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红楼双姝记 >第111章 故地新缘暗线牵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11章 故地新缘暗线牵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望舒抬手,轻轻止住了大舅母周氏即将出口的寒暄,转而走向那位身着水蓝襦裙的尹子熙。

  她面上带着温和的歉意,柔声道:

  “尹姑娘,今日在自家铺子里让你受惊了,实在过意不去。”

  说着,便从左腕上褪下一只成色极好的羊脂白玉镯,不由分说便塞到尹子熙手中。

  “这个,权当是铺子给你的赔礼,还望姑娘莫要因方才之事坏了兴致。”

  尹子熙身边的丫鬟见状,下意识便要上前阻拦,却被自家姑娘一个眼神制止。

  尹子熙握着那温润的玉镯,抬起眼,仔细打量了望舒两眼,眸中先是疑惑,随即骤然亮起,如同星子落入清潭:

  “你是林姑姑?对不对?

  黛玉信中那个兰心蕙质、医术通神的姑母?你怎么才回扬州啊。”

  她语气雀跃,带着毫不掩饰的亲昵,仿佛早已神交已久。

  她一边说着,一边利落地将玉镯套在自己腕上,尺寸竟刚刚好。

  她扬起手腕,得意地晃了晃:

  “这就算是姑姑给我的见面礼啦。

  等日后见了黛玉,我可要好好气气她,她的好姑姑,也给我送了礼呢。”

  那娇憨活泼的神态,与方才和李小娉争执时的伶牙利齿的样子判若两人。

  大舅母周氏见状,连忙笑着打圆场:

  “哎呦呦,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识自家人了。原来姑奶奶与尹姑娘竟是旧识?”

  望舒含笑解释:

  “哪里是旧识,是沾了玉儿的光。

  她在京中书信里,提得最多的便是这位尹家妹妹,说是唯一的挚友,性情相投,无话不谈。”

  尹子熙听得望舒此言,更是眉飞色舞,正欲再拉着望舒多说几句体己话,她身后的丫鬟却焦急地低声催促:

  “姑娘,时辰真的不早了。再不回去,老太爷动怒,往后可真要禁您的足了。”

  尹子熙这才悻悻然收住话头,依依不舍地向望舒告辞,又急忙问道:

  “姑姑,您如今住在何处?可得给我留个地址,改日我定要上门叨扰。”

  望舒见她情真,便示意汀雁将宅邸地址写下递给她。

  尹子熙如获至宝,赶紧将纸条塞进袖袋深处,还警惕地按了按,生怕被丫鬟瞧去,这才带着人风风火火地走了。

  望着那抹活泼的蓝色身影消失在楼梯口,望舒唇角不由泛起一丝真切的笑意。

  好一个爽利明快、心思透亮的姑娘。

  黛玉性子敏感多思,正该与这般有些心眼却无小心眼、鲜活明快的女孩儿多多相处,方能疏解胸中块垒,展露欢颜。

  想到黛玉此刻仍困在荣国府那看似花团锦簇、实则暗藏风霜刀剑的深宅大院,她眼底刚漾开的笑意便迅速被一层忧思所取代。

  “姑奶奶是何时回扬州的?怎也不提前捎个信来,家里也好准备准备。”

  大舅母周氏的声音将望舒从思绪中拉回。

  望舒敛了心神,与周氏寒暄了几句近况。

  周氏随即将望舒引至绣坊深处一间极为雅致的绣房。

  一踏入其间,望舒便觉气息一静,与外间的喧嚣恍若隔世。

  这房间布置清幽,陈列的绣品不多,但每一件都堪称匠心独运,显然是外祖母专用的静室。

  她的目光,瞬间被房中一架较大的绣绷吸引。

  绷上是一幅尚未完成的刺绣,绣的是一位约莫十八九岁的少女。

  那少女身姿窈窕,鹅蛋脸,眉目如画,唇角微扬,眼神灵动,仿佛下一刻就要从绣布上走下来。

  竟能将人物绣得如此栩栩如生,眉眼传神,这需要投入何等深厚的情感与精湛的技艺?

  望舒心中一酸,她认得,那是她早逝的生母,外祖母的亲生女儿。

  外祖母这是将无处寄托的慈母思念,都一针一线地绣进了这丝缕之间。

  在家中,只怕是怕勾起外祖父的伤心,才独自在这绣坊里,默默倾诉吧。

  “外祖母今日没来绣坊吗?”望舒轻声问道,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涩然。

  周氏叹了口气,回道:

  “母亲如今一旬也只过来三四回。

  绣坊里能干的绣娘多了,规矩也都立起来了,无需她时刻盯着。

  她绣你姨娘的像,也是每次过来才绣上一两个时辰,我们不敢让她久坐,怕她伤神太过。”

  望舒点点头,对大舅母道:

  “劳烦舅母给家里带个话,我明日去外家看望二老,午食便在那里用了。

  请外祖母明日不必来绣坊,在家等我就是。”

  周氏闻言,脸上顿时绽开笑容:

  “这可太好了。

  公公婆婆若是知道,不知要多高兴。

  自打吃了你先前托人送来的调理方子,还有你送的参,两位老人家的身子骨硬朗多了,精神头也足。我回去就让他们好好准备着。”

  她又继续道,“这条街商户云集,人流旺,咱们绣坊生意一直不错。姑奶奶这地段选得真好,周遭富商和官家多,安全有了,还多不议价。”

  望舒又想起方才那位调解纠纷的妇人,问道:

  “方才那位出面调停的妇人,我看着面善,她也认得我,却是何人?”

