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我的读心总裁是戏精 >第十四章傅家的家庭聚会,姜晚的融入​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十四章傅家的家庭聚会,姜晚的融入​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傅家老宅的银杏叶落满青石板时,姜晚正站在雕花铁门前,指尖轻轻摩挲着门环上的“傅”字纹——那是民国十八年傅家祖辈傅景明亲手铸造的,铜环上还留着岁月磨出的暖光,像被无数只手焐热过。傅沉舟站在她身侧,手里提着一个锦盒,里面是给老夫人带的雨前龙井,茶罐是光绪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是他去年在拍卖会上拍来的。

  “别怕,”傅沉舟的指尖覆在她微凉的手背上,“我奶奶最疼我,她不是看重出身的人。”可姜晚还是能听见老宅里传来的笑语声,混着琵琶的弦音,那声音里的精致与疏离,像一层薄纱,隔着时光与她相望。

  推开铁门,穿过栽满桂树的庭院,客厅的西洋镜折射出暖黄的光。傅家的亲戚已到了大半:穿香云纱旗袍的傅美玲正坐在红木八仙桌边,手里把玩着一串沉香手串,她是傅沉舟的姑姑,嫁的是民国时期上海颜料大王的后人,说话时总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客气;傅沉舟的叔叔傅明远(与苏晴祖父同名,却无关联)则在翻看一本线装书,是傅家祖辈的通商手札,书页间夹着泛黄的船票,印着“民国二十二年,上海—汉堡”的字样。

  “沉舟回来了?”傅老夫人从太师椅上站起来,她穿着月白色的软缎袄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发间别着一支翡翠簪子——那是傅景明送给妻子的定情物,翡翠里的“棉絮”像极了老宅庭院里的桂树影。她的目光落在姜晚身上时,没有审视,只有温和的笑意:“这就是晚晚吧?快过来坐,我让厨房温了甜汤,是你爱吃的红豆沙。”

  姜晚刚坐下,傅美玲的声音就像一片薄冰落在青瓷碗里:“沉舟,你这眼光可真是……姜小姐看着是个文静姑娘,就是不知道会不会些什么?我们傅家从前招待客人,女眷们不是弹弹琵琶,就是写幅小楷,最不济也会煮茶——不像现在的年轻人,除了玩手机,什么都不会。”

  这话里的刺,连旁边剥橘子的傅明远都听出来了。他抬眼看向姜晚,眼神里带着几分歉意,又低头翻动手札,似乎不想卷入这场纷争。客厅里的琵琶声不知何时停了,空气里只剩下挂钟的滴答声,那座民国时期的德国挂钟,钟摆上刻着傅家的族徽,此刻正慢悠悠地切割着尴尬的沉默。

  傅沉舟刚要开口,姜晚却轻轻按住了他的手。她站起身,目光落在客厅角落的一个铜制物件上——那是一台老式咖啡机,黄铜机身泛着温润的光,机身侧面刻着“1925,Haurg”的字样,旁边还刻着一个小小的“傅”字。她记得上周在傅沉舟的书房里,看过一本《傅家实业记》,里面写着傅景明1925年去德国考察时,特意带回了这台咖啡机,说是“以西洋器物,承中式待客之道”,当年招待外国客商时,总用这台机器煮咖啡,再配上中式茶点,中西合璧,竟成了沪上商界的一段佳话。

  “姑姑说的是,”姜晚的声音温和却不怯懦,目光从咖啡机转向傅美玲,“傅家的‘雅趣’,从来不是只限于琵琶小楷,更在于祖辈‘兼容并蓄’的心意。我虽然不会弹琵琶,但我知道客厅里那台老咖啡机的故事,若是姑姑不介意,我想给大家煮一杯咖啡,讲讲它背后的傅家往事——也算一种‘才艺’,您看行吗?”

  傅美玲的脸色微微一僵,她倒是知道这台咖啡机是老物件,却从没想过它还有什么故事。傅老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惊喜,连忙点头:“好啊好啊!这台机器倒是有些年头没动过了,我还以为没人知道它的来历呢。”

  姜晚走进厨房时,傅沉舟跟了进来。他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你怎么知道咖啡机的故事?”

  “上周看你书房里的《傅家实业记》,”姜晚转过身,指尖划过他的衣领,“里面写着祖父用这台机器煮咖啡,招待过一位德国纺织商,后来两人合作创办了大丰纱厂的前身——原来傅家与纺织业的缘分,从那时就开始了。”傅沉舟的眼睛亮了,他没想到姜晚会这么用心,连书中的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

  厨房的瓷砖是民国时期的青灰色,灶台上摆着一个青花瓷罐,里面装着咖啡豆——是傅老夫人去年托人从云南老茶园采的,说是那里的咖啡树是民国时期法国传教士种下的,味道格外醇厚。姜晚打开咖啡机的顶盖,铜制的内胆里还留着淡淡的咖啡香,像是八十多年前的气息还没散去。她按照《傅家实业记》里写的方法,先将咖啡豆磨成粗粉,倒入内胆,再用温水慢慢冲泡,火候要控制在“温而不沸”,这样煮出的咖啡才会“香而不苦,醇而不涩”。

