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末日囤满仓我的安全屋坚不可摧 >第92章 信息共享,团队的知识库建设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92章 信息共享,团队的知识库建设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我合上台账本,笔尖在纸页边缘留下一道浅痕。昨夜写下的三条计划还摊在桌角,炭黑的字迹压着防水涂层裁成的小卡片,像一块刚划定的区域。

  苏晨正蹲在设备间门口打磨一根铜管,砂纸擦过金属表面发出细碎声响。他时不时停下来比对设计图,嘴里哼着那支没调准的旋律。苏瑶从医疗柜里取出一个新抽屉盒,把染液瓶和炭笔整整齐齐放进去,标签朝外。

  我站起身,走到南墙前。那里原本空着,只有几道检修标记。现在我要让这面墙说话。

  “今天开始,我们做点不一样的事。”我说。

  两人同时停下动作。

  “不是为了修机器,也不是画画。”我拿起一张裁好的防水卡,“是把我们知道的东西记下来——怎么活下来的本事,不能只靠脑子记。”

  苏晨放下砂纸,走过来。“你是说……像手册那样?”

  “比手册更直接。”我把卡片钉在墙上,用的是回收螺丝改装的图钉,“每个人把自己的经验写成条目,分类归档,谁需要都能查。”

  苏瑶站在几步外,手指轻轻碰了碰那张空白卡片。“可有些东西……讲不清楚。”

  “那就拆开讲。”我从台账里抽出一页,“比如昨天你说冻伤分级,光说‘轻度重度’没用,得写清楚皮肤颜色变化、触感差异、该用哪种药膏、多久换一次敷料。别人照着做,才能不出错。”

  她抿了下嘴,没再反对。

  “分类怎么定?”苏晨问。

  “按主题分大类。”我拿出笔,在另一张卡片上写下四个词:医疗、机械、物资、环境应对。“每个大类下面再分三级——基础常识、应急处置、优化技巧。比如发电机故障,属于‘机械-应急处置’;酸雨防护涂层调配,归到‘环境应对-优化技巧’。”

  苏瑶皱眉:“可紧急时候哪有时间翻分类?”

  “所以要练。”我说,“每天十分钟,轮流主讲一项技能,其他人提问、补充,最后形成标准记录。熟练了,一听到‘柴油机异响’,就知道去翻哪一类哪一级。”

  苏晨低头琢磨了一会儿,忽然抬头:“能不能加个索引?像图书馆那样,写个关键词表贴旁边。”

  我点头。“可以。你负责做第一版索引草案,今晚前交上来。”

  他应了一声,转身就往设备间走,边走边掏出小本子记要点。

  苏瑶看着墙上那张空白卡,终于开口:“我来写冻伤处理流程。”

  “好。”我递给她一支混合了碘伏氧化液的炭笔,“写详细些,包括判断误区——比如别把初期苍白当成普通寒冷发抖。”

  她接过笔,没立刻动,而是站在原地默了几秒,像是在脑子里过步骤。然后才慢慢写下标题:《低温冻伤分级与现场处置》。

  我回到餐桌前,翻开新的台账页,在顶部写上“知识库建设日志”,日期标为今日。第一条记录是会议启动时间,第二条是分类框架确认情况。

  十分钟后,苏晨拿着一张草图回来。上面画了个简单的检索结构图,横向是四大类,纵向是三级标签,右下角还手绘了一个带编号的索引表雏形。

  “编号从100开始,每类占一百位。”他解释,“医疗是100系列,机械200,这样看到编号就知道大概方向。”

  我看了一眼,没问题。“按这个做标签模板,下午就能上墙。”

  苏瑶已经写了三张卡片。她把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基础常识讲冻伤原理,应急处置列操作流程,优化技巧提醒注意事项,比如“禁止直接火烤”“避免反复冻融”。

  我接过检查了一遍,提出两点修改:一是把“严重时截肢”改成“进展至坏死阶段需外科干预”,避免引起恐慌;二是在药膏名称后加上库存位置代码,方便查找。

  她点头改了。

  轮到我执笔时,选了最紧迫的一项:《酸雨腐蚀等级与建筑防护对策》。

  我写得很细。从雨水ph值变化对应钢材损耗速度,到不同涂层材料的耐久周期,再到通风口密封改造的关键节点。最后附上一张简易检测法——用废铁片暴露半小时观察锈蚀程度,判断当前区域腐蚀强度。

  写完已是中午。

  三份文件并排钉在南墙上,下方统一贴了块硬塑料片,写着“知识库·第一批次”。旁边预留了大片空白,等着后续填充。

  “下一步呢?”苏晨问。

  “交叉校验。”我说,“你们互相审对方的内容,看有没有遗漏或错误。苏瑶你看看机械类条目要不要补充安全事项,苏晨你核对医疗建议是否可行。”

  他立刻拿起苏瑶的卡片逐行读,一边看一边念出声:“……皮肤呈蜡黄色,按压无痛觉反应,提示深层组织损伤——这条得加个备注,说测试按压时戴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苏瑶听了点头:“应该加上。”

  我转向自己写的那份,递给苏瑶:“你从医生角度看看,有没有忽略人体暴露后的连锁反应。”

  她仔细看了一遍,指着其中一段:“这里说眼睛接触后立即冲洗十五分钟以上,是对的。但建议补充一句‘冲洗后使用抗生素眼膏预防角膜炎’,不然容易继发感染。”

  我记下,当场修改。

  苏晨突然说:“这些卡片怕潮,墙边容易结露。”

  我想了想,从库存取来一小卷透明防潮膜,裁成条状盖在每张卡片上,用热熔胶封边。这样一来既能防水汽侵蚀,又不影响阅读。

  午后三点,首批知识条目完成终审。

  南墙上的内容多了起来。除了三大核心条目,还新增了五张辅助卡:一张是索引编号说明,一张是知识更新流程,另外三张分别记录了本次编写过程中的讨论要点,作为日后修订参考。

  我站在墙前看了一会儿。不再是空荡的金属板,而是一面能传递经验的墙。

  “明天继续。”我说,“每人再提交两项内容。苏瑶可以补常见病防治,苏晨整理工具改造方法,我来写水源净化的不同方案。”

  苏晨蹲在地上收拾图纸,随口问:“以后要是来了新人,也能看这些吗?”

  “能看。”我说,“但得先通过考核。知识是资源,不是随便给的。”

  他没再问,只是把新截的铜管摆正,继续打磨接头部位。

  苏瑶收好剩余的防水卡片,放进医疗柜专用抽屉。她顺手把那个标着“绘画”的盒子移到格架最上层,离药品区近了些。

  我坐回监控台前,打开b区摄像头调试界面。屏幕亮起,画面稳定,倒计时数字静静跳动。

  手指无意识地敲了敲桌面,节奏是昨晚那段旋律的开头。

  外面没有动静,安全屋依旧封闭。

  但墙上的字迹已经立住了。
  http://www.c8e.cc/35430/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