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小月要生了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大年站在村口大树边上,端着手看着那队人马。

  古代讲究排场,这知府大人也是不例外,以前他来过,没多少人,这次却是仪仗整齐,锣声开道,随从如云。

  大年和赵村长立马上前迎候。

  孙知府从轿中缓步下来,幞头上的玉珠轻晃,目光含笑望向大年。

  县令王大人和陈主簿等都在后头的轿子下了来,都是些熟面孔了。

  大年上前行礼,孙知府扶起大年,语带关切:

  “李大人不必多礼,都免礼,免礼。”

  说着,扭头看向不远处的高产田,眼中难掩惊叹。

  随即脱去官服,卷起袖袍,挽起裤脚,亲自下田查验稻子。

  众人见状,也纷纷下田查验。

  只见稻穗沉甸甸压弯茎秆,粒粒饱满如金珠,在阳光下泛着黄光。

  孙知府捻起一株稻穗,细细数着穗粒,笑道:

  “你们看看,长得这么好的稻子,我是头次见到啊!”

  身边跟随而来的官员小吏纷纷俯身细看,无不啧啧称奇。

  这会有人扯下稻穗,孙知府连忙打断道:

  “粒粒皆辛苦,你怎么能偷李大人的稻子呐!”

  “哈哈哈!”

  那人见知府责备,将稻穗捏在手中,扔也不是,留下也不是,只能挠着头,众人见状纷纷笑了。

  大年上前,接过那人手中稻穗,给孙知府介绍了起来。

  此乃新育的稻种,名为丰收稻,耐旱抗虫,亩产较往年增五成有余,眼下只是在自己的田地播种,待来年推广,必能助百姓摆脱饥荒之苦。

  孙知府听罢,连连点头,从大年手中接过稻穗,轻轻放入袖中。

  这时有人就问了,真能提五成产量吗?

  闻言大家都看向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轻晃,仿佛回应着人们的疑虑。

  孙知府把王大人喊到跟前,问他可有把握,王大人轻咳一声,也不知如何作答。

  “孙大人,王大人,这个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稻谷还有几日便可收割了,到时就见分晓。”

  大年上前替王大人解围,语气沉稳。

  其实王大人怎能不知产量,只是知府大人在此,知道也要不知道!

  孙知府看着跟前的二人,哈哈一笑,他指着稻田,比划了几下,预估了亩产。

  “嗯!差不多,这稻子可真是喜人,大年,几日后收割,本府要亲临,吃第一碗稻香粥!”

  “是,遵大人命!”

  这批稻谷收割后,当是要另外再育成稻种分发,不过留一些给眼前的孙知府尝尝也是可以的。

  这会小月跟大丫二丫,还有唐月二狗都站在自家院子前,看着大年在孙知府面前从从容容,游刃有余,眼中满是骄傲。

  二丫在大丫跟前左扭右扭,磨蹭着想要到大年边上,大丫笑着捏她脸蛋,轻声哄着:

  “爹爹在忙大事,不能去捣乱,在家陪娘。听话。”

  二丫点点头,往前挪几步,仰着小脸望向田边,表示自己就站这里看。

  很快,孙知府一行到了村口,在吴老二的茶摊歇了脚。

  吴老二平日里这个不屑那个看不上,而当知府大人真的坐在自家茶摊时,他反倒局促得手足无措,茶碗端得歪斜,险些摔了。

  二婶桃花忙替他接过茶碗,稳稳地放在桌上。

  “老二,灶里柴火不够了,你去塞些。”

  吴老二如蒙大赦,慌忙跑到灶边。

  桃花赔着笑给知府奉上热茶,声音温软:

  “大人一路辛苦,请用清茶润喉,解解乏。”

  孙知府点头道谢,轻啜一口。

  其余人也纷纷捧碗喝茶,茶香袅袅,凉意沁人。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尘土飞扬中一名官差翻身下马,直奔茶摊。

  他给孙知府呈上一封加急公文,神色凝重。

  “大人,京中急报,户部已核准稻种推广之案,但需五日内上报详实亩产数据,方可拨付粮种银两。”

  众人闻言屏息,目光齐刷刷落在大年身上。

  孙知府接过公文,打开看了看,随后抿嘴一笑。

  他将公文交给随从收好,目光转向大年:

  “李大人,三日内可能收割?”

  大年听了孙知府的话,内心有些纠结。

  这水稻种植条件苛刻,需水需肥精准调控,昼夜温差也影响分蘖与灌浆,江州武安地处大梁江南,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本是得天独厚,若是强行推广到其他州县,恐难复制此等收成。

  大年抬眼望向孙知府,沉声道:

  “大人,三日可收割,但推广之事,须因地制宜。若盲目铺开,恐反误农时,辜负朝廷期望。”

  孙知府闻言颔首,目光中透出赞许。

  他未立即作答,而是摸着胡子思索了一下。

  一旁的王大人还以为孙知府动气了,忙上前拉着大年的衣袖,小声道:

  “大年,这可是大事,你可得想想办法,要让大人能交差,切不可让大人难做啊。”

  “我能有啥办法,这什么地种什么粮,万一别的州县种了,收成不好,那岂不是更遭罪。”

  大年把王大人扶到桌边重新坐下,随后与孙知府解释了一下。

  所谓官家,当不误农时。

  眼下已是七月,百姓稻田尚未收割,三日后自己的丰收稻收了也是不能立即育种下田的,户部说的推广之事,当来年再谈方为正事。

  “大人,下官这批稻子,几日后收割,实数请大人查验。”

  “至于推广,我想在找些田地,赶在八月前试种新稻,观察其在不同水土下的长势,我向大人保证,这新稻在这里是一年两熟,若是还有地方水土适宜,亦可实现双季丰产,甚至一年三熟都可以!”

  这时孙知府身旁的小吏奋笔疾书,将大年之言尽数录下,在写到一年三熟时,笔尖微微一顿,抬眼看了看大年:

  “李大人,切莫大言不惭呐,一年两熟已经罕见,三熟……熟……”

  说着说着,他看了看身旁的孙知府。

  只见孙知府眼睛亮亮的,仿佛捕捉到了什么惊人的可能,非但未斥责,反而向前踱了一步:

  “好个一年三熟,大年!本府这就给户部上书!呵呵!”

  来之前州府那边各种怀疑不断,如今都被眼前的水稻征服,眼下又听大年说起一年三熟的可能,众人皆赞叹不已。
  http://www.c8e.cc/33897/2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