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周星星问诊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一九九九年的最后几天,在《开心家族》持续的观影热潮和媒体对“王盛年”的总结与热议中悄然流逝。

  王盛的工作重心,几乎完全倾斜到了《潜伏》剧组。

  “津城站”片场,成了他待得最久的地方。

  他与王志纹、蒋文丽、李呦斌等一众戏骨泡在一起,反复打磨每一场戏,每一个眼神。

  年代的质感、谍战的紧张、人性的复杂,都在这种近乎苛刻的追求中,一点点被萃取出来,凝固在胶片之上。

  剧组氛围严肃而高效,所有人都被王盛那种对作品的虔诚和清晰的艺术追求所感染,投入了百分百的心力。

  与此同时,京信大厦的盛影传媒和光线传媒总部,虽然少了王盛坐镇,却在年关时节呈现出另一种热火朝天的景象。

  各个业务线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忙着进行年度总结、核算业绩、制定来年计划。

  私人订制婚庆电影、金禧典藏、影像记忆项目、电视电影事业部、电视剧长剧部门、影院级电影业务……庞大的“盛影系”机器,在王盛搭建的框架和指定的方向下,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着。

  现金流极其健康,甚至可以说是汹涌澎湃。

  电视电影项目,今年共生产了232部,每部大概卖了约800万,分到盛影传媒和北影制片公司手里,还余400万,两家再分,盛影传媒约200万,交完税,大概还余下3亿左右。

  电视电影项目是把京城打造成“中国影都”的重点项目,在有关部门的扶持和推介下,生产的片子根本不愁卖,均摊给全国每家地市级及以上的电视台就行,这是保证京城影视行业稳步发展的一大保障,在电视市场繁荣的当下,不可能断。

  算上前两年的收入,电视电影这块,盛影传媒赚了大概八亿多,使得盛影传媒的账面上趴着令人艳羡的巨额资金。

  其他业务和这一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私人订制业务依旧是公司第二大利润来源,本年度贡献了一亿多。

  电视剧业务、影院级电影、金禧典藏、影像记忆、电视节目制作……这些业务,都是大几千万的量级,主要是用来养人,不过加起来,利润也有几亿。

  总的算下来,年营收对得起中国民营影视企业龙头这个称呼。

  王盛虽在剧组,但对公司的掌控并未放松。

  在十二月底,他亲自签署了一项指令:为盛影传媒及旗下关联公司(包括光线传媒及各项业务组)的所有员工(包括挂靠),发放“千禧年新年红包”,庆祝即将到来的2000年,也感谢大家一年来的辛勤付出。

  指令明确:不分职位高低,上至李婷婷、蔡怡浓等高管,下至最底层的实习生、派遣员工、剧组临时协调员,全员统一,每人两百元现金。

  这个消息在公司内部一经公布,立刻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和欢呼。

  两百元,在1999年末,对于一个普通员工,尤其是底层员工而言,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小数字。

  这几乎相当于很多人月薪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更重要的是,这种“阳光普照”式的平均分配,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公司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位成员的劳动都值得尊重和肯定,王总没有忘记任何一个人的贡献。

  “王总大气!”

  “卧槽,全员两百?这得发出去多少钱啊?”

  “看看你那没见识的样子,王总年年都是这么发钱。”

  “啥也别说了,以后就跟王总干了!”

  “盛影传媒,牛逼!”

  这样的议论在公司的每一个角落响起。

  财务部门加班加点,协调银行,准备现金,在元旦前一天,将一个个装着两张崭新百元大钞的红包,发到了每一位员工手中。

  拿到红包的员工,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和自豪感。

  这实实在在的两百元,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远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具凝聚力。

  ……

  时间翻篇,进入2000年。

  《潜伏》的拍摄按计划稳步推进,王盛沉浸在创作的世界里。

  1月17日,一个周一,《开心家族》首轮集中放映结束七天后,经过精确统计的最终票房数据,终于摆在了王盛的案头。

  九千三百二十万元。

  这个数字,毫无疑问地刷新了王盛个人导演作品的票房纪录,也稳稳占据了1999年国产电影票房亚军的宝座(仅次于《横空出世》),将《垫底辣妹》和《初恋这件小事》都甩在了身后。

  然而,它距离那个象征性的、里程碑式的“亿元”大关,还是差了那临门一脚,不到七百万的差距。

  王盛看着报表,脸上没什么表情,看不出是满意还是遗憾。

  他清楚,在这个年代,受限于银幕总数、平均票价、盗版冲击和统计手段,票房破亿是何其艰难。

  《横空出世》是特例,集合了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一部纯商业喜剧类型的《开心家族》来说,9320万已经是市场给予的极大肯定,几乎触到了当前市场环境下的天花板。

