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杀人诛心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故事不长,不过千字。说的是在一个富庶的城邦,有一位乐善好施的富商,他修建庙宇,赈济灾民,人人称颂他为“仁心长者”。他的药铺,更是挂着“悬壶济世”的金字招牌。

  有一天,一个穷苦的老人,孙女病危,只差一味药材便可活命。老人跪在药铺前,磕得头破血流,只求能赊得药材,日后做牛做马偿还。

  富商却以“规矩不可破”为由,命人将老人赶走。他说:“我若为你破例,天下穷人皆来求我,我的善心,岂不成了他们懒惰的借口?”

  当夜,老人的孙女病故。老人悲痛欲绝,在城中泣血悲鸣,只问了一句话:“长者的仁心,为何救得了千万人,却救不了我孙女一人之命?”

  这个问题,像一根刺,扎进了所有听到之人的心里。人们开始议论,那所谓的“仁心”,究竟是真正的慈悲,还是沽名钓誉的伪装?最终,富商的善名一落千丈,药铺门可罗雀,家道中落,在众人的唾弃中郁郁而终。

  故事的结尾,只有八个字。

  “伪善之仁,甚于无情。”

  当齐文昊落下最后一笔,柳乘风凑上前去,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看了一遍。

  他先是眉头紧锁,随即眼中亮起精光,最后,他猛地一拍大腿,脸上的神情,是难以掩饰的震惊与佩服。

  “好!好一个《仁心论》!”柳乘风的声音都有些激动,“齐兄,你这支笔,比刀剑还利!这篇文章,没有一个字提到‘仁心堂’,可每个读过的人,都会想到他们!”

  这就是诛心。

  不与你争辩,不与你动手,只用一篇短文,便将你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让你百口莫辩。

  “柳兄,文章写好了,接下来,就要看你的了。”齐文昊将那张墨迹未干的纸,递到柳乘风面前。

  柳乘风郑重的接过,脸上的戏谑之色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热血上涌的兴奋。

  “齐兄放心!省城里这些附庸风雅的酒楼茶馆,还有各大书院的同窗,我熟得很!”他将文章小心的折好,放入怀中,“今夜,我就让这篇《仁心论》,传遍省城的每一个角落!”

  ……

  夜色渐深,省城却并未因此沉寂。

  最大的酒楼“望月楼”里,一群士子正在高谈阔论。一个刚从外面回来的年轻人,神秘兮兮的从怀里掏出一张抄录的纸。

  “诸位,别聊那些陈词滥调了,看看我刚拿到的这篇奇文!”

  众人凑了过来。

  “《仁心论》?这是谁写的?”

  “先别管谁写的,快看内容!啧啧,这故事……有点意思啊。”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整座望月楼的议论声,都变了。

  “伪善之仁,甚于无情!说得太好了!那些表面上仁义道德,背地里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就该这么骂!”

  “等等,你们觉不觉得,这故事里说的那个富商和药铺,怎么听着那么耳熟?”

  一个消息灵通的士子压低了声音:“今天下午,‘仁心堂’门口的事,你们听说了吗?一个卖馄饨的老汉,就因为孙女病重求药,被他们打了出来!”

  “什么?!”

  “我靠!这么说,这篇《仁心论》,骂的就是‘仁心堂’啊!”

  “仁心堂?我看是狼心堂!”

  同样的一幕,在省城大大小小的茶馆、书院,甚至是一些官员的后院里,不断上演。

  《仁心论》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扩散开来。

  读书人最重名声,也最擅长用舆论当武器。这篇文章写得实在太巧妙,太解气,几乎是一夜之间,就成了所有士子口中津津乐道的话题。

  第二天一早。

  “仁心堂”的掌柜打着哈欠打开店门,准备迎接新一天的生意。可他等了半天,往日里络绎不绝的客人,今天竟然一个都没有。

  反倒是街对面的几个路人,正对着他的金字招牌,指指点点,脸上满是鄙夷和嘲讽。

  “掌柜的,不好了!”一个伙计慌慌张张的从外面跑了进来,“现在外面……外面都在传,说我们是‘狼心堂’!”

  伙计把那篇《仁心论》和外面的流言,结结巴巴的说了一遍。

  掌柜的听完,脸色“唰”的一下就白了。

  他这才明白,为什么今天一个客人都没有。他怎么也没想到,昨天那两个看着不起眼的穷书生,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只用一个晚上,一篇短文,就让他这家百年老店,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反了!反了!一群穷酸,还敢跟我们斗!”药铺的东家,也就是那恶少的父亲,在后堂气得暴跳如雷。

  掌柜的哭丧着脸:“东家,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啊!好多老主顾都派人来说,以后再也不来我们这抓药了!再这么下去,我们这铺子,就得关门了啊!”

  东家脸上的肥肉抖了抖,他终于怕了。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他可以不在乎什么名声,但他不能不在乎白花花的银子。

  最终,他咬着牙,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备车!去城西的破瓦巷!”

  ……

  破瓦巷,一间低矮的土坯房里。

  卖馄饨的老汉看着床上烧得小脸通红的孙女,浑浊的老眼里,只剩下绝望。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东家,就是这里了。”

  房门被推开,昨天还一脸嚣张的“仁心堂”东家,此刻却挤出了一张比哭还难看的笑脸,手里还提着大包小包的药材。

  “老……老人家,”他对着目瞪口呆的老汉,深深鞠了一躬,“昨天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得罪!您孙女的病,我们包了!这些药材,您尽管用,不够我再送!分文不取!”

  老汉彻底愣住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而这一幕,也被周围的邻居,和闻讯赶来的士子们,看得清清楚楚。

  人群中,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

  “《仁心论》写的没错!公道自在人心!”

  “齐公子和柳公子,真乃我辈楷模!”

  不久之后,老汉的孙女病愈。老人带着孙女,亲自来到“近考居”客栈,对着齐文昊和柳乘风,纳头便拜,感激涕零。

  此事,也让齐文昊和柳乘风的名声,在省城士林中,彻底传扬开来。一个才思敏捷,下笔如刀,一个仗义疏财,奔走呼号。两人被好事者并称为“风骨双杰”,一时间风头无两。
  http://www.c8e.cc/35184/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