  周氏闻言笑道:

  “姑奶奶,您这可是贵人多忘事了。

  不过也难怪,当年也就见过那一面。

  她就是这铺子从前的帮工,罗秀芬啊。

  您当年还让人查过她的底细。

  后来她主动来面试,我们见她招呼客人伶俐周到,处理纠纷也很有章法,便留了下来。

  如今已是铺子里独当一面的管事娘子了。”

  望舒经此一提,方才忆起,确有这么一位颇有主见和手腕的女子。

  见她如今做得风生水起,心下也觉欣慰。

  又叙谈片刻,望舒起身告辞,言明还要去姨娘留下的凝香斋看看。

  周氏挽留不住,亲自将她送至绣坊门口。

  马车行至凝香斋。

  铺面招牌已焕然一新,店内顾客盈门,生意显然极好。

  望舒刚踏入店内,便有一位年约三十、打扮得干净利落、举止端庄的妇人迎了上来,笑容可掬:

  “这位夫人,快里面请。

  楼上有刚从京城来的新货,都是时下最新的香粉胭脂,春日里用着正相宜,香气清雅,还有些是防水的呢。”

  望舒见她应对得体,便从善如流,带着抚剑和汀雁随她往楼上走。

  楼梯间人流稍显拥挤,主要是胭脂水粉这类物事,女客们总要试色、嗅香,品类又繁多,难免滞留时间较长。

  刚走到楼梯口,后院里闻声走出一人,竟是原来的张掌柜。

  与几年前那愁苦憔悴的模样判若两人,如今他面色红润,身形也发福了不少,一见望舒,便激动地迎上前:“东家,您可算回来了。”

  他连忙指着方才引路的妇人介绍道:

  “东家,这是小女。

  早些年不懂事,非要嫁到几百里外的乡下去。

  好在女婿争气,自己前年考中了秀才,便来了城南的百川书院甲班进学,今年秋闱便要下场考举人。

  我看他们小两口花销大,女婿又是块读书的料,便想着帮衬一把,让她回来帮东家打理这铺子。

  没成想,这胭脂水粉的营生,果然还是女人家来做更便宜,这两年铺子的收益,翻了好几番不止。”

  望舒闻言,目光在张氏身上停留片刻,见她虽衣着朴素,但眉宇间透着干练,举止落落大方。

  她微微一笑,对张掌柜道:

  “既是如此,那是好事。

  这样吧,从铺子账上支取一百两银子,算是我给张家女婿读书的资助,聊表心意。”

  她话语温和,却特意转向张氏,清晰地说道:

  “这银子,是给你拿去支持夫婿学业的。”

  这话里的深意,既是给张氏做脸面,稳固她在夫家的地位,也是未雨绸缪。

  怕那读书人将来万一得势,反过头来嫌弃发妻出身商贾,借此敲打提醒,这资助是看在她为铺子尽心尽力的份上。

  张氏是个伶俐人,立刻领会其中关窍,感激地福身行礼:

  “多谢东家厚爱,东家的恩情,我们夫妻必定铭记于心。”

  望舒又温言提醒道:

  “你夫家既是读书人,你平日里也该跟着多学些东西。

  科举文章不必深究,但日常识字、明理总是要的。

  不说吟诗作对,至少能听懂些文墨,夫妻间方有共同言语,不致差距越来越大,日渐生分。”

  张氏听得面色微赧,低声道:

  “东家说得是。

  夫君其实也常督促我读书识字,只是我从前总觉得无用,未曾十分上心。

  今日听东家一席话,才明白其中深意。

  若他日夫君真有出息,我也是要出去应酬官家夫人的,若是一问三不知,岂不给他丢脸?”

  她眼中流露出向往之色,显然已将望舒的话听了进去。

  张家父女千恩万谢,望舒心中却自有盘算。

  这百两银子,既是施恩,亦是投资。

  张氏感念她的恩情,日后自会更加尽心;

  若能助其夫婿金榜题名,自己便等于在未来的官场中多了一条潜在的人脉。

  即便投资失败,也不过损失百两,于她而言,值得一试。

  从凝香斋出来,坐上马车,汀雁终于忍不住好奇,小声问道:

  “夫人,您今日为何对那张掌柜父女如此厚待?一百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呢。”

  一旁的抚剑轻声制止:

  “汀雁,莫要多问。

  安心办好自己的差事,只要你忠心勤勉,夫人自然不会亏待你我。

  机会,总会有的。”

  汀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望向望舒的目光里却充满了纯粹的羡慕与向往。

  她懵懂地想着,若能一直跟在这样宽厚又有本事的主子身边,将来或许真的能有不一样的造化。

  此刻这单纯而炽热的向往,如同悄然埋下的种子,将在未来某个生死攸关的时刻,催生出令人震撼的忠诚与勇气。

  她竟会为了护住望舒,心甘情愿地迎向那致命的一刀……
  http://www.c8e.cc/31029/1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