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 >第447章 朱楼落日卷帘看,不是愁人独倚栏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47章 朱楼落日卷帘看,不是愁人独倚栏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唉........

  妾本长安杜陵柳氏女,家中世代侍奉兰台,父亲修国史三十载。

  开元四年上巳节,妾随母亲赴曲江宴。

  见金吾卫执戟巡游,朱袍映着杏花,真真如卫玠再世.......”

  柳氏轻叹了一声,缓缓开口道,说着仿佛是陷入到了回忆之中。

  听到柳氏这话,崔颢眼神微微一亮,他嗅到了诗材的味道。

  “后来呢?”

  见柳氏停顿良久,崔颢连忙询问道。

  “后来,后来妾嫁了朱袍人,可惜,不是那年曲江畔的金吾卫。”

  柳氏似是从方才的回忆中醒来,脸上露出一丝惨然。

  “当年父亲仕途受阻,为求出路,父亲将妾配给了太仆寺少卿的侄儿。

  他生了一副谦谦君子模样,却是长安城中有名的银鞍客。

  成婚那日,他用雕弓射下花轿顶上的绣球,放言道,我辈游侠儿,岂可效俗礼。”

  柳氏脸上流露出一抹凄凉,而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咳咳,娘子可知《唐律疏议》有云,妄议官眷.........”

  崔国辅轻咳一声提醒道。

  “坊间之谈,不必如此较真,后来怎么样了?”

  陆远摆了摆手,而后看向柳氏问道。

  “他虽然游侠儿,但第一年中,除了略显轻浮之外,到也无过。

  直到上元节时,他说要为去猎一头白狐,为妾身作氅衣,于是便去了终南山中。

  这一去就是半月,半月时间了无音讯。

  家中公婆因此事大骂妾身,妾身典卖了些许嫁妆,多方打听才得知,他竟是去赌赛马球了。

  甚至为此将祖传的玉带都典当了,因典当了玉带,不敢归家,才致使他半月未归。

  妾当卖了陪嫁的累丝金簪,才将他的玉带赎回。

  赎回玉带之后,他安分了几月。

  可......可也仅仅只是几月,次年,因他常常在外,妾身过度忧愁,致使诞下死胎,那时,他却还同五陵少年在长乐坊斗鸡。”

  说到此处,柳氏指尖拨动琵琶,琵琶不由发出一股凄婉之音。

  “第三年的时候,妾身的嫁妆已然用尽,而他却带回了一个胡人女子。

  他说,胡人女子的马鞭,可比妾身的绣花针有趣的多。

  便是公婆对此事也是能以忍受。

  于是,在第四年,妾身便与他和离,呵........

  今日来见公子,便是先前听得公子作《七夕》,故想来求诗一首。”

  说到和离之际,琵琶发出一声刺耳之音,似乎是那弦有些受不住柳氏的力道一般。

  “笔墨纸砚。”

  崔颢思量了一下,而后对着外面喊了一嗓子。

  “来了,来了。”

  外面的清倌人连忙推门而入,将笔墨纸砚送入。

  “伯玉三思,这......这等闺怨诗词,易流于艳俗........”

  崔国辅见崔颢提笔欲写,连忙规劝道。

  “无妨,族兄可记得《诗经,氓》?

  卫女诉怨,非为自伤,实刺礼崩。

  吾今日所作,亦非闺怨。”

  崔颢起身,用镇纸将纸张压住,而后看了看柳氏。

  思量了一会之后,突然提笔。

  “妾家近隔凤凰池,粉壁纱窗杨柳垂。

  本期汉代金吾婿,误嫁长安游侠儿。”

  “嘶,公子怎知.......若非当年曲江宴上,妾身何至于........”

  看到四句诗词之后,柳氏不由一震。

  当年曲江宴上,她看上的,怎么会是金吾卫呢?

  只不过,不敢说罢了,却不想,她那点小心思早被崔颢看了出来。

  二十岁,流连花丛,以艳诗闻名,甚至还离异了一次,这含金量,妥妥的大唐童老师了。

  他怎么可能看不出柳氏的那点心思。

  什么金吾卫执戟巡游,什么朱袍映着杏花,什么卫玠再世。

  柳氏看上的,怕是那身黄袍吧。

  “若当年如何?

  纵嫁得了金吾卫,也不过从走马章台,换成出入北衙。

  伯玉此句妙在'误'字,误的岂止是姻缘?

  唉..........”

  听到柳氏的不甘,陆远从旁开口道。

  在场的人可不少,就柳氏这出身,想想金吾卫就行了,若是真把她想皇帝的事情说出来。

  嗯,在场的人,都没什么好果子吃。

  没说出来那没事,说出来了,那就是妄言宫闱之事了。

  当然,陆远是不怕唐玄宗的,唐玄宗真把他惹毛了,大不了陆远帮他成一次千古一帝。

  听到陆远这话之后,崔颢手中的毛笔不由一顿。

  柳氏也没有再说什么。

  崔国辅也是松了一口气。

  他是真怕崔颢写上头了。

  “儿家夫婿多轻薄,借客探丸重然诺。

  平明挟弹入新丰,日晚挥鞭出长乐。

  ...........

  三时出望无消息,一去那知行近远。

  桃李花开覆井栏,朱楼落日卷帘看。

  愁来欲奏相思曲,抱得秦筝不忍弹。”

  崔颢顿了一下之后,再次提笔写了起来。

  很快,一首长诗便落于纸上。

  前四句颇有王炸意味,但后面就收敛了不少。

  “原以为公子会写成《怨歌行》体,却不料公子借妾身之口,骂遍了长安走马郎。”

  崔颢停笔之后,柳氏通篇读了一遍,而后对崔颢行了一礼道。

  “嗯?姑娘究竟何人?寻常妇人岂通诗律至此?”

  一旁的崔国辅听到柳氏的点评之后,忍不住开口道。

  ““妾幼时随父亲校勘《玉台新咏》。

  曾也有班姬之志。

  若非家道中落,此刻该在弘文馆论诗,而不是抱着琵琶,等公子前来将妾身血泪化作锦句。”

  柳氏轻抚琵琶,神情略显落寞道。

  “今日多谢公子,多谢道长了,妾身就此告退。”

  稍稍调整心态之后,柳氏对崔颢和陆远行了一礼,而后抱着琵琶出了百花楼。

  柳氏离去之后,朦胧夜色之中,隐隐传来了琵琶声。

  同时,还有一句吟唱传来。

  “朱楼落日卷帘看,不是愁人独倚栏.......”

  “嗯?当真是一才女。”

  听到自己刚写的诗就被改了一句,崔颢忍不住赞叹了一句。

  回到雅间之后,崔颢思量片刻,又提笔将刚才的诗句写了一遍,不过最后也没有将那句“不是愁人独倚栏”添加进去。

  只是在末尾处写下了,开元十一年秋,闻柳氏事,于襄阳百花楼记。

  ...........
  http://www.c8e.cc/31853/44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