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看 > 千年一吻 >第1614章 造神运动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614章 造神运动

最新网址:http://www.c8e.cc
  禅位诏书既下,乾坤鼎革便如离弦之箭,再无回头的可能。然而,武媚深知,仅仅依靠武力和儿子的“自愿”让位,尚不足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尤其难以驯服那些深植于士大夫与百姓心中的儒家纲常伦理。她需要的,是一套超越世俗皇权、直指天命的合法性论述,一场精心策划、席卷朝野的“造神”运动。而这副重担,便落在了以才智机敏着称的上官婉儿肩上。

  文昌台侧殿,如今已成了这场运动的核心策源地。烛火通明,夜以继日。上官婉儿端坐于堆积如山的典籍与卷宗之后,额间的梅花妆在灯下显得格外清冷妖娆。她不再是那个仅负责文书誊录的女官,而是手握重柄,为即将诞生的新朝铸造意识形态基石的操刀者。她召集了钦天监、秘书省、佛寺高僧乃至一些“投诚”过来的儒学士子,组成了一套临时的编撰班底。

  其核心成果,便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圣母临人图说》。此书并非简单的功德记录,而是将武媚的一生进行神话式的重构与诠释。从利州江畔“神龙见首”的诞生异象,到感业寺中“佛光灌顶”的灵验,再到辅佐高宗时“慧眼识奸”的种种“圣迹”,皆以精妙的工笔绘画配以骈四俪六的赞文,系统地塑造其“天命圣母”的形象。上官婉儿亲自审定每一幅画稿,斟酌每一句赞词,务求在“史实”与“神异”之间找到最微妙的平衡,既能令人心生敬畏,又不至于显得过于荒诞而遭智者鄙弃。

  与此同时,神都洛阳的公共空间,也变成了展示“天意”的巨大舞台。最具轰动效应的,是在修缮一新的明堂之外,竖起了一块巨大的“瑞石”。石体黝黑,质地奇特,据称是于洛水之滨“自然浮现”,其上赫然有着仿佛天然生成的紫红色纹路,仔细辨认,竟是“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古篆大字!此石被置于高台,以锦缎围护,派重兵看守,供百官万民瞻仰。每日前来观看、议论、乃至跪拜的百姓络绎不绝,啧啧称奇之声不绝于耳。自然,这“瑞石”的来历,唯有上官婉儿及少数核心工匠知晓其秘——那纹路,是以特殊矿物颜料辅以高温灼刻之术,耗费了无数心血才炮制出的“神迹”。

  明堂之内,另一件“祥瑞”也被精心陈列:一方巨大的青石,其上印有一个深深的、酷似赤足的脚印,趾掌分明,被宣称为“佛脚印”。一旁有高僧驻守,向好奇的官员与命妇们解说,此乃佛陀预示“弥勒转世,女主当王”的明证。更有各地“涌现”的祥瑞被不断报来:白色鹦鹉口吐“圣神万岁”、某地母鸡司晨、某处枯树逢春……种种异象,通过上官婉儿掌控的舆论渠道,被迅速放大、传播,营造出一种“天命攸归,不可违逆”的浓厚氛围。

  佛教,在这场造神运动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以薛怀义为首的一批僧侣,早已成为武媚的坚定支持者。他们聚集在重新修缮、金碧辉煌的白马寺内,日夜焚香诵经,全力支持翻译和阐释《大云经》。这部佛经中原有“净光天女”、“女身受记”的说法,被他们巧妙地与武媚联系起来,大肆渲染。最终,由薛怀义领衔,十大寺主持联名,上了一道文辞华美、论证“严密”的《大云经神皇受命疏》,宣称武媚乃是弥勒佛转世,当取代李唐,为世间女主,拯救众生。这道疏文被广为刊印,在佛寺、市井间宣讲,其影响力深入民间,为武周革命提供了超越儒家经典的、带有出世色彩的神圣光环。

  就连神都洛阳的童谣,也在无形中被引导、改变。

  昔日传唱的“唐李兴,武氏宁”早已销声匿迹。

  如今,街巷孩童嬉戏时,口中清脆吟唱的,已然变成了:

  “日月当空照,乾坤轮转新。”

  “凤凰鸣岐山,周室再复兴!”

  这童谣通俗上口,却暗藏玄机。“日月当空”暗合武媚后来所造“曌”字,而“凤凰”、“周室”更是直指武周代唐的天命。无人去深究这童谣最初从何处传来,它只是如同春风野火,自然而然地取代了旧日的歌谣,回荡在神都的每一个角落,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人们心中旧有的秩序观念。

  上官婉儿立于文昌台的高处,俯瞰着这座在她手中被一点点涂抹上新颜色的都城。明堂的瑞石吸引着瞻仰的人群,佛寺的钟声伴随着对女主的颂赞,街头的童谣编织着新的天命叙事。她知道,这一切的精心布置,如同为一场盛大典礼铺设的红毯,所有的“天意”与“民心”都已被引导至既定的方向。金匮之中的玉策已然铸就,只待那最后时刻的到来,将那位“顺天应人”的圣母神皇,正式推上那至高无上的御座。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熏香、纸墨与某种躁动不安的气息,那是权力在重塑自身时,所散发出的独特味道。旧唐的魂魄正在这无形的造神运动中渐渐消散,而一个以“周”为号、以女帝为尊的新时代,正伴随着这些“祥瑞”与“颂歌”,一步步从神坛走向现实。
  http://www.c8e.cc/35769/16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c8e.cc。笔趣看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c8e.cc