  “还是差了点意思。”他轻轻自语,随手将报表放在一边。

  就在这时,他放在桌上的摩托罗拉掌中宝328响了起来。

  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一个熟悉的港岛号码。

  王盛按下接听键,对面传来了周星星那极具辨识度的、带着些许疲惫和急切的声音。

  “王生,唔好意思打扰你。系我,星仔啊。”

  “星仔,好久不见,最近怎么样?”王盛靠在椅背上,语气轻松。

  两人自《30天》合作后,一直保持着联系,算是朋友。

  “托王生嘅福,还算过得去。”周星星寒暄了一句,很快切入正题:“王生,你部《开心家族》,我睇咗,真系好犀利!个故事好得意,个‘梦境家人’嘅设定好新奇,又好感动。我……我有啲想法,唔知可唔可以同你商量下?”

  “哦?你说。”王盛大概猜到了对方的意图。

  “我想翻拍《开心家族》。”周星星直接说了出来,语气带着试探和期待:“将其改编成港岛本土嘅故事。版权费方面,王生你开个价,我尽量满足。”

  王盛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笑着回答:“可以啊。故事能让你星仔看上,是它的荣幸。具体细节,你可以派人跟我公司版权部的人谈。”

  “多谢王生!真系太感谢了!”电话那头的周星星明显松了一口气,语气振奋了不少。

  但他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顿了顿,声音变得更为慎重,甚至带上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恳求:

  “王生,另外,仲有件事,想请你帮手。我最近,喺度筹备紧一部新戏,系关于功夫同足球结合嘅,励志题材,暂定名叫《少林足球》。”

  王盛眼神微动。

  周星星继续说着,语速加快,似乎想一口气把困难和盘托出:“呢个想法我酝酿咗好耐,觉得好有潜力,可以将我哋中国嘅功夫文化同世界第一运动结合,做出啲新意。但系……唉!”

  他叹了口气:“而家港岛电影市道你都知,仲未完全从低谷走出。呢部戏需要大量特效,制作成本会比较高。我同几家熟悉嘅制片公司倾过,佢哋都觉得呢个题材太新,有风险,功夫加足球?佢哋睇唔透,唔系好愿意投太多钱。而且……”

  周星星的声音压低了一些,带着些许无奈:“外面有啲风言风语,话我拍戏要求高,预算超支系常事,同合作伙伴有时会有啲……摩擦。呢啲传言,多少影响到咗投资者嘅信心。”

  王盛静静地听着,对周星星面临的困境心知肚明。

  此时的周星星,虽然已是喜剧天王,但其“鬼才”的创作理念和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对电影的极致要求,确实与传统、保守的电影投资方存在矛盾。

  《少林足球》这种颠覆性的类型融合,在商业上被视为高风险项目并不奇怪。

  加之一些关于他“难合作”、“片场暴君”的八卦流传,更让投资者望而却步。

  原本时间线上,《少林足球》的融资过程就异常曲折,一度濒临夭折。

  “王生,”周星星的语气变得无比诚恳,甚至带上了一丝孤注一掷的意味:“我唔只想拍一部港岛电影。我睇好内地市场,我想通过呢部戏,真正打入内地!我想搞成合拍片!

  但系依家嘅情况,单靠我自已,恐怕搞唔掂。王生你喺内地嘅能量同眼光,我都见识过。所以,我冒昧想问下,你对投资《少林足球》,有冇兴趣?”

  他几乎是在恳求:“我真系好需要你出手拉我一把。呢部戏,对我好重要。”

  周遭安静下来,只有电话那头周星星略显紧张的呼吸声。

  周星星现在还没靠倒腾房地产发大财,融资、进军内地的人脉,都要仰人鼻息,王盛在他眼里,跟龙头也没啥区别了。

  等过个几年,楼市起飞,周星星可就不会是这个态度了。

  “星仔,”王盛的声音平稳而有力,带着让人安心的力量:“听起来是个很有意思的项目。这样吧,电话里说不清楚。你这两天如果有空,来一趟京城,我们当面详谈。”

  电话那头的周星星,仿佛瞬间卸下了千斤重担:“好!好!多谢王生!我即刻安排行程,最快明后日就飞过去!”

  “好,那我等你。”

  王盛说完,挂断了电话。
  http://www.c8e.cc/30281/2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