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大唐极品帝婿 >第1014章 砍向世家命脉的一刀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014章 砍向世家命脉的一刀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礼部正堂,当世大儒孔颖达,与礼部尚书王珪,对坐案前。

  案上还摆着一壶刚沏好的雨前龙井,水汽袅袅缠绕着两本书册,不大的厅堂里,油墨香混着茶香,氤氲漫开。

  但堂中端坐的两人,此时已经没了品茗的闲心。

  孔颖达指尖捏着书页,指腹反复摩挲着书页边缘,指腹染上些许印刷时残留的墨迹。

  他已经年逾七旬,鬓角已然染白,一双老眼却依旧清亮,只是眉头拧着,琢磨着王珪方才的话中深意。

  他一辈子都在钻研学说,以儒学入仕,以经学、易学立身。

  从北周到隋再到大唐,守着国子监的讲席,主持编撰的《五经正义》,将晦涩难懂的经学与易学,注解得字字清晰。

  也正是因为,孔颖达一生都待在学术、经注、修史的象牙塔里。

  所以,即便是出身于天底下最大的豪门——孔氏家族。

  但他对朝廷上的阴谋算计,及其背后的弯弯绕绕,并不精通。

  更不能想象,区区一本启蒙小书,又该如何搅得朝堂动荡,给一位大唐贵勋惹来杀身之祸。

  但王珪身为太原王氏的家主,又是江南豪族的执牛耳者。

  历朝历代以来,王家以经书传家,以儒学为立家之本。

  王珪本人更是深耕朝廷多年,如今执掌六部,高居国公爵位。

  他又怎么看不出,这《三字经》背后隐藏的巨大威胁。

  与其说是世家豪族垄断了知识与教育资源。

  倒不如说,是穷困将天下百姓挡在了教育门外。

  光是一部笔画模糊的手抄本,就要耗费数十、上百文,再加上私塾交给老师的束修...

  十条肉干虽然不多,却已经抵得上寻常百姓家里半年的口粮。

  更不要说,一个孩童从幼学启蒙开始,到将来学有所成,反哺家中,其间最少要耗费十数年时间。

  若再算上因孩子入学,导致家里少了个劳动力,平白少了份可观收入。

  一来二去的,读书便成了平民百姓不可承受之重。

  天下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

  这说法虽不客观,更不严谨,但也有相当实例支持其观点。

  但现在,学业中最是昂贵的书籍费用,已经沦落到了市井中的瓜果蔬菜价。

  这也代表着,束缚着天下百姓开智的坚固锁链,已经摇摇欲坠。

  寒门尚能出贵子,而基数更为庞大的天下人,若皆有书可读...

  只要皇帝不昏庸,肯定会以科举取代九品中正,豪门士族已经被逼上了悬崖。

  李斯文这小子,到底图个什么,狠起来连自家都打。

  王珪端起茶盏,却没喝,只是看着茶汤里自己的倒影。

  复杂心绪从眸子里流露而出,又被氤氲的茶香雾气所遮掩。

  轻轻叹了声,放下茶盏时,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孔大家不妨想想,这本《三字经》能在短短几天内传遍关中,甚至传到洛阳,光靠李斯文的力量,可能吗?”

  孔颖达愣了一下,抬眼时,眼角皱纹挤在一起,指着案几上的书册惊道:“王大人,你是说... 陛下在背后推波助澜?”

  “不然呢?”

  化不开的忧虑在心里翻涌,王珪止不住的叹气,拿起桌上的那本印刷《三字经》:

  “孔大家再看这个,墨色均匀,笔画工整。

  虽是印出的书,却比各家府上养的抄书先生,字迹还要清晰、工整得多。

  若那所谓的活字印刷术,只有美观这一个优点,某倒不至于如此忧心。

  可偏偏,这新式印刷术一经出世,便将书价从上百文打到了白菜价。

  更为可怖的是,如何物美价廉,李斯文仍有薄利可赚。”

  知微见着,方知活字印刷何等骇人。

  当初李斯文在私底下夸的海口,要以一家之力供应天下百姓有书可读,而今看来,并不是说说而已。

  王珪不由苦笑一声,目光盯着书页上,那行‘汤峪农庄监制’的小字,眼神复杂,继续说道:

  “敬直曾与某说起,滨河湾还藏着一种新式造纸术。

  虽说成品无论是从留墨、洁净方面,都远不如宣纸。

  但材料来源广泛,无论是麦秆还是破布,皆可造纸,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若有朝一日,书籍的价格被压到一两文的成本,价格比煤炭还贱...再穷苦的家庭也能供出个读书人。”

  等到那时,九品中正制便再也立不住跟脚,世家出身的子弟,再也不能凭着门第入仕。

  王珪心里感慨不止,封伦输得不冤。

  也难怪前朝老臣与关陇势力联合,齐力诬告李斯文私藏玄甲。

  证据确凿,又有证人出场,陛下却仍狠不下心,快刀斩乱麻除了李斯文这个妖孽。

  不谈其他,就凭李斯文手里的印刷、造纸两门技艺。

  早已将世家视作症结的皇帝,也不可能放任世家毁了这道曙光。

  或许是有聪明人早早遇见了今天这一幕,这才不惜代价,哪怕冒着灭族风险,也要趁早摁死李斯文这个威胁。

  只可惜,封伦棋差一着。

  不...差得不止一着,王珪心里忍不住的摇头苦笑。

  敬直与自己说起新式造纸术的那天,还要在新春以前。

  或许早在去年腊月,陛下微服寻访滨河湾时,便已经知晓那所谓活字印刷。

  就连之前让他不明所以的那道旨意——命工部暗中拨给李斯文的那三百斤精铁。

  如今想来,也是活字印刷的提前犒赏。

  也就是说,从那时起,李二陛下便在心里布置好计划,一步步纵容、引导着世家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

  可事到如今,哪怕王珪想要阻拦一二,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法子。

  世家败了,便再无挣扎的余地。

  更不要说,陛下就在旁边盯着,谁家敢下场便是死路一条。

  见孔颖达还沉浸在《三字经》中,完全没理解自己的话中深意,王珪幽幽叹了声,索性将话挑明:

  “而今,渤海封氏已经伏诛。

  杀鸡儆猴之下,前朝老臣损失严重,关陇蛰伏不敢妄动,山东与江南与之利益相关,不好下场...

  若任由陛下与李斯文继续作为,咱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世家的好日子一步步走到头。

  陛下已经铁了心要扶持新贵,与朝中世家门阀相互牵制。

  而李斯文,便是咱们那英明神武的皇帝手中,用来剪除世家羽翼,最为趁手的...绝世神兵。”

  喜欢大唐极品帝婿
  http://www.c8e.cc/25692/10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