  很快,浓郁的咖啡香从厨房飘出来,混着客厅里的桂花香,在老宅里弥漫开来。姜晚端着一个托盘走出来,托盘上放着六个白瓷杯——是民国时期上海鸿章瓷厂烧制的,杯壁上印着傅家的族徽,杯底刻着“景明”二字,是傅景明专门为招待客人定制的。

  她先给傅老夫人递过一杯,笑着说:“老夫人,您尝尝,这是按照祖父当年的方法煮的,咖啡豆是云南老茶树旁种的,据说和您年轻时喝的味道很像。”

  傅老夫人接过杯子,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忽然想起1940年的那个午后——那时她还是傅家的少奶奶,傅景明用这台机器煮咖啡,给她讲在德国的见闻,阳光透过客厅的落地窗,落在咖啡机上,像此刻一样温暖。她喝了一口,眼眶微微发热:“是这个味道!当年你祖父煮的咖啡,就是这个醇香,一点都不苦,还带着点茶的回甘。”

  姜晚又给傅美玲递过一杯,语气依旧温和:“姑姑,您试试。祖父当年说,这台咖啡机是‘以西洋之器,表中式之心’,就像傅家做实业,既学西方的技术,又守中国的诚信,所以才能立足这么多年。我虽然出身普通,但我懂傅家的‘根’,也愿意像这台咖啡机一样,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份‘兼容并蓄’的心意。”

  傅美玲握着杯子,咖啡的温度透过瓷壁传到指尖,她忽然想起自己年轻时,父亲(傅沉舟的爷爷)曾给她讲过傅景明的故事,说他当年带着这台咖啡机回国,是为了“让中国的实业,能和世界对话”。可这些年,她总想着傅家的“面子”,却忘了傅家真正的“里子”是什么。她喝了一口咖啡,醇香在舌尖散开,之前的傲气渐渐消散,语气也软了下来:“是我之前狭隘了,没想到姜小姐这么懂傅家的往事……这咖啡,确实煮得好。”

  其他亲戚也纷纷称赞,傅明远放下手札,喝着咖啡说:“晚晚这孩子,心思细,还肯花时间了解傅家的历史,比我们这些只知道守着老物件的人强多了。”客厅里的气氛重新热闹起来,琵琶声再次响起,这次的曲子是《茉莉花》,轻快的旋律里,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疏离。

  聚会快结束时,傅老夫人拉着姜晚的手,把那支翡翠簪子取下来,插在她的发间:“这簪子,当年是景明送给我的,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傅家的媳妇,不看出身,看的是有没有心——你有心懂傅家的过去,就一定能和沉舟一起,守住傅家的未来。”

  姜晚摸着发间的翡翠簪,冰凉的玉石里似乎传来了岁月的温度,她忽然明白,所谓“融入”,从来不是刻意讨好,而是用心去理解一个家族的历史与精神,用自己的方式,成为这段历史的一部分。

  走出老宅时,夜色已经降临,桂树的香气在月光下更显浓郁。傅沉舟牵着姜晚的手,指尖传来她的温度,心里满是感动:“晚晚,谢谢你……你不仅没让我和姑姑闹僵,还让奶奶这么喜欢你。”

  “一家人,本来就该互相理解,”姜晚抬头看着他,月光落在她的眼睛里,像盛着星星,“而且我也喜欢傅家的故事,喜欢那台老咖啡机,喜欢这里的一切——因为这里有你,有我们共同的回忆。”

  傅沉舟停下脚步,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以后,我会带你看更多傅家的老物件,讲更多祖辈的故事,把傅家的过去,变成我们的未来。”他的声音里满是温柔,怀里的人,身上带着咖啡的醇香和翡翠的凉意,像极了傅家老宅里的时光——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新生的温暖。

  远处的挂钟敲了十下,民国时期的钟声在夜色里传开,像是在为这段新的故事,轻轻喝彩。姜晚靠在傅沉舟的怀里,看着老宅的灯光,忽然觉得,那些刻着岁月痕迹的老物件,那些被遗忘的家族往事,都因为她的到来,有了新的意义——而她和傅沉舟的故事,也会像那台老咖啡机一样,在时光里,煮出最醇厚的味道。这一章通过傅家老宅的民国老物件、家族通商往事,让“家庭聚会”超越普通豪门矛盾,成为一场关于“家族精神传承”的碰撞——姜晚以老咖啡机为纽带,用傅家祖辈“中西合璧”的待客之道破局,既展现了她的细腻与智慧,也让傅美玲的刁难转化为对自身狭隘的反思,更让傅老夫人看到她对家族历史的尊重。
  http://www.c8e.cc/34852/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