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立地成佛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残阳如血,将少林寺的轮廓勾勒得如梦似幻。

  暮色宛如一层轻柔的面纱,缓缓地给这座古刹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远处,山峦连绵起伏,与少林寺的飞檐斗拱交织成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

  归巢的鸟儿在寺顶盘旋,叽叽喳喳的叫声为这寂静的傍晚增添了几分生气。

  明心与虞浩扬一路快马疾驰,马蹄扬起的尘土在夕阳的余晖中肆意飞舞,仿佛是他们内心慌乱的写照。

  这一路,明心眉头紧锁,心中满是忧虑与自责。

  虞浩扬则面色苍白,眼神中透着恐惧与不安,不时张望着周围的环境,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未知充满了抗拒。

  当他们赶到少林寺山门前时,最后一抹残阳正恋恋不舍地从山巅滑落,似乎预示着一段跌宕经历的落幕,又像是新故事的开篇。

  踏入寺门,那股熟悉的古朴气息,混合着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

  庭院里的千年银杏,在微风中沙沙作响,金黄色的叶子宛如蝴蝶般翩翩起舞,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明心顾不上满身的疲惫与风尘,衣服上还残留着赶路时沾上的草屑和泥土。

  他带着虞浩扬,脚步匆匆,径直奔向明觉所在之处。

  找到明觉后,明心神色凝重,额头上的皱纹拧成了一个“川”字,郑重地嘱托道:“明觉师弟,帮我看着他。我有要事,需立刻去见方丈。”

  明觉上下打量着虞浩扬,只见他衣衫不整,头发凌乱,眼神中透着慌张与不安。

  明觉满脸疑惑,忍不住问道:“他不是你堂弟虞浩扬吗?这究竟发生什么事了?”

  明心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忖,此事太过复杂,一时半会儿难以说清。

  稍作犹豫后,他说道:“此事说来话长,个中缘由错综复杂,日后定找机会向你详述。”

  言罢,转身朝着方丈的禅房匆匆走去,身影在逐渐昏暗的天色中显得愈发急切。

  月光透过斑驳的竹叶,洒下一地碎银。

  竹林间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气息,让人神清气爽。

  明心来到房门前,抬手轻轻叩响木门,“咚咚咚”,声音在寂静的院落里回荡,打破了夜的宁静。

  “请进。”方丈那慈爱温和的声音,如同春日暖阳,从门内传来,让人瞬间感到安心。

  明心轻轻推开木门,踏入禅房,屋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让人心情平静。

  墙壁上挂着几幅古朴的字画,案桌上摆放着一本翻开的佛经,烛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智慧。

  他随即双膝跪地,郑重地叩首一拜,说道:“弟子明心,拜见方丈。”

  “快起来吧。”方丈微笑着说道,目光中充满了关切与慈爱。

  明心却摇了摇头,依旧跪在地上,神情严肃地说:“弟子有要事禀报方丈。”

  方丈微微点头,目光平静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一切:“你说吧。”

  明心定了定神,将回到京城后处理庶弟婚事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

  接着,话题一转,提到了沐云寒:“云寒当时派人送信给我时,我并未多想,只当他是厌烦了少林寺的安逸生活。可万万没想到,他为了守护姐姐,竟甘愿净身做宦官。都怪我,若不是我带他回京城,他也不会遭受这般磨难。”

  说到此处,明心眼中满是自责与懊悔,声音也微微颤抖,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方丈轻轻叹了口气,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明心啊,我们常讲随缘,随缘即顺应自然,不强求。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世间万象,又怎能事事顺遂人意?每个人出生不同,经历各异,成败境遇自然千差万别。许多事情,并非人力所能左右。与其苦苦强求改变,不如坦然接受,顺应自然。就如同寺中的树木,你觉得枝繁叶茂的好,还是枯枝败叶的好呢?”

