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朱雄英2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不仅如此,朱雄英还特别下令,每位学子最多只能参加三种考试,以便能够从众多应试者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

  这场科举考试规模空前,持续了整整半个月之久。

  在这半个月里,所有的监考官员都忙得不可开交。

  每场考试都有将近两千名学子参加,如此庞大的人数给考试的组织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好在城外的军营场地宽敞,营房众多,而且还有大量辅助监考的士兵,这才勉强维持住了这场大明开国以来规模最大的科举考试。

  除了日常的监考工作外,朱雄英大部分时间都在东宫审核账目。

  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而且需要严格保密,朱雄英索性直接征用了朱樉在京城的府邸,并从各地抽调了皇家商行的账房先生来协助核算。

  经过漫长的等待,顺统二年三月,这场备受瞩目的科举考试终于迎来了放榜的时刻。

  放榜的顺序是按照考试的先后顺序进行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京城都沸腾了起来。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科举并没有官员报喜,也没有出现榜下捉婿的情景。

  由于朱雄英沿用了朱樉的科举办法,这一次的科举考试变得与众不同。

  以往的科举考试中,状元、榜眼和探花是备受瞩目的焦点,然而这一次却完全没有了这些头衔。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次放榜竟然取消了分数,只有一个写满名字的公告栏。

  公告栏上方用大字写着:“某某考试及格者名单”,下方则是考中者的名字。

  在名单的最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榜上有名者,于某日携带身份文书到东宫进行面试,无名者返回学院继续读书。”

  这一场名单的公示让所有人都感到困惑,包括皇帝朱标在内。

  他不知道朱雄英究竟想要做什么,但考虑到这是对儿子的一种历练,朱标并没有加以阻拦,也没有去询问朱雄英的意图。

  相反,他选择默默地忙碌于自己的工作,心想最多不过是日后自己去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罢了。

  随着放榜的消息传开,东宫外顿时热闹起来。

  在一队队禁军的严密监视下,考生们开始按照规定的顺序排队,焦急地等待着属于他们的面试。

  对于面试这件事,朱雄英展现出了他独特的处理方式。

  他并没有独自承担面试的重任,而是直接召唤来了朱高炽来协助自己。

  这样的安排不仅减轻了朱雄英的工作负担,同时也让朱高炽有机会参与到重要的事务中来。

  在面试过程中,负责监考的官员会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打分,而最终的决定权则落在了朱雄英的手中。

  这种分工明确的方式确保了面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面试的问题涵盖了各种实际情况,例如:

  “某地发生了洪涝灾害,你身为一地县令当如何决策?”

  “治下百姓因为地方豪强压迫家破人亡,但却不敢告官,你知道后该如何?”

  “得知某地官员贪污,你却不是当地负责的巡察御史,你当如何”

  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与地方治理和官员职责密切相关的,考察了考生的应对能力和决策水平。

  朱高炽从一个盒子中不断地抽出问题,询问考生。

  他会认真倾听考生的回答,并在必要时与他们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这个小胖子似乎完全沉浸在了这项工作中,乐此不疲。

  而朱雄英则坐在主考官的位置上,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每一个考生的回答。

  他偶尔也会插话询问一些关键问题,以更全面地了解考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如果离得近一些,或许还能看到朱雄英手中的花名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对每一个考生的评价。

  这些评价不仅包括了对考生回答的记录,还有朱雄英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这样的面试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期间朱雄英和朱高炽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然而,通过这样严谨而全面的面试过程,他们能够更好地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官员,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刚刚沉寂下来的放榜墙,突然间又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这一次,它不再是简单地公布考试成绩,而是直接将各个部门的录取名单公之于众。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些被录取的考生所担任的职务并非什么高官要职,甚至有些连品阶都没有。

  不过,好在这四千余名考生都能在京城任职,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消息一经传出,礼部负责发放官服的衙门瞬间被挤得水泄不通,官员们忙得不可开交。

  然而,有一部分考生却没有领到官服,他们在旁人的引领下,径直前往了吏部的后堂等待。

  当这些考生见到朱雄英的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激动得难以自抑。

  因为他们发现,这次各部门的所需缺口名单中,有一个部门的缺口非常大,但却没有公布录取名单。

  许多人为此感到遗憾,而现在,他们似乎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后堂中的这些人,很可能就是内阁所需要的。

  果不其然,与朱雄英一同走出来的,还有一堆洁白如雪的内阁服饰。

  这无疑证实了众人的猜测,这些被带到后堂的考生,正是内阁所需要的人才。

  这是一套专门为内阁成员定制的服装,它既不像官服那样庄重威严,也不像军服那样冷峻肃穆,反而与曾经贡院中的学士服有几分相似。

  这套衣服通体素净,没有任何华丽的装饰,唯有胸口处印着“内阁”二字,显得格外醒目。

  朱雄英面带微笑,目光扫视着眼前的众人,缓声道:“诸位,想必你们已经知晓自己所属的部门了吧。”

  他的声音温和而亲切,让人不禁心生好感。

  接着,朱雄英继续说道:“各位,你们都是各地院校推荐上来的精英人才,不仅通过了朝廷严苛的考试,还经历了层层面试的筛选。”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这些学子们的肯定和赞赏。

  “最终,你们在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来到了这里,见到了本宫。”朱雄英顿了一顿,然后问道,“那么,你们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下方的学子们面面相觑,一时间无人应答。

  喜欢镇国秦王,我和大明与国同休
  http://www.c8e.cc/31915/5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