂,正与属下推演强攻方案的顾寒听到禀报,猛地站起身,脸上写满了错愕与难以置信。

  “什么?郭孟启……自己来了?还如此配合?”

  顾寒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

  这完全不符合郭孟启一贯嚣张跋扈、目无王法的作风,更与郭家之前逼死尹志刚的狠辣手段大相径庭!

  事出反常必有妖!

  顾寒立刻意识到,郭孟启此举绝非简单的认罪伏法。他要么是有着绝对的自信和底牌,认为即便到了公堂之上也能安然无恙;要么,这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更大的阴谋的开端!

  “升堂!”

  顾寒压下心中的惊疑,整理了一下官袍,面色沉凝地向外走去。

  他倒要看看,这个郭孟启,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而隐藏在幕后的魏渊,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倒是心静了下来。

  “果然……沉不住气,要亮底牌了吗?也好,省得我再费手脚去攻那龟壳。就让我看看,你郭家背后站的,究竟是哪路‘神仙’!”

  隆昌县衙大堂之上,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三班衙役手持水火棍,分列两侧,虽竭力挺直腰板,却难掩面对郭孟启时的那一丝习惯性的畏缩。

  堂外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个个伸长了脖子,屏息凝神,等待着这场期盼已久的对质。

  顾寒端坐于“明镜高悬”匾额之下,一身督查行署专员的绯色官袍衬得他面色愈发严肃。

  他目光如电,直视堂下那个神色倨傲、负手而立的郭孟启,猛地一拍惊堂木!

  “啪!”

  清脆的响声震彻公堂。

  “堂下何人?见到本官,为何不跪!”

  顾寒的声音带着官威,厉声呵斥。

  按照律法,平民涉案上堂,必须跪听审讯。顾寒此举,既是程序,更是要在气势上先压住这个嚣张的豪强。

  然而,郭孟启闻言,非但没有任何惧色,嘴角反而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讥讽笑意。

  他并未回答,只是微微侧头,对身后一名捧着个紫檀木长盒的随从示意了一下。

  那随从立刻上前一步,当众打开木盒,从中取出一卷用明黄色绸缎包裹的物事,小心翼翼地展开——赫然是一幅有些年头、边缘略显磨损,但保存完好的黄绫绢布,上面以端庄的楷书写满字迹,末尾盖着鲜红的玉玺大印!

  圣旨?!

  顾寒瞳孔骤然收缩,心头猛地一紧!

  堂内堂外,所有识得此物的人无不倒吸一口凉气!普通百姓或许不明就里,但顾寒作为省级大员,太清楚这东西代表着什么了!

  那是至高无上的皇权象征!

  郭孟启这才慢悠悠地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优越感:

  “顾大人息怒。非是郭某不敬朝廷法度,实乃身怀皇恩,不敢僭越。天启年间,我郭家先祖有幸,得献一只巧夺天工的‘木牛’于御前,蒙先帝爷圣心大悦,特颁下恩旨:敕封我郭氏一族为‘忠义贡士’,并特许郭家子弟,凡遇审案诉讼之时,可免其跪拜!”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脸色微变的顾寒,以及堂下哗然的百姓,继续道:

  “此乃先帝隆恩,郭某不敢或忘。今日顾大人升堂问案,郭某自当遵从律法,配合调查,但这跪拜之礼,有违先帝旨意,请恕郭某……难以从命。”

  一番话,引经据典,抬出了前朝皇帝的圣旨,直接将了顾寒一军!

  顾寒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他万万没想到,郭家竟然还藏着这么一道护身符!

  前朝皇帝的圣旨,在本朝虽效力大打折扣,而且由于崇祯殉国,天下尚处于动乱状态,效力肯定是比不上太平岁月的。

  但毕竟代表着皇权尊严,除非当朝皇帝明确下旨废除,否则在明面上,谁也不敢公然说它无效。尤其是在这公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

  如果强行逼迫郭孟启下跪,那就是对先帝不敬,这个罪名可大可小,极易被政敌攻讦。

  权衡利弊,顾寒心中纵有万般不甘,也只能咬牙忍住。他深吸一口气,努力维持着声音的平稳:

  “既有先帝恩旨,本官自当尊重。来人,看座!”

  衙役搬来一张凳子,放在堂下侧方。郭孟启微微一笑,竟真的如同做客般,拂了拂衣袍,坦然坐下,那姿态,比顾寒这个主审官还要自在几分。

  主审官的气势瞬间就矮了一截!

  堂下围观的百姓顿时一片哗然,交头接耳之声四起。

  “天爷!郭家竟然有圣旨!”

  “见了官老爷都不用跪?这得多大的恩宠!”

  “怪不得郭家这么横!原来手眼通天啊!”

  “这……这官司还怎么打?官老爷都奈何不了他?”

  民众的议论声中,充满了震惊、畏惧以及对官司前景的担忧。

  郭孟启这一手,不仅化解了顾寒的下马威,更在舆论上再次树立起郭家权势熏天、不可动摇的形象。

  顾寒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能吏,初期的被动之后,他迅速调整了策略。跪不跪只是形式,关键还是要看证据!

  他定了定神,不再纠缠虚礼,直接切入正题,将连日来收集到的如山铁证,一桩桩、一件件,开始凌厉发问。

  从如何假冒官差推行所谓的“合作农庄”,到如何欺骗不识字的百姓在空白契约上按手印,再到如何以“入伙费”、“借贷”等名目强行夺走百姓田宅,甚至逼出人命……顾寒问得条理清晰,证据链完整,言辞犀利。

  然而,面对这些足以让任何普通人万劫不复的指控,郭孟启却始终面不改色,甚至懒得亲自回答。

  他只是微微侧头,看向身旁一名早已等候多时、戴着方巾、眼神精明的中年状师。

  那状师立刻上前一步,躬身向顾寒行了一礼,然后开始代为答辩。
  http://www.c8e.cc/24320/6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