  明心思索片刻,摇了摇头,恭敬地说:“恕弟子愚昧,还望方丈明示。”

  方丈目光平和,缓缓说道:“其实,荣与枯,穷与富,成与败,生与死,苦与乐,都不应左右我们的心境。不应因境遇的好坏而或悲或喜,这便是佛家所说的‘缘由心生,随遇而安,身无挂碍,一切随缘’。既然这是云寒自己的选择,我们便尊重他的决定吧。”

  方丈顿了顿,接着说道:“但你作为他的监管人,确实存在监管不力、教导无方的问题。现在,老衲命你前往戒律堂领三十杖棍,之后罚跪一夜,你可心服?”

  明心毫不犹豫地答道:“弟子甘愿领罚。这是弟子应受的惩罚,唯有如此,方能稍减心中的愧疚。”

  稍作停顿,明心又接着说道:“弟子还有一事,恳请方丈成全。”

  “你且说来听听。”方丈目光温和地看着明心,眼中满是鼓励。

  明心神色诚恳,说道:“弟子有一位堂弟,他是叔父叔母的独子。

  自小在家中备受宠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纨绔习性,整日沉迷赌博。

  今日我在集市上看到他被赌坊的人追讨债务,狼狈不堪。

  那些人凶神恶煞,对他推推搡搡,他的衣服被扯破,脸上也带着惊恐。

  我将他送回叔父叔母家中后,他们希望我带堂弟来少林寺,让他出家为僧,在青灯古佛的陪伴下,走上正道。”

  方丈听后,微微点头:“如此甚好,那就明日清晨,为他剃度吧。希望佛门的清净能洗净他的浮躁,引领他走向正途。”

  明心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多谢方丈。那弟子先行告退。”

  方丈微笑着点头示意。

  明心从方丈禅房出来后,径直去找明觉。见到明觉后,他有条不紊地吩咐道:“你帮我安排堂弟住下,找一套崭新的僧服给他换上。明日清晨,带他前往大雄宝殿剃度出家。”

  虞浩扬一听,脸上瞬间露出惊恐与抗拒的神情,眼眶泛红,似要哭出来。

  他双手挥舞着,大声喊道:“我不要出家,我不要!”

  明心却视而不见,转身快步离去。

  明觉见状,急忙喊道:“那你要去哪里?”

  明心的脚步微微停顿,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戒律堂。”

  戒律堂内,香烟袅袅,佛像庄严肃穆,慈悲的目光俯瞰着众生。

  四周墙壁上绘制着一幅幅劝人向善的壁画,在烛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生动。

  明心走进戒律堂,在佛像前缓缓跪下,双手合十,朗声道:“明心奉方丈法旨,前来领罚三十杖棍。”

  性悟师叔走上前,眼中带着一丝关切,问道:“明心,你这刚回来,究竟犯了何事?”

  明心跪得笔直,双眼紧闭,双手合十,语气坚定地说:“请师叔不必多问,动手吧。弟子甘愿受罚。”

  性悟师叔轻轻摇了摇头,示意旁边的弟子上前。

  弟子手持结实的棍子,一棍一棍地打在明心背上。

  每一击落下,明心的身体都会微微颤抖,脸上的肌肉也因疼痛而紧绷,但他始终咬牙坚持。

  此刻,在明心心中,身体的疼痛远不及对沐云寒的愧疚。他在心中默念,即便这棍子带来的疼痛再剧烈,也比不上云寒所遭受痛苦的万分之一。

  三十杖棍打完,明心浑身酸痛,汗水湿透了衣衫,贴在身上。

  但他依旧跪在蒲团上,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诵起了《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声音在戒律堂内缓缓回荡,似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忏悔与对佛法的虔诚。

  随着经文的诵读,明心的思绪逐渐平静,仿佛找到了内心的安宁。

  墨色的夜幕,如同被风吹散的薄纱,在不知不觉间悄然隐退。

  卯时,带着晨露的清凉,如期而至。

  天际泛起的鱼肚白,像是大自然不经意间涂抹的一抹亮色,轻柔的晨雾宛如缥缈的素纱,悠悠地缭绕在少林寺的楼宇殿阁之间,给这座千年古刹,披上了一层神秘而朦胧的外衣。

  大雄宝殿,这座承载着无数虔诚与祈愿的圣地,在晨雾的笼罩下,愈发显得庄严肃穆。

  飞檐斗拱间,残留的夜色还未完全褪去,殿内,檀香袅袅升腾,香气氤氲,萦绕在高大的佛像周围。

  佛像慈悲而庄严的面容,在香烟的缭绕中若隐若现,慈悲的目光,俯瞰着世间的芸芸众生。

  在佛像的正前方,一个蒲团静静地摆放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即将到来的重要时刻。

  与此同时,明觉也遵照嘱托,带着虞浩扬来到了这座庄严肃穆的宝殿中央。

  虞浩扬身着崭新的僧袍,笔挺的衣料散发着淡淡的檀香气息。

  然而,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不安与抗拒,双脚像是被无形的枷锁束缚住,极不情愿地站在蒲团之前。

  他的头发,原本凌乱而不羁,此刻却如瀑布般披散在肩头,更凸显出他内心的彷徨与无助。

  此时,明心结束了在戒律堂漫长的罚跪,拖着略显疲惫的身躯,匆匆赶赴大雄宝殿。

  他的脚步略显沉重,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昨夜的沉思与疲惫,但眼神中却透着坚定。

  明心大步流星地走到虞浩扬面前,双手合十,声音低沉却如洪钟般不容置疑:“跪下。”

  虞浩扬心中的抵触情绪瞬间被点燃,他紧咬下唇,脸上写满了不甘。

  然而,当他接触到明心那如炬的目光时,心中的勇气瞬间消散,如同霜打的茄子般蔫了下去。

  最终,他极不情愿地屈膝跪了下来,嘴里还小声嘟囔着,满脸的委屈仿佛能挤出水来。

  就在这时,方丈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到虞浩扬身旁。

  方丈的身影高大而挺拔,每一步都仿佛带着无尽的智慧与慈悲。

  一名弟子毕恭毕敬地捧着托盘紧随其后,托盘里,香炉中的三根檀香正青烟袅袅,细长的烟柱缓缓上升,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虔诚的祈愿。

  一旁的剃刀在微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仿佛即将见证一个重要的转变。

  方丈神色庄重,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淀与智慧。

  他轻轻拿起剃刀,另一只手轻轻抚起虞浩扬的头发。

  随着“咔嚓咔嚓”的声响,一缕缕头发缓缓飘落,仿佛是往昔的烦恼与执念在这一刻纷纷脱落。

  虞浩扬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下。

  他的思绪如脱缰的野马,飘向了过去那些逍遥自在的日子。

  他想起了赌坊里的热闹喧嚣,骰子在碗中滚动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他想起了餐桌上丰盛的肉食,每一口都充满了诱惑。

  他想起了婀娜多姿的美女,她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悦耳。

  他想起了美酒的醇厚,每一杯都能让他忘却烦恼。

  而如今,这一切都将离他而去,成为遥不可及的回忆。

  当方丈剃到最后三刀时,声音低沉而洪亮,仿佛穿透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愿度一切恶,愿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生。”

  这声音在大殿内久久回荡,激起层层回音,仿佛带着无尽的力量与期许,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方丈缓缓放下剃刀,双手合十,念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你愿意落发为僧,其心已向善。今赐你法号明善。愿你今后能明辨世间一切善恶,一心向佛。”

  明善泪流满面,心中满是无奈与不甘。他在心中呐喊,自己并非真心想要落发为僧,而是被迫无奈。

  然而,面对这庄重的仪式,以及周围威严的众人,他只能将满腹的委屈和不满深深埋在心底,如同将一块巨石压在胸口。

  他的嘴唇微微颤抖,试图说出心中的委屈,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在大雄宝殿的角落,明心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堂弟新开始的期许,也有对过往的反思。

  他深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而他所能做的,便是引导和陪伴。

  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殿门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

  尘埃在光柱中翩翩起舞,仿佛在庆祝着新的开始。

  大雄宝殿内,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钟声,在空气中回荡,诉说着佛法的博大精深与无尽智慧 。
  http://www.c8e.cc/26575/1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